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章節
袁散想:等着吧,我遲早會富起來的,我的房子不久就會裝修,這只是我的第一套房,我還會有第二套、第三套,還會有別墅!還會有汽車,該有的一切都是會有……
第二天,袁散接了梅微的電話,梅微讓他去趟銀行。袁散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計,到小區不遠的大衆洗浴花五元錢洗了個沐浴,換了套幹淨的衣服,奔向中國銀行去了。
袁散對銀行已經很熟了,他不用排除,不用叫號,他可以直接走進經理室,他是梅大經理的VIP。
“你的貸款手續通過了”,梅微的嘴型依舊是漂亮的。
袁散的手輕輕地抖動,慢慢伸過去,從梅微那吹彈得破的玉手中接過手續。
祈盼以久的貸款終于下來了,這對戴琳來說是個喜訊,可是對袁散來說可不是好消息。
自己以後就沒有那麽多借口來找梅微了。辦最後的手續費的時候,梅微把那合同遞給他讓他填寫。
袁散填得很慢。
梅微說,終于把你的手續就辦完了,拖了老長時間,真是對不起。
袁散說,哪裏話,并沒有太長時間,我很高興能認識你。
袁散說話間填完了相關的手續、合同之類,他遞給了梅微,你看是這樣嗎?
梅微接過那一摞打印紙,近距離地看着袁散,眼裏有脈脈的溫情和幾分不舍。
袁散不知道該說什麽了,甚至有些木讷。
“我走了”
“好吧”
袁散轉身準備離開梅微的經理室。
“等一下!”梅微在身後喊。
袁散将身子轉了回來。
梅微從那老板椅上站了起來,想說什麽,嘴唇蠕動了蠕動,又沒說什麽。
“好吧,你走吧,如果有問題,我再聯系你。”
袁散慢慢将身子轉過去……
袁散走了。
梅微的心突然仿佛空了。
梅微軟在椅子上,覺得不可思議,就是樓上樓下的鄰居,自己至于這樣嗎?
可是,她就是怕,怕貸款辦完了,人家就再沒有事情找她了。起碼沒有借口了。
梅微明白,自己是女人,而人家是有婦之夫。有時候感情,就是因為沒個借口,就表達不出來,就散了,就霧了,就忘了。
袁散那晚一個人上了樓頂,獨自買了一紮啤酒,這次他沒有叫上呂慕楚。他可以給戴琳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把貸款的手續辦完了,此刻,這房子完全屬于咱們了!可惜,那不是他的心裏話。
他獨自在深秋的微風裏涼飕飕的。
36、戴琳的幸福
戴琳從報社的宿舍搬走的時候,并不用人幫忙,她的行李很簡單,兩箱子衣服,一個筆記本電腦,一個小包。
對于一個寫手來說,太多的行李是累贅,太大的地方是浪費。有時候戴琳真還就覺着,當一個寫手,真是對世界最大的饋贈。這個偉大的時代就是灑池肉林的時代,物質生活已經極大的豐富,相比之下精神生活反倒顯得過于貧瘠了。既節約資源,又節約空間,而且為社會生産精神糧食。
這些是戴琳遷往花園街小區的時候,坐在出租車上想的。
那天甚至庫萬都沒有幫她的忙,而袁散也沒有在這麽一個重要的日子接她。
因此,那時候戴琳把袁散恨的牙癢癢,袁散是一個沒有儀式感的人,這讓戴琳感到了些許地失望。但是戴琳不想明說,也許真的如同袁散說的那樣,她也只消十元錢的“的”費就能解決問題了,完全沒必須再消耗袁散幹活的時間。
在出租車裏堵車的時候,戴琳的眼睛濕潤了,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麽哭,她只是想哭。不像是從胖嬸的出租屋出來的時候,那時候她和現在正相反,那時候,她哭得都不想哭了。所以才想起了找個職業,臨時工也行,于是到了報社。
事實上報社的生活是不錯的,戴琳雖然工資比正式的人員低,但她也有自己的優點,那就是她是臨時工,沒有人十分在意她的存在,早上點名不點她,她是記者,她完全可以說自己去采訪某某某了,有時候甚至可以說自己去外縣采訪去了,然後關掉手機,一兩天找不到人,因為她是記者。單位對她工作的成敗,歸根到底是要看她的文章在晚報上占了多大的版面,寫得質量如何,只要稿子的任務能夠完成,就沒有人再計較她的存在。因為她是臨時工。
戴琳很愛報社的工作,自由,時間可以自己支配,而且起初的時候,因為采訪涉及到方方面面,每天遇到的是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人,忙忙碌碌,充實了戴琳的錢包和生活。
邊疆是個神秘的地方,戴琳雖然從十八歲就出來投奔了岳陽,其實多數是在岳陽租住的地下室住的,她的活動範圍就是那地下室周圍的兩三條街。戴琳是一個外地女子,到鳥市生活了N年,其實和袁散一樣,是一個根本看不清鳥市生活的人。可就那個生活,當年的戴琳就是滿足的。愛情最動人的地方就是她對愛的憧憬,即使是凄清,也是充滿詩意的。
而當了記者以後的戴琳,由一個中了愛情病毒的病人從地下室裏走了出來,走到了戈壁、沙漠、胡楊林,走到了草原、田野、草原,她是報社裏最為忙碌的人,但她覺得自己很幸福。
因為,從前她為了愛,丢掉了整個世界,而現在,她的愛丢了,她才開始真正認識了天地、生活。
兩個月前,戴琳去一個叫巴爾魯克山的地方采訪,采訪一種羊,采訪一座橋,采訪一個人。那羊、那人、那橋叫巴什拜。
巴什拜羊是一個地方良種羊,體格略小于阿勒泰羊,但被毛品質優于阿勒泰羊。巴什拜羊以前主要産于裕民縣境,那是一個全國級貧困縣,但山地草原景色靜美,天藍地綠,而在那山谷之間,常有一些成片連接的野花山谷,有的叫芍藥谷,有的叫巴旦杏林,這些古老的植物都盛開在偏遠的邊境山區,無人問津的地方,開得那樣地放肆。據說那山裏也有游牧民族祖先的壁畫,後來被當地人圈起來保護。這引起了戴琳極大的興趣,非找那個當過歷史教師的老頭兒做向導,前去觀摩。老頭兒是很有趣的,指着那些個生殖器顯得粗大的壁畫對戴琳說,看,這些個壁畫上的這些場面,有不少都是直接描繪那些場面。展示了草原民族的生殖崇拜。
戴琳聽着這些,做着記錄,這些與別處的這些個遺跡大同小異,最讓戴琳驚訝的是,下山的時候,向導老頭兒對戴琳說,給她在山上講的那些話都是旅游開發的時候培訓過的教材,事實上,按他自己的理解,哪裏有什麽生殖崇拜啊!壓根兒就是民族小巴郎子在放羊的時候,沒事兒可幹,胡寫亂畫的。對于這一句話,戴琳覺得才是最真實的,驚得戴琳半天合不攏嘴。
巴什拜一個邊疆小縣著名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開明人士。後來曾做過那個地區的第一公署專員。他的一生有幾件事兒是值得驕傲的。年輕時放羊的巴什拜,陰錯陽差地使當地的野羊與家羊一起雜交出了一種新的羊,而恰恰是因為這種羊的肉質鮮美,外形獨特,讓巴什拜富裕起來。于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時期,為蘇聯捐贈了500匹鞍具齊全的軍用戰馬。之後在抗戰期間,抗戰期間他滿懷愛國之心,為抗戰前線捐獻了一架飛機。同時投資在家鄉的額敏河上投資修建了巴什拜大橋。
戴琳把巴什拜的事跡寫在了鳥市晚報上,世紀初狂野的鳥市人,正愁找不到地方去撒野,于是巴什拜就成了他們争相前去追尋的目标。
不久巴什拜那座木制的大橋被重修了。當年一代英雄巴什拜也只剩下墳堆。後來,去的人多了,當地修建了巴什拜的墓碑,再後來甚至是紀念館。
但這些都不是最大的成果,最大的成果是巴什拜羊名聲大噪,一時在鳥市瘋狂起來,鳥市到處的夜市、館子,都說自己的羊是巴什拜羊。後來聽說,甚至遠銷港澳地區。越發促進了巴什拜羊形成了産業集群。
那個邊境縣的領導們,特邀戴琳去參加巴什拜羊分割包裝線的揭牌儀式,對她的貢獻大加贊賞。并确定了大力發展特色旅游的策略。
戴琳在那鑼鼓喧天、彩旗飄揚的氣氛中,與當地的主要領導一起走上的紅地毯,她用顫抖的雙手拿起那锃亮的剪刀,剪下那鮮紅的花。
那時的戴琳內心充滿了忐忑,眼淚湧在眼眶,她雙手捧着那剪下來的大紅花,舉向蔚藍的天空,以心中最聖潔、最崇高的儀式來為當地祈福。
37、床上的生活
從那邊境小縣城歸來,戴琳充滿感動,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