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鄭魯輸平
十二月二十九日,姬彄卒。
他生前乃是姬息姑最為親近的長輩和臣子,姬息姑很多重要的國事都與他商議,而且他平日也很照顧姬息姑。
姬彄去世的時候姬息姑悲痛至極,傷心了幾日幾夜。
姬允早已見慣了周圍的親人一個又一個地離去,他對這個看起來很嚴肅的叔父有點怵,不過他依舊尊敬這位叔父。
他在旁安慰姬息姑道:“阿兄,別難過,生死之事,我早已看開。”
姬息姑忍住痛意,嘆道:“是啊!”
仲子去時,他難過得幾日也睡不着,而叔父去了,他雖難過,卻寝食安穩。終究是不同的。
姬息姑突然說道:“當日我因懷念君夫人堅持去棠地觀看捕魚,叔父多次勸阻于我,現在想來亦是苦口婆心。當時我并未聽取勸告,想來叔父對我大概心懷怨恨,即使如此我也不敢忘記他往日在國事上對我的忠誠。”
姬允乍一聽到姬息姑提到阿母,心中澀澀的,他也想念阿母啊。
姬息姑越想越懊悔,鑒于心存對姬彄的愧疚。雖說姬彄的身份只是大夫而已,但對他的叔侄情分很深,于是打破了歷來的規矩,按照姬彄原來大夫等級再加一級的葬儀風光安葬他。
此時,子與夷聽聞周天王因為姬寤生假傳王命罷免了他的卿士之職,心中升起喜悅之情。鄭國雖強,也不過是有周天王這個後盾,現下鄭國沒了這個強有力的後盾,難道他宋國還懼了鄭國不成?
他開始命人率領軍隊大舉進攻鄭國。
不久包圍了鄭國的長葛,以報複攻進鄭國前段時間攻入宋國外城這一戰役。
當日塵土飛揚,交戰的聲音在十裏外都能聽得到。天空亦是污濁不堪,空氣中散發着血腥味和死去士兵屍體的腐臭味,令人心生惡寒。
當姬息姑得知此事後,沉默了半晌。
既然宋國如此有能力,他也不再為當日沒有前去救援感到遺憾。
Advertisement
新的一年開始了,這是姬息姑掌握國君大權的第六年。
他摸了摸又長高一些的姬允,臉上挂着些許欣慰。
姬允學禮儀也比較快,過不了多久就可以學習射箭了。
“阿允,你近日可是和如姬相處不睦?”姬息姑好奇地問道。
實際上,他已經很久沒有見到他的養女如姬了。後來一問才知道,每次如姬前來都被姬允給攔住了。
姬允也是小孩子心性,自打阿母去世後就和姬息姑住在一起,他的占有欲越來越強。對他來說,姬息姑就是他的所有物,別人都不能觊觎。
姬允眼睛有點兒閃爍,突然他變得強硬起來:“我讨厭她,她總是纏着你!”
沒想到會聽到這樣的回答,姬息姑頓時愣住了。
半晌,姬息姑笑了笑,然後抱起姬允,他覺得自己給姬允的關愛還是不夠,才讓姬允如此不安,都是他的過錯。
“阿允,為兄最疼愛之人非你莫屬,你又何必如此不安哪!”
姬允苦笑了一聲,他什麽也沒有,有的只有姬息姑這一個兄長,若是連這個兄長哪天都離開了他,那麽他就是真正的一無所有了。
看着默不作聲的姬允,姬息姑心裏大為心疼,忍不住親了親姬允的臉頰。
“是為兄做的不好,下次阿允有事記得千萬要告知為兄,莫要一個人心裏難安。”姬息姑溫和地哄勸道。
姬允點了點頭。
姬寤生自打被周天王撤掉了卿士之職,心裏就非常不悅。左右他也不想繼續敬着這個有名無實的周天王,他幹脆不去朝見姬林了!
宋國是個很令人生厭的國家,姬寤生可不想對宋國示弱。
國與國之間為了糧食、物産等紛争加劇,諸侯國為了擴張領土而吞并鄰國的事情已經是習以為常了。現今形式又不同往日了,鄭國因為不斷攻打鄰國而死傷慘重,物産等消耗嚴重,致使實力不再像以前那麽龐大了。
然而姬寤生知道鄭國樹敵無數,害怕将來被以前的敵國報複,在這種情況下,鄭國不能擁有太多的敵國。鑒于魯國上次沒有出兵幫助宋國,他還是打算借此機會嘗試着與魯國輸平,即消除舊怨,重新建立友好的關系。
當鄭國行人抵達魯國都城曲阜後,不出幾日見到了魯國國君。
姬息姑得知鄭國行人到來,反而陷入了回憶之中。
先君是好戰之人,有很大的貪心和野心,并且四處樹敵無數。一次在狐壤之地,與鄭國交戰之時,魯國的軍隊在隊形的謀劃上出現漏洞瑕疵,導致潰敗。
在風雨交加的夜晚,鄭國派人又突襲魯國軍營,本想刺殺先君,不料先君逃走,于是就擄走了當時作為公子的姬息姑,由此當做鄭國的俘虜。
雖然之後姬息姑賄賂了尹氏得以安全逃回魯國,現在依舊有些後怕,心中是怨恨鄭國的,他因為此事久久不能對鄭國冰釋前嫌,因此姬息姑在這狐壤之戰與鄭國結怨。
後來鄭國攻打宋國的時候,他本來有心營救宋國,順便打擊鄭國,卻由于憤恨宋國行人的欺瞞以及為了魯國的利益着想,就沒有因為與鄭國的舊怨而阻撓鄭國攻宋國的戰争。
姬息姑想了想,覺得與鄭國改變現在的敵對關系,訂立和好的盟約也不錯,少一個敵國對魯國還是有好處的。
于是他召見了鄭國行人。
行人将鄭國國君贈與魯國的奇珍異寶呈上,并誠懇的表達了來意,說道:“外臣前來拜見君王,乃是寡君之願。”行人先是說了幾句好話,擡高魯國的地位,并表露出鄭國的誠意,讓魯公放下戒心。
他接着說道:“鄙邑實力因多次戰争已不同往日,相比之下魯國愈來愈強。然各國也在日益變強,寡君為昔日曾冒犯于君王之事深感歉意,請君王放棄舊怨!”
姬息姑點了點頭,對鄭國行人的意圖有所察覺:“此事不谷已不再理會。”
行人開始誇贊道:“君王之寬宏氣度令外臣佩服!此次外臣只為達成寡君之願,願與魯國輸平,不知君王意下如何?”
姬息姑見行人态度誠懇就說道:“雖是如此,但昔日東門之役魯國也曾參與,怕是君王也會怨恨不谷,不谷豈敢奢求君王諒解?”
行人慌忙拱手說道:“寡君早已知此事非君王本意,實為貴國大夫意氣所為。若魯鄭兩國輸平,哪日一國有難,兩國之間定會彼此照應,萬不可給予敵國可趁之機!”
姬息姑也想改變現在兩國之間的敵對關系,于是在大殿中叫來了重要謀士衆仲,與他商議了一番此做法的利弊。
衆仲雖然精通禮法,卻也是個有謀略之人。于是他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認為在現今的局勢下,兩國和好是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姬息姑将他的話記在了心裏,于是就應允了鄭國的輸平請求。
行人頓時大喜,謝過姬息姑後回到了鄭國。
姬寤生得知此事後心中也甚是喜悅,臉色漸好。
公孫阏在旁嬉笑道:“我就想不明白,寤生為何要和魯國輸平?那魯國國君甚是仁弱,你能指望他做出何事來?”
姬寤生神情非常輕松,他忍不住伸手刮了刮公孫阏小巧的鼻尖,柔聲道:“姬息姑雖然難成大事,但他手下大夫姬翚卻是個野心勃勃之人。此時與魯國交好,于鄭國有利。”
公孫阏見姬寤生這麽說,也就作罷。
“我見你對那幾個公子甚是疼寵,讓我大為心羨!”公孫阏心裏酸酸澀澀的,然而姬寤生寵愛兒子是天經地義的事,他又有何理由指責呢。
姬寤生見公孫阏神色郁郁,心裏一陣心疼。他又如何舍得子都難過呢?他是疼愛自己的幾個兒子,可是這和寵愛子都完全是兩回事,又怎好相提并論呢?幼時自打見到子都的那一刻起,他黑暗的心就進入了一絲光,讓他如同獲得新生一般。
他對子都看得很重,如同珍寶一般舍不得他人碰觸,只想好好珍藏。
“子都,若是沒有你在身邊,我會倍感孤寂。所有人都怕我,認為我不僅氣量小還狠毒,沒有人敢真心靠近于我。有時連我自己都是這樣認為,我內心的黑暗只會讓人遠離,直到遇到你!”姬寤生動情地感慨道。
公孫阏傷心之餘突然聽見這番話,連忙撲上去抱住姬寤生,急切地說道:“寤生莫要看低自身,你是何等的英明神武,又是身懷抱負之人,誰敢看低于你?若非你心思明澈,早已被姜氏給殘害致死了!”
“子都勿要傷心憂慮,沒有任何人能取代你在我心中的位置!”姬寤生用額頭蹭了蹭公孫阏的臉,哄勸道。
公孫阏幽幽地說道:“其實我的心眼也很小,小得只能容下你。哪日我若做出令你憤怒之事,你莫要怪我!”
姬寤生哪裏會舍得怪這個全心全意為自己着想的知己,他保證道:“子都只會為了我才會做下錯事,我又豈敢怪罪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