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守如山
大寧安統十七年,六月十二日。
前線戰況禀報,延軍攻下江洲十八城之後,在所占據城池的各處邊界進行了嚴密的備防,并各處高挂免戰金牌,不再有任何動靜。而大寧士兵歷連幾次大敗之後也士氣大跌,得知免戰一事更是軍心不齊。柏道成得知,下令與延軍周密對峙,嚴加防範,暫時不做出進攻延軍的打算。
此時,延軍已占下大寧的半壁河山。
可謂是民心所向。
“那時候屬下本是太子爺身邊的暗衛一名。在順和四十六年,爺給屬下下達了一道命令,要屬下去混軍隊,不怕生死地混到柏道成的身邊去。那時候太子爺給屬下的答複是二十年時間、二十年後,任務結束。
我便孤身一人參軍,在軍隊之中兢兢業業,從不刻意表現,也從不落于人後。過了三年,我還只是軍中的一個小隊正,柏道成便改了政權當了皇帝。那年,他為了培養身邊信得過的一批人手,親自來到軍中選人。
沒有辜負太子爺的寄托,柏道成有選中我。但是他選了很多人,我只是其中一個。于是,我用盡心思和手段,在衆人之中上位厮殺,更在邊疆戰役之時多次擊退敵軍,令到柏道成對我越來越刮目相看。
後來十年,我一直為柏道成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我知道柏道成心裏信我,同時也忌我,所以我便上呈奏折,請辭告老;柏道成答應了,分給了我江洲守備一職,讓我掌管江洲十八城。
然後,我帶同着我原來的親信,用了七年的時間,将江洲十八城變成一個小國一般的世界。在江洲地域的所有百姓心中,他們依然奉着大延為主,像屬下一樣,對着那大寧王朝逢場作戲,只為了堅守心底裏最後一點點信念。
終于,二十年到了,我等到了您。現在,我把江洲交予您,也把所有百姓以及我的那一腔熱血,奉獻給大延。”
子桑聿親躬一拜,扶起了李常。
大寧安統十七年,六月末。
那是在大延所屬土地基本上安定下來的一個時間,子桑聿以及各個在前線拼死拼活的将士們開了個慶功宴。江洲十八城各處煙火燃起,漆黑的夜滿是絢爛的火光,以慶賀這段時間以來所有人的不容易。
江洲守備府裏,各将尉等級以上人物都聚集一堂。
明月高挂灑了一地銀光,只見當中十數二十各樣人物各坐一桌,滿堂酒肉飄香,形色的風塵歌舞盈耳皆聞,落的都是眉開眼笑喝酒劃拳衆生相。席中上座一人,披着輕紗衾衣淡笑不語,對這景象不作任何反應。
當然,也不是所有将領都是這副樣子。像守在一邊的連信,顧樘,趙乾幾人和子桑聿是一樣的神态,對這酒席沒有異常的興奮模樣。
Advertisement
至于那江洲守備李常,他倒是和一兩個有資歷的暗衛喝得正歡——畢竟是分隔了那麽多年的兄弟,多年隐忍,想說的話必然很多罷。
“殿下,你看這…”一旁連信,欲言又止。
子桑聿輕擡起眼來,注目眼前宴席。
今晚的慶功宴,有些部下為了讨好衆人,是專門到了當地的青樓找來一批歌姬。都是一批妙齡女子,身段極好,模樣不錯,跳起舞來也賞心悅目的。在外行軍打仗那麽多年的這些粗莽漢子,自然不會像文人那般拘謹,在這種熱鬧喝酒的情況下,倒有那麽幾個人當着面輕浮起那幾個歌姬來。
連信看得出來子桑聿的不悅。
因為她捏着酒杯的手用勁得發白。
顧樘往上座看時,從連信的眼裏看出了一些訊號。再看席中,立馬會意地幹咳了幾聲,輕聲斥罵:“老馬,你們幾個怎麽當着殿下的面那麽急躁呢!還不快收住,待酒席過後沒人見的時辰再幹嘛幹嘛去!”
“是是是,咱們聽顧将軍的!”
那邊幾個涉事的将領哧哧笑了,不再有什麽舉動,只是眼神依舊異樣。
“…”子桑聿悶悶地哼了一下,心情不大好。只是全面來說,這些将領好歹也是這段時間出生入死的夥伴,部下。他們有這些需要,總不可能說阻止、這世間受苦的女子太多,自己端坐高位,反而不能過多地出手相救。
今天還未成皇,還沒有拯救別人的實權!
這些,就當做什麽都沒有看到吧…
“殿下,末将鬥膽問件事。”座下同樣游離于酒席之外的趙乾開了口:“自從攻下這江洲十八城以來,殿下跟屬下們說,打算和大寧休戰,暫且不動幹戈,養民生息。只是,末将不知殿下是否有什麽計策?”
飲酒中的公孫政清醒了一瞬,為趙乾的解圍微微一笑。
“我軍從開戰以來,也有一季。這僅僅是一季的時間,咱們就順着原本地盤,拿下了江岸洛關城,以及這延綿甚廣的江洲十八城。如今,我軍已經和大寧分據天下,再也不是剛開始時會被大寧輕易擊敗的存在。”
座上的子桑聿說得認真。這些人也到底是軍中漢子,即使喝了酒,此刻,還是拿出了那幾分清醒來安靜聆聽。
“殿下!既然咱們已經士氣高昂,何以不繼續打下去呢!”一将領高喊。
子桑聿搖了搖頭,“繼續打下去,我們的士兵也會乏,連續不斷征戰,後援也未必跟得上行軍進度。而且前兩次大規模戰役,咱們都沒死傷太多人,贏得太簡單。此後的戰若是硬來,只怕是不如我們所想。”
衆将領不禁頻頻點頭,被這一套一套的邏輯噎住了話。
你到底還是在這殘酷之中成長着…連信輕嘆了一口氣,有些心疼。
“但是衆位愛将別以為咱們打到這就收場了,”子桑聿轉而一笑,站起身來。座下将領本想随着起身,卻被她擡手止住。
“咱們這一路以來,已經得了不少百姓的支持。如今,我就是要好好整頓現下城池,讓大寧那邊看看,咱們大延土地是怎麽過日子的,我要讓他柏家江山,不攻自破。天下君者,到底還是民心為重,如果柏家已經失了民心,我們還怕什麽?”
元老公孫政聽了倒是激動,端着酒便站起身來。
“殿下!以前老臣若有任何過錯,請原諒!老臣今天算是真的懂了,殿下是真的和從前判若兩人了,越來越…”公孫政頓了頓,眼裏有些淚:“越來越像當年滿是帝王氣概的太子爺了。”
言罷,公孫政猛地灌完一盅。
其他将領也一齊起身敬酒,過半數人提及太子統,都濕了眼眶。
“你們這些人……”子桑聿有些無奈,想去斥罵,但是發現自己提到那個了不起的父親時同樣無語哽咽。“好了好了,你們先聽我說完,我這還有下半段呢。坐坐坐,全部給我坐回去,我站着是方便你們聽我講。”
“遵命…”
子桑聿看了看席中各人,沉吟了一下。
“如今,準備到七月了罷?”
“回殿下,還有兩天便是七月了。”
子桑聿點了點頭,“我記得,大寧好像是在前年舉辦了科舉是吧?三年一新,論着年頭,應該是今年了。”說着,朝席中各人笑得陽光:“只不過今年戰亂,看大寧那陣勢,也不會舉辦科舉了。如今我大延需要新人才,正是應該挑選出一批青年才俊保家衛國的大好時機啊…我打算頒下旨令,從各鄉到各鎮各州地進行科考,我要通過一場新的秋試,納一批新人。”
“秋試…”
聞言,皆是一驚。
旁座有些将領直接被子桑聿這番話吓了個激靈,悄悄地去拉顧樘的衣袖:“顧将軍!殿下是不是想找人更替我們的意思啊?…”
“放肆,怎可揣度殿下!”顧樘瞪了他一眼,心裏的确也有些不安。
雖說心裏還是相信殿下想重用在場将領的,只是…今天怎麽說也是個慶功宴,殿下這樣子開門見山,只怕有些人心裏開始不滿了…诶呀。
子桑聿權當席中的竊竊私語一句都聽不到,照舊淡笑:
“我相信諸位是我大延的好将領,日後定然肯盡心帶攜新人的。日後這些新人們有了一分的成就,就是諸位的一分功勞。我記得諸位為我子桑家打江山,自然我也不會做一個忘恩負義的君主。”
這還能說什麽?
未來皇帝都已經說了這件事情不會耽誤到元老們的仕途,還放下條件說以後新臣子混得好了,元老們才好過、這般,就算是不想納新,也得改口支持新政了呗。
“臣等自當為殿下盡力盡忠!——”
“衆愛将免禮!”
-殿下打算舉行秋試納新?
-對。如今大延已經打下了半壁江山,可是我手下,始終還是父皇留給我的舊臣。如果将來有一天新皇登基,我是無論如何都要有自己底牌的。你也不是不知道,剛開始時,海固王給我引薦的人可都是信服于他的。
-這個我明白。只是殿下,他們會同意秋試納新麽?
-秋試納新對于我來說,是勢在必行。我不會讓任何人阻止這一件事情的執行。老臣們必定會擔心自己的利益,只要權衡好人心,自然可以…
-如今大寧正是沒落之期,殿下在這個時候秋試納新,想必定有不少能人願意為大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介時只怕是門檻都踏破了罷。
-哈哈,義兄此言不無道理!
于是,秋試納新這件事,便在中旬定了下來。
月初攻城,拿下江洲;月中休戰,城門高挂免戰牌;少年帝王有心納新,欲意力排衆議;月底慶功宴席定計,為此後大延王朝的走向打下根基……
這個月裏發生了很多事情。
如果是從連信的角度裏來看這個月的所有事情的話,倒是有一件事——從大寧安統十七年六月開始,連信這個名字這個人,自此成為了子桑聿為數不多完全信任的人。這件事情,足以讓連信記一輩子。
--------------------------------
七月初七七夕節剛過,大延所轄城池乃至各鄉鎮都張貼了一份皇榜。
“奉大延皇孫殿下旨令,诏如下:一季将去,大延之地延綿半壁河山,與寧柏對峙已成不可改變之勢;今觀天象祥瑞紫光,必定預兆大延收複河山,此景良辰,特令各地按诏執行秋試文武科考,以鄉鎮審滿為核,至江洲統一會試。各城、鎮、鄉不得對此事有任何偏護欺瞞,接令後八月開考。同年六月,子桑聿。”
“(玺印)大延朝子桑氏皇帝诏。”(這是太子統留下的玉玺)
鎮裏的人圍在皇榜跟前,聽到這番話立馬炸開了鍋一般。
“哎呀,照秀才這麽個說法,這皇孫殿下是要弄科考?”
“我看是了!你瞧瞧咱們殿下發兵以來,無所不勝啊!想必複延的事情用不着多久了,這樣一來,殿下肯定需要人才,需要棟梁!不行,我得趕快回去告訴我那兒子去!”
“對對對,秀才方才也念到了,這回是秋試文武科考啊!”一民衆看了看方才給大家夥念皇榜的人:“秀才,這可是個機會啊,你之前時運不好名落孫山,這一回可別放了!”
那被稱作秀才的青年只是淡淡一笑。
那時候的名落孫山,都是因為自己不富貴,沒有門路去打點所謂仕途罷了。這世道勢利的人那麽多,自己這種窮困潦倒的,怎麽才能出人頭地…青年轉過頭望了一眼皇榜,壓抑在心裏多年的宏圖志願似乎又開始了流動。
子桑聿…會是改變這一切的人嗎?
前來圍觀的人是越來越多了,擠得那青年都不禁後退了幾步。原本守在皇榜旁邊的士兵連忙握緊長槍維持秩序,大喊着:“皇孫殿下有令,凡是有志向報效朝廷的,不論出身不論年紀一律可以科考!當地官吏若有欺瞞,一經舉報,即刻關押!”
不論出身不論年紀…
那青年不禁心頭一動。
秋試科考這件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傳遍了大江南北。對的,這件事情除了大延所轄土地知情以外,還有對峙已久的大寧領域。
那皇帝柏道成自然是氣得不輕啊,這子桑聿怎麽越來越叫起板了!這個陣勢,竟然還有空閑搞科考…如果自己沒點動靜,似乎又丢了臉面…只是滿朝文武不知道是被大延的氣勢震懾到還是其他,大寧國庫打的這幾場仗,錢銀連印試紙都印不出來!
大寧百姓走上街頭,對于這事可謂津津樂道。而最為特別的,就是這當中還有不少有着抱負的青年才俊,打算找路子奔江洲進行科考呢。
而那原本被戰事催急所以返回中原回防的二皇子則是守在江洲以北的城池裏。本來滿是興致領着大部隊回來,打算和那犯下滔天罪孽的妹婿好好一戰、不料延軍先一步奪下了江洲城池,而朝廷又下令免戰備防,硬生生地把一腔火氣壓了下去。
如今那二皇子可是郁悶,只好每天在府中買醉,以下悶火。
江洲。
今天江洲的天氣挺不錯的。
子桑聿看着日頭不毒還有些風,特意喊了連信以及幾支暗衛微服出行。聽聞江洲以西的山頭有座古廟,裏頭神明挺靈驗,去看一看又何妨呢。
“這江洲,确實是個好地方吶…”
走在這青山綠水裏,可謂是倍感惬意。
“是啊…”子桑聿贊同地點點頭,笑了:“也虧得李常只用了七年時間打造出這麽一個好山好水好人物的好地方。短短七年,他能讓江洲百姓對這件事情瞞得滴水不漏,你說這人的本事得通天了吧。”
“李州備在戰場打滾多年,以前又是太子身邊的暗衛統領,自然是有一番本事。”連信正說着,卻接到了一旁暗衛閃将出來遞密報。
“禀告殿下,有一封從大寧京城傳來的信,今日剛到江洲。”
聽到京城二字,子桑聿不禁跳了一下眉。伸手接過了信,信紙一抖便算打開。首先看在眼裏的,是信裏熟悉的字跡…
“無法切身言明,腹中懷你我骨肉;怨天不從人願,當中亂事太多;無他話,望夫君早日迷途知返;悔過這種種舊事,團聚一堂罷。”
這的确是柏傾冉的字跡。
子桑聿甚至沒有去理會信裏的內容、只是愣着看到這些字這些話,想起了那人。
身懷六甲這種爛借口…柏道成也想得出來?子桑聿不禁苦笑,如果自己真的是男兒身,指不定會因為這件事而對行軍發兵有了耽誤。但是柏道成是無論如何也算不到,自己從來都不是血性男兒罷了。
“無怨無悔…”子桑聿笑了,掂着信紙折好,放入懷中。
既然你依舊信我,我就會依舊為你努力。
終有一天,我會站在你的面前。
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