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楊虛彥拿到不死印卷之後,足足閉關三十多天, 都沒琢磨出什麽頭緒來。
反而弄得自己差點走火入魔了。
宮九補足殘卷, 卻只花了不到三天。
就是實在有點懶,不願費心去将就原有的殘篇斷句補足——
畢竟不死印卷比起武學秘籍更像一部哲學總綱, 而哲學這東西從來大簡若繁, 一定要用言語表達的話, 也往往橫看成嶺側成峰。
宮九不願面前自己去遷就、去複原石之軒的理念。
再說純然的石之軒,也未必就适合楊虛彥。
是以最終所謂的補足殘卷,其實只是将不死印卷的殘篇作為參考, 再結合楊虛彥本身需求,以及宮九對補天閣來源的理解罷了。
也懶得啰嗦什麽哲學問題, 宮九直接引導着楊虛彥的真氣在體內轉了九周天, 最終确定了途徑:
“行了。你要是自己用的話, 第三種最合适。
要是想着往下傳人, 第七種是最大路貨,基本是個正常人就不會走火入魔。”
宮九實在是個精益求精的好人。
他不只幫楊虛彥補足了最合适他的不死印卷, 還弄出九種真氣運行方式,
除了第一二種處于嘗試階段、不太具有現實意義之外,
楊虛彥還收獲了除了最适合自己之外的六種同源功法運用方式, 補天道前景可期……
然而那适合性格舒朗者的第五種、适合憂國憂民心有大愛者的第七種……
這些功法, 真的有必要作為補天道存在嗎?
補天道畢竟只是刺客。
楊虛彥約莫是要将坦誠後輩的人設刷到底了。
瞧着宮九情緒尚佳時, 他有疑問就直接問。
宮九反問他:
“在你心裏, 究竟何謂補天?”
楊虛彥直接默出當日邪王石之軒收他入門時訓導之語:
“補天乃補天之不足, 故可代天行事, 專事暗殺行刺之道,天下愈亂愈好,取将奪帥,視千軍萬馬如無物……”
向曉久聽得嘴角一抽,宮九則是回了楊虛彥一個相當一言難盡的表情:
“誰告訴你的,補天道只是刺客道?”
“你的史書難道都給讀到狗肚子裏去了嗎?”
“如此以偏概全,究竟是将游俠兒置于何地?”
“刺客最多只能算是游俠的一個分支,或者說,刺客只是部分游俠兒的一個兼職更妥當些?”
“哪怕是荊軻,這位應該能算是你們補天道先賢的,他雖是以刺秦王之名流傳後世,但最初也不就只是一名刺客啊!
人家游俠天下的時候,還曾經以劍術游說衛元君呢!
只不過倒黴催的衛元君不肯用他,肯用他的燕丹卻只願用他做一刺客罷了。”
宮九看着楊虛彥,那叫一個恨鐵不成鋼啊:
“補天道都傳成了刺客道,陰癸派淪落到只能和慈航靜齋較高低,似乎也就不足為奇了。”
“可惜了你們魔門祖師一番苦心,還想着在罷黜百家之後保存各家道統,卻不想傳成這般模樣。”
宮九轉頭,沖向曉久十分慶幸:
“虧得咱們小橙子武學天賦一般,沒得你我傳承。否則想一想萬一你我費心費力傳下去的,沒過個幾代人竟也就傳成了這般的面目全非……”
想想宮九和向曉久好歹還對所謂道統傳承沒多大執念的,都這麽受不住,何況魔門祖師那樣的?
宮九說着說着,一時又有些幸災樂禍了起來:
“這麽一來,我倒是十分相信魔門祖師但凡未死,無論破碎虛空去了哪,一旦知曉後輩是如此‘争氣’法,必定要撓穿次元壁……
就是不知道哪一代的幸運兒能遇着祖師爺親自調教?”
楊虛彥作為可能的倒黴蛋,不,幸運兒,單只是想想那“幸運”至極的場面,就生生打了好幾個冷戰。
宮九看得越發樂呵,還是向曉久的良心稍微大上一咪咪:
“荊軻刺秦無謂對錯,重點卻絕對不在一個‘刺’字,而在于他自忖乃是‘士為知己者死’、‘國士待我、國士報之’。”
“知己國士的前提,也是荊軻打心底裏認同刺殺秦王是有利于國、有利于天下的俠事義舉。”
“荊軻的目光如何且不說他,單只是‘茍利國家生死以’的慷慨決然,就能擔當起補天道先賢之名。”
“太平盛世之時以市井小義行走天下,于天欲傾之國有殇之時,百戰斷頭亦無所畏懼的游俠兒,才稱得上一句‘補天’。”
“若只認得一個‘刺’字,活生生将補天道淪落成刺客道,不說能不能叫刺客版補天道傳人成為魔門祖師撓穿次元壁之後的第一個青睐對象,荊軻的棺材板也是要壓不住了。”
向曉久最後總結:
“雖說當一個國家淪落到要游俠兒出來為國為民的時候,也是從政者的悲哀。
但若是連‘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都做不到,還是幹脆一點将補天閣改名算啦。”
宮九十分贊同:
“若我是魔門祖師,哪怕撓穿了次元壁,也不會對改名刺客道的後輩做什麽的。”
楊虛彥:“……”
得到一份确實契合自己的高深功法,本該是一件非常值得慶賀的事情。
然而楊虛彥這會子,別說慶賀了,連呼吸都覺得費勁。
好在楊虛彥到底還是楊虛彥。
果然不愧是能在邪王手底下熬出師的家夥。
哪怕邪王石之軒給他的傳承是個刺客道版的補天道呢!
楊虛彥很快振作了起來。
他認認真真道謝,對待純嘴炮的向曉久亦如對待給了他高深功法、切實好處的宮九一般恭敬。
也許楊虛彥是看出了什麽,也許只是單純感激向曉久點撥之恩。
但不管怎麽說,他這種态度确實讨了宮九一個大好兒。
所以又多得了幾句話。
似箴非箴,換個人聽,哪怕天才又同源如石之軒,也不過若有所思一二罷了。
可聽在剛得了功法運行路線的楊虛彥耳中,卻不吝于如雷貫耳。
——當然如雷貫耳。
——畢竟是配套功法的提綱總要嘛!
——還是一對七都能适用的那種。
宮九給楊虛彥的功法畢竟脫胎于不死印卷,再怎麽懶得長篇大論地去将哲學思想細說成恰最适合楊虛彥的言論,綱領提要總要有那麽幾句的。
若是少了這幾句,功法依然還是好功法,只不過楊虛彥修煉到死,哪怕再怎麽給俗人尊稱一聲大宗師,也別想真的能破碎虛空罷了。
當然,多了這幾句,也不保證就一定能破碎虛空。
畢竟宮九自己都沒正經破碎虛空過呢!
好歹路沒給堵死罷了。
楊虛彥長籲了一口氣。
從此跑腿打雜洗衣做飯倒是做得越發盡心了起來。
然而雙九已經嫌他礙眼兒了。
好吧,二人世界裏頭,別說多一個楊虛彥,就是多一匹馬都是礙事兒的。
沒看向曉久的愛馬“九哥”、駱駝“十仔”都只能在荷包裏頭待着嗎?
楊虛彥又還沒有婠婠那一身好舞藝。
能賴到現在,除了楊姓補天閣傳人确實能成為宮九搞事大業上的一顆好棋子,
也是多虧了他出現的時機好歹沒有婠婠那麽“巧妙”的緣故了。
如今棋子該有的修養已經差不多。
也是時候叫眼前清淨一二了。
宮九毫不猶豫地将楊虛彥抛下:
“楊阿摩活着對我比較有用。但你要報仇,我也能理解,也不會親自出手阻撓——
就是提醒你一聲,我給楊阿摩身邊放了‘守衛’,憑你如今本事,便是找上門也奈何不得的那種。”
“你還是把自己好生練練再說吧!”
楊虛彥:“……”
楊虛彥着實無話可說。
楊阿摩不是個玩意兒,可他總還是李淵的表弟。
雖然聽說這對表兄弟幾度相疑,但不管怎麽說,連親哥親侄子都弄死一窩窩的楊阿摩,好歹沒對李淵出手不是?
也許只是還沒來得及出手。
可李淵要護着人,楊虛彥也沒法子。
好歹能得一句他不會親自出手也還罷了。
楊虛彥老老實實找地兒窩着去了。
雙九則繼續南下。
宮九在摸清了此間是個更為倚重個人武力的地界兒之後,原本是打算一個個“義軍”窩點挑過去,先武力收服了再說的。
不過魔門二派六道的存在,再加上江都之行略摸了一下楊阿摩的底,宮九卻又改了主意。
不急着武力收服了,卻也不急着回家。
慢悠悠一路走來一路逛,有時候為了方便彼此親呢會故意往深山老林裏頭鑽,不過經過城鎮村落的時候也不少。
如今天下亂局,有人煙的地方也往往有刀兵。
一般的戰争對陣、江湖仇殺,雙九都是懶得理會的。
畢竟亂世之中,不比治世之下。
向曉久依然見不得宵小之事,卻沒純白正義到連乞兒為了生存坑蒙拐騙都要管一波。
不太過分的恃強淩弱都不管。
當資源匮乏到不争即死的時候,阻止一切恃強淩弱,無異于不許狼吃羊。
當然,也不是全然不予理會。
不争即死的争奪沒什麽好說的,
沒到不争即死的時候卻只因為自己比別人強、就随意玩弄人命人權的……
若是不殺,豈不白浪費了“人”都不夠分的資源了嗎?
這麽一算,雙九殺得最多的,居然是各種“軍”。
見着以義軍為名的暴民強匪殺一波,
見着比土匪還不如的所謂官兵也會宰一群。
宰得向曉久都為中原大地心疼了:
“這些家夥怎麽這麽想不開?有那精力何不去守國門?偏只知道在自家百姓跟前亮肌肉。”
不管是義軍還是官兵,成編制的高武力人群劫殺平民都是死不足惜的。
向曉久就是可惜了,這些人偏偏不能死在對抗外敵的戰場上。
五胡亂華才過去多久哪?
将近三百年的戰亂好不容易才結束在隋文帝手裏。
這才過了幾天太平日子?
雖說是楊阿摩步子太急扯着蛋了,這些人內耗起來也着實太舍得下本錢了。
對魔門二派六道的理解是莫莫自己的琢磨,一家之言,不喜勿怪。
不過對荊軻等人的解說卻是有歷史依據的哦!荊軻确實不僅僅只是一名刺客,他曾經也游歷諸國、推銷過自己的理念,奈何願意用他的人,卻只用他做一刺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