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蒼雲山
安睡一夜,寧啓言在一陣悉悉索索的聲音中醒來。
捏了捏鼻梁,正打算起來,一旁的杜程拍了拍他。
“沒事,寧哥在弄他那窩鹌鹑。”杜程低聲說,剛睡醒的嗓音還有些沙啞。
寧啓言動了動,“你再睡會兒,趁着天涼我做點吃的。”
杜程沒再攔他,看着他起身套件t恤,翻身又閉上眼睛。
清晨的山間散發着沁涼的草木氣息,寧啓言走出帳篷深吸一口氣,伸了個懶腰。
“這麽早?不多睡會兒?”看見寧啓言出來,正在給鹌鹑喂食的寧曉文笑着問。
寧啓言又動了動胳膊腿,才說:“不睡了,昨晚睡得挺好。”
“是啊,山裏的味道聞着就舒服,在家就算關門關窗也有一股子臭味。”寧曉文感嘆。
寧啓言笑笑,走到昨天的火堆前,點上火開始煮粥。找了塊平整的臺階放上菜板,又從堆在旁邊的袋子裏翻出一包臘肉和幾個皮蛋,臘肉切絲,皮蛋切碎,丢進粥裏。
“我發現你對吃食很講究。”喂完鹌鹑和雞,寧曉文走過來一起拆鹵蛋。
雖然一起生活的時間不長,但他發現每頓飯寧啓言都花了心思,在這樣的環境裏,大多數人都是怎麽簡單怎麽來,頂多隔段時間做頓好的,調節一下。就像現在,要是他來準備,頂多是就着鹵蛋喝八寶粥。
寧啓言頓了頓,沒接話,繼續手裏的動作。
上輩子他和杜程也是湊合着吃的,總想着以後條件好了再好好準備。但日子越來越艱難,別說杜程,就連他自己也沒等到條件真正好起來的時候。與其一湊合就是好幾年,還不如把每一天過好。
經歷過,才會格外珍惜。
寧曉文也就那麽一說,拆完鹵蛋,又到一邊翻了翻,找出一個小壇子。
Advertisement
“今天吃酸黃瓜吧。”
寧啓言沒意見,接過壇子開封,夾出三根黃瓜,切好裝在盤子裏。
“回來了?”
寧啓言聽見寧曉文說話,擡頭看見胡子正從遠處走過來,手裏還拖了不少樹枝。
“山上不少樹都死了,趁着人少,這幾天我和杜程去多砍些回來。”胡子将手上的樹枝扔到一邊。
“不先挖山洞嗎?也不知道多久能挖好,萬一再下雨怎麽辦?”寧曉文有些擔心。
說到下雨,從地震之後就沒再下過雨,雖然寧啓言知道這種天氣會一直持續的九月份,但他沒辦法說,最後決定杜程和胡子挖山洞,寧啓言和寧曉文負責砍樹。
等杜程起來一起吃完飯,寧啓言幫着寧曉文用樹枝先綁一個臨時養鹌鹑的籠子,杜程和胡子則下山将寧啓言标記好的地圖交給山下的工作員登記位置,順便把車裏最後一些東西搬上來。
兩人回來後,寧啓言發現杜程手裏多出一個塑料桶,裏面裝着一些淡黃色的液體。
杜程解釋是車裏剩下的汽油,然後将他的新證交給寧啓言。
原來杜程将車交給了政府,政府如今正在征集完好的閑置車輛,用來租給市民。小有餘糧的市民花費一定的糧食,就能從政府手裏租一輛車,用來搬家。而杜程他們将車租給政府,每天還能得到五點信用點,等車被還回來以後還可以免費停在停車場,不用再交額外的看車費。信用點直接登記在杜程的新證下。
信用點是新實行的,直接綁定在新的“市民身份證”上。胡子從工作員的嘴裏打聽到,如今市裏有意推行信用點,畢竟現在大家都不信任紙幣了,而每次支付或者交易的時候帶着大量的糧食也不方便。等到七月一日開始,每天的救濟糧也能通過信用點的方式發放。
政府在蒼雲山劃定的居住區域太大,不可能相隔不遠就設立一個物資點,而市民每天上山下山的領東西也不方便。有了信用點以後,政府會每天将救濟糧換算成信用點自動登記到各人的新證裏,大家可以隔個幾天下山用信用點一次性領取這段時間的救濟糧。
而每人每天的救濟糧就是一信用點,也就是一斤大米或者一斤白面,如果家裏糧食足夠,省下的信用點還可以換取藥品等各種物資。
這樣一來,那些家裏還有食物的市民多數都會攢下信用點換取其他物資,政府手裏的糧食消耗程度也會相對降低。
寧曉文聽着感覺新奇,而寧啓言的表情就很平靜,畢竟他已經習慣了使用信用點的生活。
弄清楚信用點,四人就開始正式為将來的生活開工。
趁着其他人準備工具選地方的時候,胡子将早上拖回來的樹枝在帳篷往下十來米的位置擋了一排,只留出窄小的石階。
“你這是幹嘛?”寧曉文最先看到他的行為,奇怪的問。
胡子回頭對不解的三人笑了笑。
“占山為王。”
噗!
寧啓言沒忍住直接笑了出來。寧曉文先是愕然,而後也笑了起來。
別說,被胡子這麽一檔,其他人若想上山崖,就只能走邊上的石階。而且就憑這架勢,再加上占地方的是他們四個身強力壯還沒有拖累的大男人,恐怕一般人都不會想着跑他們上面住。也就更減小了其他人不小心挖通平臺的可能性。
不過就算想明白,回想起胡子之前的回話和他那一身的匪氣,寧啓言還是止不住好笑。
等胡子上來後,寧啓言将手裏的鐵鍬遞給他。鐵鍬有兩把,是之前準備他和杜程用的,如今有胡子在,就讓胡子和杜程挖洞。之後寧啓言就和寧曉文拎着把鋸往下走。
既然胡子把地方都占下了,上面的死樹已經在他們的地方裏,就不急着砍,他們先從其他地方下手。
山裏的氣候比市裏要舒适太多,就算中午最熱的時候,只要不出力,頂多身上一層薄汗。
所以除了中午吃飯外,一整天四人都在不停的幹活。
比起寧啓言和寧曉文的砍樹拖樹,杜程和胡子的體力消耗特別大。徒手用兩把鐵鍬挖山洞,說着容易,做起來難。山上的地可不是農田裏那些松散的泥土,往往用盡力氣一鏟子下去,頂多能挖出兩拳頭大的土塊。而且挖到裏面,經常能碰到岩石,小石頭還好說,太大的兩人也不敢往死裏挖,萬一是支撐山體的岩石,就憑兩把鐵鍬,挖一年也挖不動。所以遇到這種岩石,兩人就換個方向再繼續。
等到晚上八點,太陽開始下山,寧啓言就讓兩人別挖了,過來吃晚飯。
一天的時間,砍回了十一棵地震後枯死的大樹,而山洞也挖了一人高兩米深了。
吃過晚飯,寧啓言和寧曉文走到兩人挖出的山洞前。
……
無語的看着眼前的“山洞”,寧啓言眉角跳了跳。
“這就是你倆挖的‘山洞’?”寧啓言指着地上的地洞問。
就連旁邊性子溫和一貫好說話的寧曉文都無語的看向還沒發現有什麽不對的胡子。
“怎麽了?”胡子奇怪的問,又看了看這會兒也皺起眉的杜程。
“你是屬田鼠的?住地底下?還是你想等下雨以後養魚?”寧啓言沒好氣的瞪了同樣是挖地洞一員的杜程。
杜程看着地洞沒說話,這會兒胡子也反應過來了。
他倆挖的時候順着勁兒一直往下挖,反倒忘了應該是斜上方向。
“得了,明天挑個地方重新挖吧。”想明白的胡子對着自己的傑作好笑的說。
杜程想了想,搖了搖頭,“不用,把靠山下這邊全部挖開,兩邊清出來,就能當山洞口的位置。然後在往山上挖。”
胡子想了想,點點頭,寧啓言也沒意見。
上輩子的山洞就是杜程一個人研究着挖的,不管是大雨還是大雪,洞裏都沒有落土,很結實。
所以雖然寧啓言沒想到這回杜程會犯這麽低級好笑的錯誤,但他還是相信杜程能搞定山洞。
等到政府安排市民大批量遷移過來的時候,他們的山洞已經有了雛形。洞門外的空地已經平整出來,洞口也用挖洞時清理出來的大塊岩石加了兩處支撐。洞高兩米,洞內的空間也有三十多平,因為有堅硬的岩石隔着,不算規整,反而像是兩個空間,只不過首尾的位置是聯通的。
寧啓言和寧曉文也在胡子用樹枝攔着的位置上紮出一排栅欄。砍回來的枯樹被他們拖到懸崖上原本的觀景平臺放着,順便晾曬。帶着濕氣的樹枝燃燒時有黑煙,露天燒火還好說,等将來徹底搬進山洞,就必須要用晾幹的柴火,否則每次做飯,山洞裏都是黑煙,是人也受不了。
帶來的物資也搬進了山洞,不過剛挖的山洞還很潮濕,他們暫時仍是住在帳篷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