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魯宋講和
一個任性的小孩子發脾氣,絕對是件令大人頭疼的事情。
姬息姑撫了撫額頭,他已經哄了姬允多日,現在總歸小孩子發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已經不再對他表示不滿了。
至于姬允,他雖然相信了姬息姑的種種理由,可是心裏還是有些郁悶,不過總歸是不再責怪這位兄長了。
他心情也不是很好,雖然地位高貴,卻是連個一起玩的小夥伴也沒有,有什麽不順心的事也就是向小竹抱怨幾句。
姬息姑雖是他的兄長,但是事務繁忙,又不會天天陪着他玩鬧。盡管事事都滿足他,可總有幾件事讓他不怎麽順心,例如面對周朝使者的無禮,姬息姑卻出于種種顧慮而忍氣吞聲,不肯為他和阿母出頭。
“好吧,這次我就原諒你了。”希望姬息姑真的是一位好阿兄,能夠一如既往地包容他、愛護他。
轉眼到了秋八月,天氣轉涼。
姬息姑從下人之口聽到了紀國人前去讨伐夷國,似乎夷國此時處境不是很好。不過既然這麽久夷國都沒有前來通報這個消息,想必也不想讓魯國插手此事,他也樂得清閑。
然後,他似乎想起了什麽,微撩雙眉。國內居然出現了蜚盤蟲。蜚盤蟲這種蟲子,生于草中,體型既輕又小,能飛。它偏好于清晨之際趴伏于稻子之上,以稻花為食,釋放出一種難以入鼻的氣味,也有人戲稱之為“香娘子”。
還好,這蜚盤蟲并不是很多,還達不到成為蟲災的地步,他心下立刻安穩了些。
他才剛剛代替阿允成為國君一年,萬萬不能蟲災泛濫,讓國人心生怨氣,到時各種流言蜚語不斷,要處理起來也很麻煩。
想到這兒,他才輕輕松了一口氣。
想當初先君剛薨的時候,姬翚率軍在黃地和宋國交戰,并大敗宋軍。
先君共有三子二女:分別是自己、姬允、姬尾,伯姬和叔姬。當時的自己無心争位,而姬允又是名正言順的嫡子,再加上先君對姬允千嬌百寵,願意把全天下最好的東西交給姬允。明眼人都知道他成為國君的幾率不大,下一任魯國國君必是姬允。誰料先君仙逝太過突然,自己奉命攝政,才穩定了時局。那會兒宗親都在旁圍觀,少有真正能幫上忙的。
現在,既然和宋國戰事已了,總不能繼續敵對。如果能夠和宋國講和的話,沒準兒能夠化敵為友。此時的魯國不需要任何強敵,急需各種盟友。這是他思索了良久才得出的結論。
既然已經做出了決定,就要盡快實施。
Advertisement
想到這兒,姬息姑眼角漾開笑意,火速命令大夫離憂前往宋國求成。
所謂求成,就是講和的意思。姬息姑一點兒也不在意自己現要求求成是否處于被動,畢竟兩國交好互惠互利。
當離憂到達宋國之後,宋國的君臣也開始了新一輪的探讨。
宋國是子姓國,宋氏。國君子和是前任國君宋宣公的弟弟,現已在位七年。他是個仁慈善良的君主,深受國人愛戴。
子和收到魯國前來求成的消息之後,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的兩個兒子子馮和子勃紛紛為父親出主意。
子馮認為這是一個良好的時機,大家都是并不強大的諸侯國,彼此交好勢在必行,從沒有兩個國家交惡之後一直結怨的。既然魯國國君已經先行求成,那麽魯國絕對誠意十足。若是此次拒絕了,怕是以後很難交好了。
然而子勃與子馮意見相左,他平日雖然與兄長最為友善,此時卻持有不同的意見。他憤慨道:“年前我軍敗績,魯國何等趾高氣揚?此時前來求成,不過是魯國內政不穩,怕了我國罷了。不如修整軍隊,攻入魯國,以雪前恥!”
子和聽後,更是游移不定,他派人叫來子與夷和大司馬子嘉。
子與夷是宋國先君宋宣公的兒子,當初還被宋宣公立為太子。誰料宋宣公病重之際,并沒有把國君的位子傳給子與夷,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弟弟子和。子和出于對這個侄兒的愧疚,平日裏亦是多加照拂,比自己的兒子還要親近。
衆人都将國君的态度看在眼裏,均不敢怠慢子與夷。就是子馮和子勃也是兄友弟恭,不敢在子與夷面前擺國君之子的架子。
雖是如此,子馮對子與夷這個堂兄內心很微妙。君父到現在都沒有立太子,他一天不成為太子,一天都心存忐忑。
非是子馮嫉妒,眼裏容不下子與夷。而是子與夷看着并不像大方和順之人。本來國君之位是屬于當時的太子,卻沒想到前任國君把國君之位傳給了弟弟子和。
平日裏子與夷看起來皮笑肉不笑的,凡是得罪過他的人都會被他狠狠修理,而且此人疑心太重,從不放過一件小事。
子勃內心也是看不慣子與夷的,他很少與子與夷在一起說話,總感覺此人在算計着什麽,讓他很不舒适。
此刻,子與夷先到一步,已經來到國君面前。
子和慈愛地看向子與夷,微笑說道:“啊,與夷來了。”
子與夷也不行禮,徑直說道:“叔父召與夷前來,不知所為何事?”
聽到子與夷的問話,子馮連忙解釋了一遍。
子與夷聽後,不假思索道:“這有何難,魯國君既然遣人求成,不如先晾他一晾,然後再答應此次求成,不過魯國得派人來我國結盟,這樣叔父就站在高處,顏面必然無損。”
子和聽後很是高興,撫掌稱贊道:“還是與夷最貼心。”
子與夷也微笑以對,他這個叔父一向待他不錯,雖然國君之位被叔父奪走了,可看着叔父多年來對自己的悉心照顧,他倒也不恨這個叔父,只是心裏仍舊有一絲不甘心罷了。他自小不得先君喜歡,只有這個叔父和自己最親近,如今的局面已經形成,他也就不好再抱怨什麽了。不過,他對那兩個堂弟着實不喜,若是子馮成為下一任國君,他心裏會極不好受的,不僅如此,說不定處境也着實堪憂。
且不管子馮和子勃兩兄弟對子與夷是如何态度,此時大司馬子嘉已經到來。
子嘉,字孔父,他是個明白事理之人,自然知道此次國君召他來的目的。他行過禮之後,就開門見山地說道:“君上,魯國君的求成我國不好拒絕,不如雙方約定好去別的國家結盟,也避免了不久前兩國交戰的尴尬。”
這話說得子和連連贊嘆:“妙哉!我有司馬子嘉,焉愁宋國不盛?”
子勃聽後撇了撇嘴,他是個主戰分子,沒有仗打,自然就不高興了。
經過一番讨論,子和選定了宿國。宿國離兩國不遠,又是一個小國,在那裏締結盟約再好不過了。
當下子和召見了魯國的來使,離憂禮儀周到,讓子和絲毫挑不出錯來,就是在一旁憤憤圍觀的子勃也不好橫加指責。
離憂行禮完畢,才陳言:“寡君遣臣前來貴國求成,臣聞《詩》雲:‘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攜手同行。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這是《詩》中《北風》篇的第一章,離憂念了這章就在暗示魯宋兩國要和平共處,希望宋國君不要再猶豫,要盡快答應魯國求成。
子和也不猶豫,直接點頭道:“魯國君果然是至誠之人啊,不谷亦聞《詩》中有言: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離憂聽後大喜,再拜道:“宋國君美意,外臣定然盡快回禀寡君!”
只因他聽出了子和所吟的《詩》正是《芣苢》篇的後三章,正是應和之意。
子和接着說道:“結盟之所就定在宿國,希望貴國在下個月能如期前來。”
離憂自然點頭應允,派人火速前往魯國告知國君。
不久後,姬息姑收到了消息,很是滿意。他贊嘆道:“離憂此人,才能卓著,此去宋國,果然不辱使命!”
宿國,就在齊國的南部,是個風姓國,爵位最低。現任宿國國君風謹是個謹慎守禮之人,與四鄰相處甚安。
姬息姑很快想好了與會的人選,連睿這個人雖然只是魯國的一個官職較低的人員,卻長于辭令,此去宿國必然能夠完成使命。
九月,連睿和宋國的大夫在宿國結盟,魯宋兩國的關系從此變得友好,至少在近期兩國不會發生戰事。
姬息姑這才長舒一口氣,解決了宋國這個隐患,他感覺輕松多了。
然後他又去尋姬允,他要讓姬允全心全意依賴他這個兄長,兩兄弟之間斷然不能有隔閡,這是他一直堅持的事。
這時,姬允正在和姬尾在一起玩。姬尾是先君侍婢所出,平日裏被拘得很緊,好不容易偷跑出來,正好被姬允碰個正着,于是他只好陪着這個小霸王一起玩了。
“阿允,你在和阿尾一同玩耍啊。”姬息姑有些吃驚,同時也為姬允高興,弟弟終于有了玩伴。
“阿兄,你今日無事?”姬允乍一見到姬息姑,疑惑問道。
姬尾在旁諾諾開口道:“兄長!”
姬息姑點了點頭道:“正是無事,才來看看你們。”
姬允眼珠子一轉,趕緊說道:“那就多你一個,你也要陪我一起玩!”
自然,姬息姑格外寵溺地點頭應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