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23.王府雜事
王爺和王妃入宮謝恩後還要去秦大将軍府辭行,所以府裏頭的丫頭太監們一天都不用伺候,趁着這一天功夫,大家正好整理行裝,準備明天上路。大件的早就包好歸到箱子裏運出去裝車了,他們只要把随身要用的東西整理起來就行。
江靈兒整理的時候,柳兒湊過來問:“王爺昨天帶你出府幹嘛去了?”
江靈兒道:“沒幹嘛,王爺走前想逛逛京城,讓我跟着伺候。”
柳兒神色暧昧地道:“不叫昭兒姐姐她們伺候,偏要你去伺候,看來王爺很中意你啊。還買了那麽多東西送給你。”
江靈兒随手塞給柳兒一個镯子,道:“姐姐,你可不要說出去啊。”
柳兒抛給她一個“放心吧”的眼神。
外頭忽然有些吵嚷,兩人出來一看,好家夥,太子府的幾個太監又擡來幾籮筐的東西,有山核桃、新鮮石榴、冬棗、孛荠、板栗以及各色腌制好的蜜餞。
王爺病好後,趙媽媽仍管柳香院,桂芳院換了張媽媽來管。
膳房油水足,日常想的是怎麽分主子的東西,大家得利,清掃處沒油水,幹的又是苦活,想的是怎麽在主子跟前掙臉子,搏上位,所以張媽媽和趙媽媽行事作風很不一樣。
張媽媽出來一看,見是這些,喚出院中衆人道:“這些東西放不久,王爺王妃就是大肚彌勒也吃不了這麽多,爛了也是爛了。你們各樣拿一些出來,湊成一筐,擡出去裝車,給王爺王妃留着路上享用,其他的大家分了吧。”
張媽媽點了幾個人去辦,其他人一擁而上,平分了剩下的吃食,每人都得了一小包。江靈兒和柳兒回到屋裏,也不趕着理東西了,沏了茶坐在炕上吃零嘴。江靈兒瞧那次趙媽媽呈上去的核桃玉暝吃得香,先就拿出核桃來。
柳兒看她下死勁咬,道:“你也不怕崩了牙。”
江靈兒咬不動,只得作罷,先吃別的。這些東西平時她們二等丫頭都是吃不着的,柳兒看她吃得香,道:“你在書房,王爺沒賞你點東西吃?”
江靈兒道:“沒啊,王爺在書房不吃這些東西。”
柳兒道:“王妃娘娘那兒倒是常有的,她自己吃不完,常賞給下人,還有膳房送來的各色點心,我在王妃身邊伺候,也吃了不少呢。像是八珍膏、茯苓糕、金絲燒賣、五味子、太和餅、鮮花餅、杏仁豆腐、糖蒸酥酪、豆腐皮包子、炸元宵、蟹殼黃、菊花酥、四喜餃子、藕粉圓子,每天都不重樣的。”
江靈兒一頭吃着板栗,一頭還能流口水。
Advertisement
昨天出去,倒是沒吃到什麽點心,光吃菜已經裝不下了,所以她也沒想起來。要說點心,她在王爺身邊,只吃過一種,就是川貝雪梨,這是不能告訴柳兒的,否則萬一傳到王妃耳朵裏就壞了,這點道理她還是懂的。
柳兒見江靈兒像是真沒吃過,便一樣樣挨着說,江靈兒聽得別提多向往了。柳兒道:“你好好伺候王爺,說不定哪天就輪到你天天有的吃了呢?要真有那一天,可別忘了拉我一把。”
江靈兒人雖小,卻不傻,這話哪裏敢應?忙裝傻混過。柳兒猜想王爺可能确不讨厭她,但她真要變成侍妾之類,尚且路漫漫。否則王爺應該把她調到身邊提拔成一等丫頭,怎麽會只放在書房當茶水丫頭?不過她不介意先埋一手,将來真有用再說,于是拿了自己的一個镯子送給江靈兒,當是禮尚往來。
兩杯茶的功夫,兩人就把板栗都吃光了,一齊出門從公用的水缸裏舀水洗了手,回來繼續理東西。
一日無話,第二天一大清早,衆人便上路了。太子親自把玉暝送出來,不準他騎馬,抱他上了車,千叮萬囑叫王妃、陳福好生照顧他,又喚了四個太子府的太監和四十個親兵送隊伍出城。
一行人馬走了近一個月,回到青州,又是一通忙亂,到了初冬,王府生活才又步入正規。
這幾日,針線房的劉媽媽忙壞了。王爺和王妃都長了個兒,都要裁制新的冬衣,府裏的丫頭年紀小的也有不少,也要做新的衣裳。劉媽媽這裏的名單都長得能繞院子幾個圈了。下面的針線丫頭們固然忙得昏天黑地,劉媽媽雖不用自己動手,可是這做衣服的輕重緩急,卻是要她來拿捏的,誰的先做,誰的後做,誰的用今年的新棉花做,誰的用舊年的老棉花做,都從她這裏琢磨着定,所以也不輕松。
劉媽媽下頭也有個得力的丫頭叫憐香,一面幫着劉媽媽看名單裁奪,一面還要監督下面丫頭的趕工進度、成衣質量,做完的衣服還要各處摸一摸,別落了針頭在衣服裏,到時穿出毛病來就是大罪了。
憐香剛巡視了一圈回來,劉媽媽眯着老花眼,指着單子上一個名字道:“這個靈兒,不是書房的那個茶水丫頭麽?”
憐香點頭應是。
劉媽媽拍案道:“胡鬧,她不過一個二等丫頭,你怎麽把她排到王妃娘娘的貼身侍婢雪溪姑娘的前頭去了?”
名單是憐香定的,自要為自己辯解一番,便道:“媽媽,雪溪姐姐還有去年的冬衣可以頂一頂,靈兒的冬衣是做給浣衣丫頭的,現在上不了身了,等天氣再冷些,她可就沒衣服穿了。我想着,她日常在王爺跟前出入的,王爺哪知道底下的難處?萬一哪天凍着了,王爺不說怪罪,少不得問一句,到時媽媽可難說排隊的太多做不過來。”
劉媽媽道:“那也不能壞了規矩,我們這邊的衣服一出去,你打量府裏的人都是瞎子,看不着你動的手腳?按照規矩來,就算王爺問起,我們也或可解釋得過,可要壞了規矩,府裏那麽多雙眼睛,那麽多張嘴,這是非還怕傳不到王爺耳朵裏?到時我們可又拿什麽解釋?”
憐香心道:劉媽媽日常不大服王妃的管束,怎麽今日轉了性了?
她哪裏知道,劉媽媽想得要深遠得多。
論理,針線房該從九月就開始趕制冬衣,可王妃臨行前也沒交待,她也犯不着去提醒她,所以拖到九月底才采買棉花衣料,晚了一個月才開始裁制。這是一樁。
二來,府裏針線房的人手到底是有限的,靠他們給府裏的百來號人裁冬衣,肯定無法順利,應該從府外購置一批成衣,緩解針線房的壓力。這一項,她也沒和王妃提。為什麽要提呢?沒的讓王妃以為她偷懶。她樂得不提才好。
這麽一來,今年的冬天,肯定有很多人會很難熬,這些人少不得對針線房有所怨言。而劉媽媽可不想白擔這個責任,自是要把罪過推給王妃,是她管家不力,未能未雨綢缪。
而要讓這個訊息為全府上下知曉,通過江靈兒上達王爺的聖聽,自然是最快的方式。
憐香瞧她吃了秤铊,便把名單調動了,把江靈兒的冬衣移到二等丫頭的最前面。
劉媽媽在針線房忙,秦月娥這裏也在裁奪着定炭火房的名單。每到冬天,各房都要添炭火,外頭自有賬房的太監采買,可到了裏頭,要專設一處放着,并造冊登記,各房按例每日來領。這炭火房只到冬天才設,臨時從各處抽調一批人來管,最要緊是防火,所以一天十二個時辰都是松懈不得的。
而炭火不多,不單主子房裏要、諸位府客那裏要,下面的各院丫頭太監也都需要。随便一算,就知道供應不過來,肯定有的地方拿不夠過冬的炭火,所以分配炭火的人少不得是要得罪人。按定例領了的,不會感謝你,短缺了的,背後咒你,是個名副其實的苦差事。
昨日賬房那裏已經派人買了五百斤銀炭,現下堆在炭火房的院子裏,只有一個耳聾眼花的老太監看着,不是長久之計。秦月娥原以為定這個名單是很快的事,先前一直沒定,待到昨日要定時,才發現紮手。
她本想拿去年的名單直接套用,可雪溪提醒她,名單裏的十個人,倒有六個找到了靠山,不好再調到炭火房了。
按秦月娥以前的性子,她是王妃,下人的靠山她管不着,想調誰就調誰。可有了趙媽媽那件事,她想法變了。她不是不想裁除異己,拿自己的人頂上來,可問題是她沒有人。好不容易物色了一個趙媽媽,還是個不中用的,讨了王爺的嫌,所以要管好這個家,她還得和那些管事婆子們處好關系,先把裏頭的事理順了,自己也有根基了,再慢慢清算。
所以,她暫且不想得罪人。
那就把這六個有靠山的去掉了再定,結果發現也不容易。府裏的下人,全都是有歸屬的,雖不至于到牽一發動全身的地步,可到底是從各處挖人出來幹苦力,沒人願意啊。
服侍主子和府客的貼身丫頭太監,自然是動不得的,要動也只能動府中各處雜務院裏的人。
一早她就讓雪溪去探清掃處趙媽媽的口風。趙媽媽說入冬了,各處鏟冰、掃雪不能少人,否則萬一清掃不力摔了誰,哪個擔當得起?
摔了王爺,誰也擔當不起,清掃處不能動了。
而針線房為了趕制冬衣,人手告急,秦月娥也是知道的,所以針線房也不能動。
此外,禮賓房、門房的人是前院的,她也不能擅調。那就只能從剩下的膳房、上夜處、茶水間、浣衣處、花草房、內侍大院這幾處抽壯丁了。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