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番外二
“宋哥哥!”
這是林若寧見到宋世安的第一句話。
宋世安沒有兄弟姐妹,他一直都只有一個人。
他自出宮那一刻往日的一切便不複存在。
小小的奶團子成日的跟在他身後,性子還野的很,宋世安一眼不看她就爬上樹去掏鳥窩。
被林風教訓一溜煙就躲到他身後去。
林風這個當哥哥的沒少打趣他,小丫頭年紀小什麽都不懂,被林風的話勾的整天問他願不願意娶她。
問着問着,好像……有什麽東西就開始不一樣了。
林若寧落水的那個夏天大概是他自出宮來最失控的一次。
小厮來傳消息的時候他不管不顧的沖去林府将林風揍了一頓。他心慌至極,昔日繞着他身邊轉一聲聲叫他“宋哥哥”的人,無聲無息。
他從前就聽說林若寧體弱多病,大夫來了幾個都說盡力一試,卻沒有一個人能讓林若寧醒來。
林若寧醒來的那日,天曉得他有多歡喜。
幾日的心神難安。他知道,他再也離不開這個小姑娘了,他不能沒有她。
日複一日,林若寧不再問他以後會不會娶她,他也從沒想過以後身邊會不會別的女子。
一切好像都是順理成章,因為那個答案一直都是林若寧。
他知道她長大了,也聰明了許多。應該說。她一直都很聰明,他清楚的記得那時林若寧說:聰明的人都很辛苦,她不要這樣。人活一世,要多笑一笑。
宋志是先太子的內侍。
長途之戰,太子在歸途中遇刺身亡,先帝駕崩,太子妃被冠以莫須有的罪名最後于東宮自盡身亡。太子妃死前将年僅七歲的梁洵交由宋志帶出宮撫養。
宋志把他帶出宮撫養長大至十三歲後住進林府對面的宅子。
多年來太後一直在尋找梁洵的下落,宋志知道這樣躲着一世終歸不是辦法,如今皇帝已經坐穩了皇位,且當年太子妃讓他帶走梁洵只是希望梁洵能夠遠離着王室紛争做個普通人便好,并未有他意,他索性帶着梁洵回了京都改宋姓名世安。
這名字也是太子妃對他的期望,願他一世安好,百歲無憂。
當今朝中勢力分為兩派,一派以高相為代表的太後一黨。一派以林相為代表的老臣擁護新帝。太子在時素來與林丞相交好,這些年林丞相幫了他們不少。這也是宋志選擇尋求林相庇護的原因之一。
太後在他們回到京都的那一天就發現了他們,但遲遲未發難。
日子安穩的過了幾年,直到那天在街上遇到皇帝的那一刻。
進宮伴讀到底是為的是什麽宋世安猜到了七八分,那天太後派人強行将他帶進宮。他看見了二人在梅林,莫名覺得刺眼。
太後要他回歸皇室,他不願。他早已身無所有,誰知太後以林家作為要挾,硬是推着他做了這個安王。
他只覺得諷刺,到頭來身為局中人終究是逃不過,或許這是他的宿命。
說來可笑至極,他這個安王怕是沒有一刻讓皇帝安過心,
太後本意只是用他的存在,告訴皇帝,不要試圖反抗。
既然他們想要他做這個王爺,那他就做。
只是他沒有想好該怎樣告訴林若寧這一切。
宋世安怕她覺得自己變了,怕她在自己的身邊他護不住她,怕她卷入這些是非。他知道她不喜歡這樣的生活,因為那一點也不快樂。
可林若寧什麽都不問還沒心沒肺的回答他那無關痛癢的問題。他知道她什麽都明白了,只是她從來都不說。
那天他問林若寧嫁他好不好,林若寧應下的那一刻他心裏雀躍的像個孩子。
他沒忍住親了親她,他想……以後這就是他的姑娘了,是他相伴一生的人。
華陽的事傳回京都,朝野震驚。
承國積弱已久,國憂內患又怎麽是朝夕可改變的。三年來的休養生息也并不能保證承國在這次穩操勝券。華陽的舉動無疑打了承國一個措手不及。直至那天夜裏皇帝親自來找他他才知道,原來這一切早已是注定的,皇帝三年前便知道今日之事。
荒唐,他覺得荒唐極了,一國之君和一國公主,置國家安危和百姓生死于不顧,這是什麽道理?
“可我也是她的兄長。”
面對宋世安的質問,皇帝沒有辯駁,只說了這一句。
就是這一句話,讓宋世安沉默了很久。
那天夜裏他和皇帝達成約定,合力清除太後一黨,帶兵出征。事畢他便不做這個王爺。
最後的那一戰,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勝,這一切拖的太久,早該結束了。
好在,他贏了,承國勝了。
他能回家了,回家娶他心愛的姑娘。
宋世安握着手中的劍撐着站起身來,緩緩走向前方。看着敵軍倉惶離去的身影,他笑了。這一切該結束了。
刀劍入體的那一刻,他不可置信。回頭看去,是身穿銀色铠甲的士兵刺穿了他的身軀。
那臉孔有些面熟,是在哪裏看見的呢?他想不起來了。周遭的景象突然變換了起來。從他記事一直到遇見林若寧的每一天。
他很痛,心髒湧出的血液像流不盡一般把他身上的銀色铠甲染紅,再落到地上,染紅了一片。
他想回去見他的姑娘啊,明明答應了她。她還等着他回去娶她。
從小他就沒有對她失約過,這是第一次....亦是最後一次。
“我的阿寧啊...千萬...別哭...”
他真的很想回去見見她....
他躺在沙地上,看着天的顏色一點一點地在他眼中變得黯沉直至陷入虛無.....
這一世能遇見她,他覺得是最好的圓滿.....
下一世他想早些去找她,做她最喜歡的書生...和她一起私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