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1)
話表孫大聖跟定崔判官,入了地府,徑到幽冥一隅。崔判官用手望上指定道:“大聖可認得此物?”行者睜睛看處,只見自幽冥上方,伸下長長一塊閃閃金光,就如地上看到的一般,大聖喜道:“認得,認得,是我的金箍棒兒!”
好棍兒,真個穿透了大地,伸入幽冥,卻彎個鈎兒鈎住!行者驚道:“我的兒,這棒也精怪!好道老孫拔他不出,原來是鈎住大地。老孫雖有移山攪海之力,卻無翻天覆地之功,自此不成。”判官見他明了,上前道:“大聖心系唐長老,焦急要兵器救他,其實常情,不能非議。但大聖在上使力,我地府就如天崩地裂,殿摧房倒,閻王恐動搖了刑獄,振散了大門,一時放出兇惡,毀亂三界,就是無邊的大禍,故命我速來拜見大聖,望大聖高擡貴手,還蒼生安寧。”
行者道:“老孫還只從小裏想,不知這大裏因哩。”判官道:“小如何?大如何?”行者道:“小者,師父也。老孫方才拔動,只見地震山搖,想我師父還在妖精洞裏,萬一洞塌,他變做肉醬,老孫保那個取經去?大者,蒼生也,誠如你所說。安心,老孫還從別的法子收他。”判官聞此言,知事成,不覺歡喜,又見大聖眼裏焦色,遂道:“大聖,常言道‘子畏父,鐵畏匠’,大聖若識得鑄造鐵棒之人,還去造訪彼處,方是能得計較。”行者聞言,甚覺有理,當即謝過判官,縱祥光,躲離幽冥。
他要直到天庭,果是記挂師父,還先回轉山前,吩咐悟能、悟淨道:“兄弟,卻才判官一言教我醍醐灌頂。要治這頑劣,還需鑄造之人。老孫欲拜訪太上老君去來,奈何挂念師父,恐那妖精停留長智,只好累你二人努力,打擾老怪,勿讓師父遭他毒手也。”八戒道:“哥哥,師父的身還在險處,你返避重就輕,只為自家鐵棒,我要怪你。但見你先時那般落意,此番這等精神,我甚不忍。哥哥且去,我與三弟還去叫罵妖精。早前他怠慢老豬,古語雲:‘來而不往非禮也’,老豬須築他幾個血窟窿還禮是。”行者道:“好兄弟,感激!有勞!妖精有寶貝,還須仔細。”真個呆子應下,同沙僧一齊,駕一陣狂風徑至妖精門前。不題。
卻說大聖見他兩去時,将身一縱,翻起斤鬥雲,也不走南天門,徑往三十三天離恨天兜率宮門前,收了雲腳,往裏便行。守門的小童不認得行者,攔門喝道:“來者何人?膽敢擅闖。”行者笑悉悉道:“我兒,不認得你孫外公耶?”小童呿一聲道:“不得無禮,你是那個猢狲做的外公!趁早返回,莫教我師父責怪,他若動怒時,你就是死了。”行者一發惱火,放起叼來道:“我的兒,你是認不得我,你親外公還是我老孫的重重孫兒哩!”小童亦火起,上前動手。
正聒嚷間,聽得有人叫道:“大聖息怒,小童休得無禮。”仙童聞言,方知來者是那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一時呆掙,又驚又怕,忙即閃到一邊,滿面羞紅。太上老君迎上,請行者入內敘話。到了裏面,叫看茶。行者道:“不費事,老孫此來,實有事相問。”遂把鐵棒離手,變作地鈎之事講一遍。老君聽畢,撫髯道:“真有此事?”行者道:“莫成是我哄你?”老君道:“金箍棒乃是我取九轉镔鐵親手鍛成,被禹王治水求去,後棄于東海龍宮,前年被你取走,翻攪出許多事。金箍棒既認你做主,便是你管束不善,他才落跑。你怎的來告我?”行者冷笑道:“老官兒,莫與老孫說嘴。要論管束不善,你是第一。那些個私自下界的神獸仙童,屬你的占幾何?就是老孫也一路打出許多個,替你解了許多煩。”老君笑道:“大聖解我甚煩?”行者道:“這些妖孽罪惡重時,禍害三界,致使一齊告發,問你一個素行不良,上梁不正之罪,是好耍子?”老君理虧,只得道:“罷,罷,罷!我還救你的鐵棒去。”行者歡喜,即同他縱雲下界,到了鐵棒處方住。
老君細看多時,忽然笑道:“好,有這等事,也是你這猴頭福氣。”行者忙問:“老官兒,怎麽說?”老君道:“不忙,你借過一邊,我教他說與你聽。”當時行者閃過一旁,老君展開兩手,閉目撚決,口中念念,不多時,望金箍棒吹口仙氣,叫聲:“變!”。只見一道金光咋裂,射沖鬥牛,瑞氣騰騰,彩霞紛紛。行者見那光,念起自家出世的情狀,高興得連聲叫好,又跳又舞。
玉帝正在淩霄殿議事,忽見金光沖撞,一發驚恐,忙遣千裏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望。少時二仙回轉,朝上啓禀道:“此金光乃太上老君與孫悟空作法所致。”玉帝道:“老君與孫悟空作什麽法?”二神道:“是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小有修行,老君教他化身。”玉帝遂下令關閉南天門不題。
卻說那光紛紛擾擾,少時消散,半空中落下一個胖娃娃,你看他:
一捧玉面粉團團,兩枚圓眼烏溜溜。
三叉分成總總角,四體渾似藕藕瓜。
五方揭谛贊不絕,六丁六甲誇無窮。
七彩祥雲生足下,八面威風宇宙寬。
九天盛寵聚此身,十分可愛小娃娃。
娃娃在金箍棒頂站定,朝老君跪拜,口呼:“師父!”老君喜道:“好,好,請起。”娃娃起來,只是不看行者。行者只覺心癢難撓,思想多時仍不得其解,遂問:“老官兒,他為何跪拜你為師父?”老君笑道:“他是我親手鍛制,我便是他的師父。”行者又驚又喜道:“他是我的棍兒?”老君道:“如何不是?金箍棒自離開兜率宮,修為到如今也有小成。我撚指一算,知他有些言語要講,便教他出神化身,有口能言。此乃金箍棒之元神也。”又教娃娃道:“你有甚話要說與孫悟空,且說将來,莫誤了取經功果。”娃娃只拜不應。老君遂別了行者,回轉天宮。
行者眼看那娃娃,喜道:“大造化,大造化!老孫的如意棒也有此功果哩。”當時千般歡喜,萬分踴躍,笑吟吟上前抱起娃娃道:“好棒兒,你有甚話,說将與老孫聽麽?”這娃娃只是不睬。大聖又道:“寶貝兒,莫這等冷落老孫耶。”娃娃才呀呀開口道:“你叫便只叫我寶貝,又叫別人家事物做‘寶貝’怎的?我的變化神通在前,那些個尋常器具,那裏當得你一聲‘寶貝’!”噫,有這等事!器物也有器物的幹醋,正是:神靈不在空,蘊藏萬物中。
Advertisement
孫悟空聞言,一時五味綻放,心魄亂倒,又驚又喜又憂,直想翻筋鬥、豎蜻蜓,果是不舍放手,卻神魂難耐,說不了滾溜溜淚珠噙眼,慌得這娃娃舉起手,用綿呼呼的小掌兒與他揩淚。行者道:“好棒兒,你莫慌,老孫這是喜淚哩。”娃娃道:“喜為何?”行者道:“棒兒,你原來不知:自你離我,老孫便似失三魂,丢七魄,褪了光彩,不來祥雲,好似孤魂野鬼,心中無主,手腳無力,兩眼無神,雙耳不聞,就是斤鬥雲也翻不起半個來。這時我知曉你離去原因,卻是好處理,又得你回歸,所以歡喜。”娃娃只是熙熙笑。行者又道:“好棒兒,乖棒兒,難得見你元神,有甚言語只管說将來。若是道盡了啊,還請變回棍子,與老孫解救師父去來。”娃娃聞言,即時變了色,掙開行者下地,坐在如意棒頂上,惱道:“不去,不去!”行者道:“何也?”娃娃道:“你聽好,我:
本是宇宙靈石胎,命裏有數助禹王。
九轉镔鐵有奇妙,鴻蒙初判爐中煅。
治水需索神器助,大王遍尋到我處。
能長能短更能輕,善測善量更善度。
江海河湖深與淺,老潭深淵知之切。
洪荒之災好消弭,大禹功成萬世芳。
我自東海藏中眠,不覺命數又改變。
時有花果美猴王,悟通大道手無鐵。
太乙金仙性忠正,有情有義好公平。
天道教吾放霞光,熠熠輝輝照八方。
龍王不識我本事,龍婆虧得苦舉薦。
齊天大聖到吾前,心中通透丹彩現。
渾身解數如他願,只望助彼成真仙。
誰知乾坤真無私,欺心狂妄不可試。
我主遭逐滿天将,西方聖佛也來降。
苦壓山下五百載,霜暑遍遍數不來。
東土唐僧求佛經,解放我主消百驚。
幾村幾鄉蒙猴王,幾邦幾國去災冥。
我主真心一片清,專要保師取西經。
奈何老師肉眼愚,偏聽讒言真不見。
三番折罵美猴王,五次放逐傷心猿。
一片心血付海流,三折肱廢散風間。
我主豈容他人辱?金蟬聖人亦不能!”
行者聞言,默默無語,次後來先哭三聲,再笑三聲。娃娃奇道:“你想是有些風病?”行者道:“不曾風。”娃娃道:“何故作此癡呆狀?”行者要去抱他,不想那娃娃竟與鐵棒連了根,一晃便地動山搖,索性坐下道:“你要聽那般?”娃娃道:“哭如何?”行者道:“憶念苦困,一哭;回想師怨,一哭;難覓知己,一哭。”娃娃喜道:“笑如何?”行者道:“思吾手段,一笑;得汝相助,一笑;蒙君解憐,一笑。”娃娃道:“好,好,好!你既知我心意,你我還回花果山耍子去。”行者搖頭道:“不可,不可。師父未脫難,善果未成功,去不得。”娃娃怒道:“汝為何這等頑固?尊師父,捉去了就捉去了,只情叫苦;兩賢弟,敵不過便敵不過,只情等待。唯有你,被捉了也要設法脫身施救,敵不過還需奔走拜請援助。他們終日怨怼,你卻終日勞累,功果成處又來分賞,此是何道理!”行者笑道:“好寶貝,我老孫曾自稱‘齊天大聖’,便不做那欺心背信之事。俗語雲:‘一日為師,終生為父。’老孫雖是天地生成,不曾感驗父母恩情,但既拜唐僧為師,認悟能、悟淨為弟,就當堅韌護他,努力助他,又得漫天僧仙照拂,更不得頹廢,須是志心朝西,拜得靈山佛祖,才是頂天立地,才成大功果,才保大名聲,才不枉一世英雄,才稱得起‘大丈夫’。我若因路途見怨,就撒手東回,吾亦無顏面見花果山的猴子猴孫也。”娃娃道:“你若不舍取經,還請自去,不奉陪。”
行者再勸,不從;三勸,不應,怒道:“罷,罷,罷!老孫便去尋下家。只是你一個軟娃娃,獨自留在此間,不怕虎豹豺狼吃了?”娃娃道:“你把我當作什麽人?那個敢吃我,也不怕挽着些兒皮破,湯着些兒送命哩!”行者只好躲離,果然不放心,撚着決,念一聲:“唵藍淨法界,乾元亨利貞。”拘出了當坊土地山神,吩咐他好生看護,自家駕起斤鬥雲,徑往東海。
你道他去東海做甚?原來他念起當年讨要兵器,正是在那東海龍宮。俗語有雲:“走三家不如坐一家”,問一人不應,還須照問他才有買賣。說不了,早見東海不遠,他撚一個“避水決”,翻波入浪,徑往海底。
有守門的蝦兵認得行者,忙入內報道:“齊天大聖來也!”慌得個老龍王領着一衆龍子龍孫、龍婆龍女,出門接住道:“大聖何來?取經事成矣?”行者道:“早哩,早哩!正好不成哩!老孫此來,是有一事相求。”即忙迎入龍宮,請于上坐道:“大聖要小龍如何努力?”行者道:“但求老龍王暫借老孫兵器一件。”龍王道:“這大聖專橫,從來有借無還:借即是拿。但不知大聖,為何拜佛事業未成,到做起了買賣?”行者道:“我做什麽買賣?”龍王道:“大聖早年從敝處取走了如意金箍棒,一向好舞弄,今回如何再讨一件?想是取經之路難行,要換些錢銀作打點。”行者搖首道:“不是!不是!我出家人,不帶錢銀,但方便時,随處化緣就是。”龍王道:“竟是何故?”行者道:“老孫因保唐僧過長風山,被洞內妖怪攝一陣風捉走我師,是我前去與他叫戰。才然打鬥處,金箍棒忽脫手而去,老孫被怪制住,幸得脫離,又有判官、土地領我到鐵棒失落處,卻不能搬動。判官指點老孫尋鍛煉鐵棒的太上老君,老君又教棒兒出神化身,道是有些言語說與我聽。老孫好言相勸,那棒兒元神卻不肯相從。我一時說服不得,又恐妖精傷師,只好另謀出處。因念及寶地奇珍豐富,我之金箍棒亦是貴地所出,遂恃倚腳力飛快,冒昧打攪來也。”龍王聽說,即忙傳令擡出器械來。有龍女與龍婆在後堂吹風道:“這孫大聖沒了金箍棒,真不似先前神氣哩。”龍婆道:“我兒,切莫輕慢。數百年前他還未封聖,未有金箍棒,闖至這裏吆吆喝喝,動手動腳,也幾乎把我龍宮鬧個翻覆。他雖現下手無寸鐵,到底不是好惹,你莫聲張!他要知覺,你就是死了。”龍女喏喏應是。
時有龜鼈鼉鼋,鯾鮊鳜鯉,帥蝦兵蟹卒一衆,辛辛苦苦擡出幾般重兵,陳列一處,請大聖揀選。行者看罷多時,盡皆不入眼,又恐時不待,只好随金箍棒的模樣,挑了一杆溜鐵□□,拱手拜謝龍王,跳出水面,駕起斤鬥雲,頃刻回轉長風山。
他先往山東,遙遠望見金箍棒安好;次到山北,臨照白龍馬伏于擔旁靜歇;後往山南,眼看妖精洞前一派平和。他按落雲頭,收了雲腳,仔細看處,但見:月色銀潔,樹影深靜,花香漫山,蟲鳴隐隐,真是個聚氣藏風的寶地,利元養精的龍脈;卻無半個鬼影。行者心恐不妙,要進洞打探,但覺那槍甚礙事,不能随身變化,只好先找一處藏了,卻才撚着決,念聲咒語,搖身一變,變做個綠翅蒼蠅兒,真個是:
頭圓體輕翅薄,飛來蕩去行默。專尋鮮美撲簌,更喜腐臭零落。
他抖抖翅,嘤的一聲飛将進去,輕輕叮在洞壁,耳聽老怪吩咐道:“小的們,都照起火把,打點精神,各各提心。那孫行者最喜變蒼蠅兒,但有他在洞,你我性命皆休。是以見着一個,只管打死,不許遲疑。”行者聞言,大着膽,又嘤嘤的叮在一個小妖身上,模仿一陣,飛将開去,依照風格搖身一變,也變做一個差不多的小妖,弓身埋頭,在那洞內行走。他也是個妖精洞的常客,大王府的會家,知門熟路,慢慢演到後堂,卻見八戒同沙僧被捆在柱下,似已熟睡,只是不見長老。他不上前,繼續往內,遍尋不着半個唐僧。
他恐事不諧,便使一計,癡癡呆呆的演到一提燈巡邏的小妖面前,呼的一聲把燈吹熄。那小妖罵道:“你是那個遭瘟的大嘴怪,吹熄我燈?”行者委委屈屈道:“長官,我餓。”小妖道:“餓怎麽把燈也吹熄了?”行者道:“是我方才打個餓嗝,誤吹熄的。長官莫怪。”小妖奇道:“我只知人肚飽有‘飽嗝’,卻不知妖肚餓會生‘餓嗝’。你這是那家來的規矩?”行者道:“這是個不惜福的長官。古語雲:‘嘆饑莫嘆飽。’你餓時嚷嚷,人還可憐;飽時吵吵,卻不怕天打雷劈麽?”小妖心驚道:“這不長眼的無禮鬼說的是。今後我不打飽嗝,還專打餓嗝是。”說完要走,被行者扯住,又念一聲:“長官,餓!”小妖不耐道:“這是個餓死鬼投胎的夯貨。大王才然烹了兩只野豬教我等分食,又餓怎的?”行者哭道:“長官,那分飯的兄弟有些不賢,他見開飯,卻着我去打水,得到回來,連骨頭渣兒都啃光,湯頭油兒也舔淨。我無物下肚,饑腸雷雷,還望長官可憐可憐。”小妖道:“你想是別處來的。我洞內毫無分飯夥計,要開飯,都是自家去取。好生奇怪,你是那處來的,莫是哄我?”行者忙道:“來處不好,不提也罷。但求長官,賜我個馍馍兒也解困。”小妖道:“是你造化低了。我常時腰間別一個酒壺,壺裏裝些吃剩的雜碎。不想今日忘記,幫你不了。”行者央道:“好哥哥,救我一救!就有些人肉味兒聞聞,也是好的。”小妖道:“前邊柱下綁着兩個和尚,你去聞罷。”行者道:“那兩個和尚生得醜惡,一個長嘴大耳,一個晦氣色臉,想是氣味不好。”小妖道:“這還是個挑剔的。你要好聞,就去聞唐僧罷。”此話正中下懷,行者一聽歡喜,忙道:“好,好,好!我見他長得白白胖胖,身上也幹淨,必是好聞好吃。就是大王捉來了,怎不趁鮮食用?”小妖道:“是要食用。但來了柱下綁着的兩個和尚攪擾,叫要放唐僧,是大王使法捉将來,準備腌了防天陰。此前也捉着一個孫行者,說是唐僧大徒弟,被他走脫,大王懼他法力高強,要等兩三日行者不來,才好蒸煮,一則餓他內裏幹淨,二則吃個舒服安心。聽說吃唐僧一塊肉,長生不老哩。”行者歡喜道:“這唐僧便有許多寶,更要聞上一聞!好哥哥,我就是個新來的,不熟路,還請指點指點。”小妖教:“你往後去,轉過左門,花園中便是。”行者連聲稱謝,放手讓他走路,又将身一抖,還變做個綠翅蒼蠅兒,乘着黑暗,飛飛晃晃,到了花園。
真好去處:
青峰環繞,雲絮飄渺。琪花瑤草芳馥郁,桃樹李枝蔥碧綠。蜂飛蝶舞四時有,鷺轉莺啼日夜聞。觀不盡,藤蔓處處好乘涼;看不了,果實累累真豐碩。也可以日下逞豪憶誇父,也可以月中把酒念嫦娥。
行者看玩多時,早見樹木之間,綁着個哭哭啼啼的唐長老。行者嘤的一聲飛過,叮在光頭上,聽他說話。那長老悲悲戚戚道:“徒弟啊,我:
尚在母腹遭禍愆,西天取經又逢魔。
別離唐王十數載,何日功成返長安。
妖孽精靈強似虎,幸有神徒勝蛟龍。
我今身困鬼怪洞,不知賢徒在何方。
不知西天多少路,不知靈山多少年。
也聞得你來打攪,怎一去無聲?
常時間我已脫難,何依舊在此?
每夜望月思鄉,遙想東土,太宗王翹首企盼,卻不知,我弟子身陷于此,頃刻亡矣。彼一府亡魂,此一場功果,盡皆休歇,就是我罪孽深重。
取經事,苦,苦,苦!朝聖路,難,難,難!”
行者聞言,輕輕叫一聲:“師父。”那長老認得是行者,忙道:“悟空,你來了!快解放我,痛殺我耶!”行者道:“老孫因事耽擱,所以來遲,尊師勿罪。但請寧耐,管教你解脫。”長老只得應承。
行者別了師父,展翅轉回後堂,在暗處現了本相,往尾上拔一把毫毛,口中嚼碎吐出,吹口仙氣,叫 “變!”即變做許多個瞌睡蟲,灑潑開去,那一洞的小妖,并那長毛老怪,都點頭搗蒜,漸漸睡下。行者走到兩個師弟前,叫一聲不應,用手推,才有些兒覺知。卻是一副酒醉的樣子,好一陣才醒神理智。八戒慌張道:“嫦娥仙子呢?”沙僧急忙道:“蟠桃勝會呢?”行者呵呵笑道:“都沒有!但只老怪一個,妖洞一方。”他兩個才回魂,劇烈掙動。行者即教莫忙,從旁近的小妖身上摸出刀來,割斷繩索,解放他兩。兩人即掙跳起來,羞惱交加,摸出兵器,要讨老怪一債。行者道:“且慢。他洞裏狹窄,不好施展,我等築破他門,引他出去,外有戰場寬闊,卻好戰争。”
好大聖,赤手空拳,領着悟能悟淨,舞着釘钯寶杖,一路吆吆喝喝,築破洞門,跳出山中。行者将身一抖,收回毫毛,即尋出溜鐵槍,回頭一齊高叫道:“潑毛團,敢捆你外公爺爺,速來受死!”那老妖本就睡不安穩,一發驚動,掙坐起來時,只見滿地睡倒小妖,以為都是死了,悲悲啼啼,又見層門築破,外有敵人叫罵,于是怒發,即取大刀跳出洞外,更不打話,就要掄兵。這一場好殺:
長風山上長風嘯,長嘯洞前長毛亂。這一邊是正道護法的仁義神僧,那一邊是思凡下界的長毛老怪。三僧戰一怪,一怪敵三僧。三神僧協力救主施威武,彼老怪恨憐手下逞神通。刀劈槍架,钯築杖迎。看天時,陰風呼呼,道地時,慘霧漫漫。九齒釘钯舉,漫天風響如滾雷,降妖寶杖舞,遍地沙走似蛇騰。彎月大刀無邊影,山崩地裂,溜鐵□□影無邊,地裂山崩。土木努力,齊助金公降怪;老妖恃怒,不放長老歸途。兩家争鬥,恨苦相持,只為聖僧要取經。眼對眼,手敵手,直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老怪以一敵三,他三個又都有神力,漸覺手軟筋麻,奈何被槍钯杖如網罩住,不得脫身。可可的行者使不慣那溜鐵槍,正丢解數間,不慎滑手,現了破綻,被那怪趕趁,虛晃一下,躲在遠處,探手摸出那酒碗來。行者一看,忙道:“不好,不好!走,走,走!”八戒同沙僧也喊:“走,走,走!不妙,不妙!”原來他兩個先前叫戰,也着了這碗一道,所以知道厲害。行者的身法快,腰一扭就翻過了山北,他兩個身法稍慢,避走不及,被碗蓋住,複抓将入洞不題。
卻說行者早到白馬跟前,見他兩個沒跟來,情知又被怪抓去,恨一聲,丢了槍,忍不住腮邊滴淚道:“師父啊,你處處有難,步步該災,老孫翻山攪海,踢天弄井也保得你。不期竟在此間遭金箍棒遺棄。只不解我老孫,一生行走天地,怎麽命犯六親,屢遭遠離?先是師父驅趕,後是棒兒見棄。愈是用心,愈是疏離。我老孫兩手空空,身無寸鐵,縱有一身神力,也無憑施展,救不得師父西去也!”
正傷情間,忽聞有人呼喊如雷道:“孫悟空!”一時山林震顫,樹木搖擺。行者忙擡頭,眼見樹林中走出一個胖娃娃,正是他棒兒的元神。行者見了他,更似有煙熏眼,淚如珠落。那娃娃走近前,一把扯過他裙子道:“我來了,還哭怎的?走!我同你降妖去。”行者即忙止了淚水,抱起他笑道:“好棒兒,你肯助我麽?”娃娃罵道:“真是‘聞名不曾見面,見面羞殺天神!’我不助你,你去借什麽烏溜的鐵槍,使不慣敗陣下來,又在這裏哭哭啼啼。你時常罵人膿包,你也不要這幅膿包樣麽?傳出去,我的威名也掃地。”行者又羞又喜,笑道:“寶貝棒兒,老孫哭啼全是為你:我失了你,就似丢了主心,只好化成膿包了。”那娃娃正在嗔怪處,聞言,把他臉上一抹道:“不羞!不羞!”即回怒轉笑,真個好可愛:
光輝由自生起,彩霞從心放出。
粉團嬌嫩破冰顏,仿似千花漫山。
更有神通傾天,随身施為蓋地。
配合大聖蕩妖邪,天上人間第一。
行者愈看,滿眼歡喜,全心充盈,笑道:“好寶貝,老孫是真把你放心上,似這般,你也是真把老孫放心上哩。好棒兒,你既回轉心意,可速變化,助老孫救師立功,足為愛也!”那娃娃更不多話,即下地,也不撚決,不念真言,只搖身一變,就是舊時模樣,還是丈二長短,碗來粗細的如意金箍棒,直直立在地上。
好大聖,綽棒在手,霎時便有天堂放光,大道盈霞,渾身湧不絕都是力量,遍體冒不止皆為精神,眼觀千億山,耳聽四萬海,上察三十三天,下探森羅地獄,股掌之間,就是無邊宇宙!噫,好啊,真有這等人!你看他整一整棉直裰,束一束虎皮裙,理一理金箍棒,抖擻精神,倍加努力,拽開步,踏祥光,徑轉長嘯洞。
眼見洞門用石頭封堵,他略不打話,掄起棒乒乓一聲打破,慌得那滿洞精靈以為山裂,一窩鬼怪相信天崩,都抱頭鼠串,哭爹喊娘。唯長毛老怪披挂來迎。他兩個相見,迸發恨苦,兵刃相交,即時開打。起初時還在洞前相持,次後來争跳進山,起在半空鬥法。
好猴王,因再得金箍棒,使出翻山攪海之功,把一條鐵棒舞得天地變色。好棒:
兩頭金光耀,射沖鬥牛宮。中間一段黑,隐身夜幕中。舞起來,萬裏長風迸射,千束江河翻湧;蹈起來,天地光彩照耀,大道彩霞獻功。舉起時,七色彩虹天邊放,橫掃間,祥雲瑞氣處處生。他原是天河鎮底神珍鐵,名喚如意金箍棒,重該一萬三千五百斤。大能貫通宇宙,小是繡花錦針,纏絲可變丫杈角,打鑽會做牛角尖。齊天大聖有分取,花果猴王受緣逢。悟空行者,手執此棒,輔正除邪;當今世界,天上地下,只此一尊!
行者複得鐵棒相助,更使盡渾身解數,舉動金箍棒如織天羅地網,把個老怪罩在其中,苦苦遮擋。這怪前番苦戰,今番又遇行者勇敢,早已筋麻手軟,心懷退意。他要摸碗,被行者知覺,一棒掀倒。那碗脫手,叮叮當當滾到遠處。行者趕上老怪,高舉鐵棒,大喝一聲,照頭打下。未得手,先聞空中高呼道:“大聖且慢!棍下留人!”大聖不及顧看,恐走了妖怪,先拔一根毫毛,變條長繩捆住老怪,方才擡頭。
早見太上老君,并七衣仙女中的紅衣仙女到了跟前,各各施禮。行者向老君笑道:“老官兒,虧你使力,致使我兩嫌隙解消,琴瑟重合,複能努力正果也。”老君切切回禮。後朝仙女道:“仙娥,一向少會,何故深夜來訪?”仙女道:“回大聖,天宮日子不比凡間,小女來得急,不曾在意,是以不知人間是夜,沖撞了規禮,萬望恕罪。”行者道:“仙娥勿慮,事出有因,不足為怪。但且寧耐少時,老孫降妖救師要緊,待我一棒打死這孽畜,再與二位敘話。”說完要打,慌得那紅衣仙女跪下求道:“棍下留人!留人也!”行者始知他為怪來,正是心焦性燥處,不顧喝道:“仙娥休要棄正護邪!這厮行逞兇惡,盤桓此間,造孽傷生,今又捉捆我師父、師弟,若留下,恐再禍及他人,卻不是重罪一樁!”仙娥央道:“大聖看我姊妹薄面,且候片刻,聽我言語。”老君也在一旁幫勸,行者卻才放下鐵棒教:“你說來。”仙娥謝過行者,哀哀開口道:“啓禀大聖,這長毛怪原是蟠桃園中的毛蟲。我桃園本來無蟲,是年前大聖管事時從下界帶上的。一日被澆水力士看見,正要摁殺,是我姊妹路過,有些少會,有看他可憐,救下了他,放他在園中自由。不想這厮日啖桃果,夜眠桃枝,竟也漸長修為,開了靈性。近日王母建會,我姊妹到園中摘桃,因記挂這厮,遍尋不見他的身影,當時也不作怪。及至會上,卻有擾攘,人道是太上老君喝酒的碗兒不見了。正吵鬧間,又有丁甲、功曹赴會,言起唐長老近日遭遇,道聖僧路逢長毛怪,怪懷一碗兒,有些厲害酒氣。是我姊妹思忖,猜那毛蟲必是竊攜了老君的碗兒下界成精,累及聖僧,惹了大聖。我姊妹對他真有憐愛之意,又曉得大聖手段高強,最喜輔正除邪,恐這厮一時傷了性命,也顧不上許多,即下界攔救,幸而趕到。大聖,小女以一代七,拜請大聖:留這孽畜一條全命也!”
行者擺手道:“不消講了。這毛團既是老孫帶起的禍根,還讓老孫來滅除。”仙娥見他舉棒又打,唬得魂飛魄散,驚呼一聲,竟飛身擋在那怪面前。行者惱道:“仙娥有意扶惡,老孫便好連你一齊打了!”老君見事不諧,忙拉住大聖苦勸道:“大聖!大聖!聽老道一言:佛法五戒,其一不殺生。大聖保唐長老取經,也是有将功折過之意,殺生造惡業,你又何苦泯沒這正果善功。古有佛祖割肉喂鷹,舍身飼虎,今若有大聖留這毛蟲不殺,也是大善舉,大仁義,功德薄上再添一筆也。”行者聞言,即回嗔轉喜,收了棒道:“老官兒說的有理。仙娥請起,老孫依你便是。”仙娥即收了淚,歡歡喜喜拜謝行者。
一旁老君笑道:“大聖果真知理明律,甚好人情也。”行者笑道:“老孫的買賣,一積功德,二施人情。我老師父一路孽障深滿,老孫先借仙娥人情,日後仙娥才好還禮也。”仙娥喏喏應承。行者道:“好姐姐,老孫有心饒這毛團,但愁姐姐降他不住,也不知你帶他回天有甚懲處?”仙女笑道:“此所以與老君同來。一則還他碗兒,二則請老君相助也。這厮既有成精的修為,我等可教他做個護園的小童,日夜扶助力士,揮汗修養桃園,三日一飲,五日一餐,好使他思過。”行者連聲稱好。太上老君遂取出一條縛妖索,交與仙女,仙女把索縛于妖精頸間,望頭上吹口仙氣,念動真言,叫聲“變!”那怪霎時光了長毛,變做一個幹幹淨淨的小童,跪在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