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吱吱吱吱吱
霍采瑜自小天資聰穎,讀書習武進境都頗高,年少時與父親對答朝廷和軍隊問題也頗有見地。
盡管為了避免樹大招風,他不像其他“神童”一般聲名遠揚,可內心是有些自負的。
那些所謂神童不過是擅長吟詩作對、賞花游水,他讀的書都是兵書和國策!
否則,霍采瑜也不會一時激憤直接攔在了皇帝出游的龍辇前面慷慨陳詞。
被杖打、進內獄,霍采瑜都咬牙撐了下來,對這渾濁的荻朝更加失望。
他的父親帶領手下的将軍在邊關忍饑挨餓戍守邊疆,京城的皇帝和權貴卻腦滿腸肥、醉生夢死!
本以為他就要帶着不甘死在內獄中,然而那位昏庸暴虐的陛下竟然突然對他青睐有加。
将他放出內獄、給他請太醫治傷、将他遷來豪華的椒蘭宮、給他提供文書卷籍……
霍采瑜內心原對李錦餘是有些輕蔑的。
在他看來,縱然李錦餘并不真的像傳言中那樣暴虐,至少也稱得上無能。
身為皇帝卻被丞相、後宮掌控在手裏,任由朝野衰敗,不是無能是什麽?
可現在霍采瑜忽然發現自己錯了。
他的陛下明明遠比他有更強的治國之才。
他看了許多的文書,知曉了許多從前沒有接觸的知識,明白了朝政并不像他以前以為的那般容易——荻朝是一個龐然大物,并非誰的個人意志能夠左右。
他以前那些自認為是醒世之策的思想比垂髫小兒的牙牙學語還要幼稚。
霍采瑜垂下眼眸,手指用力收緊,又微微松開。
Advertisement
——陛下當日杖打他一頓,也許并非洩憤,而是為了打醒他!
告誡他人外有人,莫要被一時自滿蒙蔽了眼睛!
霍采瑜緩緩吐了一口氣,聲音中帶上了一絲難以察覺的欽佩,一字一頓地道:“陛下聖明。”
……
第二日,李錦餘就把霍采瑜連夜整理出的一條鞭法相關策略交給了丞相。
葉丞相打開看了一遍,微微色變:“陛下這是……”
李錦餘打了個哈欠,揉了揉有些酸澀的眼睛:“這是霍采瑜想出來的良策,丞相即刻把它推行下去吧。”
葉丞相打量了一下明顯有些疲憊的李錦餘,沉默片刻,才道:“此法過于冒險,臣以為還需慢慢商議。”
“商議什麽?”李錦餘坐直了腰,努力讓自己氣勢猛烈一些,“霍采瑜的法子怎會有問題?”
那可是經過原著歷史檢驗的!
“此等大事,陛下還需聽聽群臣意見——不妨就在明日朝會上議一議吧。”葉丞相不動聲色地放下折子,向前推客推。
李錦餘想了想,發覺也是這個道理,便爽快地點了點頭:“可以。”
霍采瑜的話必然是真理,他一點都不擔心。
葉丞相看着李錦餘信心滿滿的樣子,忽然冷不丁道:“陛下若開恩,不妨請霍采瑜明日一同上朝。”
無官銜的平頭百姓沒有上早朝的資格,但皇帝特批自然不在此列。
李錦餘眼前一亮,頓時反應過來:對啊,他光想着讓霍采瑜多接觸朝政,怎麽就忘了早朝這回事?
明明可以早點讓霍采瑜上早朝嘛!
“準了!”
……
第二日早朝時,李錦餘特意安排霍采瑜站到太和殿前面,還想給他準備一個椅子。
結果霍采瑜堅決拒絕了李錦餘的建議,主動站到了後面。
李錦餘沒能說服他,微微有些遺憾:
——這大殿将來可都是你的東西呢!
為了今天能幫未來的皇帝把政策推行下去,李錦餘特意囑咐內侍早點叫醒他,提前打理好了裝扮,務必保證一絲不茍。
伺候李錦餘穿龍袍的長康看他如此期待的神情,心裏再次為霍公子驚嘆。
他們陛下何時期待過上早朝?
霍公子魅力竟有如此之大!
——倘若霍公子能一直留下來,是不是他們陛下就不會再變回以前那個暴虐昏君了?
李錦餘整理好衣裝,興致勃勃上了太和殿,高踞龍位上,期待心壓倒了對人類的恐懼,擡頭看着下面的大臣們:“朕今日有個計劃,想讓諸位聽一聽。”
大臣們鴉雀無聲。
李錦餘側頭看了眼一旁的長康。
長康會意,拿起放在一旁黑金錦帛上的折子,捏着嗓音讀了起來。
這是霍采瑜重新整理後關于一條鞭法的折子,裏頭詳盡地列了不少可行措施和改革方向,幾乎都是霍采瑜提出來的。
李錦餘對比毫不意外——這都是原著中霍采瑜的東西,現在也只是被他提前壓榨出來而已嘛!
其實霍采瑜內心才極為驚訝——李錦餘提出的“一條鞭法”的思想給了他無限的啓發,而後續完善的過程中每每他有所疑慮,總能從李錦餘的話中找到合适的切入點。
他的陛下胸懷經緯之才。
只是不知為何,卻堅持将這份功勞算在他頭上。
霍采瑜抿了抿唇,收起紛亂的思緒,靜靜等着。
長康念完折子,李錦餘才興致勃勃地道:“這是霍愛卿提出來的法子,諸位有什麽看法?”
在他的想法中,這份方案應該能得到絕大多數大臣的認可;然而實際上,李錦餘話音剛落,下面的臣子就像約好了一般,一個接一個發表反對意見。
“陛下慎重!這法子簡直荒誕可笑!百姓家中并無存銀,繳稅時哪來的銀兩?”
“官府将收繳來的糧物變賣,牽扯着官商的買賣,若全部交付于民,不知會出多大亂子!”
“不知是何黃口小兒胡言亂語?賦稅乃國之根本,不可輕舉妄動啊陛下!”
……
大臣們群情激奮,仿佛這是一道十惡不赦的折子,一旦按照它實行,整個大荻朝便要亡了一般。
驟然掀起的人聲浪潮,讓李錦餘臉色瞬間變得蒼白無比,指尖蜷縮起來微微顫抖。
落在霍采瑜的眼中,便是陛下被群臣集體反對,一時承受不了。
隔着喧嘩的太和殿群臣,霍采瑜望着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流露出一絲脆弱之意的李錦餘,內心湧起一絲從未有過的酸澀心疼。
陛下苦心思量出的治國□□之策,興致勃勃地拿出來,卻被這些大臣們批判得一文不值!
霍采瑜目光冷冽了些,凝聚到了文臣之首的葉丞相身上。
縱然他之前從未上朝,也知道這種情形絕不正常。
能讓大臣們衆口一詞地反對陛下,只可能是丞相搞的鬼!
葉丞相似乎注意到了霍采瑜的視線,微微側頭掃了他一眼,站出列:“陛下。”
周圍群臣頓時止住話頭。
葉丞相正氣凜然地拱手彎腰:“群臣的意見陛下也看到了,這條政策實在過于異想天開,還望陛下收回成命,莫要被無能之人蒙蔽心智,更要及時清理身旁的蠹蟲,以免損了陛下清譽。”
李錦餘抓緊龍椅的扶手,臉色更白了些,努力才讓自己發出一句話:“丞相何意?”
葉丞相微微擡頭,聲音沉穩有力:“霍采瑜此人,雖為良将之後,卻心懷叛逆、不敬朝廷,更奴顏媚主、禍亂朝綱,臣請陛下誅殺此子!”
其他大臣們一齊跪了下來,齊齊喝道:“臣等請陛下誅殺此子!”
李錦餘臉色瞬間變得更白,眼神中也透出一絲茫然。
——是哪裏出錯了?
一條鞭法不該立刻受到所有人的歡迎、霍采瑜也可以順利進入朝廷中心,之後快速聚攏人心和權勢嗎?
為什麽會變成這個樣子?
他隔着跪拜在地的群臣和站在最後面的霍采瑜遙遙對視,眼中含上了一絲難過和愧疚。
——都怪他,才讓這位未來的皇帝現在被群臣排斥……
……
霍采瑜看到了李錦餘眼中的愧疚,心中陡然雪亮。
——難怪陛下要把一條鞭法的功勞算到他頭上。
原來這場朝會只是陛下和丞相的一次試探。
陛下想接手朝政,丞相不想放權,結果便是自己作為替罪羊承擔陛下失敗的後果。
丞相提議誅殺自己,就是對陛下的警告!
若安分守己地做享樂皇帝也就罷了,倘若想要占權,自己便是陛下的前車之鑒!
霍采瑜環顧一圈,看到了不少大臣眼中流露出的輕蔑,不但沒有憤怒,反而覺得有些可笑。
——這便是如今大荻朝的朝廷。
如此良策,他們甚至沒有一個呼吸的停頓用來考慮,便基于立場大聲反駁!
為百姓謀福祉遠不如他們自己的朝廷鬥争重要!
想到便是這群腦滿腸肥的蛀蟲蠶食着大荻朝的基業、想到父親舍命守護的就是這樣的乾坤,霍采瑜頓時連辯駁的心思都沒有了。
他閉了一下眼,微微吸了口氣,握緊拳頭等待着陛下的宣判。
耳中忽然傳來李錦餘清亮的聲音:“朕不準!霍愛卿乃有治國之能的大才,一條鞭法于國于民皆有益處,必須推行!”
那聲音微微有些顫抖,卻帶着不容置喙的堅持與肯定。
霍采瑜猛然睜開眼睛,怔怔地望着龍位上年輕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