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在這種情況下,聽說了慈航靜齋的某些事跡, 向曉久雖然不怎麽贊同, 卻也不至于太過反感。
慈航靜齋的所謂仙子,也有着世人總免不了的傲慢與偏見。
但不管慈航靜齋行事有再多與雙九觀念相悖處, 至少使天下由亂轉治的心是真的, 也一直為了這個信念努力着。
無論方法方式上多麽叫人一言難盡, 總比那些下足本錢玩內耗的強許多。
有鑒于此,哪怕親耳聽到化名秦川的女子挑唆李世民逆父殺兄,雙九也都沒有急着動作。
如今隋炀帝連谥號都出來了, 宮九也早在出來之前就安排下太原關中諸事,無所謂史書之上那種李淵許諾李建成兄弟幾個“誰能攻下關中, 就封其為世子”的局面, 也不曾有什麽太子秦王的分封……
李世民好歹沒說出什麽擔憂不平的話語來。
向曉久倒是不需仔細查看, 就能感知到“秦川”一身夾雜着佛門氣息的劍氣,
又恰之前才與宮九說起慈航靜齋的《劍典》,再遇着這麽個和婠婠修為仿佛的小丫頭,
對其來歷自然也是了然于心的。
就是着實想不明白,如今李世民自己都沒有什麽擔憂不平,這慈航靜齋出來的小丫頭, 卻為何還要挑唆他逆父殺兄?
不由放下酒杯, 側耳傾聽。
“……令兄雖有幾分守成的能耐, 但值此天下群雄競逐之際, 卻着實少了幾分身先士卒、沖鋒陷陣、斬關奪隘、殺敵取城, 的本事。縱使世民兄心無異念, 可若叫令兄僅以年長而居正位,如何可令天下人心服,他難道不怕重演李密殺翟讓的歷史嗎?”
“聽聞李家三子之中,令兄令弟彼此抱團……
令兄優柔,令弟尤其兇狂,昔年駐守河東之時,不顧令慈靈前,便有杖殺尼僧之事,
令兄只知一味偏袒幼弟,枉顧無辜性命,遮掩故事……
若非世民兄恰好撞見,只怕連那七八歲的小沙彌都無法幸免于難吧?”
“便是世民兄不懼長兄相疑,情願以身家性命、妻兒部屬全你們這一世兄弟情分,
莫非就不擔心天下百姓攤上這麽一位,可能比隋炀帝時強幾分?”
向曉久看向宮九。
宮九點頭:
“元吉确實在窦氏靈前鬧了一通。李建成也确實幫忙遮掩了。不過那所謂的‘無辜性命’,卻也是窦氏生前十分信重的——
窦氏先因李建成頭胎個大、生得艱難不喜于他,又因元吉那小子胎位不正叫她很是吃了一番苦頭更是厭之欲死……
那幾個尼僧也不知道是真看出元吉那小子日後會因為功法問題心性走偏、又或者純粹順着窦氏心意,挑唆得窦氏差點趁着李淵不在弄死幼子不說,對曾經倚為依靠的長子也冷淡許多……”
這麽一說向曉久就理解了,就李元吉那小子,不說之前被功法影響得心性走偏,就是如今板正大半了,也絕對別指望他能以德報怨。
那尼僧也着實不長眼,挑唆得窦氏差點弄死李元吉也罷了,李建成再怎麽心疼幼弟,卻是個有些優柔寡斷的,未必下得了狠心在親娘靈前處置她的得意人。
偏偏要挑唆得窦氏厭了李建成,還敢在沒了倚仗之後到李元吉面前晃蕩,豈非找死?
哦,也或許對于那些尼僧來說,他們倚仗的并不是,或者最起碼,并不僅僅只是窦氏?
可惜李元吉是個沒頭腦的,根本想不到他們背後還站着慈航靜齋之流,否則為了不坑哥,說不定還真能再忍他個十多年。
有這麽一番故事,向曉久倒也能理解秦川看重李閥,卻要挑唆李世民的立場。
畢竟李元吉是個幹脆拒絕了帶着佛門意味小名的,
李建成在窦氏跟前倒還認一聲“毗沙門”,對佛門卻也算不上多熱忱。
再加上亂世征伐方面的才能,這哥倆确實都不夠耀眼。
可不就怎麽看怎麽及不上一貫随窦氏虔誠禮佛、又肯拼着越發被長兄幼弟疏遠的風險救下小沙彌的李世民麽?
不過理解歸理解,向曉久少不得将慈航靜齋所謂的“代天擇主”之不靠譜程度又刷出一個新高。
所謂的代天擇主,果然充滿了傲慢與偏見。
心是好心,事卻未必就能幹得了好事。
虧得李世民表現在線,才不至于叫擇了他的“秦川”徹底成了睜眼瞎。
李世民确實是個很愛經營自身形象的人,
可好歹不是個會在尼僧那等小事情上踩着自家兄弟讨名聲的家夥。
他在措辭上十分仔細,盡量維護窦氏的形象,也不抹黑佛門,卻又能将當年故事的緣由說清。
“秦川”隐隐有幾分尴尬。
她确實是并非明知道當年故事之中別有事故,卻只因為不利于本身教派傳播主流就故意偏頗的。
讪讪片刻之後,竟十分爽快地道了歉:
“那件事是我偏聽偏信、主觀武斷了。但令兄确實守成有餘、開拓不足,無能令天下信服。”
而後話鋒一轉,也不接李世民那“家父自有主意”之類的言辭,轉而請教起李世民的為君之道。
李世民說起這個話題倒也是言之有物。
而觀之後世,無論是向曉久的那個大唐又或者是宮九那裏的史書記載,唐太宗的行事,倒也不算和他這番侃侃有甚大相悖處。
縱然算不上言行如一,也不至于謬之千裏。
然而向曉久還是忍不住又嘆了口氣:
“原當只有魔門中人是把史書到狗肚子裏頭去的,卻原來慈航靜齋也不予多讓?紙上談兵之事距今也不過幾百年吧?”
對于雙九來說,唐太宗确實已經身體力行證明了李世民這一番話确實可行、并且行之有道,
可對于“秦川”來說,如今的李世民,又與紙上談兵何異?
只憑這樣就擇定明主?也着實太過兒戲了吧!
宮九十分言簡意赅:
“所以她們二十年就要有傳人入世。”
向曉久扶額:
“……除了歷練當代傳人,也是順便看看所擇的明主仍對否?不成就像對待楊阿摩,再玩一回代天擇主?”
宮九眨眨眼:
“我只是随便一猜。”
向曉久:“……”
向曉久拍案而起。
他心裏有一句MMP,就一定要講!
酒館裏的三人此時都有些懵。
事實上,酒館外的人也是很懵的。
李世民為何會與一個素方蒙面的人大談為君之道?
除了存心要打動他特意前來會面的徐子陵、順便看看能不能把“秦川”這個自己撞上來意欲擇木而栖的良禽一網打盡之外,
也确實是他有足夠的底氣。
李世民看似孤身進入這間小酒館。
其實随行的大批高手,已經把裏裏外外都控制住了。
縱然李世民無意殺人滅口,卻也自信除了在場三人,絕對隔牆無耳。
哪裏想得到,就在這小酒館之中,還坐着他堂上的兩位老大人?
李世民吓得臉都白了。
雖說他确實沒有絲毫逆父弑兄的念頭,但在上有父兄的時候,和人大談為君之道……
雖然澄清了秦川關于當年事的誤會,卻沒反駁他那句“你不殺人,別人就來殺你”……
其實宮九版的李淵和向曉久版的裴寂,都沒對李世民做什麽。
過年那段時間,他們也還是一起在院子裏頭閉關的時候更多些。
然而不知道為什麽,李世民就是控制不住小心肝砰砰砰,感覺比被十倍于己的大軍圍困其中都還要更緊張。
秦川和徐子陵的臉也是白的。
小心肝也是控制不住砰砰了好幾下的。
不過原因顯然和李世民不一樣。
李世民最多就是熊孩子被封建大家長抓包的緊張感,秦川和徐子陵呢?
那是真.命懸一線的。
雙九這種“明明我也就在這酒館裏,還坐得和你們非常近,然而要不是我故意弄出動靜,你們只會對我視而不見”的出現方式就夠吓人的——
要知道方才“秦川”插入李世民和徐子陵的對話就很忽然,因為這份忽然,徐子陵和李世民還都又仔細觀察了一番周遭的。
宮九這小心眼子記恨他們把自家阿久氣得捶桌,又故意放出殺氣鎖定他們。
宮九那是什麽人哪?
前事不論,只說剛給宮九禍禍過的婠婠和楊虛彥,哪個會比“秦川”和徐子陵遜色?
結果在宮九面前不都乖得和鹌鹑似的?
那還是沒被特意針對的。
如今被特意針對的“秦川”和徐子陵,那滋味,就別提了。
多虧了向曉久拍案而起的時候,好歹也還有一句“好心幹壞事也不是這麽幹的”,算是仍然認可慈航靜齋人的“好心”,宮九才有那麽幾分收斂。
否則這倆絕對不只吓個汗毛倒豎、冷汗滿身。
饒是宮九收斂幾分,“秦川”和徐子陵也是在他收回殺機之後好一會兒,都沒能說出話來。
手腳冰涼,舌頭發僵。
着實狼狽。
李世民相對好一點,他因為表現還算過得去,并沒有遭到刻意針對。
哪怕被抓包的緊張感還沒完全消除,卻也規規矩矩恭恭敬敬地上前請安問好:
“見過阿父。見過阿爹。”
大唐雙龍傳原著沒有明确李元吉是否對應李元霸,莫莫把李淵原配窦氏對李元霸的嫌棄與惡意補到李元吉身上啦!
至于師妃暄化名秦川找上李世民的時候,原著是這麽寫的:
那人徐徐道:“姓名只是人為的記號,兩位便當我叫秦川吧!”
兩人愈來愈感到這人很不簡單。
徐子陵訝道:“請恕我多口,秦兄必是佛道中人,又或與佛道有緣,不知我有猜錯嗎?”
李世民愕然瞧着徐子陵,完全摸不着頭腦,為何徐子陵只見到對方背影,說不到幾句話,便有這出人意表的猜測。
秦川卻絲毫不以為異,應道:“徐兄的感覺确是高明得異乎尋常,适才秦某若非趁徐兄伏臺之時進來,恐怕亦瞞不過徐兄。”
李世民一震道:“秦兄是尾随我而來的嗎?”
秦川淡然道:“正是如此。李兄當時心神全集中到徐兄身上,自然不會留意到我這閑人!”
李世民和徐子陵愕然以對。
先不說這人是有心跟李世民來此。只是以李世民的高明修為,卻懵然不知有人貼身追随,便可知此人身手的不凡。
秦川不待二人說話,接下去道:“言歸正傳,剛才李兄說及令兄之事,不知有何打算?”
李世民苦笑道:“那番話入了秦兄之耳,已是不該,難道還要公開讨論嗎?”
秦川聳肩道:“李兄有大批高手随來,大可在傾吐一番後,再遣人把秦某殺掉,如此便不虞會被第三者知曉。”
李世民和徐子陵再面面相觑,哪有人會教別人殺了自己來滅口的道理。
不過他聳肩的動作非常好看,更使人難起殺伐之心。
“砰!”李世民拍桌嘆道:“我李世民豈是這種只顧已身利益、妄傷人命的人,秦兄說笑了!”
秦川冷然道:“你不殺人,別人就來殺你。令兄比世民兄大上十歲,當年在太原起事時,他還在河東府,未曾參與大謀。一年之後,他卻硬被立為太子。在平常時期,這倒沒有甚麽問題,但值此天下群雄競逐的時刻,世民兄在外身先士卒,沖鋒陷陣,斬關奪隘,殺敵取城,而他卻留在西京坐享其成。縱使世民兄心無異念,但令兄僅以年長而居正位,如何可令天下人心服,他難道不怕重演李密殺翟讓的歷史嗎?”
李世民臉容一沉,緩緩道:“秦兄究竟是甚麽人?竟能對我李家的事知道得如此清楚?”
徐子陵亦聽得心中驚異。但卻與李世民着眼點不同,而在于此人語調铿锵有力,說理通透玲珑,擲地有聲,教人無法辯駁……
關鍵是,哪怕不和正史側面透露的李建成相比,單只是大唐雙龍傳的李建成,至少在秦川遇李世民的時期,教唆弟殺兄也太過了。
莫莫表示我等凡人無法理解慈航靜齋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