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章節
,今兒他确可能要是在一人之下了。
書生再無顧君臣之禮,擡手将他的手推下,退後一步,防備萬分。
“小生不會影響到他的,聖上從小生這裏做的功夫恐為白費。”
只是高衹不曾要給他退後的餘地,鉗制住他的手腕,眼神低沉,手上的力氣也重了幾分。
“哪怕影響他半分,朕亦是喜聞樂見。”
書生不盡明白究竟為何,薛钰為帝王承着罵名,卻終究為其所嫌,若昭示給世人做做樣子也罷,可何至于如此。
書生單薄的身子在微微的顫抖,即使被威脅也不曾動半分,如今卻因愠怒而極盡克制。
他這般,高衹卻也是覺得有趣。
“他替聖上除了忤逆之人,為聖上除了礙事之物,他擔了佞臣罵名,聖上何以如此?”
高衹握緊他的手腕不曾松動半分,在書生出神間,他猛地将其拉過去,書生踉跄一步險些摔倒,撞上高衹的肩,反将自己撞得不輕。
“朕的天下還要有人擔着,絕非是他,自古以來,總有人要做這個佞臣,受着這個罵名。”
書生望着高衹,對視,他的喉嚨上下動了一下,許久說不出話來。
這就是命。
“聖上教誨,臣受教了。”
燭光慘慘,至少在書生看來就是如此,他終究不明白高衹究竟想做什麽,也是,他一個書生做何要想一個帝王要想的事。
湛藍的衣帶上還嵌着碎玉,書生敢說他之前從未有注意到衣帶上還嵌着這些東西,也難怪這麽沉。
“他可喚過你的字,玉清?”
高衹的話讓書生一頓,書生垂下眼,将暗下的眸色盡掩飾下來,他沉下眸,平靜的說:“未曾。”
“你可知先帝在何時賜予他表字?”
“在他十五歲,先帝賜他表字,钰。”
…………
書生的心猛地一顫,呼吸都亂了,先帝在他十五歲時賜他表字!
書生忽地一笑,笑得眼角帶上盈盈水光。
夜深了,書生聽到喚他,喚他玉清。
“玉清,玉清……”
夜色涼涼,深夜,月色卻好,盈盈一片落在院中,卻不知曉這夜還涼了人心。
薛钰站在院外,那棵樹下,月光落在他的衣裳上,襯他如遺世谪仙。
他的目光卻不知落在了何處。
他看到書生出來,他等了很久。
只是書生見他時笑了一下,笑得太假,與那些人沒什麽兩樣,他的眉微微蹙起,在不經意間舒展收斂了情緒。
書生問:“薛大人怎麽在此?”
薛钰一步步向他逼近,在走近書生時卻也聞到那熟悉的香氣,他在離他幾步之處停了下來,冷笑一聲:“趙大人真是高明,平步青雲指日可待。”
書生在聽到他的話的一瞬,眸子一緊,這種嘲諷,原來他也不喜歡。
書生攥着衣袖,似是随意理了理,企圖掩飾自己的無措。
“借薛大人吉言,待小生升遷,定要多謝薛大人。”
薛钰攥住他的手腕,陰森森的說了四個字:“貪得無厭。”
“不,這是薛大人給小生的,給了小生退無可退的一條路。”
薛钰微皺起眉,書生自回石門鎮就該知道,那日薛钰究竟去做了什麽,他們此時沒有刀劍相向簡直是給彼此太多顏面。
薛钰抓着他的手松開了,松開了書生的手腕。
“當初本督曾問過你可曾後悔救本督。”
他的話倒是提醒了書生,薛钰曾問他,若他不是壞人,放虎歸山又該如何。
書生卻将一切怪到了老天的頭上,至今仍是如此,只有這樣,書生才不至于因舍不得怪薛钰而為逝去的親人感覺愧疚。
“是。”書生的一句是,聲音裏顫了顫,他壓下喉嚨中不适的顫抖,佯裝平靜:“事到如今,小生也不曾怨你,所以,薛大人珍重,小生不怨你,但也絕不會再與你有半分瓜葛。”
薛钰退後一步,負手而立,冷冷地望着書生。
“下一次,本督也絕不手下留情。”
“好。”
書生說罷,轉身離開。
月華灼灼,幾分真假,薛钰望着書生的背影,還記得書生絮絮叨叨的模樣,神色越冷。
正因為他是東廠督公薛钰,正是因為他是,所以他也明白一個人的心性最容易變的。
(30)混熟
又一年。
監察禦吏趙珺政績斐然,興革變數,有所建樹,為聖上所重用。
同年,定番國來朝,晏豐帝欽點十七王爺高佑、丞相傅正、鎮國将軍、尚書李憲及監察禦吏趙珺接待定番國使者。
書生不再只是書生,他熟悉了朝中形式,政事上方式靈活,頗有變通,再憑着溫吞的性子和不凡的政績,倒也得了不少好感。
在這一年裏,他亦是更加了解薛钰,從某個方向來看,他們說的沒錯,薛钰真的很殘忍。
東廠的行事作風依舊那般,所及嫌疑亂黨,無不被處決得幹淨。
下朝。
趙珺自殿中出來,便被人給圍上了,管他誰是誰,他不認得人,卻認得官服,只得通過官服亂猜。
自那日後,他确實被重用,既是被重用,他便要體現一枚棋子的重要性。
趙珺回過神來,望着自己周圍的一些人,他們說的不過就是今日朝中之事。
定番國來朝,多半是為了和親之事,而他就是個陪襯罷了,不過這些人似乎将此事當成什麽大事。
“此次定番國使臣來訪,趙大人與鎮國将軍等人一同接見,可見聖上對趙大人寄予厚望。”
“趙大人自上任後建樹頗多,日後定為聖上委以重任,還望趙大人提攜我等。”
…………
聽此,趙珺也只點頭道:“各位大人言重了,本官也不過盡自己一己之職,不周全之處還請各位大人指點。”
趙珺一擡頭正瞥到從大殿中出來的一人,他想到了什麽事,趕緊讓自己從這中抽身出來。
“時辰不早了,各位大人再會,本官在定番國來朝前還要學習一二,告辭。”
趙珺迎上從大殿中走出的那人,發須已白,然周身氣勢不減,眼中亦是有沙場磨砺的滄桑和堅定。
他迎上,施禮道:“下官拜見鎮國将軍。”
将軍冷哼一聲,道:“本将軍未必受的起趙大人行如此大禮。”
将軍瞥了趙珺一眼,滿眼嫌棄,将軍是習武之人,只信服江山靠着真刀真槍的打下來,最是看不上那些個文绉绉、滿口之乎的讀書人,而趙珺卻是讀書人中的又弱者,身子骨一捏就碎,性子又溫吞,上哪裏能讨得将軍的好感。
且,自将軍聽聞這個趙珺曾與薛钰有些交情,如此一來,将軍便再沒給趙珺什麽好臉色。
趙珺便知道将軍不喜他,不過他的臉皮厚,只要将軍不拿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還是敢厚着臉皮找話說的。
趙珺已覺得将軍對他的厭惡沒那麽重,這不,将軍還沒有打算拿刀追殺他呢。
“将軍何出此言,将軍乃是南周鎮國之将軍,戰功赫赫,饒是聖上對将軍也該尊重有加,何來受不起下官小小拜拜之禮。”
将軍道:“官,本将軍的官位是沙場上一仗一仗打來的,如今卻要同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谄媚小人同稱為官,本将軍還真不知自己可否還能稱得上是官。”
這些言語趙珺便也是第一次聽到,大多數人心裏是這般想的,卻從未當着他的面說過,能聽到這種言語,卻也是聽得痛快。
只是,趙珺自認高衹确實有重用于他,然而,高衹重用他也是基于他有些用處,若非有建樹,高衹便早已将他棄了。
“小生的官位亦是一步步從底下爬上來的,将軍不信小生,也該信聖上,聖上不至于被蒙蔽至此。”
将軍不可能因他兩句話便改了對他的看法,只是冷冰冰反駁道:“奸佞之臣自是不會稱自己為小人。”
趙珺一聽,便管不住自己嘴,直言道:“正道之臣亦是不會大肆自稱君子。”
說罷,趙珺便悔了,說完了才意識到官位尊卑,他一個四品小官怎能跟鎮國将軍争讨什麽,更何況将軍還厭着他呢。
“将軍正直,不喜在下行事作風,小生雖不是什麽正人君子,但決不會影響至南周半分,還請将軍放心。”
這時,将軍朝他身後看去,趙珺一回頭便看到高佑朝這邊走來,不愧是出自帝王家,自帶着一番不凡的氣魄。
還記得初見高佑時,他還只是個半大的少年,如今身子抽長,倒看着比他高大許多。
将軍恭恭敬敬施禮道:“下官拜見十七王爺。”
趙珺亦是行禮,換作平時,他與高佑是熟識,自是不論君臣禮,可明面上的功夫還是要做好的。
高佑點頭:“将軍、趙大人免禮。”
“本王想與趙大人商談定番國來朝一事,将軍可要一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