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治世浮華(12)
李承乾廢太子之前,長孫無忌從未在儲君之位上發表過見解。後來李承乾被貶為庶人,他倒是積極上書,堅決反對立李泰為太子。
長孫無忌沒有給過李承乾助力,也沒說過承乾壞話。放在別人身上,這是中立,但他是李承乾的親舅舅,可以解釋為避嫌,也可以解釋為,他對李承乾不看好。
徐蟄頂撞了李世民,長孫無忌立刻閉嘴。
剛才那番話都是看在李世民的面子上講的,他自己不學好,別人再怎麽着急也沒辦法。
李世民皺眉看着徐蟄,既憤怒又舍不得對他撒氣。最後深深嘆了口氣,“你好好休息吧,有什麽事情,等病好了再說。輔機,我們走。”
李元吉跟着出去送他們。
不一會兒,李元吉回來了,大大舒了口氣,“李世民這些年皇帝沒白做,我看着他都發憷。”
“這便是權勢的魅力所在。”徐蟄說,“該來的都來了,讓人把東西扯下去吧。”
李元吉喊了宮女過來收拾屋子,徐蟄從床上起來,兩個人去了隔壁房間。
“剛才李治來了,正巧在宮門口遇到李世民,李世民說他年紀小,會過了病氣,沒讓他來,直接把人帶走了。”
“也好,省下應付了。”
李元吉問:“怎麽不見蘇氏過來?還有李象,年紀也該不小了吧?”“說不定是拿不準該不該來,正派了太監宮女過來打聽呢。”徐蟄把自己和蘇氏的事情跟李元吉說了一下,“也多虧了李承乾在意身上殘缺,不然想要解決和後院的麻煩,還要你背負污名。”
如果沒有這個事,最下乘的選擇,就是像原本的李承乾一樣,整天跟太監樂人在一起胡混。
李元吉說,“污名就污名,我是不怕的。只是這樣未免太委屈兄長了。”
徐蟄笑了,“承乾要是知道你這麽說,肯定會忍不住罵你。”
占了人家的身體,白活一世也就算了,還嫌棄他腿瘸。
Advertisement
“罵就罵呗,他确實拖累了兄長。追根究底,還是李世民的錯,生下的種各個身體孱弱……”他越說聲音越小,最後停了下來。
就算再怎麽不情願,事已成定局,說再多也不能改變。而且大兄現在就是李承乾,說李承乾不好,就是說大兄不好。
徐蟄摸摸他的頭,“好了,以後會好起來的。”
李世民回宮後,東宮那邊對外宣稱太子需要靜養,閉門謝客不再見人。與此同時,太子病重的消息愈演愈烈。
又等了幾日,徐蟄依然不見好,太醫也給出了肯定的答複,說是即便太子能熬過來,身體也傷了根本,大不如從前,不能再勞心傷神,腿腳也可能比不過以前。
李世民無奈之下,只能和朝臣們商議改立太子的事情。
一切按部就班地進行着。
因為徐蟄“病重”,李元吉不好給李泰送貓,就先養着。沒想到就算他沒有再收留別的貓,貓舍裏的貓還是越來越多。有幾只成年的貓偷偷□□了,一開始只是肚子微微胖,直到後來才發現是懷孕了。
李元吉好生氣,又不舍得把貓打掉。這是他第一次見到貓懷孕,還挺新奇的,糾結之下又跑來找徐蟄,絮絮叨叨地說貓的事。
徐蟄耐心聽他講完,最後道,“如果能離開這裏,咱們到南邊去,買個院子,自己養幾只貓也不錯。”
“可以嗎?”李元吉從來沒想過,還能離開皇城。
大兄現在名義上是李世民的兒子,以後肯定是要封王的。李世民不一定願意讓他去封地,說不準就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
“只要孤想,就能做到。”
李元吉的生活又重新充滿了希望。
新太子的人選還沒有确定,徐蟄必須低調行事,哪怕在東宮也不能随心所欲。朝堂上的事情,他不方便探聽,也讓下屬收斂行為,做出與世無争的樣子。
李世民肯定希望他徹底與朝堂斷了聯系,但是真這麽做了,日後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偷偷摸摸地來,被查出來就有罪名,最保險的是跟他講明白,把所有的顧慮都放在明面上。也幸好李世民是個講道理的君主,換做其他人,想都別想,肯定不會答應。
徐蟄身邊信得過的,交過底的只有李元吉,也沒心思發展別的心腹。李元吉頭腦沒比以前長進多少,但是改了擅作主張的毛病,也收斂了傲慢,沒那麽沖動了,讓他出門外交很合适。
李元吉也很高興能幫上忙,每次出門都興致勃勃,回來的時候就像只大狗狗,跑到徐蟄面前求誇獎。
就這樣過了幾個月,李世民開始教導李治,并且打壓李泰那邊的勢力,儲君雖沒有定下,朝臣們都有了默契,不再提此事。李泰的《括地志》編完,得到了口頭誇贊,還有一些金銀財物,一點實質性的權力都沒得到。
李泰這才發覺,當初“不之官”的特權不是什麽好事。
徐蟄的“病情”也漸漸穩定下來,只是依然閉門謝客,在宮中休養。
這天李元吉怒氣沖沖地回來,一進門就屏退衆人,坐在桌上給自己灌水。
“怎麽了?誰惹你了?”徐蟄在家閑着沒事,弄了幾根拐杖,拄着拐走慢一點,基本看不出腿上的殘疾。他慢慢坐到李元吉旁邊,溫聲問道。
李元吉五官都快皺到了一起,最後放下杯子,忐忑地看着徐蟄,“大兄……”
“嗯?”
“你早就知道是不是?”
“知道什麽?”
“李世民讓李福和李明,過繼到我們名下……而且、而且李明的母妃……正是楊氏!”
李世民娶了三個楊氏,一個是李恪的母親,隋炀帝的女兒。另一個是楊貴妃,李福的母親。最後就是李明的母親,也是李元吉的妻子,齊王妃楊氏。
徐蟄沒有說話,默認了。
李元吉雙手攥地咔咔響,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什麽。他又喝了好些水,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徐蟄之前說過,李世民對不起他,如果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很有可能會把他殺死。李元吉當時沒問出來是什麽事,後來發生的事情太多,他就給忘到腦後了。
直到這次吐蕃大相噶爾東贊過來請婚,李世民一開始沒答應,而是做足了禮儀,宴請賓客,喊來各路親王陪席,這才留意到挂在他和徐蟄名下的兩個王爺。
李元吉打聽了一下,就發現李明竟然是自己的妃子和李世民生的孩子。
楊氏生下孩子不久就死了,李元吉對李明沒有惡感,就是覺得李世民惡心。
“大兄!我難受!”李元吉說。
徐蟄知道兩個李世民不是同一個人,這種事兒不好跟李元吉說。而且就算說了也沒用,只能讓他更加糾結。
他拍拍李元吉的肩膀,“都過去了,不要用他的錯來為難自己。心裏不痛快,那就恨他吧。是大兄考慮不周,你若不願見到他,日後也不必再到宮裏去,再挑幾個人做就好。”
“我沒有。”李元吉道,“大兄,你讓我緩緩。我只是一時接受不了,過段日子就好了。”
徐蟄跟他坐在一起,無聲安慰他。
過了一會兒,李元吉道:“那個噶爾東贊好像來大唐好幾次了,都是為了尚公主。前幾次李世民沒答應,結果他們的皇帝,應該是叫贊普,他們的贊普松贊幹布就要去打了吐谷渾和黨項等幾個小國家,來威脅大唐,跟李世民說,不把公主嫁過去就開戰。
“李世民也不是那麽好欺負的,直接派了侯君集、牛進達、劉蘭過去。都沒等到侯君集大大軍到,牛進達就把吐蕃打敗了。侯君集他們帶着軍隊,橫掃吐谷渾、黨項、白蘭羌。松贊幹布被打怕了,趕緊道歉請罪,順便請求尚公主。他們那邊是不是沒有女人了?非要娶我們的公主?難道不知道李世民就是不想把公主嫁過去才開戰的嗎?”
徐蟄有這部分記憶,對李元吉解釋道:“松贊幹布剛坐上贊普的位置,他們那邊分成好幾個部落,每一個部落都有戰力,全都伺機而動,等着把松贊幹布拉下馬。他來請求聯姻,正是因為大唐強大。”
李元吉說,“可惜我沒能跟随大軍遠征,以前大唐還沒那麽強,打起架來勢均力敵,我還沒有試過,未至敵方國門,先把他們吓破膽子。”
他好羨慕侯君集,什麽樣的對手都遇到過。
領兵在邊外,皇帝支持他,國力也充足,無人約束,可以随意策馬奔跑,見到敵人就拼殺,是多麽暢快的一件事。即便侯君集将要走向末路,有這樣的經歷也沒有遺憾了。
徐蟄道:“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用兵的上策。打仗是為了日後的和平,現在的情形,比起侯君集出兵時,豈不是更好?”
李元吉撇了撇嘴巴。
他還是喜歡打仗,就是為了打仗而打仗。
徐蟄說不動他,李淵、窦氏還有原本的李建成沒把他教好,他更不可能把李元吉給掰正了,只能在一邊督促着,別讓他做錯事。
徐蟄問:“既然吐蕃丞相過來了,看來李世民已經松口,同意将公主下嫁了。”
李元吉說,“他從宗室裏挑了個女子,冊封為文成公主,還有個金城公主,也會嫁過去。文成的婚期定在明年。”
“苦了她們。”
明明國力強盛,還要離開故土,去偏遠的地方。
李元吉說,“我還是想不通,李世民為什麽同意。是被松贊幹布磨地沒耐心了嗎?”
徐蟄心道,肯定是權衡多方面利弊才做出決定的。沒等他組織好語言,李元吉自己得出了答案,“他就不是個正常人,他做的事兒,別人看不透的多了去了。”
比如娶他的楊妃,還生下兒子過繼到他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