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卌四章
乾元宮中,建元帝正端坐于上方高高的龍椅之後,面前的案牍右上方正燃着龍誕香,熏煙袅袅中,跪在下方的人微擡頭窺得建元帝的龍顏都隐隐約約,帶着飄渺的威嚴感。
此時帝王的聲音也如他那模糊的面容一般,仿若遠在天際,“需要多久?”
太醫院院判正腰杆板正,表情嚴肅。“回陛下,貴妃娘娘額上的傷瘡口并不大也不深,只是因為是蹭傷,所以留下疤痕是肯定的,至于徹底恢複疤痕的時間,這與個人的體質相關,微臣……”
“也就是無法确定恢複時間,”建元帝的語氣中聽不出喜惡,“甚至也不知是否能徹底恢複。”
“回陛下,微臣無能!”院判重重地磕頭,“陛下恕罪!”
建元帝沒有說話,熏香的煙霧缭繞中,他的眉目十分模糊,太醫院判鬥膽悄悄地擡首窺視了一眼龍顏,只見建元帝眼神凝在了半空中,又似乎是停留在了過去或者未來的某個遠方。看到帝王的目光忽然幽幽地收了回來,太醫院判連忙又恭謹地垂下頭。
“無事,下去吧。”
許久後,帝王的聖訓終于下來,太醫院判如同得了大赦一般,忙深深地行了一禮後,快速挪着步子退出了乾元宮。
方出了乾元宮,這位院判大人才微微擦了擦額頭的冷汗,眼光卻往前方不遠處的宮牆之下看去,正有一名青年自那裏慢悠悠地走出,形容十分普通,看起來不過二十出頭,一身華服。太醫院判看着那人,頭微不可及地點了一點。
那人回了個淺淺的笑容,轉身,身影再次沒入了牆邊。
太醫院判環顧了下四周,恢複了原本的踱步速度向外離去,面色自然,仿佛方才的一切都未曾發生過。
乾元宮內,建元帝還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他看着虛空中的某一個點,語氣悠長地開口,“沐恩啊,多少年了。”
“陛下,十五年了。”沐恩心知建元帝問的是什麽,回答道。
“是啊,她竟然都離開十五年了。”帝王的語氣中帶着濃濃的思念和缱绻,更多的卻是極深的疲憊。
若是惠貴妃在此處,必定能從中輕易地聽出這語氣與平時同自己相處時的語氣之間有多大的情緒差別。可此時的惠貴妃還不知道自己的小小一個傷口,将會給自己帶來什麽。
沐恩太監沒有接話,只是眼底深處也慢慢地泛上了輕淺的一道懷念。
Advertisement
轉瞬間,十五年已過,舊日情景似乎還歷歷在目,然而餘曲已盡,佳人已逝,遺留下來的不過是未亡人的懷念罷了。
“止兒還與那顧淮在徳寧殿吧。”建元帝忽然轉換了話題,似乎也稍稍提起了些精神,“宣二人過來。”
徳寧殿前,面對沐恩太監帶來的帝王宣召,顧淮怔了怔,看向殿前數十名等待審訊的宮人有些猶疑地接了旨。
聽到口谕中只提及尚止和顧淮二人,沈麟斜睨了尚玄褚一眼,據他所知,帝王卻是命這三人共同審訊此案……
尚玄褚只是站在一旁,接收到沈麟的目光,他挑了挑眉,眼中滿是不在乎。
沐恩太監自然也注意到了被落下的三皇子,他微微一笑,“三皇子殿下,陛下希望您能安排下懿寧殿及徳寧殿的後續工作,那些腤臢物件留久了,陛下實在十分擔心會傷及太後娘娘的心神。”
聽到太後二字,尚玄褚饒是再不情願,也還是點了點頭看向了內監總管,“聽到沒有。”他朝還跪在殿前的諸多涉案宮人,尤其是前方的五名宮女努了努嘴,“帶下去,這五人關起來,等待候審。”
內監總管連忙聽命,立即便命人将這些人進行好生監管後,便讓人散了,只留下那五名宮女,正打算将人關進大牢,結果尚玄褚卻是忽然想到了什麽,“這五人待下去,單獨關押。”
“你想要做什麽?”沈麟好奇地詢問。
“防患于未然。”
那廂顧淮随着沐恩太監再次回到乾元宮時,便立即敏感地感覺到了帝王的情緒似乎不大好,整個宮殿內都彌漫着一股淡淡的憂思。他并不敢直窺聖顏,只是十分規矩地下跪,磕頭行禮。
“止兒,”建元帝果然一開口詢問的便是尚止,只不過這次他念尚止的名字時帶上了些綿長之意,“案子查得如何了?”
“回陛下,略有進展。”尚止言語十分簡短。
“且與朕一說。”
“回陛下,臣認為,顧寺丞更清楚其中曲折。”
聽聞尚止一言,建元帝仿佛才發現顧淮的存在,他的目光在二人之中逡巡了一個來回,漸漸地帶上了些許莫名的意味。“顧愛卿,你将此中所得與朕一道。”
顧淮雙手抱扶,将從懿寧殿中探查所得簡單地陳述了一遍,“……疑宮女李慈為作案者,其出身為前刑部左侍郎之幼女,年少走失意外入宮,後因緣巧合得知其出身後心生憤懑,受人挑撥作出驚吓太後娘娘之舉以求報複。”他言辭中似乎無半分不實,“此女死前告知調唆之人,稱謂中有一‘珍’字。”
建元帝一頓。
顧淮接着說,“而徳寧殿中事,目前尚無實據可證,但是存活的五名宮人有極大的作案嫌疑。”他微微一頓,實事求是的念頭被迅速壓下,他若無其事地補充,“而這些宮女,根據內監總管的名簿上所書,來自鳳栖宮。”
至于這些宮女究竟指的是活的還是死的,帝王不問,顧淮自然不會去解釋,更遑論去解釋這些宮女是何時在鳳栖宮待過。
“小顧淮。”游吾臉色複雜地開口,“……懂得給仇人下眼藥了,不錯。”
顧淮不置可否,他并沒有說謊不是嗎?
鳳栖宮。建元帝閉上了雙眼,再度睜開雙眼時,裏頭已經恢複了清明。他看着下方的兩個小輩,忽然開口,“此案毋需再查。”
顧淮愕然,尚止卻在一旁扯了扯他的衣角,給了他一個稍安勿躁的眼神。
果不其然,下一秒建元帝再次開口,內容卻令顧淮整個人都被砸暈了。
“沐恩,拟旨。”
沐恩太監默默地攤開空白的宣紙。
“顧淮,偵案有功,擢升通政司右通政。”
“珍嫔,動亂後宮,賜三尺白绫。”
建元帝頓了頓,“惠貴妃,監管後宮不力,去鳳印。”他思索了一下,方皺了皺眉說,“暫由德妃掌印。”
顧淮整個人都愣住了,反應過來立即重重地俯身謝恩,“謝陛下聖眷!”眸色卻深深地掩下。
通政司右通政,正四品大臣。
顧淮,年十八。
饒是尚止這等面對榮寵一向波瀾不驚的皇二代,也對建元帝這份天大的恩典驚詫不已,更遑論顧淮。此時的顧淮,滿心滿眼不是升官的喜悅,而是深重的猶疑。
盡管之前顧淮兼權四品大理寺少卿,但事實上顧淮只是兼任,光幹活不領薪水,維持原品階而已,但是擢升為通政司右通政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此時距離顧淮入仕尚且不到兩年時間!
此等情況與朝中堪稱官位蹿升速度極快的沈麟一比較便可知曉,沈麟不及弱冠考中進士進入仕途,在帝王的偏寵和國公府背景的加持下,用了十來年時間當上了刑部左侍郎,三品大員,再往前一步就是入閣問鼎。
再一看顧淮的父親顧世安,為國子監祭酒,從四品。
捧殺!顧淮的腦中忽然出現這個詞語。
将他調離大理寺,是不想自己能繼續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深入調查此案;而卻不讓他入六部,則是為了防止他成為實權官員!
不過轉瞬之間,顧淮的腦海中已經轉了千百個來回,但面上卻依舊維持着剛剛好帶着一絲感激的神情。
通政司是個何等去處?
在大尚王朝能稱得上中央官署的,大致有那麽幾家:一是內閣,設內閣大學士,正五品,品級不高,但統管國家政事要務;一是六部,分管全國的政事要務;另有行百事監察的都察院、掌刑獄案件複核、各地刑獄重案審核的大理寺和以及名義上是文學機構,每天就修修書,實際上卻是內閣附屬幕僚機構的翰林院。
大尚中央再有一個官署,便是掌內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訴之件的通政司了。通政司設最高長官為正三品通政使,轄左右通政各一名,為正四品。也就是說,顧淮一空降到通政司,便是二把手的地位。
但是說實在的,通政司雖為中央重點官署之一,但地位卻遠遠不及其他官署。不提內閣六部,都察院的禦史大夫們一向憑一張嘴敢得罪天下人,陛下放縱得很;大理寺這些年雖然被刑部一直壓制,但司獄部門從來不愁罪犯家人貢獻孝敬,尤其是大理寺這種審權貴案子多的,大牢裏的獄卒們收探監費都收肥了褲腰;翰林院更不必提,都是些內閣輔臣預備役或者現任秘書,隐形權力十分大。
只有通政司,由于建元帝不重視民聽的緣故,這個本應該是王朝對外發言人的通政司便淪為了幫內閣遞遞奏章,偶爾幫陛下拟旨的角色。且重點在于其下轄一外部門,名為中書科,裏面養了許多七品中書舍人,都是專職替帝王拟旨批旨的一把好手,這些能吏的存在讓通政司的老大們便成了徹底沒活幹的贅吏。
抛開關于通政司的諸多思緒,現在擺在顧淮面前的,卻是還有一個巨大的意外之喜。
【額外完成任務!成功降低對手的權力等級!獎勵:500點成就點!成功升級,晉升四品大員!】系統刷一下子跳出來了。
惠貴妃去鳳印!
顧淮站在乾元宮前,迎着夏日微微的風,望着天空,微微一笑。
“天,要變了。”
“惠貴妃去了鳳印?”還未自徳寧殿離去的沈麟驚訝地回望向尚玄褚,“果真如此?”
尚玄褚微微一怔,仔細詢問了一番具體的事項,當聽到珍嫔被處死後他表情未變,聽及顧淮再次升官時也只是微微皺了皺眉,到惠貴妃去鳳印,由德妃掌鳳印後卻是狠狠地擰起了眉,“德妃?”
一種不安的直覺襲來,他忽的拂袖,看向候在自己身邊的內監總管,“那五人關押在哪裏?”
內監總管忙回道,“回殿下,關在內務局大牢了,單兒個的牢房。”
“帶我去。”尚玄褚一臉嚴肅,往日裏的嬉戲笑臉不見蹤影。一旁的沈麟見狀跟了上去,看着尚玄褚的表情,忽然想到了什麽,心思也重重地沉了下去。
重新掌權者,為德妃。
皇宮深院的一處偏偏宮殿中,一名顏色普通的青年緩緩推開了內殿的殿門,便看見一名宮裝婦人正神情虔誠地跪在佛龛面前,令人驚奇的是此人竟然梳着未亡人的發髻。
聽到外面有人推門進來的聲音,她并不曾睜眼回首,手中輕拈的佛珠仍然一一轉動撫過。
許久,那婦人才微微睜開了眼,盯着佛龛內的佛像,目光悠遠。
“要變天了。”
鳳栖宮內,惠貴妃面色如常地接了旨,表情還是一如既往地冷若冰霜,額上裹着白色的紗布,但卻絲毫無礙其風姿酌然。她朝身後人點了點頭,便有宮女去內殿取來了鳳印。
惠貴妃端過鳳印,面上雲淡風輕,十分平靜地呈交予沐恩,“沐公公,勞煩。”
“好說好說。”沐恩太監接過鳳印,“陛下政務繁忙,無暇到鳳栖宮探望娘娘,還望娘娘莫要介懷,陛下囑咐娘娘好生歇息,待康複後再談其他。”
惠貴妃聞言竟然還微微笑了,“臣妾謝陛下隆恩。”
沐恩太監點點頭,帶着一衆宮人離開了鳳栖宮。惠貴妃站在原地看着衆人離去,神色如常地回了內殿,施施然地回到了貴妃榻前,輕拈紫檀茶壺,想為自己倒一杯茶。
一旁立即有貼身的大宮女上前,“娘娘,太醫囑咐了切勿用茶,對傷口不好,容易留疤的。”
惠貴妃把着紫檀茶壺的手頓住,她盯着那個茶壺許久,忽然狠狠地揚手,将茶壺重重地摔下,無價無市的紫檀茶壺便就此摔成了稀巴爛。
她盯着那四分五裂的茶壺,冷笑一聲,“這天,看來是要變了。”
随着這紫檀茶壺的落下,破裂聲傳入宮中衆多耳目之中。在宮中的無數角落裏,諸多得了消息的宮人內侍眉目交際間便是相傳會意,消息立即迅速地擴散到了宮外華京的衆多高門深院之內,乃至華京之外。
貴妃位尚在,但執鳳印和無鳳印的貴妃,何止天差地別!
衛國公府內,老夫人拍案而起,“什麽?貴妃失了鳳印?那讓誰拿了?”
杜璃玉已哭成了淚人兒,“也不知是哪裏來的勞什子德妃!姑母,這可怎麽辦啊!姐姐這……”
“究竟怎麽回事?”老夫人怒不可遏,也不知道是在為惠貴妃受屈而怒,還是為了其他。
“聽聞是淮哥兒……”
“顧,淮!”老夫人咬着牙一字一頓地念出了顧淮的名字。
華京的西南一處宅邸內,一位老人輕抿了一口茶,望了望天,悠悠地嘆了口氣。
泰安侯府,齊氏正為杜駿岩看着湯藥,聽聞來人所言只是高高地挑起了眉,吩咐侍女,“将藥端給少爺。”然後扶了扶自己發髻上的步搖,細細描好的眉十分精致。“來人吶,準備轎子,我要進宮給德妃娘娘請安去。”
不過一二日之後,西南邊境的主将大營內,将領打扮的中年大漢看着手中來自華京的信皺緊了眉,許久後驟然站到了書案後,執筆落墨,“竹先生親啓……”
與此同時,遙遙相對的西北邊城內,一名儒生打扮的青年看向了來人,眼中全是不可置信,“真的?”
青年眉目清秀,細看之下竟是一位妙齡女子。此時她正坐在書院的學堂之內,正是下課時辰,她也顧不上正跟自己告別歸家的孩子們,激動得一把抓住來人的手臂,“沈戰,你真的沒騙我?”
在戰場上令人聞風喪膽,人送閻羅外號的沈戰此時語氣卻十分溫和,他輕輕地安撫住自己的妻子,“芷淩,是真的。消息是二叔遣人快馬加鞭送來,後宮連發命案,陛下責惠貴妃監管後宮不力,去其鳳印。”
顧芷淩一身書生長衫打扮,眉目間蘊含的英氣倒不至于使她這一身顯得突兀。聞言她卻還是帶着疑問,“陛下向來偏寵惠貴妃,怎會因貴妃失察就擢奪其權?”
“惠貴妃受了傷,在額頭。”沈戰淡淡地開口。
顧芷淩微蹙眉,“傷口很嚴重?”
“輕微而已,疤痕久或可除盡。”
聞言顧芷淩眉皺得更緊了,語氣中帶上了不可思議,“僅僅因為一個傷口?既然可以恢複,談不上毀容……”
沈戰輕輕搖了搖頭,意味深長地開口,“誰知道呢。”
“沈戰……”顧芷淩看向人已經走空了的學堂,“……我想回京。”
沈戰深深地看了顧芷淩一眼,“的确是到了回京的時候了。”
華京,即将風雲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