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房玄齡的這個動作, 就像一個風向标一樣。
他是正三品的大員, 說出來的話沒有人膽敢質疑。自從這一次釋放犯人後, 原本準備被押送進京的罪臣, 接二連三地被釋放。
這些動作,都在向官員和百姓傳遞着一個訊號:新君是真的想求得天下和解。
一時間,曾經站錯隊伍的官員, 都由惶惶不可終日到安定下來,那點子魚死網破的心思也消散在風中。如果不是真的關乎性命, 誰又會那樣孤注一擲呢。奇跡般的, 原本動蕩不安的河北境內,竟然漸漸地安定下來。
李世民要的, 就是這種效果。
在他位置還沒坐穩的時候,各地越是風平浪靜,對他來說就越有利。如果社會矛盾太過尖銳,就夠李世民頭疼好一陣子了。
正因為這樣, 李世民對房玄齡所辦的差事十分滿意,連帶着整個朝堂都感覺到了李世民情緒上的變化。
這一日, 李世民下了朝,興致勃勃地來到長孫氏的立政殿,剛一進門就瞧見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李泰胖嘟嘟的小手握着筆,正乖乖地窩在長孫氏的懷中。母子倆都沒有發現李世民的到來。
李世民緩緩地走到書案前, 他身形魁梧,一下子就将光線擋了一半。長孫氏一見他,便笑道:“陛下, 我這正教青雀習字呢。”
“哦?”李世民饒有興致地看向紙上的字,滿意地颔首道:“不錯,父皇像你這麽大的時候,寫的字還沒有你一半好,不過青雀,你可不能驕傲,要虛心向你母後請教。你母後的字,可是很漂亮的。”
長孫氏被他逗笑了:“陛下,您又拿我說笑了,我的字哪裏能跟您的相比。”
李泰卻乖巧地答應道:“孩兒明白,孩兒會像母後多請教的。”小孩兒的眼睛亮晶晶的,看得李世民滿心歡喜。本來就愉悅的心情,如今更是陽光燦爛。
他笑着拍了拍李泰的背:“今兒個日頭好,玩去吧。”
李泰到底還是個貪玩的孩子,就像只得了自由的百靈鳥,高高興興地離去了。
長孫氏一面含笑看着腳步歡快的兒子,一面替李世民脫下外袍:“陛下,今日發生什麽好事兒了?”
李世民握緊了長孫氏的手,笑道:“房玄齡真是朕的臂膀,他替朕解決了心腹之患啊。”
長孫氏微笑地聽着:“有那麽多的賢能之士為陛下效力,實在是我大唐的福氣,陛下可不能薄待了他們。”
李世民朗聲道:“這個是當然,不光是房玄齡,朕還打算封長孫無忌做尚書右仆射。”
李世民原本是專程來告訴長孫氏這個好消息的,沒想到長孫氏聞言卻變了臉色,臉上的笑意也消失了。
“陛下......哥哥他,當不得這樣重要的官職......還請陛下三思啊。”
李世民一怔,旋即笑道:“觀音婢,你哥哥很好,他在吏部尚書的任上可謂是恪盡職守。你放心,依朕看,他一定能夠勝任尚書右仆射一職的。”
長孫氏的臉色卻絲毫沒有放松,她猛地拽住了李世民的袖子:“陛下,尚書右仆射位高權重,哥哥又是外戚,陛下......”
李世民簡直哭笑不得:“觀音婢,你......朕還從來沒見過你這樣的。朕重用長孫無忌,是因為朕信任他,也因為他的才能确實出衆,對朕來說,你們都不是外人。”
李世民的話說得十足貼心,可長孫氏就是犯了軸。她又不死心地喚了一聲:“陛下......”
李世民卻将話題帶了過去:“觀音婢,你是不是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長孫氏一怔,不解道:“何事?”
李世民看着她怔愣的模樣,沒忍住笑出了聲,輕輕點了點她的鼻尖:“咱們兒子的冊封禮。”
長孫氏這才從思緒中回過神來,如今李世民登基,李承乾确實應當被封為皇太子。
李世民正色道:“觀音婢,朕都想好了,現在朕剛剛即位,民心不穩,不宜耗費民力,要予民休息。可唯有承乾的冊封禮,朕要将它辦得盛大而隆重。朕要讓天下人知道,承乾是獨一無二的太子,沒有人能夠取代他的位置。”
長孫氏剛想開口勸說,李世民就先一步掩住了她的嘴:“觀音婢,這些年你事事為朕着想,朕常年征戰,對你們母子多有虧欠。朕是真心想要彌補那些錯失的歲月,所以,你就讓朕任性這一次,好麽?”
這一番話,徹底将長孫氏還未出口的話語堵死了。
她輕輕地點了點頭,算是答應了。李世民像是怕她反悔似的,一股腦兒道:“至于其他的皇子,朕都想過了。咱們的青雀,朕就封他做越王,加封揚州大都督和越州都督,領廿二州封地。”
長孫氏蹙眉道:“陛下,青雀年紀尚小,我怕他當不起這份盛寵。”
李世民将她攬入懷內:“你啊,總是想得太多。朕就是要讓天下人都知道,我們的孩子是不一樣的。不管朕有多少個孩子,放在心尖上的,只有我們的孩子。”
長孫氏順從地倚在李世民懷中,這個男人的心跳聲,一向都給她無與倫比的安全感。
她沒有再開口反駁李世民的話,就算長孫氏再怎麽大度無私,她也是個母親,偏心着自己的兒子。李世民的這個承諾,的的确确給她吃了一顆定心丸。
李世民見長孫氏依了自己,心下歡喜,一個使勁兒就将長孫氏整個兒抱了起來。夫妻多年,長孫氏哪還能不明白李世民的意思,她從不會将賢妻良母的架子帶到床榻之上。
被翻紅浪間,喘息聲漸漸地湮滅在深宮的院牆之中。
李世民宿在立政殿,自然沒有人膽敢說半句閑話。只是原本安逸的夜晚,卻突然被一聲驚呼打破了。
長孫氏向來眠淺,這一夜許是累了,睡得格外熟些,卻被李世民的一聲高呼驚醒了。
待她迷迷糊糊坐起身,就發現李世民一雙手無助地摸索着,也不知道在找尋些什麽。
長孫氏連忙喚人點上了燈燭,這才發現李世民臉色蒼白,眼神渙散,額頭上全是冷汗。
長孫氏也慌了,她用力地握住了李世民的手,輕聲道:“陛下,陛下,您看着我......”
陛下這個稱呼,讓李世民猛地顫了顫,他眼神深處透出絲絲縷縷的驚恐,惶然道:“這是在......立正殿?”
見長孫氏點頭,他又問:“我是皇帝?”
這下子,長孫氏臉色變了,她當機立斷,一把拉開床幔,沖守夜的宮女道:“都出去,沒有我的命令,都不許進來。”
直到确認窸窸窣窣的腳步聲消失在殿中,長孫氏才用力地将李世民摟進懷裏,聲音洩露出幾分顫抖:“陛下,您這是怎麽了?”
李世民在她一下接一下的撫拍中漸漸安靜下來。過了許久,長孫氏才聽見一把喑啞的聲音,悶悶地從自己的懷中傳來:“好多血......朕夢見了好多血......李建成,李元吉他們倆站在朕的面前,他們來向朕索命了,李建成的腦門上,還有一個窟窿,血流了一臉......”
長孫氏聽得心抽疼,她知道,那一場政變,是李世民一生都邁不過去的坎。是這個優秀的男子,一生都抹不去的污點,也是她的夫君,發自內心抗拒的一段過往。
她只能用力地抱緊那個無助的男人,用并不強壯的懷抱給他一點僅有的溫暖和安慰。
那半夜,李世民和長孫氏都沒有睡,他們就這麽相擁着,依偎到天明。當白日透進門窗的那一刻,李世民所有的傷口,又都隐匿于陰影之中。沒有人能看見,那些裂開的瘡口裏,正汨汨地流着血。
直到上朝的前一刻,李世民忽然用力地拽住了長孫氏的手,将她的手貼在了自己的胸膛上:“觀音婢,朕想了一個晚上。朕在想,怎麽才能讓大家把往事淡忘。朕要做一個好皇帝,臣子、百姓有什麽要求,朕都依他們,朕要做得比前人都好......這樣,他們就會忘記過往了吧。”
長孫氏看着李世民烏青的下眼圈,心酸得一塌糊塗。她輕聲道:“皇上聖明,是百姓的福氣。只要皇上是個明君,百姓就會記得您帶個他們的富庶繁華。至于往事,盛世之中,又有誰去計較呢?”
李世民聞言,眼中陡然升騰起些希望來。即便長孫氏這番話是在騙他,也是一劑極為有效的強心針。明明半個夜晚沒睡,李世民的疲憊卻像在一瞬間褪去了一般,整個人又重新有了鬥志。
也是從這一天開始,李世民在朝堂上,宣布了一項敕令:各級的官員都要廣開言路,以魏徵為首的谏議大夫,更是獲準參與八座議事、政事堂會議、禦前會議。雖然谏議大夫在職級上只有五品,可是他卻能夠知悉一切的政治決策,并且要時刻向皇帝谏言獻策。
一時間,魏徵也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