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鬧完又鬧
自己媳婦嚎啕大哭, 沈大柱也撲過去,抱着媳婦跟着哭,“媳婦, 嗚嗚嗚, 我們日子怎麽這麽難……”
沈二柱瞪大眼睛看着老大夫妻,他現在吃虧就吃虧在沒有一個能哭的媳婦。
果然,如他所猜, 被兒媳婦哭得頭痛的沈文昌大吼,“都別哭了, 這樣吧, 二柱每個月賺的工錢,交六成到公中。這樣對二柱來說,每個月都有剩。對大柱來說, 也不用眼紅。”
大柱媳婦卻仍不退讓, “六成太少, 至少得八成。”
二柱氣紅了眼, “八成,你怎麽不去搶!”
王秀如此時又當和事佬,“這樣吧,咱們不說六成,也不說八成, 就七成。”
二柱答應了。
大柱媳婦也不哭了。
皆大歡喜。
沈文昌家是暫時沒事了。大福大隊的熱鬧卻不止這一樁。
謝嬸子帶着謝有寧又去胡大隊長家鬧。
說胡大隊長不公平, 大家都有錢賺, 獨獨把他們家漏下了。
謝嬸子的招數與大柱媳婦如出一轍, 她一屁股坐地上, “大隊長欺負人呀!我家老謝還沒退呢, 就沒人把我們家放在眼裏了。要是我家老謝退了, 不得被生吞了。我們謝家是在大福大隊過不下去了。”
胡大隊長哼了哼,“老姐姐,您家老謝還是大隊支書呢,我們說話可得講道理。當初開會您是參加了的,是您自己不想要這個活。”
他拿出本子,在放棄書上面,還有謝嬸子親自按的手印。
看着胡大隊長拿出來的證據,謝嬸子可沒那麽容易打退堂鼓,“那還不是你欺負我沒文化,你可沒說過半個月就能賺三十六塊錢。”
Advertisement
胡大隊長的媳婦過來扶謝嬸子,“老姐姐,您這話可錯了。半個月前,我們自己都不會紮拖把,聽說成德光紮一個拖把,就用了一天半。按這個速度,一個月也就最多賺十塊錢。我們哪裏敢打包票能賺多少。”
看熱鬧的林嬸子也呵呵笑,“是呀是呀,我們還不是因為相信胡大隊長,跟着胡大隊長幹,不像有些人家,生怕吃虧,覺得有好處的事就上,覺得沒好處的事就躲!”
林嬸的丈夫,半個月拿了十八塊錢,林嬸現在看胡大隊長或者沈蘭,都像是看財神爺。誰要說他們的壞話,她就跟誰急。
與林嬸同樣想法的顯然不少,林嬸的話說完,就有不少人附和。
“我們都可以作證,胡大隊長是通知了大夥一起開的會,是你自己不肯接活的。”
羅大娘更是學起謝嬸子的話:
“胡大隊長,我要回去喂雞了!”
“派兩個?過來紮拖把,我家最近忙得狠!”
“要挖紅薯、要種菜,都是事呢!”
她學謝嬸子的口氣,學得繪聲繪色,鄰居們啧啧,“你看,胡大隊長還給你們家按兩戶算的,本來可以去兩個,是你自己拒絕了。”
謝嬸子腸子都悔青了,卻強硬地不肯認錯。
“那行,我現在了解了,把我家的兩個加上吧!”
她那高高在上的語氣,讓大夥兒都擰了眉。弄得好像大夥求着她家來人一樣。
事實上,大家巴不得她家一個不來,自己還能多賺點。
他們都看着胡大隊長,等着胡大隊長定奪。
胡大隊長咳了咳:“剩下的一千個拖把,沈蘭急着要,新加入的人沒有人教。更何況,國有國法,隊有隊規,你們五家,是簽過放棄書的,我現在不能讓你們加入。”
眼看謝嬸子又要往地上坐,胡大隊長又說了,“不過……,這個月做兩千個拖把只是暫時的,下個月是繼續要,還是就這樣沒了,要等沈蘭那邊的消息。到時,沈蘭如果還要拖把,剩下的五戶可以派人加入。”
也就是說,剩下的五戶現在想加入,是不可能了。
謝嬸子看胡大隊長态度強硬,又得了下個月就能加入的準信,這才肯起身。
謝嬸子去胡大隊長家鬧的時候,沈蘭正在做兒童四件套。布鞋已經湊了千雙,普通的被套也有三十來套,就是兒童被套,雪梅做得少了,也就還差着。
成德光是個眼中有活的,看沈蘭忙,就主動幫沈蘭挑揀碎布,合适的布料,他還耐心地一個個給剪成合适大小的方塊。
有了成德光的幫忙,沈蘭快了很多。一個下午的時間,她就能完成兩套。
雪梅啧啧稱奇,她做一套兒童用的四件套,揀布料加上做,至少得兩天,有時候顧景俞有空,幫她揀好布料,她也得一天半的時間。
沈蘭呵呵:“熟能生巧,我就是比你多學了幾年縫紉,手熟了些。”
雪梅卻覺得是天賦,沈蘭的年紀,比她還小點,縫紉機買回來,她還不會用,她也就比自己早了那麽一兩個月而已。
這次因為加上了拖把,沈蘭把貨分成了兩次發過去。
第一批除了原來的,還有五百個拖把。
等到沈蘭的兒童四件套做完,她又安排成德光去發了第二批貨,這一次,拖把只發了三百個。
不知道是誰這麽關注,留意到沈蘭第二批貨少發了一些拖把。第二批貨發走的隔天上午,胡大隊長找來裁縫鋪,“沈蘭,拖把的生意是不是不好,我怎麽聽說第二批貨少發了。我們現在做的,要不要暫停?”
沈蘭挑眉,“不用停。我留兩百個,只是因為想留一些放到我師父在季城的店子裏賣。如果不是後面的拖把還沒做好,我也不會留一些。至于京市那邊,沒這麽快呢,第一批貨還在路上,要過段時間才知道。”
胡大隊長這才知道自己誤會了,“那行,不用停就行。那我走了,大家都等我消息呢。”
胡大隊長又風風火火地走了。
學徒們卻議論起來,關于拖把,各家都是有說不完的事。
跟着謝嬸子退出的那三家,現在恨透了謝嬸。其中李嬸家,更是找上門說謝嬸子害他們家。
李嬸原本與秦小娟要好,靠着巴結秦小娟,秦小娟偶爾給張票什麽的,日子過得挺好。自從沈文清沒了工作,沈麗嫁人,秦小娟帶着兒子跟過去,李嬸在大福大隊就沒了依仗,平時都是夾起尾巴做人。
這一次,因為跟着謝嬸做了錯誤決定,她家男人和兒子兒媳都埋怨她,她在家的日子很不好過。
她的日子越不好過,她就越恨謝嬸子。
如果不是謝嬸子退出,她肯定不會跟着退出,如果不退出,她家也能半個月賺二三十塊。
那可是二三十塊錢!
要知道,一斤大米,用了糧票,也就一毛三分八。
二三十塊錢,那能買多少東西。她可以買布給三個小孫子一人做套新衣,甚至連小孫女也能做上一套,可以買上上百斤大米,天天吃白米飯,可以……
李嬸子想得入魔,根本沒想到,就算有錢,她沒有票,照樣是買不到這些東西的。
她們正聊着,卻聽到裁縫鋪後面的大隊部熱鬧起來。
“聽聲音,像是沈麗?”
“她什麽時候回來的?”
“不知道呀。”
沈蘭看她們一個個坐立不安,雖然人在這裏,心顯然不在了,想去看熱鬧,就揮揮手,“去吧,看完了快回來。”
學徒們立即叽叽喳喳地走了,只留下了胡豔。
沈蘭問胡豔怎麽不去,胡豔說她聽到了“拖把”兩個字,已經猜到了大概,就不去湊熱鬧了。
她還忙着呢。
沈蘭也忙着。她現在手上的布票多,為了不浪費,她是隔幾天就安排成德光去買布料回來。布料買回來,她要麽自己做,要麽分好布安排下去。以前雪梅還能搭把手,現在雪梅也是忙着看書。
鎮上的布料款式少,縣城的款式多但是遠,沈蘭把成德光買回來的布料,都用來做四件套寄去給京市。
雖然在本地很容易遇到相同款式,拿到京市,卻又成了新款。
沈蘭分好布,學徒們也回來了。
果然是沈麗,黎玲繪聲繪色地說起看到的熱鬧。
久不出現的沈麗也出現了,說她家的戶口還在大福大隊,要人做拖把,怎麽沒人通知她。
她的堂弟,沈二柱當時就嗆她了,“那也得能通知上!你們全家人跑得兔子不見影,地址都沒留一個,別說是隊長,就是我這個堂弟都找不到你!”
沈麗當時就炸了:“我就住在鎮上,租的房子就在廢品收購站後面!”
大夥都驚呆。
他們一直以為,沈麗跟着老公享福去了。怎麽會就住在鎮上,還是租的房子,聽說那一片治安挺亂的。
看到大夥驚訝的表情,沈麗這才發現自己說漏了嘴。她索性破罐子破摔,一股腦兒說出了自己的情況。
原來沈麗的那個老公,是個騙子,騙沈麗結了婚就能有正式工作,結果……
其實他就是廠子裏守門的,因為曠工多,領導早就對他有意見,新廠長上任,他也被開了。
沈麗是個能共富貴不能共患難的,當場就跟他離婚。
沈麗離婚後又覺得回大福在隊沒面子,就不好意思回來,租了個小房子一家人擠着。
與那五家一樣,胡大隊長讓沈麗等下個月的消息。
沈麗還要鬧,胡大隊長就拿出了小本本,隊上冬天修護大堤的名額還要,問他們家要不要報一個。
沈麗才不願意去呢!
冬天去護堤并不是大福大隊,而是在同公社的另一個大隊的西子堤,離大福大隊遠,必須借宿別人家。所謂的護堤,其實就是挑泥巴,又冷又累,晚上還不一定能睡好。
原本沒有做拖把的活,護堤還是有人去了,自從開始做拖把,胡大隊長就愁上了,隊上要去二十人,報名的不足十人。
剩下的十二人,他又得去哪找。胡大隊長很發愁。
作者有話說:
三更完成,下周末繼續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