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除夕當日, 稱心一早就被一幹人等簇擁着梳洗打扮。按照舊有的習俗,除夕當日還要穿舊的衣裳,待到一年中的元日,才穿新衣裳。
可因着要進宮, 稱心還是換上了盛裝。房家的吃穿用度自然不能和東宮相比, 那日稱心披着李承乾的貂皮襖子從東宮歸來, 恰巧被房玄齡撞見。房玄齡只是微微皺了皺眉,卻也沒說什麽。
如今那貂皮襖子被稱心放了起來, 将來定然還要尋個合适的時機還給李承乾。
今日進宮,稱心披的是羊毛大氅, 裏頭穿了紅色的禮服, 紅白相間,看起來十分喜慶,加上稱心原本便是好相貌,一時間府中交口稱贊。
除了稱心以外, 房遺愛也被特許進宮。許是李世民想讓他與高陽公主增進感情,因而才有了這一道敕令。
房家的小哥倆兒穿着一樣制式的服裝,兩個俊朗少年跟在房玄齡和盧氏的身後, 旁人見到了, 少不得要誇贊幾句。
一行人便在贊許聲中進了宮。往日肅穆的宮殿在佳節之時倒是少了幾分呆板, 宮殿的飛檐之上懸挂着賀年的紅綢子, 身着吉服的大臣魚貫而入。行走之時也不像往日那般寂靜無聲,道賀聲三三兩兩地傳來。
離了很遠稱心便瞧見了前方的亮光,稱心還未出聲, 就聽一旁的房遺愛悄聲道:“前頭好亮堂啊,這得耗費多少燭火。”
稱心錯愕了片刻,四下一看,見前後大臣的目光都聚焦在房遺愛的身上,忙伸出手去捂他的嘴。走在前頭的房玄齡也輕咳了一聲,呵斥道:“休要胡說。”
房遺愛莫名奇妙地挨了訓,心裏自然是沮喪的。正垂頭喪氣之際,忽然聽見後方傳來一把聲音:“房閣老何必呵斥小公子呢,他不過是說出了實情而已。”
房玄齡一聽這聲音,眉頭皺得更緊了,回頭一看,發話的正是魏征。魏征見大家的目光都若有若無地黏在自己身上,在靜默的人群中發出了一聲意味深長的輕笑:“我知道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衆位圖個吉利都不敢說實話。我向來是不顧忌這些的,陛下此舉确實不妥。那麽多的蠟燭,确實是将宮殿照亮了,可這之中耗費的民脂民膏,實在難以衡量。”
魏征向來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的性子。可這樣直言不諱的性子,也頗容易得罪人。一時間,人群炸開了鍋,有不少大臣直接就把矛頭對準了魏征,冷笑道:“魏征,你好大的膽子,除夕之夜,你也膽敢在這兒大放厥詞!”
魏征也寸步不讓,他唇邊甚至還帶着一絲笑意,說話的聲音卻十足冷淡:“我不光在這兒敢,即便待會兒到了除夕宴上,我也一樣敢。”
那人沒料到魏征是這樣一塊咯牙的硬石頭,氣憤道:“你......”
眼見着兩人就要吵起來,卻聽房玄齡在一旁重重地咳嗽了一聲:“此事因犬子而起,犬子年幼,家教無方。愛兒,快去給兩位長輩賠不是。”
他這各打五十大板的勸架方式還是很奏效的,即便是魏征,也不敢受房遺愛的禮,更別說和魏征叫板的官員了,當即便笑着打哈哈道:“豈敢豈敢,這過年嘛,和氣生財,和氣生財。”
房玄齡見兩人停止了争執,這才繼續朝前走去。待他們走近了才發現,那誇張的亮光,并不是從殿中透出來的。太極殿前的廣場上,擺着滿滿當當的蠟燭,将整個區域都照得燈火通明。雖然十分光亮奪目,但說實話,連稱心這樣的晚輩看了,都覺得太過了。
這蠟燭點得更像是皇帝刻意要營造的一種氛圍,和以往李世民簡樸的作風實在是大相徑庭。
然而,即便是心存疑惑,稱心也只能先攜了房遺愛落座。不過片刻功夫,諸王與太子便都到了。
李承乾剛一落座,眼睛就控制不住地四下尋找,稱心的眼睛也從未離開過李承乾片刻。今日的李承乾,打扮得跟個小仙童似的,那華貴的禮服,一看便是尚衣局的手筆,通身上下自有東宮太子的氣度。
兩個相互矚目的人,不一會兒就對上眼了,李承乾唇邊難以自抑地泛起笑容。像是想要掩蓋自己的欣喜,李承乾端起桌上的酒壺,就往杯中倒了滿滿一杯酒。
這剛一斟上酒,李承乾便覺察到不對勁兒。那盛酒的杯子可不是普通的瓷杯,而是晶瑩剔透的瑪瑙杯。在亮堂的廣場上,散發着耀眼的光澤。這下子,連李承乾也察覺出了這場除夕宴的反常。
這顯然和李世民一貫推崇的簡樸背道而馳,可是五寺九卿絕沒有這樣的膽子去違背皇帝的命令,誰都知道這是費力不讨好的事兒。既然不可能是各寺自作主張,那麽剩下的就只有一種可能:這次除夕宴的安排,完全出自皇帝的授意。
還不待李承乾從疑惑中解脫出來,李世民和長孫皇後便已到了廣場。在文武百官朝拜的時刻,李承乾一擡眼便發現了一張生面孔。
更詭異的是,那個面生的女人,居然與長孫氏一同走在皇帝身側。就連貴妃韋氏,也沒有此等待遇。
等李世民一行走近,不少大臣也都用餘光看到了這位突兀的女子,不少隋朝遺臣的臉色都變了。
待到李世民落座,四下一掃,也不難發現廣場上籠罩着一種詭異的氛圍。衆人的目光都似有若無地投向那位女子,可李世民顯然沒有向大家介紹她的意思。
李世民臉上帶着笑意,舉杯道:“衆卿,今夜是除夕宴,明日便是元日,今夜衆位就不必拘禮了,君臣同樂便好。”說罷,自己率先将杯中的酒灌了下去。
稱心也同在座的衆位一起舉杯,他先将酒杯端到鼻尖下嗅了嗅,嗅到了一股藥材的味道。那酒壺之中盛的可不是普通的酒,而是除夕夜特供的屠蘇酒。
稱心并不十分喜愛這種酒的味道,因而只是輕輕地抿了一口。反觀李承乾卻是毫無防備地悶了一大口,臉上的表情也是精彩紛呈。他皺着眉頭砸吧着嘴去看稱心,卻見稱心掩着嘴,望着他直樂。轉瞬間他便覺得,能博稱心一笑,嘴裏的氣味似乎也不是那麽嗆人了。
這邊李承乾與稱心眉來眼去打得火熱,那一邊卻傳來了一聲刺耳的碰撞聲,像是什麽東西跌落在地上。
李承乾回轉頭,詫異地發現罪魁禍首是楊妃手上的瑪瑙杯。那瑪瑙杯此刻正翻倒在地上,杯中殘餘的酒液撒了一地。楊妃見衆人的目光都望向自己,一下子慌亂起來,手中緊絞着的絹帕,洩露了她此刻複雜的心情。
在李承乾的印象中,楊妃因為其隋炀帝女的身份,在李世民的一衆嫔妃中并不受寵。可楊妃到底是正兒八經的公主,像除夕宴這種活動,她定然是參加過的,又怎麽會犯那麽唐突的錯誤呢?
這其中的貓膩李承乾一時想不通,卻聽見坐在李世民身側的陌生女子發話了:“這瑪瑙杯落地不碎,寓意新年平平安安,是極好的兆頭啊。”
女子說完這句話,廣場上還是一片寂靜。知道女子身份的大臣都不接話,不知情的更加小心謹慎,唯有李世民笑道:“绾绾說得對,這是個好兆頭。楊妃促成了一樁美事,這是天意啊,來人,賞!”
楊妃就這樣突兀地得了賞賜,衆人這下可算是看出來了:皇帝對那位女子的态度,實在耐人尋味啊,尤其是那個別出心裁的稱呼。
“绾绾。”
雖然只是口頭上說的,衆人并不知道是哪兩個字,可隋朝蕭皇後的小字绾绾,并不是什麽秘密。一時間,衆大臣心下都有了分寸。
就像李世民說的,除夕宴原本就是君臣同樂的盛會,可就有人按捺不住,重重地咳嗽了一聲。
李世民轉頭,就瞧見杜如晦黑如鍋底的臉色。
李世民有些尴尬地拍了拍腦門,轉臉沖李承乾道:“瞧朕這記性,承乾,這除夕之夜,怎麽能沒有爆竹将年獸轟走呢?朕為你們兄弟幾個準備了竹子,你領着他們去燒吧。”
唐時已經有了用響聲吓跑年獸的說法,只是唐代還沒有火藥,因此也沒有鞭炮之類的玩意兒。所謂爆竹,就是拿着中空的竹節,将竹節投到篝火堆裏。火将竹節燒起來,從竹心裏冒出星星點點的火花,發出一陣噼裏啪啦的響聲,在年節時分外應景。
而這種活動,一般都是由家中的孩子去做的。李承乾聽了李世民的話,領着弟弟們和稱心、房遺愛、杜荷等幾個世家子弟到篝火前,稱心從前從未參與過這樣的活動。
李承乾意識到,這是一個絕佳的耍帥時刻。當即利落地從一堆竹節中挑出細長稱手的一根,往那篝火堆裏潇灑地一抛。竹節瞬間被火舌纏繞住,發出了一連串清脆響亮的聲音。
大臣們趁着這喜慶的聲音,也都三三兩兩地聊起天來,場面十分熱鬧。長孫氏正含笑地看着盡情玩鬧的孩子們,一不留神碗中便多了一枚半月形的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