第28章 炒河粉 生男生女一樣好
到鎮上, 趙年年給丁小山十塊錢讓他去快餐店打快餐,三人先回店裏。
丁小山将快餐買回來時,盧向東也過來了。
盧向東帶着丁家兩兄弟先在前頭賣豆腐, 趙年年和趙藝偉去後頭吃快餐, 吃好後換丁家兄弟倆去吃。
忙過中午之後, 趙年年就帶着丁家兄弟去農貿市場, 買了兩大袋粘米粉以及綠豆澱粉、蒸籠、兩口大鍋等物品。
回到店裏,趙年年開始指導丁家兄弟做河粉。
将粘米粉、綠豆澱粉、清水按比例混合,充分攪拌均勻,放置十分鐘讓其充分溶解。
取來早前跟村裏老人買的竹匾, 刷上食用油, 再次将米漿攪拌均勻, 然後用勺子舀到竹匾上,晃動竹匾使其均勻攤開,放入蒸籠內蒸兩分鐘。
兩分鐘厚将竹匾取出, 冷卻片刻之後,在河粉表面刷上食油,将制作好的河粉完整揭下,放在另一個幹淨的竹匾上。
趙年年示範了一次,之後讓丁大山和丁小山如法炮制了兩張。
将三張河粉切成大小适當的條狀,入鍋炒。
鍋中放油, 放入瘦肉絲炒熟, 下河粉, 颠炒片刻,加入老抽上色,再加入切成細絲的紅蘿蔔,繼續颠炒, 最後再加入切成小片的生菜。
一鍋簡單版的炒河粉就完成了,出鍋裝盤,香味四溢。
為了方便照看生意,趙年年将炒河粉端到店鋪前頭,擺了一張桌子,讓四個大男人嘗嘗。
趙藝偉先給趙年年乘一碗,趙年年說自己現在還不想吃,晚上想吃再炒,讓他們四個都吃完,四個大男人這才開動。
河粉的香味彌漫到隔壁散裝糕點店,糕點店的店主循着香味過來問趙年年是不是炒了什麽好吃的,太香了,能不能賣給他們一份?
四個大男人如臨大敵,忙将面前分量不多的河粉護住,在趙藝偉的示意下,丁大山對來人道:“沒有了,明天早上開始擺攤賣,你想吃的話明天再來買。”
糕點店店主只能遺憾地走開,四個人放下戒備,繼續狂掃碗中的炒河粉。
吃完河粉趙年年讓丁家兄弟去鎮上買輛推車,将推車買回來後就讓人先回去,走之前還給人拿了兩塊豆腐。
丁大山和丁小山收下豆腐,在心裏暗暗發誓,要好好給人掙錢!
晚上趙年年去了一趟王英家,聘請她到店裏賣早餐。
王英家的小小雜貨店其實用不了那麽多人手,她每天花一個上午的時間到店裏賣早餐完全沒問題,還多一份收入,何樂而不為。所以趙年年一說,她二話不說就應下。
第二天五點未到丁家兄弟就到店,一個幫忙磨黃豆,一個忙着做河粉。
忙了一早上,炒出兩鍋河粉。
丁大山和王英推着一鍋河粉和一鍋豆腐腦去鎮上中學門口賣,剩下的一鍋在店裏賣。
今日是開店酬賓的最後一天,人本來就多,再加上新出的炒粉,店門口排起長龍,門口給吃早餐的人擺的桌椅很快坐滿了人,還有一溜人蹲在一旁吃,場面十分熱鬧。
豆腐腦雖然好吃,但口味偏甜,不是每個人都喜歡。
比起豆腐腦,炒粉的受衆更廣,雖然貴些,要一塊錢一份,但味道實在誘人,又有肉有菜的,一個小時後就見了底,比豆腐腦賣的還快。
學校那邊的兩人回來時,炒粉和豆腐腦全都賣完。丁大山給趙年年遞過來厚厚一疊鈔票,手都有些抖。
因為是第一天賣,怕賣不完,趙年年沒讓丁家兄弟做太多。現在顧客反映這麽好,明天肯定要多炒點。
當天晚上夫妻倆洗完澡後坐在床上數錢,除去成本,淨賺700多塊錢!
趙藝偉不是沒見過這麽多鈔票,之前賣糖炒栗子時就已經見過一疊共幾千塊的鈔票,不過那是出攤多日的進項,今天一天就賺到這麽多錢,可把他高興壞了。
他興奮得睡不着覺,抱着趙年年蹭啊蹭。
兩人買這簡易床的時候沒考慮到這一層,現在折騰起來,才知道買一張好床的重要性,這硬邦邦的床板硌得後背疼。
“等以後蓋了大房子,咱們去S城裏買席夢思床墊。”趙藝偉以前不敢想,現在覺得這樣的夢伸手就能夠到,真好。
“嗯,每個房間都有。”趙年年笑道。
兩人折騰累了,相擁而眠。
第二天鬧鐘一響,照例是趙藝偉先起,趙年年聽見動靜才起。
趙年年對他不喊她起床這件事已經沒半分脾氣,她怎麽跟他說他都只是笑笑,認錯态度極好,可就是不改。還能怎麽着,他對她好,她難道還能打罵他不成?
好在現在請了幫手,他也不用太累。
丁大山和丁小山幹熟練之後動作明顯加快,今日多炒了些河粉也沒比昨天花太多時間,出攤時間照舊。
一個多小時後一樣賣光光,當日晚上小夫妻倆數錢,淨利潤達到了1000元。
隔天王青梅送豆腐幹來鎮上,還給小兩口帶了家裏剛割下來的番薯葉。
家裏那兩壟番薯長得蔥郁,覆滿整片土壟,前幾日王青梅讓劉紅割了些老藤回去扡插種植,現在割過的地方又冒出了新芽。
家裏的那幾列番薯早些時候就已經引起鄉親鄰裏的注意,這幾日看到劉紅家裏扡插了兩列,也紛紛動了心思。
農村缺吃少穿的,這番薯葉子可以做菜,果實可以當主食,是難得的寶貝。之前不知道這番薯是怎麽種的,還不好開口跟趙家要苗,現在知道靠老藤就可以扡插種植,哪裏還坐得住。
趙年年早料到今日的情況,所以在到鎮上之前就和王青梅商量過這事,讓她先緊着關系好的鄉鄰。
趙家不靠種番薯發家致富,這番薯藤長得快,一天三頓都吃不過來,嫩藤變成老藤之後,也吃不了。
如果這番薯能讓村裏一些人家生活有一點點改善,也算是一樁美事。
不過趙年年讓王青梅跟人說了,誰也不能将番薯藤給那幾家來趙家鬧過事的人家種。誰家若是給了,那趙家以後再有好事就沒他的份。以後他們番薯種得多了,給人時也必須交代這麽一句。
那些得到趙家好處的人家自然是連聲答應,他們和趙家本就親近,現在趙家在兒媳婦的帶領下,是越過越好了,他們自然要抱緊趙家的大腿,沒理由去做那讓趙家不爽快的事情。
這幾家人中也有當初不看好趙年年的方嬸子,覺得這兒媳婦不成樣子,連插秧都不會,還成天出懶主意,除了長得好看一無是處。
現在,看到趙家稻田的長勢,看到趙家在兒媳婦的帶領下做生意掙錢,那先前覺得趙年年不好的嬸子,慚愧得緊。
現在她覺得這趙大的媳婦不只長得好看,還是個行走的金元寶,她越看越喜歡。
這麽好看的女娃兒,十裏八鄉的确實也只有趙藝偉配得上,兩個都是俊的,以後生的娃兒那可不得了咯。
這方嬸子今天也跟王青梅到鎮上了,去買完東西,也過來豆腐行這邊,笑眯眯地看着趙年年。
回去時拉着王青梅一個勁兒地誇她好看,王青梅之前聽她這麽說還謙虛謙虛,現在都聽麻木了,聽到仙女下凡什麽的,也面不改色地稱是。
回去的車上,同行的還有和王青梅一個村嫁過來的王紅芳,本來方嬸和王青梅好好說着話,那王紅芳忽然插一句:“你那兒媳婦肚子還沒動靜呀?那朱家媳婦過門才半個月就懷上了,這村裏人都說,朱家可真是有兒孫福,兒子多,将來孫子也必定多多,福氣可真大哩。”
方嬸也想早些看到趙大和他兒媳婦生的漂亮娃兒,可聽王紅芳語氣不對,她不由道:“你這思想可就落後了,福氣不福氣的又不是看數量,有時候一個能頂仨。”
正好王紅芳有三個兒子,一語雙關。
方嬸以前也沒這麽想過,現在就是想怼王紅芳,才說出這麽一番話,說完覺得還挺有道理。挺直腰杆,又補充了句:“不要質量不行就比數量。”
王紅芳氣得臉色漲紅:“你什麽意思?”
“就是你想的那個意思。”方嬸回道。
王紅芳黑色臉道:“別扯什麽質量,生不出孫子那也是白搭。”
王青梅在一旁看着這個和自己從一個村莊嫁過來的同鄉,過去她覺得王紅芳人還可以,可自從家裏做生意以來,她就覺得這王紅芳變了,沒有祝福的話,而是一次一次的話中有話,暗含諷刺。
她在一旁淡淡說了句:“國家都說了,生男生女一樣好,你的意思是國家說錯了?”
“生男生女一樣好”這句話是王青梅偶然間聽到趙年年對趙末末說的,她很認同這句話,就記在了心裏。
這樣一個帽子扣下去,王紅芳臉色都變了:“我什麽時候說國家說錯了,我可沒說,我沒說!”
王青梅只用一句話就讓王紅芳閉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