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這一邊李世民成功當上了東宮太子, 那一邊突厥卻不見絲毫收斂, 屢屢進犯中原。
武德九年七月, 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 率二十萬兵衆進犯泾州。短短三日之內,突厥進至京兆武功境內,泾州與豳州接連失守, 長安城徹底戒嚴。
李世民看着最新的軍報,一張臉陰沉得吓人。
“如今泾州與豳州是何人在鎮守?”李世民望着下首沉默着的臣子, 擲出一句問話。
“殿下, 如今泾州由羅藝率領的天節軍鎮守,豳州由張瑾率領的天紀軍鎮守。”
“羅藝?”李世民蹙眉念出了這個名字, “前太子的人?”
房玄齡小心翼翼地瞥了李世民一眼,颔首道:“羅藝确實與您手下的兵将有過沖突。”
李世民将奏報一摔,沉聲道:“那張瑾是怎麽回事?”
“張瑾......此番據城不出......”
李世民眉頭皺得更緊了:“強将手下無弱兵,主将都慫成這樣, 還指望着手底下的兵士能有什麽作為?”
李世民話音落下,底下沒有一個人敢出聲。良久, 房玄齡才出列道:“殿下,事成定局,如今我們能做的,就是為防範突厥做好萬全的準備。”
李世民輕嘆一聲:“萬全的準備?談何容易啊, 突厥以騎兵為主力,行軍神出鬼沒。這樣的隊伍本來就難對付,如今還被他們逼近長安, 就更加棘手了。”
房玄齡思索了片刻,沖李世民正色道:“殿下,孤軍深入,未必是好事。”
李世民不解道:“玄齡此話何意?”
房玄齡撚着胡須,平靜的神情讓人心安:“颉利、突利號稱二十萬人馬,實際人數卻絕對沒有二十萬。突厥的兵馬和我關中十二軍相比,不過九牛一毛。如此不顧後果地孤軍深入,即便突厥騎兵骁勇,也無濟于事。我們可以在豳州布置重兵防守,砍斷突厥的後路,讓突厥陷入進退失據的狀态。”
李世民細細思索着房玄齡的話,的确,這次突厥雖然在三日之內連克兩州,但實際上,這兩州的守軍都出現了問題。嚴格來說,突厥并沒有遇到真正意義上的抵抗,也沒有和唐軍真正的實力隊伍交手。
如此一來,即便突厥目前看起來勢不可擋,可也并不代表突厥與唐軍真正的實力。關中十二軍,可以說是初唐軍事系統中,最為得意的布置。李世民對十二軍的實力,有充足的信心。
在突厥勢頭正好的當下,李世民下的每一步棋,都必須反複斟酌。他沉吟道:“讓我再想想......”
房玄齡欲言又止:“殿下......此事宜早做決斷。”
李世民有心事。
這是長孫氏憑借着對丈夫的了解和女人敏銳的直覺得出的結論。李世民向來樂意和賢惠的愛人說朝堂裏的事,此番也不例外。
“觀音婢,突厥的兵馬已經......”
長孫氏像是沒聽見李世民的話一般,不動聲色地擡手給李世民夾了一筷子菜:“殿下,嘗嘗這個。”
李世民看着碗中的醋芹,默默地夾起放入口中,等這一口咽下去,又開口道:“這個突厥......”
長孫氏沒等他說完,又夾了一筷子菜:“殿下,快吃罷。”
李世民就像喝了口陳醋一般,百般滋味堵在嗓子眼裏,心裏的話翻來覆去地琢磨了好幾遍,終于還是憋不住:“觀音婢,你聽我說......”
這一回,長孫氏沒有再打斷,讓李世民把心裏的話一氣說了出來。有了前兩次的反複,李世民也将思路重新捋了兩遍,此時再說出口,言辭便十分流暢。
李承乾在一旁靜靜地聽着,也覺得與最初相比,李世民的情緒平複了許多。
待李世民把話說完,長孫氏方才從容道:“殿下,行軍之事我不懂,可我聽聞,凡有突厥軍隊過境的州縣,百姓都深受其害。那樣的軍隊,是最不得民心的,即便是再強悍的軍隊,也敵不過民心所向。所以,殿下莫要焦慮,只管盡力布防便好。”
長孫氏的語氣,無論在什麽時候,都是那般溫和從容,讓人打心眼裏覺得舒服。好像天大的問題到了她面前,便都不再是問題了。
李世民心裏揣着事兒的時候,就愛到她屋子裏坐坐,聽了她的話,很多看似複雜的問題就迎刃而解。
李世民熱切地瞧着長孫氏,直将人看得笑出聲來。一時間,屋內氣氛活泛起來,萦繞在李世民心頭的沉悶壓抑一掃而空。
恰在此時,李承乾前來給長孫氏問安,聽到屋裏傳來了李世民爽朗的笑聲,李承乾詫異地走進屋。還沒開口,就聽李世民道:“承乾,到父王這兒來。”
李世民仔細地詢問了兒子的功課,見他對答如流,十分滿意。李承乾暗自松了口氣,剛以為過關之時,卻聽李世民道:“長孫無忌有和你說如今外頭的形勢麽?”
李承乾一怔,旋即想起前幾日,長孫氏曾隐晦地提及,希望能領兵征讨突厥。
對于時局,李承乾的記憶比較模糊,他試探着道:“先生說,突厥騎兵氣焰嚣張,必須揚我大唐國威,讓突厥可汗知道,我們也不是好惹的。”
李承乾年紀輕輕,卻繃着一張臉說得一本正經,李世民與長孫氏都被他逗得笑起來。
李世民有意考考他,便問道:“那承乾你說說,我軍的優勢在何處?”
這個問題,與上輩子李世民問他的一模一樣。只是上輩子,他的心思不在此處,到了東宮以後,也總愛舞刀弄棒,學些稚嫩的拳腳,總覺得那樣就能變成像李世民一般的男子漢。對素以兇悍著稱的突厥,內心還懷有一種隐約的欽羨,這個問題自然也就答得不倫不類,還因此挨了李世民好一頓訓斥。
李世民也曾勒令他好好反思,因此對同樣的問題,如今的李承乾可謂是頗有心得。
只見他不慌不忙地應道:“父王治軍嚴謹,隊伍秩序井然,這就是最大的優勢。突厥雖然來勢洶洶,但他們內部的派系多,相互鬥争得十分厲害,內讧也會耗掉他們的實力,所以最終獲勝的一定是我們。”
李世民眼前一亮,旋即臉色微變,扶住李承乾的肩膀,正色道:“方才那番話,是誰教你的?”
李承乾淡定地搖了搖頭:“是我自己想的。”
見李世民半信半疑,李承乾又補充道:“突厥的騎兵,向來喜愛突擊,鐘愛閃電式的速戰速決。我們只要能夠拖慢他們的速度,自然也就有了優勢。”
李世民沒有料到,李承乾還能看到這一點,驚喜道:“說得沒錯,正是此理。”
到了這個時候,李世民心下已有決斷。最讓他欣慰的是,李承乾對敵方的預判和設想,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
兵臨渭水又如何,渭水就是天然的屏障,在唐軍前後包抄的陣型下,突厥是進退兩難,騎兵的優勢發揮不出來,唐軍自然就有了翻盤的機會。
不日,李世民便派出了大将李靖與長孫無忌,在豳州布兵,斷了一只腳踏入泾州的突厥軍的後路。如此同時,關中十二軍同時拱衛都城長安,渭水岸旁,早就集結了烏壓壓一大片唐軍。
李承乾和稱心,被特許随李世民出征。稱心騎在馬上,看着李承乾利落自如地翻身上馬,與當年那個還需要他人攙扶上馬的孩子,早就不可同日而語。心裏剛生出幾分感慨,就聽李承乾道:“你要是再愣下去,人就該走光了。”
稱心這才回過神來,連忙驅馬趕上大部隊。李承乾卻沒打算放過他,輕笑道:“在想什麽,想得這麽入神?”
稱心腦海中還殘存着方才的思緒,輕聲道:“想......你......”嘚嘚的馬蹄聲,将稱心的聲音掩了過去,李承乾聽不清,便借機湊近了稱心。眼見着兩匹馬都要貼到一起去,才笑着問道:“你說什麽?大聲些!”
稱心瞪了他一眼,不再開口了。
李承乾卻突然發起了人來瘋,趁着稱心不備,一把握住了他抓缰繩的手。稱心被他大膽的行徑吓傻了,好半天才找回了聲音,驚慌道:“你......快放手!”
李承乾卻耍起了賴皮,看着兩匹腦袋已經湊到一塊兒去的馬,笑得十分放肆:“我就不放。”
稱心板起臉道:“放手,這樣太危險了。”
李承乾卻說:“所以,你要把我抓緊了,別讓我摔下去。”
稱心吓出了一身冷汗,握着也不是,掙開也不是,只能求饒般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見稱心無措的模樣,也有些心軟,便湊近了安撫道:“放心,我就握握,他們都在前頭呢。有人發現了,你就說是我鬧的你......反正,也的确是我鬧的你......”
稱心聽着李承乾的語氣漸漸弱了下去,低着頭,一副有些沮喪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