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安如的飼料在溫都爾汗周邊推廣地非常順利, 牧民因為公主府救災和能看到養殖場牛羊的先例,所以對買飼料非常熱情,誰不想吃飽點、有餘錢呢?
喀爾喀草原以游牧為主, 牧民和關內底層老百姓一樣,大部分都是替有錢的牧場主、勳貴等放牧, 本身是不富裕的。
能維持生存已是不易, 能有自己牛羊的人不多。
尤其草原可供放牧的牧場很多都被有錢有權的人瓜分,放牧都不易,還要交稅,生活怎麽可能不困苦?
按照朝廷規定,無論是漠南、漠北、漠西蒙古每年都要向朝廷上交一定的戰馬、牛羊等。
但康熙年間, 為了讓蒙古休生養息, 專心發展畜牧業,在噶爾丹死後, 特地下旨, 制定了蒙古的經濟政策:輕徭薄賦、嚴禁越界游牧、赈濟養贍制等。讓這幾年蒙古的畜牧業經濟迅速恢複了些。
尤其漠南蒙古,據說馬匹繁滋, 衣食豐足。
安如聽着特別羨慕, 希望喀爾喀能夠盡快趕上。
但要調動牧民的積極性, 就得首先讓他們能夠看到收益, 看到希望。
能夠讓牛羊快速成長換食物、銀子就是最好的激勵辦法。
而且牛羊圈養之後, 就可以主要牧馬,又可以增加上等戰馬,提高兵力。
這就成了一個良性循環了。
等大家都得到實惠, 出了口碑, 牧民們自然知道怎麽選擇, 到時候再推行別的就更容易的。
大家有錢了, 稅收收起來了,又可以慢慢修城牆了。
安如覺得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所以這段時間她總是笑盈盈的,讓公主府的人都跟着高興起來。
這日,安如正在細化溫都爾汗規劃圖,比如現在的集市要擴大,争取成為車臣汗部最大的集貿市場,再發展專門的駝、馬、牛、羊專門的貿易市場,讓它成喀爾喀的商賈叢集,成為喀爾喀貿易中心。
越想越興奮,她索性坐下來開始設計。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嚴嬷嬷在外敲門,安如這才從設計圖中清醒過來,再看看外面的天色,到午膳時間了,肚子也有點餓了,她高聲道:“進。”
吃完午膳,散步的時候,嚴嬷嬷小聲道:“主子,有一些匠人家屬問奴婢能不能開墾種地,奴婢不敢擅專,想問問主子的意見。”
種菜種地這是華夏種族天賦,安如自己也在公主府讓人種了不少菜,她能理解家屬們種地的心情,不過開墾的話,她是不同意的。
她搖搖頭,道:“不行,朝廷政策是禁止開墾,以免破壞了草場。先前為了發展,将明代墾熟的農田都重新劃為了牧場,所以我們絕對不能違規,否則嚴懲不貸。”
華夏人偏愛土地,一旦放開開墾,為了奪得土地,很難阻止他們吞噬草地,她總不能派兵一直監督吧。
再說她也沒有那麽多兵力。
況且她早已經規劃了,喀爾喀是要作為大清的畜牧業中心發展,而不是糧食大戶。
嚴嬷嬷忙道:“是,奴婢會傳達的。”
然後猶豫了一下,道:“主子,您建了城池之後,肯定很多人會遷移過來,比如匠人的親屬們,老奴不止一次聽他們說等安頓好就把家裏人接過來,到時候人口增長太多,怎麽養活呢?”
關內普通百姓也不好過,據說土地兼并嚴重,很多人不得不離開家鄉。
“漠南那邊定居了很多關內老百姓,并且開始開墾土地種糧食了。”
安如點頭,她早就知道這些事情了,要不然她也不會未雨綢缪,不允許車臣汗部開墾了。
漠南遲早會成為半農半畜牧的經濟模式,那麽畜牧業可能就滿足不了關內的需求,這時候喀爾喀就必須頂上,尤其是戰馬,如今冷兵器時代,馬是戰争的主要工具,絕對不能放棄。
而且喀爾喀不種糧食,從中原大量統籌購買的話,也變相地支援了農民,讓他們不至于因為糧食賤賣,讓土地荒蕪。
當然雞蛋也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面,下一代皇帝如果不認她怎麽辦?
所以還得想辦法打通羅剎國、歐羅巴的絲綢之路,鼓勵商賈走出去,有了成熟的路線,買糧食也方便。
不過這也是幾十年以後的事了,至少在康熙朝和雍正朝,她還是能說上話的。
她想想道:“最近我和烏默多再商量商量怎麽解決。”
她心中有一些腹稿,但還得上烏默多這個地頭蛇配合。
“總不會讓他們沒有吃的。”
嚴嬷嬷喜道:“主子聰慧,定能讓老百姓都豐衣足食的。”
她其實也想讓她娘家親戚過來,總比遍地勳貴的京城前途好些。
安如笑道:“我們共同努力。”
***
這日,安如從左中旗巡查回來,嚴嬷嬷立即迎上來,小聲道:“主子,京城來信也來人了。”
來人?安如下了馬,有些奇怪,康熙這是又有聖旨了?不對,如果有官員宣旨,嚴嬷嬷不會說來人。
她正準備問,一擡頭就看到在府門倒座等候的一群……和尚?
她詫異地停住了腳步:康熙送給他一群和尚幹什麽?
這時嚴嬷嬷在她耳邊輕聲道:“主子,領頭那個是西藏的da賴倉央嘉措。”
安如倒吸一口冷氣:康熙把倉央嘉措送給她做什麽?
她雖然派人去保護了他,可是卻也沒說要他啊?這種宗/教領袖不是應該放在京城裏供奉嗎?
倉央嘉措好似看出了她的疑惑,忙上前雙手合十給安如行禮,道:“公主千歲。”
“貧僧是主動和皇上要求到喀爾喀的。”
安如笑道:“大師,您一路奔波勞累,不如先休息吧,等明日我們再說。”
康熙給她寫了信,她得了解一下其中的情況再說。
然後吩咐嚴嬷嬷道:“嬷嬷,你親自帶大師們去迎客院,千萬要招待好。”
“是。”嚴嬷嬷領令後,對倉央嘉措等人道:“大師,這邊走。”
倉央嘉措只好對安如行行禮,轉身跟着嚴嬷嬷走了。
而安如快速回到正殿,顧不得洗塵,就打開了京城的信。
信有九封,康熙、德妃、四阿哥、溫憲公主、十四阿哥五個人每次都是一起來信,然後是太子、大阿哥、九阿哥和十阿哥的。
安如先看康熙的,老爺子寫信的時候心情應該還不錯,竟然還調侃她起來了。
原來倉央嘉措之所以要求到喀爾喀,是因為路上聽了很多她的事跡,所以心生向往。
康熙得意寫道:我兒不光聰慧,還魅力無限,像朕。
安如簡直哭笑不得,不過這個理由她可不相信,難道他察覺她救了他嗎?應該也不會,她的人自始至終應該都沒有露出痕跡。
不過明天應該就知道了。
接着是四阿哥的,除了例行話語,還道歉說自己一時不察,讓人打擾了她,下不為例雲雲。
又說了李大人和顧大人的結局,李大人被貶谪到雲南當縣令去了,顧大人下了大牢,查出了不少罪名,還沒有等宣判就畏罪自殺,而康熙讓就此結案。
安如看着信沉思:康熙這個時候不追究,估計是怕提前爆雷,她也能理解。看來京中情形比她想象中更緊張。
接着是德妃的,一上來就是劈頭蓋臉的罵,說她嫁人了就不認額娘了?嘴巴啞了?不會告狀嗎?還是覺得她老了,無用了?即便她再老,拼出性命也不會讓人欺負她的。
安如看着看到這裏,眼淚忍不住流下來,這就是母親,字裏行間都是對她的擔憂。
再看後面,沒有了。估計德妃特別生氣,以至于只寫了這點。
但以她的性格,可能已經暗戳戳在搞事,給她報仇了。
思及此,她又忍不住笑了,有娘的孩子是個寶。
溫憲公主、十四阿哥、大阿哥、九阿哥、十阿哥都是表達了自己的擔心,表示一定會努力追查,替她報仇,然後又說了一些趣事讓她開心。
安如微信看完後,才拆了太子的信,太子在心中先是表達了自己的歉意,然後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身邊的奴才身上,說他們自作主張,他已經處置了,雲雲。
安如嘆了一口氣,太子腦子已經成漿糊了吧。
然後開始回信,她也主要寫一些草原趣事。對康熙和四阿哥又加上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希望能有穩定的産糧地區供應喀爾喀糧食等。
寫完後剛封上信封,烏默多在門外敲門道:“公主,臣可以進來嗎?”
安如挑眉道:“門開着呢,進來就是。”
然後問他:“事情辦完了?”
因為王帳那邊在按照規劃要騰出地方建房,所以烏默多這幾天就得把王帳的所有東西都搬到汗王府,忙得不可開交。
尤其其中一些重要的資料、物品,烏默多要親自安排。
聽到安如的問話,他搖搖頭,道:“東西太多了,還得兩天。”
安如看看外面天色,離黑天還早着呢,他怎麽不趕趕呢,争取早點搬進去啊。
不過她也不幹涉他的決定,也許他累了呢?
她點點頭,道:“也不着急,這幾天日頭好着呢。對了,左中旗的牧場……”
因為雪災、風沙,好些草皮徹底斷根了,眼看要荒漠化,她準備想想辦法,在邊緣的确種點好活的樹,讓草場重新長起來。
可還沒有等她說話,烏默多截口道:“倉央嘉措那個花和尚怎麽過來了?”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