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一個拖把引起的故事
林嬸笑了, 大手一揮,“沈蘭,你看看, 整個大福大隊, 有幾家像你一樣有水泥地的。誰會買你的拖把?”
沈蘭笑眯眯的,“我自有辦法。”
等到成德光紮完第二十個拖把,沈蘭總算滿意了。她帶着拖把找上胡大隊長。
胡大隊長剛從公社開會回來, 一臉喜意。
他帶回來了一個好消息,高考恢複了。
高考恢複了, 對于大隊上還在讀書的娃娃們, 無疑是個好消息。
大隊的廣播很快響起來:下面播放一個好消息……本大隊凡是符合條件的農民、知識青年、複員軍人、幹部和應屆高中畢業生均可自願報名參加高考。
大福大隊都沸騰了。
沈蘭看這情況,估計胡大隊長暫時也沒空,就先帶着拖把回家。
等到她到家, 發現幾個知青都來了她的院子, 也是在說恢複高考的事。
範建中、雪梅, 還有李娥是一直在複習的, 确定要參加高考。李謹北想要參加,又沒有把握,想找他們借書複習一下。
沈蘭找出幾本自己已經看完的書給他,讓他看完再換。
至于另幾個知青,都是成績不咋樣, 自覺靠高考回城沒希望, 就不費力了。
胡大隊長晚上找過來, 考慮到沈蘭家只有三個女同志, 他帶了媳婦一起過來。
他們過來的時候, 沈蘭的房間正點着蠟燭。沈蘭和雪梅在看書、李娥在做試卷。
胡大隊長的媳婦張賽蘭進來就啧啧, “你們這日子過得, 還用上蠟燭了。”
Advertisement
要知道,就算她的丈夫是大隊長,她家晚上也就點個煤油燈,點蠟燭,那是家裏來了客人時用的。
胡大隊長問了一下杜若歌的情況,得知他進了部隊,說了句恭喜,又問沈蘭白天找他有什麽事。
沈蘭又點了支蠟燭,他們轉移到堂屋說話,這樣不打擾雪梅和李娥。
堂屋裏,沈蘭拿出了拖把。
胡大隊長的表情有些迷離,“沈蘭你要送拖把給我?可是我家用不上呀。”
大隊長媳婦張賽蘭瞪了他一眼,“說什麽呢,沈蘭給我們家帶的禮物,早送到我們家了。”
大隊長呵呵。
胡大隊長家年前蓋上了瓦房子,不過沒打地板,地板還是泥巴的,平時用掃把掃兩下就行。
沈蘭好笑地看着胡大隊長,“不是要送您,我是想由您出面,組織隊裏的男同志紮拖把,我負責收購。”
拖把的布條由沈蘭出,拖把的竿子用的是隊裏随處可見的竹竿或者楊樹枝,一個拖把,沈蘭八毛錢收。至于大隊長給別人多少錢一個,她不管。
張賽蘭原本是想順便問問,沈蘭還有沒有她可以做的活,聽沈蘭這麽一說,就聰明地沒開口。沈蘭顯然是想着他家的。
胡大隊長拿着拖把看了又看,“學做拖把會不會太難,我們又沒有相關的師傅。”
沈蘭讓他放心,成德光已經完全學會,而且後來又做了幾個,都沒有問題。
“有人教就不難,可以讓成德光教,他已經會了。”
胡大隊長這下完全沒顧慮,“行,這事就交給我。正好自從摘完棉花、打完晚稻,大隊上就沒有多少活幹了,正好現在可以做。你看你要多少拖把?”
沈蘭算了算,“先兩千個吧,每個月兩千,以後再看情況再增加。”
張賽蘭驚得張大了嘴,“兩千,每個月?這玩意兒有這麽多人要嗎?”
沈蘭嬉笑,“張嬸,您放心。在京市,我問過暖瓶廠的員工,他們都很願意買兩個放家裏。季城那邊,我師傅的店子,也可以寄賣。我另外還聯系好了店子,二千個,完全沒問題。賣不完,到時我去擺攤去!”
看沈蘭說得板上釘釘,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胡大隊長立即驚喜起來。
沈蘭付了一成的定金。
隔天,胡大隊長大張旗鼓的叫人開會,每家得派個代表參加,大會的意思,讓每家出一個勞動力做拖把。
胡大隊長在臺上說,下面就有議論,“大冬天的,冷死個人,大隊長這是發什麽瘋,紮什麽拖把!”
“是呀,還一個月紮兩千個,這要是賣不出去,一家再發幾十個?”
謝嬸子哼哼,“胡大隊長,我要回去喂雞了!”
胡大隊長叫住謝嬸子,“老姐姐,別急着走,你們老謝家什麽個意思。按戶頭,你們家是兩戶,可以派兩個勞動力過來。”
謝嬸子的臉色立即就黑了,“派兩個?過來紮拖把?我家最近忙得狠!”
邊上就有人問了,“最近大家都閑着,忙啥呢?”
謝嬸子哼哼,“要挖紅薯、要種菜,都是事呢!”
胡大隊長拿出本子,“這樣,謝嬸子,你家是放棄?确定不後悔?如果确定放棄,你在這裏簽一下字。”
謝嬸子翻了個白眼,“胡大隊長,你這不是為難人麽,我大字不識一個,你讓我簽字?”
胡大隊長顯然也想到了,又拿出一盒印油,讓謝嬸子按了個手印。
有謝嬸子帶頭,當即又有三四家選擇放棄。胡大隊長勸說無果,只得讓他們一個個也按了手印。
剩下的人,每家出一個勞動力。
當晚,謝小強找上門。說他可以代表謝家做拖把,他相信跟着沈蘭幹,不會吃虧。
沈蘭挑眉,“那你還讀書嗎?”
謝小強硬着脖子,“我可以放學後!”
沈蘭斜眼看他,“那你奶奶同意嗎?”
謝小強不說話了。
沈蘭就知道了,這肯定謝奶奶不同意或者不知情呢,謝小強偷偷跑過來的。
沈蘭直接給了他一個爆栗,“你就不怕你奶奶又找我麻煩?好好讀你的書吧,我要人做拖把,不差你一個。你還是好好讀書,到時考個好大學。”
謝小強頓時蔫了。沈蘭給了他兩粒糖,讓他走人。
謝小強不依不舍地離開。
太陽天,胡大隊長就把人集中到打谷場,各人自己帶凳子,由成德光教大家怎麽紮拖把。
遇上天氣不好,就只能去大隊部的會議室,三四十個糙漢這樣地方就比較局促。
不過大夥的幹勁很足,就算是擠擠挨挨,也沒有人說什麽。
半個月過去,已經交了第一批貨。
沈蘭付了剩下的錢,又讓胡隊長安排繼續做。
胡隊長拿到錢,留下了一成,剩下的都拿來發給大家。
發錢了發錢了,大福大隊一共四十三戶,謝家兩戶,除謝家外還有三戶,共五戶放棄,還有一戶是梁婉住的五保戶,姓譚的那對老夫妻,已經幹不了什麽活。餘下的三十七戶,來分這九百塊。
胡隊長是按交貨的個數發錢的,做得多的,就賺得多,像胡豔的爸,一個人做了五十個,發了三十六。做得少的,就賺得少,最少的只有十九塊。
不過不管多的,還是少的,都是喜氣洋洋,畢竟只用了半個月,就能賺這麽多,都要趕上城裏的工人工資了。賺的多的,甚至比城裏的工人賺得還多。
幾乎像是說好的,大部分拿到錢的人家,第二天都去鎮上割了肉。
平時誰家吃個肉,大家都盯着呢。一下子這麽多人買肉,大福大隊都沸騰了。
那幾家簽了放棄書的還不知道什麽回事,等一打聽,得知是做拖把分了錢,那是一個個後悔莫及。
不說簽了放棄書的,就算是參與了的人家,也有幾兄弟,你來紮拖把了,他沒來紮拖把,沒來的就來打聽,還能不能過來。
對此,胡大隊長統一回複,“暫時人夠了,等再需要人的時候,再通知。”
為此,有好幾家鬧出了內部矛盾。
安排老大去的,老二、老三有意見,安排老二去的,老大和其它兄弟有意見。
沈文昌家現在就是這樣的,原本是讓沈二柱去的,眼看沈二柱拿到二十元,老大媳婦坐不住了,慫恿沈大柱去找沈文昌夫婦。
沈文昌叫來沈二柱,問他能不能把活讓給沈大柱。
沈二柱嘴巴咬着根稻草,“我是沒意見,你得問胡大隊長同不同意,下半個月趕工呢,你換個不會紮拖把的人去。就不知道胡大隊長會不會直接把我們家除名。”
聽到可能會被移除名額,王文昌的妻子王秀如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不行,我不答應換!”
看婆婆說得毫無回旋的,沈大柱媳婦直接往地上一坐,“這日子沒法活了,公婆不顧我們死活,嗚嗚嗚……”
這是隔幾天沈文昌家就要上演的一出戲,因為原本說好的自行車沒有,大柱媳婦從進門起,就跟公婆不對付,三天兩天就要大哭一場。
最開始,鄰居還來看熱鬧,到了現在,都習以為常了。
沈大柱看媳婦坐地上去了,也不說幫忙扯起來,反而老神在在,“爸,你們這樣不行呀。別說我媳婦委屈,就是我心裏也委屈。家裏的好事全緊着二柱,髒的累的就讓我們幹,哪有這樣的!”
沈文昌氣得不行,卻又不能拿兒媳婦怎麽樣,“大柱,叫你媳婦起來,我們這不是在商量麽?”
沈大柱哼了哼,“不能換人,那你們說,二柱賺到的錢怎麽辦吧?”
沈文昌抽了口旱煙,“這樣吧,二柱賺的錢,每月交十元到公中。”
沈二柱跳了起來,“爸,這怎麽行,我這拖把的活,也不知道穩不穩,這半個月是拿到了二十,萬一下個月起,每個月只有幾元了呢?讓我每個月交十元,我去拿裏找錢來交?”
沈大柱媳婦也不幹,“爸,您就是偏心,二柱半個月就拿了二十,一個月就有四十,你只讓他交十塊,他還能剩下三十塊哩!我跟大柱累死累活,一年也剩不了三十塊。嗚……嗚嗚,我的日子怎麽這麽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