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宋使求援
邾國國君曹克此時正在思念着如姬,如姬今年已十三歲了,他很想去魯國求娶。
只是,他怕魯國國君不同意這樁婚事。上次他為了和鄭國關系密切一些算計了魯國,讓魯國大夫公子豫不顧國君的命令率軍參與攻打衛國的戰役,這讓魯國國君很惱火。
然而曹克并不後悔,他此舉也是為了邾國的利益,鄭國那麽強,又與周朝關系那麽緊密,他怎能不去和鄭國結交?
反正邾國不過是一個小國,只是魯國的一個附庸國而已,各個方面的實力都不行,他只有不斷地去嘗試各種方法,只要能讓邾國變強他可以付出任何代價。
可是,他還是割舍不下如姬,他做不到眼睜睜地看着如姬嫁給別人。
如姬的雙眸充滿着智慧,不僅如此,她那一瞥就令人想到了明珠的光華,沉迷其中好像看到了滿天的繁星。
她淺笑時,兩個深深的酒窩就會漾出,讓他沉醉不已。
他想,他這一生恐怕再也見不到如姬這般的女子,如果錯過了她,就會錯過一生的美好。
他知道,她的一舉一動一颦一笑都牽動着他的心神,一見鐘情就是這般的美妙,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再次見到她了。
只是他沒想到,邾國此刻正面臨着極大的危機,正如大地上任何事情都在随着日月不斷變化着。
宋國國君子與夷的野心很大,是個喜歡戰事的人,他更喜歡發動戰争。
春秋無義戰,每一次戰争不過是為了土地以及其他利益。子與夷也同樣,這次他瞄準了邾國的土地。
邾國不過是個小國,宋國輕而易舉就掠取了幾片土地。
這讓曹克恨得咬牙切齒,卻是深知自己國家的實力自然比不了宋國,無法正面從宋國那裏奪回土地。
他有心求助魯國獲得支援,卻也明白魯國和宋國是盟國關系,未必肯為了自己這個附庸國向盟國出手,這樣得不償失。再加上前段時間自己所作所為卻是惹惱了魯國國君,更不會同意自己的請求了。
大夫須臾獻出了一計:“君上,臣聞宋國與鄭國不睦,曾聯合他國圍困鄭國東門。我國與鄭國交好,可以請求鄭國攻打宋國,縱使土地不能奪回,也讓宋國吃一大虧,以雪恥辱!”
Advertisement
曹克嘴角挂着冷笑,很明顯正強忍着心中的怒火。
“很好,好教宋國得知,邾國雖小卻也不是好欺侮的!”
曹克盡量壓抑着自己,聲音無悲無喜:“此次有勞大夫為行人出使鄭國,惟願大夫能說動鄭公,起兵伐宋!”
須臾立即行了一禮,堅定地說道:“君上毋憂,臣此去必定說服鄭公,不辱使命!”
當須臾來到鄭國後,很快就被召見了。
姬寤生聽聞邾國行人到,也明白是怎麽回事,無非是請求鄭國為邾國讨個公道罷了,他其實也沒把這個小國看在眼裏,不過既是針對宋國,他還是見一見得好。
須臾看着威嚴的鄭國國君後,心裏不由感慨,這大國的君主就是不同,如此威武!
他當下說明了來意:“外臣聽聞宋國曾欺辱于鄭,今宋國又掠奪我邾國土地。長此以往,宋國倨傲而不知足,必會所圖更多!然敝邑國小力微,難以和宋國抗衡。寡君命外臣來此,實為請求鄭公派兵攻打宋國,以雪前恥!敝邑願為先導,奮勇向前!”
姬寤生聽明白了須臾話中的意思,須臾雖然離間了鄭宋之間已經破裂的關系,卻也說明這是報仇雪恨的機會。
他早已恨透了宋國,現在又經過須臾的言語挑撥離間,就覺得此事可行,決定抓住時機,同意了出兵。
鄭國人被仇恨蒙蔽了雙眼,按理來說宋國與周朝的關系不錯,而且運送貨物的要道和許多重要的物品交易都在宋國進行。攻打宋國這樣的大國,如果不是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就應該提前報備于周天王。
如今姬寤生是周朝的卿士,未經周天王同意就假稱王命,帶領了周朝的軍隊和邾國軍隊會和,商議了種種計策後便向宋國進攻。
宋國不敵鄭邾兩軍輪番攻擊很快就全兵潰敗了,鄭邾兩國進入了宋國的外城。鄭國以此報複去年宋國圍困鄭國東門的那一場戰役。
宋國人沒料到會遭受鄭邾兩國的攻擊,還是打着周天王旗號來讨伐的。
子與夷一陣驚慌,沒想到剛剛奪取了邾國的一小片地,就遭受了這樣的報複。
于是,子與夷一邊命軍士全力阻擋兩軍的侵入,一邊令人馬上前往魯國,請求魯國的支援。
宋國與魯國是同盟國,何況上次魯國的大夫姬翚可是率軍前來和他一同圍攻鄭國的東門的。如今宋國有難,而且情況危急,說不準哪天鄭國會報複到魯國頭上,子與夷相信魯國國君一定會明白這個道理的。
宋國行人火速趕到魯國後,他見到魯國國君後非常急切地說明了來意。
“鄭邾兩國前來攻打鄙邑,寡君特命外臣前來求援!”
姬息姑早已得知這種情況,他其實與鄭國有仇,當年他還是公子的時候就被鄭國俘虜了,若不是尹氏相助,他是死是活還未知。
雖說答應過宋國如果哪國遭遇敵國攻打,另一國則會出兵相助的。他本想立即答應出兵,可是他又有些猶豫。
當他聽手下人說鄭邾的軍隊已經進入宋國外城的時候就知道戰況已經是火燒眉毛,若魯國不去救援宋國,宋國定會慘敗。
本應該出于約定的承諾出兵救援宋國的,他又害怕支援失敗,使魯國遭受不必要的損失,說不定還會引來鄭國的報複。
思慮良久,姬息姑想到了仲子,宋國畢竟是仲子的故國,他決定抛開一切顧慮願意出兵救援宋國。
他急切地詢問宋國行人:“不谷這就派人救援,不知鄭邾之軍到了何處?”
行人擔心魯公反悔不支援自己,就欺騙他說:“兩軍還未抵達宋國國都。”
姬息姑聞言心中大怒,明明已經到了國都外城,卻還欺騙于他!他本想不計後果去救援宋國,卻未曾想到會受到這樣的欺騙!他實在不願意被宋國人當作一個愚人,不想為這種沒信義之人出兵。
于是他忍着怒氣說道:“君王命不谷憂慮宋國之危難,不谷敢不相從?然不谷問及行人,行人卻曰:‘兩軍還未抵達宋國國都’,此非不谷敢得知之事!”
行人聽後大懼,知魯公已然知曉敵情,他也是迫不得已才沒說實話的呀。這該如何是好?
行人急忙再拜道:“此為外臣之過,非寡君之意,求魯公出兵救援!”
姬息姑依舊難掩憤怒,命人将行人請出去了。
在他看來,對于這種無信義之人不應施以援手。
當姬林得知姬寤生打着他的旗號帶領王師伐宋,心中騰地升起怒火,他大怒道:“姬寤生自作主張,眼裏哪裏還有我這個天王!”
他恨聲不絕道:“不谷要撤掉他的卿士之位,絕不姑息此人!”
姬黑肩一聽頓時勸道:“天王息怒,鄭公行事雖無度,卻也有苦勞。不若此次略施薄懲,莫要做出這番決定。”
“不谷之意已決,休得再勸!”姬林憤憤說道。
他立刻頒下诏書,撤掉姬寤生的卿士之位。
子與夷終于等來了行人的消息,得知魯國并不打算出兵救援,他對姬息姑頓時怨念深重,卻也無可奈何。
這場戰役終是敗了。
好景不長,魯國天降災害。
魯國發生從未有過如此嚴重的螟災,大量的螟蟲不知什麽原因繁衍極其迅速,幾天就蠶食過無數稻莖和葉腋,摧殘糧食不計其數,凡是螟蟲所經之地必定剩下的只有荒蕪一片。
螟蟲的出現弄得人心惶惶,使得在寒冷的冬季國人們日子過的痛苦不堪,甚至有人餓死了。
姬息姑是個仁善之人,在乎國人,在乎魯國,被此如此惡劣的情況每日折磨的寝食難安。當即召見卿大夫們緊急商議處理螟災的對策。
“想我魯國往年不說年豐收也是較為厚實的,全國上下都不需要擔心溫飽之事。然如今天降橫禍,螟災頻發,致使損失了大量的屯糧。”姬息姑憂心忡忡,“不知衆大夫有何良策來抵禦螟災?”
卿大夫們在大殿中焦急地商量着對策。
不一會兒一位大夫拱手出列,說道:“君上,今年收成原是好的,怎料天降螟蟲,致使國人民不聊生,為此臣也每日心生憂慮。前幾日臣在視察田野時偶遇一野人,與他攀談中臣說出螟災的情況,他聽完後向臣提出了一個良策。”
姬息姑驚喜萬分:“大夫速速說來。”
“原來他昔日生活的地方前幾年也發生過螟災,比如今嚴重得多,亦是死了無數人。後來有一位能人異士用八味稀有藥草制成一藥,和水潑灑至螟災必經之地。此藥果真降住了張狂的螟蟲,不過數日螟蟲就少了些許。”
姬息姑聽完後竊喜萬分,命人立馬随同此位大夫去找尋那個野人,詢問藥草的名字與制作的方法。
醫人們得到了方子後日夜進行研究。
終于在七日後,得到了滿意的結果。他們将藥和水,并讓士兵們駕車經過魯國的各個田地之間,把藥均勻潑灑在土地上。
果真數日以後,螟蟲不再漸少。
姬息姑這才稍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