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關于在梁帝生辰上揭發當年冤案真相的請求,蕭景琰依然沒有勉強莅陽長公主。他相信自己的這位姑母并不是完全無情之人。事實也确實如此,盡管心中充斥着對金殿首告的恐懼,但是莅陽還是去而複返的答應了這件事情,蕭景琰自然也做出了他的承諾。
早秋的大雨是最能洗刷暑意的了,整個朝野在太子的監國下也是風平浪靜,一切如常,只有禮部為準備皇帝壽誕的儀典稍稍忙些。除了個別受蕭景琰信任地朝臣和宗室以外,沒有人知道一場醞釀已久的風暴即将來臨。
梁帝生辰那日的早晨,蕭景琰很早就起身了。梳洗盛裝完畢之後,他選擇了進宮請安,并且與梁帝和靜妃一起共用早膳。梅長蘇也以大梁客卿的身份進了武英殿等待,在蕭景琰的事先提點和關照下,誰都不好對這位蘇先生有絲毫的為難,他的座位更是早早的就安排在了穆青的身邊。
事情進展的很順利,場下一群宮女在絲竹之音中輕搖水袖,紅裙迤逦間是一張又一張貌美如花的笑顏。梁帝樂呵呵的坐在他的禦座上,還絲毫不知道接下來即将要發生什麽事情。
一曲畢,在舞女們有序推退出的身影中,一身黑裙的莅陽長公主已經緩步走到了殿中錦毯之上,盈盈而立。
她的身影剛剛出現,殿中便已一片寧寂,大家都不自禁的推杯停箸,睜大了眼睛看她。禦座之上的梁帝也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金杯,沒想到她居然會出現,略有些吃驚地問道:
“莅陽,你是要祝賀朕的生辰嗎,剛剛百官朝賀的時候怎麽沒見到你?”
莅陽長公主眸中露出決絕之意,深吸一口氣,原地跪下,将謝玉留下的手書高高的舉過了頭頂,大聲道:
“請陛下恕罪,臣妹借此良機,是想在衆位親貴大人們面前,代罪臣謝玉供呈欺君罔上、陷殺忠良的大逆之罪。驚擾陛下雅興,臣妹罪該萬死,但謝玉之罪實在霍霍滔天,人神共憤,臣妹實不敢瞞,若不供呈于禦前,大白于天下,只怕會引來上天之譴,還請陛下聖明,容臣妹詳奏。”
“你在說什麽……謝玉不是已經死了嗎?他的罪朕也處置過了……莅陽,朕雖然沒有赦免他,但看在你的面上多少還是從輕發落的,也沒有牽連到你和孩子們,你還有什麽不足,要在朕的壽儀上鬧這樣一出?”
面對梁帝射過來的陰沉目光,莅陽長公主一咬牙,胸中一開始的怯意反而淡了些,語音也更加清亮:
“臣妹為什麽會在這壽殿之上代夫供罪,陛下靜聽後自然明白。十三年前,謝玉與夏江串謀,令一書生模仿赤焰前鋒大将聶鋒筆跡,僞造密告信件,誣陷林帥謀反,瞞騙君主,最終釀出潑天大案,此其罪一也……”
就這樣一句話,整個武英殿便如同沸油中被淋了一勺冷水一般,瞬間炸開了鍋。梁帝的臉色也刷得變了,擡起一只顫抖的手指向她怒道:
“你……你瘋了不成?”
“為坐實誣告內容。謝玉暗中火封絕魂谷,将聶鋒所部逼入絕境,全軍覆沒并嫁禍林帥,此其罪二也。”
莅陽長公主完全不理會周邊的幹擾,仍是高聲道:
“謝玉借身在軍中,了解前線戰況和赤焰動态之便,謊奏林帥要兵發京城。騙得陛下兵符,與夏江伏兵梅嶺,趁赤焰軍與入侵大渝軍血戰力竭之際,不宣旨,不招降,出意不其大肆屠戳,令七萬忠魂冤喪梅嶺,事後卻誣稱被害者謀逆抗旨,不得不就地剿滅。此其罪三也……”
“住口!住口!”
梁帝終于聽不下去,渾身上下抖得如同篩糠一般,嘶聲大喊:
“來人!把她給朕拖下去!拖下去!”
以往随叫随到的禁軍今日不知為何,梁帝叫了數聲也都沒有出現。
“梅嶺屠殺之後,夏江與謝玉利用所繳林帥金印與私章,仿造來往文書,誣告赤焰謀逆之舉由祁王主使,意在逼宮篡位,致使祁王身遭不白之冤,滿門被滅,此其罪四也……”
莅陽長公主知道此時不能停歇,憑着胸中一點氣勢,毫不停頓地道:
“冤案發生後,謝玉與夏江倚仗兵權朝勢,封住所有申冤言路,凡略知內情良心未泯意圖上報者,均被其一一剪除,所言不達天聽,此其罪五也。五條大罪,樁樁件件由謝玉親筆供述,決無半分虛言。臣妹閱其手書後,驚撼莫名,日夜難安,故而禦前首告,還望陛下明晰冤情,順應天理,下旨重審赤焰之案,以安忠魂民心。若蒙恩準,臣妹縱死……也可心安瞑目了。”
莅陽長公主眸中珠淚滾下,展袖拜倒,以額觸地。這個緩緩磕下的頭,如同重重一記悶錘,擊打在殿中諸人的胸口。雖然言辭簡潔,并無渲染之處,但她所供述出來地真相實在太令人震撼了,但凡心中有一點是非觀和良知的人,多多少少都被激起了一些悲憤之情。
在滿殿地沸騰嘩然之中,蒙摯第一個站了出來,拱手道:
“陛下,長公主所言驚駭物議,又有謝玉手書為證,并非狂迷虛言,若不徹查,不足以安朝局民心。請陛下準其所奏,指派公允之臣,自即日起重審當年赤焰之案,查清真相,以彰陛下的賢明盛德!”
他話音剛落,中書令柳澄、沈追、蔡荃等人也紛紛出列,均都大聲表示:
“臣附議!”
衆人這時的心情本就有些激動,這些又都是份量頗重的朝臣,他們一站出來,後面立即跟了一大批,連素來閑散的紀王也慢慢起身,眼眸微微發紅地道:
“臣弟以為衆臣所請甚合情理,請陛下恩準。”
“你……連你也……”
梁帝臉上松馳地頰肉一陣顫抖,咳喘數聲,歪傾在了禦案之上。
“你們這算什麽?逼朕嗎?謝玉人都已經死了,還說什麽罪不罪的,區區一封手書而已,真僞難辨,就這樣興師動衆起來,豈不是小題大作?都給朕退下……退下……”
蔡荃踏前一步,昂首道:
“陛下,此事之真相,并非只關乎謝玉應得何罪,更主要的是要令天下信服朝廷的處置。冤與不冤,查過方知,若是就此抹過,必致物議四起,百姓離心離德,将士憂懼寒心,所傷者,乃是陛下的德名與大梁江山的穩固,請陛下接納臣等谏言,恩準重審赤焰之案!”
“臣附議!附議!”
穆青幾乎是揮着手道:
“這樣的千古奇冤,殿上的誰敢摸着良心說可以聽了當沒聽見,不查不問的?案子審錯了當然要重審,這是最簡單地道理了!”
“放肆!”
梁帝氣得須發直噴,牙齒格格作響。
“穆青,你這是要造反嗎!”
這時,言侯冷冷地插言道:
“臣也附議。長公主當衆首告,所言之過往脈絡分明,事實清楚,并無荒誕之處,依情依理依法,都該準其所告,立案重審。臣實在不明,陛下為何猶豫不決?”
他這句話如同刀子一樣紮進梁帝的心中,令他急怒之下,竟說不出話來。就在此時,一直冷眼旁觀,默默不語的皇太子殿下終于在衆人地目光中站了起來,滾龍繡袍裹着的身軀緩步慢移,卻顯示出了一種令人眩目地威儀與力度。
“兒臣附議。”
就這樣簡簡單單地四個字,卻仿佛帶着霹靂與閃電的能量,落地有聲,瞬間壓垮了梁帝最後地防守與堅持。
作者有話要說: 五一假期的時候,小魔的三次元裏突然發生了一些事,結果這幾天就沒有更新,不好意思啦,也沒說一聲就消失了什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