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洛關城
大寧安統十七年,四月二十。
開陣承運酒已經盡數入喉,接下來的,便是千萬子弟兵殺往戰場,不勝不歸。今話且道,海固王公孫政協助皇孫子桑聿集結江南兵馬,四十五萬海固軍更名為延軍,将會留下十五萬兵士駐守江南,餘下三十萬人一齊往江北岸線攻去。
江線為界,江線以南現已盡為複延人士;江線以北仍為大寧國土,對江南戒備森嚴。而如今向江北攻去的第一道關卡,便是坐落在江線口岸的重要城池,洛關城。洛關之後,便是延江線延綿分布的大區域城池,并稱江洲十八城。
前陣子,寧帝柏道成從江洲調遣了十萬兵馬駐紮洛關城,為的,便是不讓這第一防線失守;江線以北的大寧國土,一共有三道防線:一便是江線口岸洛關城,二便是延綿多城的江洲一帶,三便是皇城跟前的定疆城。
“按屬下拙見,如今北夷部落正值奪嫡争位的多事之秋,加上兵馬稀少,物質貧乏,斷不可能在此時此刻前來中原侵犯;殿下如今已經和寧朝吹響號角,戰事,始終還是速戰速決方為上策,萬不能拖。”
子桑聿沉吟了一下,終是點了點頭。
次日,延軍開始點兵列将。
從前延順和年之前開始,這片土地便沒有大規模地動蕩過;就連十七年前的易主之事,也是一場外人不知道的戰争。今日,闊別百年和平,這名子桑遺脈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舉兵反寧複延,向着大寧皇權打響旗號。
春夏交替之際,雨水綿延不斷。
三十萬延軍本在寬敞官道上行走,只是為了加快行軍速度,便改為了走近道。近道不似官道那般好走,因為雨水,更是變得泥濘。
到達江岸線駐紮營地時,又是下了一場小雨,人的心情也随着這陰沉天氣而變得不好。子桑聿行走在軍營之中,和連信一齊察看延軍的練習進程。
“現在延軍和寧軍之間的戰事是一觸即發之勢,我并沒有任何實戰經驗,被推上這風口浪尖的位置,時常感到無力啊。”子桑聿走在前頭,淡道。
連信看了看她,嘆了一口氣。
“殿下乃是前延唯一的希望,這場戰事,殿下便是全軍的精神支柱和領袖,想必第一次涉及戰事,心中定會彷徨。只是現下殿下是不得不發,這仗也是不得不打了。”從小到大已經是十幾年的相處,子桑聿的脾性,自己怎會不知。
一個不喜争鬥,不喜殺戮的人、一個女子。
子桑聿突地停下了腳步,回過頭來看連信。
Advertisement
“義兄,你說我們可以奪回這江山麽?”
不管對着別人是如何的豪情壯志,這一個實際性的問題,一直纏繞在子桑聿的心裏久久揮之不去。當着子民的面,自然不能認輸;可是又有誰能讀懂自己的害怕?
連信心中一暖。
“殿下別擔心。現下海固王,顧樘,趙乾等皆是行軍打仗的悍将,一定會輔助殿下早日得到勝利,奪回江山的。”
“其實我更怕的,是以後的問題。”子桑聿背過手,看着臺下灑汗訓練的兵士:“到時候若真的天下一統,坐上了九五之尊之位,我該如何好好善待天下黎民?治國?雖然義父從小便教導我國策之論,可終究是紙上空話。還有,公主呢,柏傾冉怎麽辦?…與我而言,我是萬不會丢下她,可是人言可畏,大家會怎麽待她?”
連信一怔。
想不到背負了家仇國恨,她的心裏仍舊記挂着那個人嗎?
前朝公主,若是進入新朝為妃甚至為後,皆是一大禁忌。她如今這般說辭,莫不是是想為以後的打算鋪路?連信又是嘆了一口氣。
“殿下,那時你為萬人之主,天下之王,有何事,要懼怕旁人?”
子桑聿聽了,不禁一笑:
“哈哈,義兄這一句話,倒是和陸先生的口氣形似啊。”
“這也是實情,只是不希望殿下被這些事情擾亂了心神。”連信微笑:“如今大軍已經盡數在此地安頓下來,不知道殿下接下來的打算?”
子桑聿嘴角上揚。
“水戰,是海固軍的強勢;我們大可以借此一擊寧軍,趁勢往江北而去。”驀地子桑聿腦裏似乎閃過些想法,連忙轉身回了營帳去,并喚人去叫尉級以上的将士前來一同議事。連信知她心裏有了主意,也不耽誤,迅速跟去。
-------------------------
大寧京城。
韶府。
準備午時,一輛馬車從京城東門進來,一路奔馳,直到進了內城門,才稍稍地放慢速度。馬車一路往城裏趕,一直到了京都韶府門前,才拉着駿馬急促停下。
韶府門前的親衛看到有馬車來,再看到馬車上下來的人,連忙去迎:
“少爺,你回來了。”
“嗯。”車上下來的是一個四十歲左右的男子,面白無須,看着倒是年輕。他将手中的一些包袱行李扔給親衛,“老爺在不在府裏?”
“在呢,老爺正在後院歇息,看魚。”
男子點了點頭,當即便往府裏趕,非常急忙。
這個四十來歲的男子,名為韶沖,是韶府唯一的少爺。十幾二十年前,曾在前延朝廷裏當過官,只是大寧新朝之後,便退了下來,和老父親在京都落戶。
而這韶府的老爺,名韶知遠。十七年前,曾任職為大延右相,位高權重;而韶相唯一的一個寶貝女兒韶筝,更是嫁給了大延太子子桑統,為太子妃。同樣的,子桑家一朝隕落之後,韶相便退出朝堂,對于世事不聞不問。
今日,本是遠赴外地行商多時的韶沖卻突發地回了京城,沒有絲毫的消息來報,愣是讓安坐在府裏閑逸的老爺韶知遠驚了一驚。
“你回來怎麽也不差個人回一聲?最近京城好像有些事情,平日裏總見些禦林軍來來往往,你回來的時候可有什麽意外?”韶知遠畢竟是當過多年丞相,雖說是退下來好十幾年,也沒有去問過如今的形勢、但是單看表面,也知道會有一場大風波。
韶沖看了看周圍的下人,揮揮手讓他們下去。
見四下無人,現又是個寬敞地方,不必懼怕被偷聽的嫌疑;韶沖在父親身邊坐了下來,臉色有些緊張:“父親,現下各城鎮尤其京城消息封鎖得嚴重,之前知情的人都被朝廷私底下處置了,所以您是有所不知。孩兒那時在江北一帶行商,卻是得了消息,江南海固王那邊率兵起義,舉旗為延…”
韶沖還未說完,韶知遠便大驚:
“公孫政這是何意?天下之主,豈是他一介莽夫可當!”
“父親別急!”
韶沖忙按住激動的韶知遠,又壓低了一重聲音:“公孫政并非是以自己的名義起義。之前清祭節日時,江南承運城那邊來了一場大規模祭拜子桑的儀式,而祭拜的主角,卻是挂着太子統遺孤名頭的一個少年!”
韶知遠當下一怔,只是不斷在腦海裏思索,不知說什麽好。
“太子…太子統遺孤?”
“對。我有幾個手下那時過了一趟江南,聽說,那少年面容長得酷似太子統年輕時模樣,舉手擡足之間也頗有皇者之風。現正已經備受江南複延人士擁護,不日便會率領着江南子弟兵攻向江北,奪回故土!”
韶沖說着,韶知遠卻是緊緊地拉住了兒子的手,正是不解,老父親才顫抖地問着:“那個少年…是為何名?……”
韶沖不解其意,只道:“聽聞,是單字聿,意文筆的那個聿字。”
韶知遠愣了。
-臣認為,子桑帝王家是從骨血裏帶出來的陽剛血性,毋須再取以氣魄名諱以壯大血脈本身的力量。皇孫是子桑帝位第二順位繼承人,如今盛世,臣希望為皇孫取一個文武兼濟的名諱,不失大方,也不負皇家。
-此舉甚好,我也正琢磨着,卻不知何字諱适合?
-此字,意文筆之墨,作為大延未來的帝王,文治江山是他将來的必修之課。臣希望,未來的皇孫能有着殿下的睿智和聖上的英明,再加上子桑家骨血裏的陽剛血性,這等,便是一個盛世之中該有的為人之君。
-聿,子桑聿…好,甚好!以後我兒,便喚名聿!
念及那段已經塵封了十七年的過往,韶知遠那顆同樣冰封了十七年的內心似乎又有了跳動的跡象。太子統遺孤,名聿,舉兵反寧…
“父親,你怎麽了?”
“沖兒,務必要保他周全!這個少年,便是你妹妹和太子統的親生骨肉,他是我的親外孫,也是你的親外甥啊!”
“什麽?!”
韶沖也如同晴天霹靂。
----------------------------
江南延軍營帳。
營帳之內早已掌燈數盞,屏退左右;前前後後站立着十來個軍中将領,除去公孫政等将士大員之外,還有十個左右一定職位的将士在場。
顧樘和趙乾二人親自鋪開了萬裏江山圖,擺放着附近地貌的地形标志;待一切準備完畢方才退到一邊,等子桑聿開口。
“洛關城戰役迫在眉睫。如今我邀了衆将士前來,便是想聽到衆位對于這一仗的看法。大家先看一看這場戰役的地形,一盞茶之後,給我答複。”一句話,客氣得來卻又盡顯王者風度、即使是久經沙場多年的列位,也不禁捏汗。
子桑聿随即便坐了下來,着人給每個将士上一杯茶,另又點了龍涎香。
“信兒你看啊,如今殿下越來越會用那帝王之術了,握權,放權這些王者必須,她是每一天都在進展着成效。”一旁的連複,看着座上安逸喝茶的少女,不禁感慨:“你是和殿下一同長大的,很多事情,你比旁人更了解她;只是除了體恤她,你也要把握好自己說話做事的度,千萬不能冒犯龍顏、否則日後,我連家便有結黨營私之嫌。”
連信看了看子桑聿,點了點頭:“阿爹放心,信兒懂。”
另一邊,衆将士們皆是一副深思熟慮之相,各自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下,漫無目的地喝着手裏的茶。還沒緩過來神,便見座上的人站了起來。
出于條件反射,衆将士也一并站起身。
“自古以來,武将披甲不必行禮下跪;如今,我只是各位的後輩,很多事情都需要各位的提攜指點、今晚又是向各位讨意見的,不必起身。”子桑聿笑道。
衆人面面相觑,見公孫政臉色,才各自坐回原位。
子桑聿又看了公孫政一眼,随即移開視線。
“一盞茶也差不多了,不知道各位看了這地形圖,對于洛關戰役,可有想法?”子桑聿先是看向那攻城大将顧樘。
顧樘起身,作揖一拜。“殿下,顧樘有些想法,卻不知道如何,還請殿下一聽。”得了子桑聿的允許,顧樘方又繼續開口:“洛關城是江北的第一道防線,守城大将正是大寧寧國公顏天明的得力部下,名石堅。此人打仗功夫不在行,但是守城的本領卻是在大寧朝裏數一數二好的。”
衆人沉思。
子桑聿微笑,看回另一邊的趙乾:“趙将軍的守城功夫也不弱,不知道和這石堅相比,何人更上一籌?”
趙乾聽問,起身出列。
“屬下也曾聽聞過這石堅的本事,只不過,屬下和他守城的方法不大相同。”趙乾看了看子桑聿,續道:“聽說這石堅守城之時,會将部下兵力分配于城中各道關卡口,以肉軀抵擋達到守城之效;危急時,更會遣派城中百姓出城去,減少敵軍的攻打城池次數,以緩解援兵到來的時間。屬下認為,此人守城本事雖有,手段卻是龌蹉。”
子桑聿微笑點頭,不言語。
趙乾作了一揖,道:“屬下守城本事說不上高,但是守城之時,會盡所能地安撫民心,以求達到軍民與城池共進退的效果。且屬下會視能力允諾,若是超出屬下可以完成的限度,屬下定不會誇口答應守城之事!”
铮铮血言,衆将士不禁愁容:這般說話,若是這殿下不滿可如何是好?不料,子桑聿倒是笑得開懷,連道:
“趙将軍是個顧全大局之人。”
洛關戰役的商讨一經打開,其他人便更是沒有顧慮地說出自己的心中所想。十幾個人的意見雖是不同,卻在一定的程度上出現了互補,把計劃完善。
“屬下認為,江面水戰之時,我們大可以虛張聲勢,讓敵軍以為我方從江面發起了大規模的攻擊,爾後,再将主力部隊私下乘着小船快速過江,在對岸落腳。只要我軍一旦到了對面,給敵人來個防備不及,洛關便如囊中之物。”
“方将軍你這話說得容易。只是那對面江岸什麽情況我們從何而知?若是我軍到了對面反倒被敵人拿住,那又怎麽說?”
“二位将軍莫急。據我所知,那江北洛關城東南城郊,有一條小山脈礦區靠近江岸線,數年前已經荒廢,因為山上野獸居多,故而少有人煙。大軍大可在那裏上岸,定不會讓敵人發現絲毫蹤跡。”
“此計甚妙!即使有人前來,兵士們大可裝作新礦區的工人,絕不會引起懷疑!果然還是顧将軍有勇有謀,屬下們佩服!”
子桑聿看着他們你一句我一句地來往,不禁淡笑。
“各位将軍已是讨論得有些時候了,不知道有何良策?”子桑聿大概也把他們得意見聽了個明白,戰略分配也隐隐有些眉目、卻不說,讓他們開口。
公孫政站起身來,作揖:
“殿下,屬下認為此計可行。”
子桑聿點頭。
“那麽,衆将士聽令!”
“屬下在!”
“即日征用江岸碼頭所有船只,給百姓留下借條,以用來我軍渡江;介時,由顧将軍帶領三萬人馬乘大船在江面發起進攻,方将軍帶領兩萬士兵跟随其後混淆視聽;趙将軍及餘下将軍各帶領兩萬人繞道渡江,往洛關東南礦區而去。餘下三萬人,留守原地,聽候下一步的命令!現為四月二十,如今聲東擊西一計若能走好,務必要在端午之前把洛關城給我狠狠拿下!”
“屬下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