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食肆
杜家租的是在雙桐巷裏靠東邊的一個一進院子,每月租金五百文,本來是五百五十文,因為買店面一事中人得了雲汐的謝禮,因此便把手上一個空餘的小院兒租給了她。
雙桐巷離鎮口不遠,不遠處便是清風學館,最讓她滿意的是,雙桐巷裏住的都是清風學館學子的家人,如此一來,即便雲稹不住在學館裏,每日也能有同窗一起上下學。
青山鎮并不大,鄰裏之間也大多都是熟識的人,東邊的院子空了好一段時間,如今有新的租戶搬進來,鄰裏都紛紛出門看熱鬧。杜家東西不多,齊端幫忙卸下之後就趕着驢車回家去了。
不過半日時間,雙桐巷裏住着的人都知道了這新鄰居是個寡婦帶着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且那個男孩也是要上學館讀書的。
大約是同為學子的家人,且顧氏瞧着就是個和善人,莫娘子拿了幾節果蔗裝在籃子裏去了杜家。莫娘子到的時候顧氏正在院子裏曬東西,畢竟是要長久住的,雲汐在裏面打掃,顧氏則拿了被子衣物等在外晾曬,無論如何,曬曬總是好的。
安定下來沒多久齊元便尋了來,說是要帶雲稹去見學館的館長,畢竟他在學館也呆了一段時間,由他帶着雲稹去倒也方便。因此顧氏幫着兒子整理了下衣服,又拿出女兒準備好的東西遞給了齊元,同他道了謝才看着二人離去。齊元離去前曾言道要帶着雲稹同學館裏的先生們熟悉熟悉,因此等用過了晚膳才會将雲稹送回,這種事顧氏怎麽會阻攔,只叮囑了雲稹要對先生有禮貌些。
顧氏看看天色,如今午時堪堪過了一刻,盧氏走了也有一段時間了,誰會上門呢?
心裏雖這樣想,腳下卻沒停,她開了門瞧見一個陌生的婦女站在門口,手上還垮了個籃子,出言問道:“不知這位大姐是來找誰的?”
那婦人笑道:“正是找你的,我住在你對門,你喚我莫娘子便可。”
“原來是莫娘子,”顧氏稍稍行了個禮,臉上疑惑之色更濃,“莫娘子有事找我?”
莫娘子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看顧氏還是有些困惑,道:“住在這雙桐巷的都是家中有人在清風學館讀書的人家,因着這個緣故,鄰裏之間走動的比其他巷子要勤快些。久而久之,一旦這裏住進了新的鄰居,左鄰右舍都會帶着東西來恭賀一番,畢竟說不準家裏的孩子與鄰居就是同窗,長輩們走的近些對小輩們也有好處。我與你住得近,便先來了,他們想必還要過幾日的。家裏沒什麽東西,只這果蔗還算少見,便送來與你嘗個鮮。”
原來如此,顧氏低頭看見莫娘子手裏挎着的竹籃中确實放着幾節手指粗細的果蔗,若不是她曾在京中見過,只怕也是不認得的。沒想到在這小小的青山鎮,居然也能見到果蔗,雖然細了些,不知味道會不會同樣差些,無論如何,莫娘子肯送這樣的東西來,也算是厚禮了。
她為難地回頭瞧了瞧搭在竹竿上的棉被與衣物,有些不好意思:“莫娘子如此盛情,本該請進來坐坐,只我母子三人今日才住進來,家裏實在是髒亂不堪,只好等過幾日再請莫娘子來坐坐。”
“無妨無妨,我只是過來看看,不知這位妹子怎麽稱呼?”
“叫我杜家的就好。”
“哎那行,杜娘子我這就先回去了,”莫娘子似是十分高興,走了幾步突然又回轉過來,把手裏的籃子塞到顧氏懷裏,“瞧我這記性,差點忘記給你了,這玩意有點硬,不過給小孩子磨磨牙也是好的,甜得很,跟啃饅頭一樣地啃它就行了。”
Advertisement
這莫娘子倒是跟盧氏是個熱情人,顧氏笑着搖了搖頭,提着籃子關了門。
接下來幾天杜家很安靜,這卻怪不到雙桐巷的街坊身上,那一日莫娘子來過之後,第二日顧氏一大早就送了一碟子燒好的毛豆腐過去。這毛豆腐是雲汐買了豆腐回來做的,也不知用了什麽法子,過了一定時日之後豆腐上居然長了長毛,她原以為這豆腐鐵定是壞了,正要扔掉卻被女兒攔住,等吃過雲汐用這長了毛的豆腐做的菜竟意外地覺得美味。
照理說是該送毛豆腐過去讓莫娘子根據自己口味做菜便可,只不過這東西其他人從未見過,顧氏也怕莫娘子不敢吃。送燒好的東西過去,若是莫娘子還不敢,替莫娘子試一口也無妨。
去過莫娘子家,接下來雲汐與顧氏就忙着店面開張的事,雲汐私下裏與顧氏商量過,店面不大,除了顧氏與雲汐之外,只需要再招個婦人即可。索性盧氏也無事,兩家關系親密,讓盧氏來幫忙甚好,也不是白白幫忙,雲汐每月給盧氏開了每月二百文的工錢,另外年底還有分紅。并不是雲汐要占盧氏的便宜,一個成年男子每日才十文的工錢,她給盧氏開的這個價不算低了。
家裏有大兒媳婦主持,小兒子如今也在鎮上教書,只除了個寵慣了的女兒,齊家村那邊的家裏是不需要擔心的,且雲汐給的價錢公道,都是些家裏做慣的事,盧氏也就歡歡喜喜地應下了。
小盧氏聽了有些心動,只不過雲汐的店還不曾開起來,到底能不能賺錢還未知,小盧氏也看過那個店面,面積不大,裏面有盧氏與顧氏忙着也夠了,不需要再另外添人,因此也只是心動了一番就歇了心思。
雲稹天資不錯,館長已收下了陸先生的推薦信,允了他在學館裏讀書。齊元只是秀才,是以只教才上學堂的童子,雲稹這種讀了一段時間并且有天資的,由別的舉人教導,不過聽雲稹言語之間對那位顧先生十分推崇,想必也是一個博學的人。
只是食肆開張一事,雲稹是無緣參加了。
選了個黃道吉日食肆開了張,因食肆的客人大多數都是來鎮上買賣東西的農戶人家,而他們大多目不識丁,是以雲汐顧了幾個小蘿蔔頭,讓他們在鎮口宣傳食肆,食肆開張前五日,但凡在食肆用飯的買一送一,飯食管夠,并不另外加錢。
大約是小蘿蔔頭們宣傳的效果好,食肆第一日還真的客流如雲,只不過等晚上結算之時,不但沒賺錢,反而搭進去三百文。那些來用飯的農家漢子飯食驚人,顧氏有些心驚,“這……這五日豈不是要搭進去一兩半?不行不行。”
雲汐笑笑,“娘,這只不過是第一日,前五日賺的只不過是口碑與人氣,等大家在食肆吃習慣了,進了鎮子第一件事就是來食肆用飯,那才是我最想要的結果。今日我們煮飯的時候在白米裏摻了雜糧,依我看不如再買點南瓜切成小塊一起放進去煮,雜糧也要多放些,這樣一算,米飯的成本還可以再降一些。而且我還想再做點心賣,離了齊家村,石原叔實在不方便繼續代賣點心,若是做出來擺給店裏用飯的人看,說不定就有看上的直接買回去送人,畢竟價格可比外面的那些點心店要便宜多了。”
顧氏習慣了聽女兒的,況且雲汐分析的頭頭是道,聽來卻有幾分道理,也就随她去了。
食肆開張五日之後,果然如雲汐所言,來的人雖然比前幾日來的人少些,不過勝在人數穩定,尤其是攙了南瓜等作物在飯裏之後,不但沒人嫌米飯不純,反而覺得這樣吃起來比單純的白米香的多。這在雲汐的意料之內,畢竟食肆裏用的米并不是什麽精細的白米,摻了其他雜糧反倒掩蓋了它的缺點,降低了成本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這一日雲汐正在後廚裏炒菜,顧氏一臉焦急地快步走進廚房道:“汐兒快出來,外面有個叫柳五爺的說要見掌廚的人。他們人挺多的,我已經偷偷的叫小六子去沈家店鋪去給葉公子報信了。”
說來也巧,杜家三口搬到雙桐巷的第二日,一輛十分華麗的馬車也駛進了雙桐巷內的一家三進的院子,他們之前在中人那立租房契約之時,有人曾來問價,中人提過那院子每月要二兩銀子。聽莫娘子說那院子是以前一家讀書人家的留下來的,因為兒子進了翰林院,一家人全搬到京城去了。為了以防萬一,并沒有将院子脫手,只讓中人幫着租出去,租金中人可抽半成,每兩年托縣裏的車馬行将銀兩送到京裏去。
中人得了一半租金,又只需要兩年跑一趟縣裏,且對方是京城的大官,十分樂意幫忙,只不過租金昂貴,自從上一家兩個月前退租以後便無人再租。
雲汐正想着不知是哪戶富貴人家,就見馬車停在校園門口,圓滾滾的葉謙從馬車上跳了下來,跟着下來的不正是那個白喝了她無數茶水白蹭了不知多少野果的葉邵麽?她熱鬧也不看了,趕緊縮回院裏,“砰”地一聲把門合上了,倒是把正在院裏除雜草的顧氏給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