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公元前1757年
伊南伸手輕輕一捏, 直接捏碎了一枚剛剛用模型鑄出的珠子。
這個結果吓壞了所有的工匠——好不容易研制出來的新鮮材料,竟是那麽易碎,不堪一擊嗎?
他們趕緊回頭去檢查其他的制成品, 圓的、方形的、菱形的……一一輕輕敲打了一遍,沒有任何一枚像是被伊南捏碎的那枚一樣脆弱。
工匠們這才稍稍放心,齊齊籲出一口氣, 心想,剛才被小姐捏碎的那一枚, 應當是特例。
伊南則悄悄地吐了吐舌頭, 心想丹尼爾果然實踐了諾言, 給她保留了異于常人的力量。以後她行事真的得留意一些, 免得再發生她剛到上一個時代時鬧出的那些笑話,吓到別人。
“伊絲塔小姐,您給這種新的珠寶起個名字吧。”
原本嚷嚷着要解聘走人的老工匠,這時恭恭敬敬、服服帖帖地向伊南致意。
他此刻對雇主家的小姐佩服得五體投地:當初小姐罵他, 既沒有審美品位,又缺乏遠見, 他現在回想, 真是罵的一點兒都沒錯。
至于伊絲塔小姐是怎樣想到這種神奇的做法, 能将普普通通的砂子也變成珠寶, 他就不得而知了。但人人都尊稱伊絲塔小姐是“尊貴的阿維魯”,是得到神明眷顧的人。小姐能知道這些, 應該也不奇怪吧?
伊南當即鄭重告訴人們:“這叫‘玻璃’。”
“玻璃?”有一個工匠臉色迷茫,舉手說,“小姐, 這件東西我好像聽人說起過。是西邊來的人, 迦南那邊的人, 他們好像知道這東西的制法……管,管這叫,神明的禮物。”
其他工匠的臉色頓時一黯。
畢竟小姐告訴過他們,他們正在開創,正在做出這個世界上還沒人做過的東西——誰知突然有人告訴他們,這東西不是他們首創,遙遠的西邊靠近大海的地方,還有其他人知道玻璃的做法。
誰知伊南一笑:“那就對了。”
人類歷史上,玻璃最早出現在地中海沿岸,多半是人類在燒制陶器的時候,将石英砂誤打誤撞放置在了陶窯裏,石英砂融化、凝結,并且依靠表面張力形成了一枚一枚的玻璃珠子。人類喜歡它光亮的表面,因此把它取出來做裝飾品,并且起名字叫做“玻璃”。
伊南在這個時代引入玻璃的制作,事實上只是在科技樹上水到渠成地向上又爬了一步而已。
Advertisement
“這種材料或許會偶然出現在別人家的陶窯裏,甚至被認為是神明賜下的禮物。可你們見過誰去嘗試控制它、生産它、制造它的嗎?”
“神明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他們會讓所有人都有機會接觸到這種材料——但是怎麽使用,怎樣把它造成有用的東西……神明不可能手把手教給每個人。必須得由我們自己來探索,不斷嘗試,反複驗證。”
伊南的眼光,在所有工匠們面上掃了一圈。
不努力,不動手嘗試,只等着天上掉餡餅……掉禮物,這真的會掉嗎?
工匠們相互看看,終于都點了點頭。
接下來的日子裏,作坊赫然成了工匠們的試驗場——
他們開始試驗各種各樣不一樣的玻璃配方。
第一次直接用砂子燒出的玻璃,冷卻之後顏色并不純淨,确切地說,有點兒發綠。
但是伊南早先命人從埃利都采購來了各種各樣的海草:這些海草目前已經都被曬成了灰,分別被放在一個一個的罐子裏,罐子上做着标記。
伊南讓人把不同種類海草燒成的灰混入砂子,一起送到窯爐裏去燒制。
第一只坩埚,燒出來的玻璃是深綠色的;
第二只坩埚,燒出來的玻璃是桃紅色的;
第三只坩埚,燒出來的玻璃竟然是寶藍色的……
工匠們都為之震驚:原來,把海草燒成灰,加入砂子,就能讓燒出來的“玻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這麽一來,只要他們能夠找來各種各樣的海草,那豈不是想要什麽顏色,就可以燒出什麽顏色的玻璃?
但是伊南一直不太滿意。她指揮工匠們反複試驗,直到将所有從埃利都得來的海草都試了一遍。
工匠們會聽見她反複地念叨“二氧化錳”①這個詞——但沒人知道是什麽意思,他們的語言裏也從沒有過這個詞。
最終,一直在埃利都負責采購海草的工匠回來了,帶回來一種此前從沒送來過的海菜,并且說這種東西在埃利都也不算多見,一定得要到幼發拉底河入海口處的小漁村才能找到。
伊南抱着“試一試”的心态,和工匠們一起,把這種稀有的海菜燒成了灰。負責采購這種海菜的工匠有些心疼,說:“漁村的人都拿這種海菜做菜吃,非常美味……據說有肉味。”
可惜再美味,這海菜還是一樣被燒成了灰,濾去雜質之後被加入砂子裏,然後送入窯爐裏燒制。
等到這一爐的玻璃被燒出的時候,所有的工匠,和在一旁拉着風箱的奴隸們都被震住了。他們的眼光再也挪不開眼前的剛剛出爐的玻璃,有些人幾乎感動得落下淚來。
只見那玻璃完全是透明的,純淨到沒有任何顏色。
但是透過這一枚玻璃珠,卻又可以看見自然裏所有的顏色,鮮豔、清晰。
“這太美了——”
“簡直和水晶一樣。”
“這……是神明賜給我們的玻璃吧!”
工匠們屏息欣賞眼前的透明玻璃珠,仿佛他們剛剛親手做出了在礦山裏才能采到的水晶。
水晶多昂貴呀,而眼前這玻璃珠子的原材料……砂子和海菜,才值幾個錢?
工匠們已經在想象,他們将各種首飾上原本該鑲嵌水晶的地方,都換成是這種——玻璃……
正想得美,卻聽伊南笑着說:“打住,別做夢了。”
“水晶是水晶,玻璃是玻璃。”
“我們不能昧着良心用玻璃去掙水晶的錢,那會給我們惹麻煩的。”
工匠們一想:……也是。
天上掉銀子的美夢立刻醒了,大夥兒紛紛嘆了口氣。
“但有很多以前沒法兒用水晶來做的東西,現在都可以用玻璃來做了。”伊南眼見這眼前這群人的情緒低落下去,趕緊話鋒一轉,“比如說,用玻璃珠穿成的簾子,你們覺得會有銷路嗎?”
工匠們聽見,全都吓了一跳。
伊絲塔小姐的家族,原本是尊貴的阿維魯,烏魯克地區首屈一指的貴族——可是她的家,都還沒豪富到,可以用水晶珠穿成流光溢彩的簾子來裝點。
但是仔細想想,如果把水晶珠,用相對便宜的玻璃珠來代替,穿成簾子,那麽不止是王公巨賈,哪怕是中等人家,也能用得起。
有門兒!——工匠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漸漸都面露喜色。
他們立即七嘴八舌地商量起來:
有些人說,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玻璃珠穿成不同顏色的珠簾,七彩缤紛;
也有人說,就用無色純淨的玻璃珠,穿成簾子就挺好,堪比水晶簾;
這時就立刻有人建議,能不能幹脆将玻璃珠表面打磨出切面,讓玻璃珠也能像水晶珠那樣,反射出晶瑩璀璨的光線;
更有人提出,要不就把有色的玻璃珠,包裹在無色或者其他顏色的玻璃裏,做成層層疊疊的效果……
讨論到這個程度上,伊南覺得完全不用再管了,這些精于首飾工藝的工匠們,就算是審美稍欠,又或是缺乏創新,但是拿到這樣的新材料,無論如何都會生出些自己的主意。
她直接找來了所有工匠中最年輕的一個,因為這個匠人因為資歷太淺,在大家的讨論中完全插不上話。
她讓這個工匠幫忙,制作了一條長長的,中間空心的銅管。
銅管的制作很簡單,将事先準備好的狹長銅片加熱,彎成一條管子的形狀,然後再在接頭處用力捶打,讓銅片之間沒有縫隙,銅管就做成了。
伊南讓這年輕工匠提着做成的銅管,來到興奮至極的工匠們之中。
“你們都讨論出了什麽了?”她微笑着問,料想眼前這群人的成果應該很豐碩。
果然,新奇的主意五花八門,工匠們愣是用他們“普通”的想象力,暢想了富人與貴族生活的全部點滴,見縫插針地把他們所能想到“玻璃”的用途,都給嵌了進去。
“你們以為就這樣了?”伊南笑得很狡猾。
“那不然呢?”工匠們相互望望,心裏都有點兒慌——他們可都是被伊南嘲笑過審美和遠見的。
伊南便沖那位年輕工匠點了點頭。年輕人當即将一只事先裝好玻璃料的坩埚推進了窯爐裏,執行這幾天大家執行了無數次的程序,等着坩埚裏的玻璃料變成液體,然後再讓其稍稍冷卻,變成極其粘稠的狀态。
年輕工匠将手中銅管的一端伸進坩埚之中,蘸了一大團玻璃液。他将這團玻璃液靠近窯爐中的火焰,然後手持銅管的另一頭,沖銅管裏輕輕吹氣。
這就是像是變戲法似的,銅管另一頭的玻璃液,竟然被吹成了一個空心的大氣泡。燒紅炙熱的玻璃在吹氣的作用下,漸漸變薄。
伊南在一旁提醒那年輕工匠,将銅管不斷轉動,免得玻璃因為重力作用而慢慢下垂。
年輕工匠照辦了,等到他把整只玻璃氣泡從窯爐中取出來的時候,這只玻璃氣泡渾圓透明,套用資歷最深的工匠的話:“這簡直比菜園裏長得最圓的葫蘆還要圓。”
“可是……這東西有什麽用?”
當銅管上的玻璃氣泡被取出,倒扣在一枚架上晾涼的時候,好幾個工匠圍着它,七嘴八舌的詢問。
“這個麽……等到晚上再說吧。”伊南笑得很神秘。
到了晚上,用銅管吹出的玻璃氣泡已經徹底放涼了。伊南把所有的工匠都請到作坊裏,然後讓那個最年輕的工匠,用一把青銅的小锉刀,在玻璃氣泡邊緣,細細地挫出一圈裂痕,然後輕輕一敲,這個完全透明的玻璃氣泡,被取了下來。
伊南把這只玻璃氣泡托在手裏,輕輕地晃了晃,應當是對整個玻璃的質地和透明度非常滿意。
她讓阿普去波安那裏,取一點葡萄酒來——這種從幼發拉底河中上游葡萄産區釀制的酒水,原本是被當成保健藥水被人引進的,但現在漸漸已經能和本地釀造的啤酒開始競争了。
只不過這些葡萄酒都是盛在木桶裏,從很遠的地方運來的,價格還是比啤酒要貴,也只有“尊貴的阿維魯”這樣的人家才有。
阿普将從木桶裏打出來的葡萄酒倒了一點在伊南手中的玻璃氣泡裏。
伊南單手提起那只玻璃氣泡,讓酒漿在裏面輕輕晃動。她同時對周圍的人說:“來,把火把和油燈都拿近一點兒。”
人們趕緊将各種照明用具拿近,照亮了伊南手中的玻璃氣泡,也照亮了裏面的葡萄酒漿——只見她一只潔白如玉的素手輕輕晃動,玻璃氣泡裏盛着的葡萄酒漿,就像是玫瑰色華麗緞子,反射着耀眼的光線——
這種色彩,這樣的光澤……整座作坊裏鴉雀無聲,人們全都看呆了。
過了半天,阿普才讪讪地笑:“原來,把酒放在透明的杯子裏,竟然這麽好看。”
是的,紫紅色的葡萄酒,盛在土黃色的陶杯裏的時候,簡直像是褐色的酸味藥水——對于阿普這樣沒有酒瘾的小女孩兒來說,是沒有半點吸引力。
但誰能想到,這些酒漿,盛在作坊剛剛試制出來的玻璃氣泡裏,立即就像變了一副模樣,別說是喝酒,哪怕就只是看着裏面盛着的酒,都是一種賞心悅目的享受。
伊南用三枚指頭輕輕支着這支底部渾圓的玻璃氣泡,問:“我覺得還缺點什麽,你們覺得呢?”
“缺個支架……”已經有工匠隐約想到了。
“缺個把手!”他們之中最愛喝啤酒的工匠則完全是從飲酒人的角度來想這問題,“要是我的話,就在地面做一個單腳支架,既能把杯子支起來,又能做把手,讓您不用總這麽用手托着。”
“非常好。”伊南指了指這個工匠,笑着說,“就為了這個主意,我也得請您喝一杯。”
“我就把這個酒杯……這個氣泡交給您,想必您能制出最美觀也是最實用的玻璃杯。”
她将手中盛着紅酒的杯子遞給眼前的工匠。那名工匠激動地單膝跪地,雙手捧着紅酒杯,感謝貴族的饋贈——随後他低下頭,将裏面的紅酒一飲而盡,然後擡起頭,興奮無比地對伊南說:“伊絲塔小姐,恐怕我這一晚都要徹夜難眠了,看到這只杯子,我已經滿腦子都是主意。”
“一定是神明把這些新鮮主意都塞到我的腦袋裏,平時我哪能想到這些?一定是這樣!”
這個愛好飲酒的工匠無比激動地說。
其他工匠則異口同聲地對他說:“我們和你一起!”
“看到這些,誰晚上能睡得着覺呀?”
人人摩拳擦掌,打算再次點起窯爐,通宵幹活,去一一嘗試那些莫名光臨他們腦海的點子和主意。
伊南一笑,不打算幹擾他們的工作熱情,而是幹脆讓他們自己去嘗試。她當即扶着阿普的手,回去自己的住所休息——畢竟在所有人眼中,她依舊是那個弱不經風的伊絲塔小姐。
第二天,她再來到作坊的時候,作坊裏正人聲鼎沸——工匠們全都一夜未睡,不止一夜未睡,他們甚至還纏着波安,讓他派了好幾個精力充沛的瓦爾杜來幫助他們。
伊南一進作坊,就看見作坊裏的木架上架着一只高腳杯——那只高腳杯已經幾乎與現代的高腳杯從形态上看沒有多少差別。用玻璃鑄模單獨做出的杯腳,用上一點點熔化的玻璃料,穩穩當當地粘在了事先吹出的玻璃氣泡上。
那枚玻璃氣泡的邊緣也已經被打磨光滑,毫無毛糙。
“很好,連這些小細節也全都一一想到了。”
伊南仔細看過高腳杯,在心裏給她的工匠們點了不少贊。
她作坊裏的工匠們,雖然打首飾的眼光不太行,但是對生活觀察得很仔細,而且能夠将手藝應用到這些生活細節上。
伊南別提多開心:她這是……找到了作坊和工匠的正确打開方式?
除了高腳杯以外,工匠們還做出了一道用玻璃珠穿成的簾子。
這一夜的工夫,這些手藝人們想出了趁玻璃還沒有完全固化的時候,就用銳利的鐵針給玻璃穿孔的方法。
透明的和彩色的玻璃珠被穿上了孔,一枚一枚地穿起來,做成珠簾。
珠簾上每一道珠串都各有特點:
要麽是純色的:翠綠、桃紅、寶藍……
要麽是穿成彩虹色五彩缤紛的;
要麽是透明沒有色澤的玻璃珠子;
要麽是經過精心打磨,玻璃珠被磨出光面和毛面,能夠反射不同光芒的。
伊南輕輕拿起珠簾上的珠串,然後松手,珠串撞擊其他,發出清脆動聽的響聲。
這時工匠們都停下了手,轉頭望向伊南。
“伊絲塔小姐,我們等着您的吩咐和指點。”
他們對雇主家的小姐已經崇拜到了極致,竟絲毫想不起來這些東西其實都是他們自己想出來,是他們自己親手做出來的。
“我沒有可以再指點你們的了。”伊南笑着回答。
“你們可以派人去請巴比倫的珠寶中間商過來了。”
“請中間商?現在?”
“這就可以了嗎?”
工匠們相互看看:“恐怕中間商來之前,我們還趕不及做出足夠的玻璃制品。”
伊南輕輕地搖頭:“不,不許要更多的品種了。我們先把精力都集中在玻璃杯和珠簾上。”
“另外,我們也不需要趕工,中間商過來的時候,我們只要讓他們看到樣品就好。”
只需要看到樣品?這怎麽行?
這……這不合規矩啊!
工匠們紛紛撓頭,他們再次意識到伊絲塔小姐只是雇主家的年輕小姐,做生意她恐怕沒有那麽多的經驗。
但伊南卻笑着勸他們:“你們先把中間商請來再說嘛!讓他們先看看樣品,又沒有損失——”
于是,往來于烏魯克和巴比倫之間的中間商被請來首飾作坊,看到了眼前流光溢彩的珠簾,和透明如水晶一般的高腳杯。
“這,這這……”
中間商是第一次看到這樣材質和這樣形狀的物品,問了之後,馬上又得知這些東西擁有極強的實用價值。
再問了問這些東西所耗費的成本和人工——中間商睜圓了眼睛。
此時此刻,他心裏只有一個念頭:發——財——啦!
這名中間商一向知道伊絲塔家的作坊是個好欺負的,任人搓扁揉圓。他怎麽說,對方就會怎麽做。
于是,中間商抹去眼裏的欽羨,換上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樣,問:“你們現在有多少成品啦?”
在聽說作坊裏根本沒有成品,作坊的主人只是想要把樣品送到巴比倫,引起買家的興趣——這中間商馬上就不樂意了。
中間商一向的策略,都是在原産地低價買斷,然後把東西運到目的地高價賣出。
伊絲塔家的作坊想要跟他談代理銷售、分成,都是沒門。
于是這中間商陰陽怪氣地開了口:
“說實在的,巴比倫那是什麽地方,天上掉黃金,地上鋪白銀,尋常人家的窗戶上都挂着瑪瑙和水晶。”
“你們這些東西拿到巴比倫去,也不曉得有沒有人能不能看得上。不如老老實實多産一些,交到我手上,我或許能在巴比倫市郊替你們想象辦法……”
這時,作坊深處走出了一個衣着華貴的年輕女人。
她驚人的美貌讓這中間商膝蓋幾乎一軟,心裏馬上生出一個念頭——
她要什麽,我都可以答應。
誰知這年輕女人只輕聲吩咐了一句:“把這人的名字記下,以後作坊絕對不和這人合作往來。”
被從作坊裏趕出去的時候,這個中間商一邊亂跳一邊叫嚣:
“就憑你們,哪怕是走遍幼發拉底河流域,也找不到肯和你們合作的中間商。”
他的詛咒可能是真的。伊絲塔家的作坊尋訪了好久,确實沒有找打哪一家中間商願意與他們合作的。
要麽是因為不确定這些“玻璃”制品的前景,要麽是被作坊的“代理銷售”這種新概念給吓退了。
伊南聽說了作坊找不到合适的中間商,只略想了想,就說:
“這簡單,去把這附近最年輕、最被排擠、也是最落拓的中間商找來。”
“哪怕他從沒做過一樁成功的珠寶生意,我也有辦法讓他在這項生意上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