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白氏、韓氏、金氏這三人進宮前, 是學過禮儀。
她們皆知道皇後娘娘講話,她們只有聽的份。
娘娘不問,她們就能多嘴。
于是, 三人只是靜靜的聽着。
“本宮見一見你們, 也是想安慰你們。你們為皇家做事,皇家不會負了你們。”
玉榮笑道:“當然,為了你們往後能更加方便的入宮。本宮提前給你們落了賞賜,這是皇家對你們的看重。”
賞給了。
那麽, 就要三人出了成績。
若不然,結果肯定不美妙的。
“……”
玉榮給秋蘭使了一個眼色。
然後, 秋蘭親自拿了旨意。
這不是聖旨,而是皇後的懿旨。
這賜的旨意。
這是給三人賜了女官的身份。
七品女官, 得封贊善。
這官位不高。
可在這三位商家婦的身上,就真真是提拔。
畢竟, 這沾了皇家的光,從來就是注定讓人捧的。
秋蘭一拿出旨意。
白氏、韓氏、金氏三人就是趕緊的跪下, 然後,聽了冊封。
等待懿旨念完, 三人又參拜大禮謝了恩典。
對此, 玉榮受了禮。
然後,由得三人受賞下了女官的小印、朝服等等賞賜。
這三人得了賞。
然後, 玉榮就不再留了三人。
秋蘭就是代表了皇後的體面, 親自送三人出了坤寧宮。
三人離開後。
玉榮在坤寧宮中,那是閉目養神。
等過了半刻鐘。
玉榮睜開眼睛。
秋蘭已經早立了身後, 靜靜的候着。
“內務府那邊安排人手,讓小桂子與她三人交接一下。”
玉榮吩咐道。
秋蘭應了話。
“本宮跟聖上提了,在內務府外還會再另一個審計司。作用就是協助了本宮, 審核了本宮要查帳的所有帳目。”
玉榮的目的很簡單。
權力分散。
絕對的權力,自然會生貪婪。
分權了,那麽,自查之下,總會少一些。
絕對的查清楚?
那不可能的。
玉榮不敢做那等想法。
她只想相對的,讓帳目更清晰。
讓下面的人,少貪一些她辛苦掙來的銀子。
“內務府小桂子會挂職。這一個審計司,秋蘭你就為本宮多出些力。”
玉榮交代了秋蘭。
“娘娘信任奴婢,奴婢一定辦妥了事兒。”
秋蘭是皇後的心腹,肯定是聽了主子的吩咐。
“嗯,本宮自然信任你的。”
玉榮笑道:“你和小桂子跟本宮多年,本宮豈會不信任你們。”
當然,小桂子、秋蘭忙碌起來的話。
那麽,于進忠,梁嬷嬷這些在永壽宮時投靠的老人,也可以再重用重用。
人老成精,這些老人也是有用處的。
玉榮想得多。
她的事兒也多。
對于小桂子,玉榮也信任的。
至于白氏、韓氏、金氏三人?
這三人去辦了事兒。
在內務府裏,更出任一處。
那麽,自然以觀後效。
出了坤寧宮的白氏、韓氏、金氏三人。
這三人就讓小桂子公公引到了內務府的衙門。
三位新出爐的贊善女官。
那都是非常識趣的。
“娘娘欣賞你們三位。咱家給娘娘辦事,自然是聽了娘娘的差遣。你三位女官大人,往後可莫要辜負了娘娘的期望。”
小桂子公公的神色,在三個女官的身上打量了幾眼。
“臣婦一定盡全力辦好娘娘吩咐的差遣。”
白氏趕緊表了态度。
“臣婦聽令。”
韓氏也是回了話。
“臣婦效死力,一定辦妥娘娘差遣,萬死不辭。”
金氏也是表了态度。
“很好,往後就看你們辦事的效果。也莫急着嘴裏說的好聽,娘娘是尊貴人,娘娘給了你們信任。咱家卻小人,咱們先小人後君子。”
小桂子聲音冷了下來。
“你們辦好差遣。有好處,咱家肯定會給争取來。可若是辦不好差遣?”
小桂子的聲音更冷。
“咱家落不了好,你們肯定會更慘……”
小桂子的聲音,那不敢威吓。這讓三人的臉色,都是變了變。
“當然,你們能入了娘娘的眼,你們的本事肯定是有的。只要做事用心,就不會鬧壞了娘娘吩咐的差事。”
小桂子神色又緩和。他說道:“主要是一片公心,萬萬不要摻了什麽私心在裏面。”
“一旦給皇家辦好差事,莫說你們得什麽體面。便是光宗耀祖,給家族掙些蔭官也不是不可以。”
小桂子繼續的許了好處。
蔭官。
那自然才是好處。
這時代的人眼裏。
萬般辛苦往上爬的為了什麽?
就為了做官。
白氏、韓氏、金氏三人是寡婦。
可她們也有親生的兒子。
為了親子,哪會沒私心?
人嘛,為了私心,能辦了大事。
這就有用。
至少,玉榮眼中是這樣。
小桂子公公眼中同樣如此。
白氏、韓氏、金氏三人,自然是根據三人早期的經商之道。
那是各領了一攤子事情。
白氏插手了內務府下管轄的印刷與報紙一事。
她是一個總攬人。
可她的身邊也有小桂子公公給安排進去的心腹。這是監視,也是保護。
韓氏能是管轄了玻璃與鏡子這一攤事情。
想辦好,可不容易。
生産,銷售。要辦了大作坊,要在京城建了鑒寶閣用于打響了名聲。裏面的門門道道很多。
至于金氏,則是從零開始,去做了養珠場的事兒。
這三人各得重用。
同樣的,她們三人當初的商行,也是給配了起來,那算是初始的人經商人手。
內務府就是借殼上市。
這算是一攤子事情,三人各攬一攤,各人開始給皇家辦差。
坤寧宮。
玉榮分攤了事情下去。
然後,她當然不會不管不顧。
她只是知道了進程,曉得下面在努力即可。
正統十年,将入秋。
朝廷大軍搬師歸來。
朝廷大勝。
正統帝的威儀可謂是天下皆知。
乾清宮,禦書房內。
正統帝很高興。
“好,甚好。”
正統帝是真高興。
玉榮瞧着帝王大笑。
那等志得與意滿,溢于言表啊。
“恭喜聖上,此等大勝實是漲朝廷威儀。百年之後,青史之上必然記載聖上的赫赫威名。”
玉榮福一禮,對正統帝賀喜。
“哈哈哈……”
正統帝大笑。
“同喜,同喜。梓橦,你也辛苦了,此等勝利中,必是有你一份。”
正統帝當然高興。
京都的鑒寶閣。
這起了名聲。
裏面的各類珍寶,已經是掙得若大一個名聲。
這就像一個小金庫,那是源源不斷的給皇帝貼補了家當。
皇帝在銀錢上趁手些。
這自然就是很滿意皇後的做法。
“朕瞧着,你是累得狠了。瞧瞧,你懷了朕的骨肉,每一天的還要忙碌宮務,忙碌內務府那一攤子的要務。”
正統帝執起玉榮的手,連連為皇後感慨。
這些感慨裏,全是對皇後的誇贊。
“都是下面人努力辦差。我就是攬一個好名聲。”
玉榮沒貪功勞。
下面人真的很努力。
當然,玉榮應該給的賞賜,也是厚賞了。
鑒寶閣。
現在可謂是走了精品路線。
只能說,京都不缺了有錢人。
都是老鼻子的有錢大富戶。
“內務府那邊還在擴張。我瞧着,這只是開頭,往後內務府還是越加的龐大。”
玉榮的眼中,內務府現在就是一個開始。
這是一個權利機關。
或者說,它不只是皇家的摟錢商行。
它現在挂着皇家的名,它還有很多的能耐,暫時沒有更多的顯示出來。
“已經給朕驚喜。”
正統帝對于現在的一切卻是很滿意的。
“就是梓橦你啊,還是注意身子骨,萬萬不可累着咱們的孩兒。”正統帝的目光是注視了玉榮的腹部。
顯然,對于這一個還沒出生的孩子,正統帝還是滿滿的期待。
“可不敢累了他。”
玉榮笑着回了話。
“聖上,我還有一份驚喜,要讓聖上您瞧瞧。”
玉榮拿了一個匣子,然後,打開了。
她此來,是要給正統帝送了報紙的。
現在的報紙,那質量不算好。
為了控制成本啊。
這不,只能一頁印刷一面。
像工業時代的一張紙兩面印刷?
現在的造紙技術可不夠。
可這一份報紙,在玉榮的眼中已經足夠了。
因為,它的售價,在這一個時代而言,已經算是足夠的便宜。
正統帝拿着報紙。
紙的質量在正統帝的眼中很差。
那墨水印刷的,也不算多好。
四開的八頁。
正統帝看了報紙的排版,以及那上面的标點符號。
正統帝笑道:“這符號是頂着朕的名頭刊行天下?”
“自然要聖上行了為天下百姓着想的聖名。”
玉榮也是淺淺一笑。
标點符號的運用,可謂會留于後世。
玉榮其時覺得如果可以的話,她不介意自己攬一個美名。
只是,玉榮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這等名聲,她敢用,絕對是妖後的結果。
正統帝以前都未必敢受領了。
現在嘛?
那是藩王們被鎮壓了。
在勝之時。
正是正統帝的皇帝威儀正盛的時候。
這時候做一些事情,朝臣們會閉嘴。
天下也會反對聲小。
“就像梓橦說的,确實是鄉間的俗語。識些字的,不需多深學問。這報紙能看懂了。”
正統帝點點頭。
正統的讀書人眼中,這報紙沒甚學問。
這俗語什麽大白話,這當然是有辱什麽斯文。
“這報紙給天下人看。也不光給讀書人看的。聖上,皇家想收攬人心,那些識點字的,看了報紙也知道天下大勢。”
玉榮笑着說了話。
“是啊,越簡單,看懂的人越多。”
正統帝點點頭。
“此乃半月刊物。京都初一、十五發行。至于承天府外,可能會拖一些時間。但确實是刊行天下。”
玉榮解釋了話。
“如此甚好。”
正統帝同意了。
這半月刊正統帝讀了。
倒是讀出一些味道來。
每一頁各有重點。兼顧了朝廷的宣傳,官府的一些斷案,以及趣味的連載。便是一些各地物産價格,也是有一些标注。
總之,內容還算得豐富。
最重要的連鑒寶閣的宣傳廣告,玉榮在上面也是廣而告之。
總之,肥水不落外人田。
“現在還缺一場東風。”
玉榮笑了,伸手一指,指了刊頭。
“還要請聖上為這一份報紙提了禦筆。”
玉榮一提這話。
正統帝看了一眼那空缺的刊頭。
空白的,只有側面,有小小的一行小字。上面寫的“半月刊”。
正統帝提了筆,在空白的刊頭,提了禦筆。
正統帝大書四字“皇家邸報”。
“此事,朕準了。”
正統帝确實是準了。
借着這邸報上,那是宣傳一下天下太平。
朝廷大軍的威勢,這沒什麽不好的。
就是帝後談話。
也是談得興致之時。
李公公來禀了話。
“聖上,李妃娘娘親自來送了湯盅。李妃娘娘還想求見聖上。”
李公公實話實話。
正統帝聽得李公公的禀話。
正統帝的神色不好看。
這不是頭一回。
頭一回,有皇後的提醒,正統帝給了鐘粹宮的李妃體面,還有送子觀音賜下。
這似乎是一個開頭。
有一就有二。
有二自然有三。連着好幾回,正統帝的耐性被掃沒了。
玉榮在旁邊,還在禦案前,看了皇家邸報。
關于李妃來的事情?
玉榮裝着沒聽見。
給李妃說好話?
說了一回。
那算得盡了賢妻的本份。
可李妃那兒得了提示,若是還不識趣?
玉榮又不是李妃的爹娘。
她可不是給李妃專門掃尾的。
皇帝要如何做?
繼續給李妃體面?還是落了李妃的臉?
玉榮只靜觀。
無論正統帝如何做,玉榮瞧着,她也是一個旁觀者。
因為,對于李妃嘛?
她的感覺就是淡淡。
“朕警告過李妃,讓她顧惜腹中的皇嗣,不必多次來了乾清宮。她似乎沒聽進去朕的話?”正統帝很不滿意了。
正統帝不想見李妃。
原由?
很簡單的。
正統帝覺得李妃過于蹦跶的利害些。
後宮的嫔妃們。
皇後是皇帝樂意冊立的嫡妻。
那麽,必須給皇後的體面。
正統帝一定會給。
給皇後的一些體面,寵妃是受不住的。
妻妾有別。
正統帝就是這麽的雙标。
當年的甄皇後與孝仁恭慧皇後之間,正統帝可沒有這般的妻妾有別時。
只能說,帝王亦是人,是人就有私心。
正統帝現在覺得耿皇後好。
所以,他就會注意了,不想再捧了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寵妃。
“李善去傳旨,讓李妃不必再來乾清宮。讓李妃在皇嗣未降生前,安心在鐘粹宮養胎。”
正統帝沒說重話。
他倒底顧念了李妃腹中的皇嗣。
李公公應了話。
玉榮在皇帝吩咐話後。
玉榮才說道:“李公公,你差人跑一趟太醫院。李妃一路行事,想是暑天氣盛。還是讓太醫給李妃診一下平安脈。萬以皇嗣為重。”
“娘娘放心,奴才一定吩咐下去。”
李公公再度又應了話。
等李公公去李妃那兒回話。
正統帝的目光是望向了玉榮。
“梓橦倒是心善一片。朕就怕李妃不領情。”
正統帝在李妃處,可是聽了一些眼藥話。
針對誰?
隐晦中,針對的是坤寧宮。
正是因為李妃的一些不識趣。
正統帝對鐘粹宮的李妃觀感,才會越來越差。
當然,正統帝不會承認的。
在其它的嫔妃處,他是聽了一些李妃的不好小話。
比如說景仁宮的惠貴妃很會說話的。
偶爾裏,表示擔憂了皇後娘娘。
為何?
自然就是李妃似乎對皇後偶有不恭敬的話語。
當然,一些旁敲側擊的。
惠貴妃可是把自己裝了一個賢良人。
正統帝嘛,在後妃中聽着李妃的傳言,那是聽多了。
自然觀感更差了。
“李妃領不領情,我不在意了。聖上領情,我這一片心意,可不就是沒白費。”玉榮捂嘴笑出了聲。
笑過後。
玉榮道:“聖上可覺得我這皇後機心過重了?”
正統帝聽後,輕輕搖頭。
“朕倒覺得皇後機心重些,沒甚不妥當。”
正統帝就是如此覺得。
“皇後一心一意為朕,皇後付出良多。朕瞧眼裏,只覺得皇後一片情深。”
正統帝的眼中,皇後是一個合格的嫡妻。
為了皇家操勞,掙得豐厚的錢財,也是進了他這一位皇帝的小內庫。
這等賢惠。
皇帝很滿意。
皇後若沒機心?
哪來這等賢後?
這事情分兩面看。
若是年少時,青梅竹馬的初戀,正統帝自然是戀上了白月光。
可現在嘛?
白月光依然是一抹青春時的最美記憶。
可皇帝嘛,那是渣得明明白白的封建帝王。
他覺得他的情深,就是回憶白月光時,依然覺得孝仁恭慧皇後的好。
可依然不擔擱了,正統帝繼續寵愛了後宮的嫔妃們。
至于耿皇後?
耿皇後跟以前的妻子們都不同。
甄氏在正統帝眼中,是一個讨厭的。
兩人相看生怨。
彼此都不滿意的。
正統帝自然沒好印象。
記起來,全是憎惡。所以,關于甄皇後,正統帝連回憶都少的可憐。
可以說,基本是不懶得回憶。
孝仁恭慧皇後是正統帝的白月光。
白月光很美。
擱了回憶裏,就是腦補越來越美。
現在生活裏。
耿皇後才是正統帝眼中,最合拍的嫡妻。
于是,感情嘛,只能說熟悉了。
就像是左右手。
要說情深?
不如說習慣成自然。
只是偶爾裏,正統帝見過耿皇後料理宮務時,那些與他不同的看法。
又或者疏途同歸時。
正統帝覺得耿皇後眉眼間,也有一種美。
與婉兒不同。
正統帝一直琢磨着,梓橦是能與他真的站一處,留一份帝後和睦美名的真正賢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