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建武三年,夏,都城長安。
鎮國公樊崇帶着三十萬大軍以及更始帝一幹僞漢大臣班師回朝。其實說是三十萬大軍,不過考慮到留守在洛陽以及江南各處駐守的兵力,以及為了京都安危而分流于各處的人馬,最後樊崇能帶上京都面聖的不過是在攻城略地中建有大功勞一萬餘将校。而劉秀在得知樊崇大捷之後,為表恩寵,遂決定待樊崇回京之日,要率領都中文武百官出京外十裏處親自迎接。這對于出京作戰的将士們來說,卻是極大的隆寵。
劉秀作為陛下,金口一開,自然輕松。且等着樊崇回來那日帶着人出城也就是了。可是對于下頭禮部的人和京中文武百官來說,何處坐卧,何處休息,出城那日該當如何排班站位都是需要商議的。因此禮部這邊忙忙叨叨将近一個多月,剛剛将萬事理順,這邊兒樊崇的大軍和一幹俘虜也到了京畿之外了。
盛夏的午後,烈日炎炎,悶得沒有一絲風。離京都十裏之外平整寬闊的官道上,皇帝的儀仗和滿朝文武寂然而立。熾熱的陽光肆無忌憚的傾灑在大地上,照的人汗流浃背,頭臉都濕漉漉的。有不耐熱的官員趁着陛下不注意,偷偷拿出藏在衣袖中的巾帕擦了擦臉頰和脖子。視線掃過大臣前班戰列的大司馬蕭哲和冠京侯郭聖通,發現這兩人神清氣爽的站在原地,半點兒沒有濕熱的感覺,不覺羨慕的搖了搖頭。衆人在原地站了越有一個晌午,一個個都有些饑腸辘辘的了,才透過眼前炙熱的都有些扭曲的空氣,遙遙望見遠處緩緩行來的大軍。車辚辚,馬蕭蕭,黑色旌旗飄搖,沒一會子,戎裝騎馬而來的鎮國公樊崇一行将士出現在衆人眼前。
眼看着樊崇竟然是騎着馬大搖大擺的走近跟前,滿朝文武當即輕輕變了臉色。視線不由窺到龍辇之上的劉秀身上。但見劉秀神情不變,笑眯眯從龍辇上走了下來,看向遠道而來的樊崇衆人。
大隊人馬極致跟前十丈之遙,高高坐在馬上的樊崇方才翻身下馬,大臂一揮,其身後騎在馬上的将士們哄然下馬。樊崇神色倨傲的帶着諸位将士單膝跪地,躬身請安道:“臣樊崇,叩見陛下。”
頓了頓,又道:“臣铠甲加身,恕不能給陛下行叩拜之禮,還請陛下不要怪罪。”
其後将士們見狀,也都轟然喊道:“陛下仁德,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秀面上笑容微微一滞,略有深意的看了眼樊崇,立刻傾身上前,親自将人扶起身來,笑言說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況這區區之禮。倒是這一戰,辛苦大将軍了。”
“有陛下聖恩庇佑,這一路行來,諸多百姓惦念陛下仁慈寬厚,每每不戰而降。因此臣等不過是到了江南走了一遭,倒不覺如何辛苦。”說到這裏,樊崇面帶自得的道:“倒是臣麾下的二十萬赤眉大軍,也因此戰擴展到了三十萬之具,當真是陛下仁德,天下豪傑競相而投。”
如今這三十萬大軍雖然化整為零,被打入各個州府駐守當地。不過樊崇原就是赤眉軍的首領,又同諸位将士們在江南處了這麽長時間,同吃同住,同袍澤同生死,關系自然要比其他人更加親密一些。想當年劉秀投奔真定王,真定王也不過是率十萬大軍傾力而來,他侄女兒郭聖通和侄女婿蕭哲不過幫着劉秀打了幾場小小的勝仗,就被劉秀引為恩人,能人,自此恩寵不斷,每多贊譽。蕭哲更是僥幸占了大司馬的位置。
而自己當年率領赤眉軍二十萬來投劉秀,自己妹子如今還做了劉秀的妃子,給劉秀生了長子,卻也不過得了個鎮國公的位子。如今他二十萬大軍擴展到三十萬,且又攻破了洛陽城,活捉了更始帝劉秀等人,更叫劉秀能名正言順稱帝于天下,竟不知劉秀還能如何封賞他,才能償得今日之功。
想到這裏,樊崇心中越發得意。不着痕跡的看了眼劉秀身後的文武百官,氣勢越發的軒昂起來。
劉秀看在眼中,微微一笑。并沒有将樊崇此時的倨傲放在心上。又和樊崇笑着說了幾句話,回頭吩咐貼身伺候的幾位小黃門搬了酒水來,掀開酒壇子上的泥封,倒入海碗中親手贈與樊崇,下剩的自然被小黃門分發給文武百官和各位将士。
劉秀将酒舉到身前,笑向樊崇以及諸位将士道:“此戰功成,能叫天下人知我後漢聲名,全賴諸位将士拼死厮殺。朕在此敬諸位将士一碗酒。”
衆多将士聞言,轟然應道:“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Advertisement
劉秀一碗喝幹,又接連敬了兩碗酒。三碗過後飛,方才摔碗朗笑道:“宮中早已為大家預備了慶功宴。還請諸位将士入宮再續。”
至于所謂的獻俘大典,自然也要等到入宮後才開始舉行。
劉秀轉身,步行到樊崇跟前,笑容可掬的說道:“大将軍此戰功成,名垂天下,想必當中少不了可傳唱之事。可否與朕一同上辇,朕欲同大将軍敘敘前話。”
樊崇聞言,竟半點兒沒有推卻的朗笑道:“既然是陛下所求,那臣就卻之不恭了。”
劉秀微微一笑,拽着樊崇的手一起上了龍辇。一時間皇帝儀仗先行,龍辇搖搖晃晃入了京都。諸位文武大臣見皇帝的龍辇遠了,這才直起身來,相互交頭接耳嗡嗡細語。蕭哲與郭聖通相視一眼,沒有多花。身旁的鄧禹則湊過身來,笑眯眯說道:“看來京中的風雲,又要起了。”
郭聖通淡淡一笑,開口說道:“大凡有功之士,性子多為驕矜。好在陛下是個仁慈寬厚的性子,大抵不會同樊将軍計較。”
只是如今不會計較,倘或樊崇自恃己功,矜功自伐,就不知道劉秀能忍耐多久了。
鄧禹聞言,意味深長的勾了勾嘴角。其實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就很容易拉幫結派。鄧禹跟劉秀乃是少年之交,自劉秀巡行河北時,投奔追随,與劉秀患難與共,提出“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的方略,被劉秀引為己之蕭何。又有平定河北的功勞,可以說鄧禹是劉秀最信任的人也不為過。
而鄧禹也算是劉秀最為嫡親的人馬,他與馮異,陰識等人相交甚好。與郭聖通所屬的真定一派,以及目前樊崇帶領的赤眉軍一派在朝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本來三方人馬的勢力互為犄角,相差不算很大。可是如今赤眉軍攻陷洛陽,擴軍達三十萬,一下子就拉大了與其他兩派的差距。如此情景讓朝中文武不得不細細思量,何況今日樊崇大軍班師回朝,言行舉止處處顯露出張狂不遜之意。
這樣的表現在鄧禹等人眼中看來,就頗有些微妙了。
何況鎮國公樊崇并不僅僅是為大漢開疆擴土,平定天下的大将,他還是皇帝長子的舅舅,陛下貴妃的哥哥。
這樣的身份,倘或心裏頭因居功自傲而多了些什麽想頭,那麽……
在如此當口兒上,衆人其實都不願意多想,然而又不得不多想一些。
郭聖通看着諸多大臣立在當地,默默不語的模樣,開口笑道:“陛下龍辇已經走遠了,咱們且跟上吧。”
于是衆人紛紛上馬上轎,回京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