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中原暫定之日, 無疑李淵和李建成都松了口氣。即使還有少部分的勢力需要李世民去平定, 但這樣立功的機會畢竟不多了。
李淵每日在朝堂之上, 對秦王一黨的勢力膨脹, 那是十分清楚的。李世民立的功越多,相應的,李淵這頭的獎賞也要跟得上。但或許李世民的功勞實在太大, 無論李淵怎麽封賞,朝野中總會有一種聲音:給秦王的獎賞, 實在太少了。
李世民卻是不管這些的, 他充分地聽從了房玄齡的建議。即便是一些不太重要的割據勢力,李世民也要親自出征。在這一次又一次的出征中, 李世民整個人的氣質都改變了。
他依然熱愛結交天下豪傑,也能做到禮賢下士,但見過秦王的人,都會被他的氣度所折服。
同時, 秦王疼愛長子,也是天下人盡皆知的事。畢竟這不長不短的三年來, 李世民只要出征,都會找機會将李承乾帶上。用李世民的話來說就是:在京中枯坐讀萬卷書,不如親歷關外的一場戰役。畢竟有很多東西,是書讀百遍都學不到的。
李承乾閑下來的時光, 總愛借向房玄齡請教學問的名義和稱心膩在一起,兩人讀書習字,都常在一間靜室之內。常常是稱心寫了好一陣子的字, 卻總覺得有一道灼熱的視線停在自己臉上。
擡頭一瞧,李承乾就撐着頭,目不轉睛地瞧着他。每當這個時候,稱心便會假裝板起臉。不得不說,李承乾看稱心倒是十足的認真,就連稱心一瞬間的表情變化,他也觀察得十分細致。
只要稱心臉色一變,他便立馬輕咳兩聲,專注看書去了。稱心也被這種甜蜜的滋味攪得有些煩惱,此風一開,他甚至時常也會盯着李承乾瞧,被李承乾抓包的次數也不少。兩人這樣眉來眼去的次數多了,偶爾房遺愛與他們一同學習之時,便會如坐針氈。尤其是當他不小心坐了兩人中間的位置,還不自覺地想要打斷他們的眼神交流時,往往會在兩人視線的夾擊下落荒而逃。
最初,每回稱心邀請房遺愛共同習字的時候,房遺愛總是欣然答應的。可漸漸的,他總是找各種各樣的理由推脫,等稱心發現端倪的時候,連他自己也不好意思起來,也就沒有再勉強可憐的房二郎了。
沒有了那明晃晃的大電燈泡在場,李承乾當然是高興的,這樣就更方便他做一些只有稱心能理解的小動作了。
這一日,李承乾無比熟稔地來尋稱心時,稱心敏銳地發現,李承乾的心情極好,走路都生風的。
稱心笑問:“承乾這是遇上什麽喜事了,瞧這歡喜勁兒都寫在臉上了。”
“嘿嘿,有麽?”李承乾揉了揉咧得有些酸痛的臉頰,調皮地眨眼道:“當然是因為看見了你呀,只要我能見到你,這一整天心情都跟喝了蜜糖一樣,苦不了。”
面對着不知何時變身情話小高手的李承乾,稱心表示很無奈。軟的不行,便只能來硬的。
稱心笑着朝李承乾招了招手,李承乾便想得了寶貝似的,滿臉期待地上前,卻冷不防被稱心提溜住了耳朵。
稱心稍稍用力,柔聲道:“還不說實話?”
Advertisement
李承乾只得叨擾道:“你......你悠着點兒,我說,我說還不行麽?”
稱心這才松開了手,沖李承乾晃了晃手中的桃子:“說吧,說了有獎勵。”
李承乾才不稀罕什麽獎勵,可他就愛看稱心使壞的樣子,當即笑道:“父王剛跟我說了,陛下準備在下月中旬,帶着父王和王叔到玉華山上的仁智宮避暑,聽說還可以圍獵呢!我剛央了父王,他同意讓我把你也帶上。”
稱心一怔,旋即問道:“王爺想讓我以什麽身份去?”
稱心這一問,算是問到點子上了。李淵此番出京,為的是避暑,他帶上李世民和李元吉,本質上也是為了享天倫之樂。這種場合之下,李世民肯定不可能帶上房玄齡這種□□中的謀臣,既然房玄齡都不可能去,那麽稱心就更加沒有立場去了。
李承乾笑嘻嘻地去牽他的手:“我和父王說,讓你以我的書童身份去。王府外頭也沒有多少人認得你,只要我們嚴格保密就行了。只不過書童随行,肯定沒有那麽舒坦,恐怕得委屈你一段時日。”
李承乾小心翼翼地問道:“這樣的身份,你願意麽?”
稱心心下有些感慨,不得不說,李承乾當真是事事都為他考慮好了。愛人都貼心到了這個份上,他哪裏還有不應的理呢?
稱心将手中的桃子遞了過去:“給,我記得你愛吃。”
李承乾眼中陡然迸發出驚喜的神采:“你這是......同意了?”
見稱心點頭,李承乾立馬咧開了一個大大的笑容,轉瞬間又像想到了什麽似的,言辭鑿鑿地保證道:“我保證,總有一天要讓你名正言順地站在我身邊,讓天下人都知道你的存在。”
每當李承乾說這樣的話時,稱心多數時候都是一笑了之的。可這種話說多了,連稱心都不知什麽時候當了真,竟然真的傻傻地回應了一個:“好。”
僅僅是一個好,李承乾就已經很開心了。這種好心情,一直持續到避暑隊伍出發的那天。
對于稱心要随李承乾前去避暑行宮的消息,房玄齡是極度震驚的。他甚至不知道,稱心什麽時候已經和李承乾走得那麽近了。
不過關于事情的本身,房玄齡倒是沒有多說些什麽。他只是深深地看了稱心一眼,沉聲道:“直兒,你也不小了,有些事情可以自己拿主意,如果不知如何拒絕,父親可以幫你。”
然而最終,稱心還是決定随李承乾一同前去。房玄齡并不多加阻攔,可盧氏卻不同,自從知道了此事,她便時常要念叨兩句。話語間對稱心的随行并不贊同,多有擔心。
但最終,到底還是依了這個歷來十分有主見的兒子,将收拾好的行囊交到了他的手中。
這日清早,李承乾便來尋稱心,拉着稱心的手信誓旦旦的保證,一定會讓他毫發無損地回來。那副小大人的模樣,把一幹人等全都逗笑了。在這所有人之中,只有時年三歲的李泰在衆人的笑聲中,嘴巴一癟,一副泫然欲泣的模樣。
偏偏李世民瞧見了,還要逗他一逗:“青雀這是怎麽了,我怎麽瞧着像是要哭了。”話音剛落,李泰果真大哭起來,一邊哭還一邊嚎:“你們都是壞人,出去玩都不帶我。”
李世民當真是哭笑不得,只能指着李泰對前來送行的王府官員道:“瞧見沒,這孩子啊,從小就是個哭包。”見李泰嚎哭不止,李承乾一個箭步走上前去,彎下身子對李泰道:“別哭了,你還小,下回帶你去,這次等哥哥給你獵張上好的皮子回來。”
李泰聽了承諾,也就漸漸止住了哭聲,淚眼巴巴地瞧着李承乾:“真的?哥哥可不許騙人!”
李承乾伸手捏了捏他肥嘟嘟的臉:“不騙你。”
這下子,李泰又哭了,将一屋子圍觀人員全都笑翻了。
待秦/王/府的人馬和齊王府的人馬在玄武門集合完畢,李淵才在衛隊的擁簇下,慢慢悠悠地從玄武門走出來。此次避暑,李淵只帶上李世民和李元吉,而将太子留在了長安監國。這本身就是一個信號,至少在這個時候,太子還是很受李淵信任的。也許是李淵也感覺到了太子/黨和秦王黨之間日益激烈的争鬥,所以想借此番避暑,來緩解一下矛盾和沖突,同時也給沒有什麽戰功的太子,一些施展拳腳的空間。李淵用這樣的方法,把李世民帶離了長安。
至于李世民能不能體會李淵的用意,至少從面子上,誰也看不出來。李世民經過這些年來的歷練,越來越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
他心裏究竟在想些什麽,沒有人知道。
在表面上看來,一切都是那麽風平浪靜。在一個天氣晴好的日子,避暑的隊伍出發了。稱心大概是唯一一個待遇如此之優的書童。李承乾哪裏舍得讓他跟着隊伍步行,早就将馬車留了位置,只待稱心人上來了。
除了偶爾要去禦駕中陪陪李淵,多數時候,李承乾就與稱心窩在車裏,看看風景看看書,聊聊天來吃吃豆腐,這小日子過得可惬意了。
正所謂快樂不知時日過,李承乾覺得不過是一眨眼的功夫,仁智宮就到了。
書童的身份,說白了不過一個下人而已。一應起居住處都是照着下人的标準安排的,李承乾當然不會願意,硬是磨着稱心與他一起睡。
稱心不答應,他便軟聲道:“萬一傳了出去,就說你伺候我讀書,累了一不小心就睡過去了。你放心,不會有人發現的,還能樹立一個秦王世子勤奮好學的形象,真是再好不過了。
稱心瞧着一臉耍賴樣的李承乾,知道自己這輩子還是栽他手裏了,也就在靜默不語中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