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明瑞統帥的軍隊帶着一紙和約回到了京城,按照慣例,大軍凱旋要在午門向皇帝敬獻戰俘。
然而這一回,和珅将戰俘都放回了緬邦,也贖回了清軍被俘的将士。
待明瑞一行來到午門外,兵部尚書伊勒圖已經等候在一旁。他接過明瑞手中的和約,登上午門門樓,将和約轉呈給皇帝。
和珅這才看見,弘歷端坐在門樓上,在日光的照耀下,一身明黃的龍袍分外亮眼。
弘歷一直在那跪着的三排将士中搜尋和珅的身影,最後目光鎖定在了一排最左側。明明從重生到現在,兩人見面的次數屈指可數,但和珅的一舉一動,就連下跪的姿勢,仿佛都在弘歷腦海中重複了千遍。哪怕此刻相隔甚遠,還是能夠一眼就認出來。
弘歷接過伊勒圖上呈的和約,仔細地看着和約裏的條款,視線久久地停駐在滇南商路修建一條上,英挺的眉微微皺起。
“明瑞呢?”
“将軍率衆将士在門外跪迎禦駕。”
弘歷返身下了門樓,朝跪着的三排将士走去。他伸手扶起明瑞,望着他臉上還未消退的傷痕,連聲道:“好,好,不愧是我們滿洲的巴圖魯。”
明瑞漲紅了臉,垂着頭仿佛一個犯了錯的青年:“奴才有負皇上所托,沒能攻陷阿瓦,請皇上責罰。”
“此戰雖未能攻陷阿瓦,卻威懾了緬邦,保住了邊境的安寧。朕不僅不罰,還要賞,你、海蘭察、所有有功的将領,都要賞。”弘歷心情極好地笑道。
弘歷将跪着的将領逐一扶起,唯獨到了和珅跟前,沒了動靜。
和珅手裏捧着一個用黃布裹了的物什,恭順地跪着。弘歷居高臨下地瞧着他,旬月未見,和珅瘦了一圈,原本合身的官服,如今倒像是挂在身上似的。
“這份和約是你的傑作?”帝王低沉的聲音聽不出喜怒。
“回皇上的話,和約是經奴才同意的。”和珅垂首應道。
“修築滇南商路,誰給你的權力?”弘歷也不叫起,就讓和珅在衆目睽睽下一直跪着。
Advertisement
“臣自請赴滇之時,曾向皇上讨要便宜行事之權。”
“朕那是讓你在危急時刻便宜行事,誰讓你在兩國和約上擅作主張的?”一片寂靜中弘歷的冷喝聲尤為突兀。
“滇南商路?征緬一仗明瑞的大軍費了這麽大勁兒才将緬人趕出關內。你倒好,一紙和約和緬人做起生意來了。和珅你多厲害啊,上趕着把緬匪往鐵壁關內請!”
“皇上,雲貴邊境的緬邦流民,就是因為沒有生計才會不斷滋事挑釁。修築滇南商路,通過民間貿易讓他們賺到銀子,能夠吃飽穿暖,自然就不會再出亂子。”和珅并沒有被弘歷的疾言厲色吓住,仍然據理力争。
“銀子,銀子,你的眼裏只有銀子。朕看你是鑽到錢眼兒裏去了,連農為本,商為末這樣的祖宗教訓都忘了。”和珅的話就像一個開關,喚起了弘歷某些不愉快的記憶,前世那張讓人瞠目結舌的和府抄家清單仿佛又出現在弘歷眼前。
和珅卻還沒有意識到弘歷在壓抑自己的怒火,他甚至覺得,今日的弘歷異常地固執,朗聲争辯道:“敢問皇上,要辦成事情,這樁樁件件哪處不需要銀子?修路建橋、宮裏頭的萬壽、千秋節、東巡南巡、就連皇上您身上穿的至尊龍袍不也是銀子堆出來的麽……”
話未說完,耳邊就傳來一聲斷喝:“和珅,你真以為朕不敢動你麽?”
和珅聞言渾身一顫,如夢初醒般望向盛怒的帝王,嗫嚅道:“皇……皇上……”
弘歷雙目通紅,如同一頭失控的猛獸,厲聲道:“你想學錢沣做诤臣,朕成全你!來人,和珅擅作主張、出言不遜、忤逆君上,廷杖三十,以儆效尤。”
兩旁的侍衛應聲上前,将和珅押上刑凳。原本被和珅捧着的東西掉在了地上,黃布散開,一顆腐爛的頭顱露了出來。在場有些膽子小的文官,禁不住幹嘔起來。
“這是……”弘歷盯着那顆頭顱,遲疑道。
等了許久,都沒有聽到和珅的回話。明瑞見和珅已經失了神志,眼光呆呆地瞧着某處,像是完全沒聽到皇帝的話。連忙應道:“回皇上,這是罪臣額爾登的頭顱,額爾登延誤軍機,險些釀成大錯。和大人……下令斬首換将,這才救了臣一命。”
弘歷一愣,神色複雜地看向和珅。明明還是熟悉的眉眼,弘歷卻覺得有什麽地方不一樣了。從前的和珅精明而圓融,對他百依百順、唯命是從,斬殺将領這種鋒芒畢露的事,他是決計不會做的。如今的和珅看似圓融通透,內裏卻棱角分明。
弘歷低嘆一聲:“和珅,朕給你個機會,保證不再動修商路的念頭,将滇南商路的一切籌備事宜擱置,朕就免了你的杖刑。”
和珅是知道午門廷杖的威力的,明代正德年間,荒淫無度的正德帝就曾對進谏的官員施以廷杖。十餘名官員直接被杖斃,剩下的僥幸撿回一條命,卻也是傷痕累累。
他只覺得手腳冰涼,心下一片空白,雙唇顫抖着吐出一個“不”字。
弘歷難以置信地看着和珅毫無血色的臉,咬着牙一字一句道:“你确定?”
和珅被侍衛押着動彈不得,卻忽地揚起臉,盯着弘歷正色道:“若通商之策廢弛,則邊患不止,皇上三思啊。”
“冥頑不靈,行刑!”弘歷偏過頭,不再去看和珅的臉。他怕再看一眼那憔悴的臉色,自己就會心軟。
和珅認命地閉上眼,由着侍衛用麻布兜将他的雙臂束在長凳上,兩邊的足踝被侍衛牢牢縛住。
一個侍衛取過狼牙棒,正要下手,弘歷餘光瞧見棒上的尖刺,心下一顫,猛地冷喝一聲:“換木板子。”
吳書來站在弘歷身後,将帝王的表情看得分明,精明如他轉瞬間便有了計較。行刑的侍衛望過來時,他便将腳尖張成大大的外八字,作了個“輕點”的口型。
侍衛心裏有了譜,将板子高高舉起,卻又輕輕落下。饒是這般,楠木板子砸在身上仍讓和珅發出了一聲悶哼,若不是口中咬着木棍,恐怕會當場慘叫出聲。
劇痛傳來,和珅只覺得腦中一片混沌:現代的記憶夾雜着重生以來的際遇,像走馬燈似地一幀幀閃現,一時心下大恸,嗓子眼裏湧上一股子腥甜。
許是侍衛聽了吳書來的話,打得較輕。三十杖過去,和珅仍掙紮着開口道:“皇上,商路不可廢。”
弘歷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雙目赤紅地瞪着刑凳上氣若游絲的男人,一肚子的苛責全都噎在嗓子裏。
侍衛上前禀報,弘歷卻氣得拂袖而去。和珅強忍這身上的疼痛,費力地掀開眼皮。直到那抹明黃色的背影再也看不見,他緊繃的神經方才松懈下來,癱軟在凳上。
好好的一場凱旋禮,就以一次廷杖作結。皇帝走了,衆臣圍觀了這麽一幕,都沒了作陪的心思,三三兩兩地散了。
明瑞經過和珅身側,瞧着他官服上的血跡,搖頭嘆道:“和大人,好自為之。”說罷,随着衆人一同離去了。
待四周安靜下來,和珅才再次睜開眼睛,不曾想身旁竟還站了一人:“你……怎麽還在……”
海蘭察撇了撇嘴,不耐煩道:“背你出去啊,侍衛都走了。你傷成這樣,難不成自己爬回去?”他一邊說着,一邊替和珅解開束縛,将和珅的手臂搭到自己肩上。他本是個行事大大咧咧的糙漢子,背着和珅的動作卻格外小心,仔細地避開了傷處,确定無礙才邁開步子。
這樣走了一陣,海蘭察突然道:“你這是何苦呢,那勞什子商路真的這麽要緊?值得你将自己禍害成這樣?”
和珅趴在他的背上,迷迷糊糊間聽見他的問話,虛弱地笑道:“有了商路,邊境的百姓就能貿易往來。以物易物也好,行商坐賈也罷,只要得了需要的東西,有了生計,誰還願意做流民匪徒。打仗能治标,卻治不了本。商路不開,這仗打了也白打,和約談了也白談。”
和珅的聲音很輕,海蘭察聽得似懂非懂,又問道:“可皇上不許,你這苦不就白受了?”
和珅聞言低聲笑起來,一時間牽動了傷處又“哎喲”一聲,緩過勁兒來道:“我今天要是應了皇上的意思,板子是免了,可這商路就修不成了。挨了打還不識時務,皇上估計短時間內都不會想見我了。只要他不想着這事兒,商路就能修下去。等他再想起來的時候,沒準路都修好了,反正銀子又不從國庫裏出。那……那詞怎麽說來着……冷戰,對,冷戰。”
海蘭察沉默了,一路上都沒再說話。
當天夜裏,和珅半夢半醒間,疼得睡不着時,弘歷做了一個夢:夢中烈日當空,和珅伏在刑凳上,受着刑卻還是執拗地看着他。當他對上那雙飽含痛苦的眼眸時,猛地瞧見一絲鮮紅從和珅嘴角滑落,滴在地上聚成一灘觸目驚心的血跡。
“致齋!”弘歷驚呼一聲,倏地睜開眼睛。眼前是一片漆黑,皇後烏喇那拉氏也被驚醒了。
她命人點亮宮燈,見弘歷額上冷汗涔涔,忙取了帕子去擦拭,卻被弘歷擡手擋開了。
“朕想起還有些折子沒看完……你先睡吧。”烏喇那拉氏怔愣了片刻,弘歷便已穿戴完畢,往別處去了。
烏喇那拉氏絞着手中的帕子,揚手就打了進來伺候的夏蘭一個耳光:“笨手笨腳的奴才,滾出去。”
被換進來的秋菊戰戰兢兢地替烏喇那拉氏梳着頭。容貌姣好的女子瞧着銅鏡中的自己,忽的尖叫起來:“廢物,都是廢物,一群廢物。”她搬起桌上的銅鏡,狠狠地砸在地上。銅鏡的碎片紮傷了秋菊的手,秋菊卻不敢發出一點聲響。她最知道烏喇那拉暴怒起來,那副駭人的模樣。
待到把妝臺上所有能砸的東西都砸了,烏喇那拉氏終于安靜下來,怔怔地瞧着那一地的碎片,哀聲道:“要不是每月還有個初一、十五,皇上恐怕都要将本宮忘了。”
秋菊跪在地上,鼓足勇氣輕聲道:“娘娘,皇上政務繁忙,已經很久沒有臨幸過後宮了。每月的初一、十五皇上都會來看娘娘,說明皇上心裏還是想着娘娘的。”
烏喇那拉氏冷笑道:“你懂什麽,那都是做給太後看的。自打乾隆二十年那場大病過後,他就算是來,也從未碰過我……”
她一時傷感,竟将心中的秘密說出了口。當她回過神,望向秋菊的目光帶着陰狠。
“秋菊,念在主仆一場的份上,我會善待你的家人。別怪我心狠,誰讓你聽到了不該聽的呢,來世投個好人家吧。”
秋菊吓得面如死灰,哭着喊道:“娘娘饒命,奴才什麽都沒聽見,娘娘饒命。”
烏喇那拉氏扶了扶新绾好的鬓發,挑眉道:“這世上,只有死人,才會永遠地閉嘴。”說完,忽然高聲道:“來人啊,把這不長眼的奴才拖出去,杖斃!小盛子,你進來。”
小盛子進來時,和被拖出去的秋菊打了個照面,登時垂着頭,瑟瑟發抖起來。
烏喇那拉氏瞥了他一眼,冷聲道:“去敬事房查查,後宮的哪位小字叫致齋。我倒要看看,是哪個狐媚子,有那麽大的能耐,讓皇上魂牽夢繞的。”
作者有話要說: 注:和珅,字致齋。
花式打滾求評論求收藏~你們喜歡是我寫文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