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但稱心到底還保留了幾分理智,他迅速地擡眼瞧了瞧房玄齡。見他臉色嚴肅,并不十分期待的模樣,和李世民殷切的臉色,形成了一定的反差。
稱心大致明白了房玄齡的态度,只可惜,他有自己的私心,既然将選擇權交到了他的手上,他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并沒有考慮多久,稱心便點頭應道:“我願意當小世子的伴讀,定然不負殿下所托,竭盡全力輔佐世子。”
李世民滿意地笑了,房玄齡喜憂參半。李承乾尚不知情,兩人的命運就在這一天,以另一種的方式,再度交纏在了一起。
李密入長安的這一天,朝廷上下嚴陣以待。雍州刺史将其人馬迎入州府衙門,待安置妥當,方于三日後入宮城觐見。
一行人縱觀長安的大街小巷:一片興興向榮、百廢待興的景象。李密穿着一身血污未褪的铠甲,偶爾和路過的百姓對視一眼,對方往往即刻就轉移了視線,仿佛他是惡鬼羅剎一般。
柳燮在一旁勸道:“主公,既來之,則安之。”
李密輕嘆一聲,轉身進了府衙。
三日後,大興宮內,以裴寂為首的從二品官員,按文武分左右坐好,靜待李密的到來。
此時的李密已經換上了平民的衣衫,身上的短刀兵器全都被收繳一空。他站在高臺之下,仰視着禦座上的李淵。
曾幾何時,李淵還致信與他,表明擁戴他為皇帝的意向。可轉眼間,李淵自己就坐上了萬人之上的寶座。李密甚至想起了近日在坊間聽到的傳言,說秦王的世子乃天人轉世,預示着天下久分必合,唐有一統天下的征兆。
多可笑,分明前一段,自己還是衆星捧月般炙手可熱的枭雄,轉眼間就已淪落至此。
李淵見李密目露悲怆,知他心頭憤慨,也不計較他的無禮,只是笑眯眯地道:“久聞玄邃大名,如今得見,确實非同凡響,有天人之姿啊。”
跟在李密身後的柳燮,一聽這話,臉色立馬變得鐵青。自古以來,帝王自稱天子,天人之姿一詞,形容秦皇漢武不為過,如今放到了李密身上,實為明誇暗諷。
柳燮擔心的是,如果李密沒有聽出李淵話裏的意思,應承了下來,恐怕會變作李密存了反心的證據,握在李唐君臣的手中。
所幸,李密還是聽出了李淵話中的諷刺之意。曾經馳騁疆場的鐵血漢子,在形勢面前也不得不低頭。
Advertisement
“草民生性愚鈍,陛下的誇贊,恕草民愧不敢當。”李密的一句話,說得李淵龍顏大悅。李淵要的,恰恰就是李密當着衆臣的面,對他俯首稱臣。
目的達到了,皇帝陛下也就變得和顏悅色起來。
他先是大贊李密勇猛果敢,乃國之棟梁,後又加封從一品邢國公,可謂優待備至。
李密不卑不亢地接受了封賞,就像眼前的一切榮華,都與他無關。
輪到實封官職時,李淵沉默了半晌,狀似不經意地問裴寂:“如今三省六部可有空缺?”
裴寂思索了片刻,應道:“回陛下,三省六部尚無空缺,惟有這九寺之中的光祿寺丞一職,還空缺一人。”
李淵沉吟道:“光祿寺丞?從六品官,由玄邃任職也太屈才了......”像是思索了好一陣,李淵又道:“這樣吧,将現任光祿寺卿降為少卿,少卿之中,考核較劣者,降為丞,至于玄邃,便任職光祿寺卿吧。”
這一回,不僅是柳燮,連李密都不由地變了臉色。
他一來,李淵就将光祿寺卿的位置扒了給他坐,偏偏又不扒幹淨,一幹人等全都在光祿寺中,還都是李密的手下。試問這樣,哪個手下能夠心服,說不準出于怨恨,還會給李密下絆子。
可表面上,李淵一副對李密恩寵有加的樣子,自從六品直接擢升為從三品,難道不是一等一的殊榮麽?
這下子,李密是有苦也說不出,只能幹巴巴地領旨謝恩。
待朝會散去,皇帝回宮,衆大臣也走得七七八八時,柳燮才攙住了腳步有些踉跄的李密:“主公,李淵實在是欺人太甚。”
李密閉着眼睛緩了緩,苦笑道:“你這稱呼,記得改,否則哪天被有心人聽去了,我們的腦袋可就不保了。”
柳燮聞言,憑空啐了一口:“呸,您這輩子,就沒受過這窩囊氣,大不了咱們走!”
李密慘笑一聲:“走?這長安啊,可是有來無回的地界。來了,就走不了了。”
李密環顧了大興宮一周,雕梁畫棟,好生氣派。曾經他以為自己會在此處登基,沒想到卻是在此處稱臣。
“你以為李淵還是當初那個跟我稱兄道弟的人,他早已經不是了。現在的他,是不容置疑的天子,他不過是在借機立威罷了。”
秦/王/府內,李世民正與房玄齡手談。李世民落下一枚白子,輕笑道:“玄齡可曾聽說,那李密被封為光祿寺卿的事。”
房玄齡點點頭,黑子落下,提走了兩枚白子。
“果然如玄齡所料,父皇果真沒有給李密兵權。”
房玄齡淺笑道:“陛下何止沒有給兵權,他連六部事都不讓李密插/手。光祿寺卿,說得好聽那是從三品的一寺長官;說得不好聽,還不如禮部下屬的一個膳部司。這朝中誰人不知,三省六部管的是國政,九寺五監管的是皇家事。尤其是這光祿寺,掌酒醴膳羞之事,每天變着法兒地準備吃食,這和侍人有什麽兩樣?”
李世民聞言,險些一口茶噴出來,他搖頭笑道:“你這話要是被原光祿寺卿聽見了,非得把人氣昏過去不可。我可想好了,要是将來玄齡犯了錯,我必定要你去當這光祿寺卿,看你還能不能坦然說起今天的話。”
話一出口,李世民就意識到了不對。任命光祿寺卿,是皇帝才有的權力,他這話,明明白白地昭示着自己的野心。
房玄齡卻好像沒有察覺,他悠然地落下一子,輕笑道:“殿下,承讓了。”
李世民仔細看了眼棋盤,無奈地投子認輸。論棋藝,他原就不如房玄齡,更沒有房老狐貍那種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特殊技能。
房玄齡并沒有戳穿他,而是收斂起了臉上玩笑的神色,正色道:“說到将來,殿下可曾想過李密的心性?”
李世民一怔,不解道:“玄齡此話何意?”
房玄齡蹙眉道:“有句話叫物極必反,李密此人野心極大。如今陛下将他安排在光祿寺卿的位置上,雖然能夠安穩一時,但長此以往,李密勢必會不滿足,甚至......生出反心。殿下不得不防啊,切勿和這位光祿寺卿,走得太近。”
李世民颔首道:“我明白了,多謝玄齡提點。”
房玄齡頓了頓,遲疑道:“殿下,我有一摯友......乃京兆杜陵人,多年間書信來往不斷。此人身懷大才,在前朝曾任滏陽尉,隋亡後賦閑至今。若得此人,殿下勢必如虎添翼。”
這下子,李世民是真的好奇了。他心知房玄齡不是個會徇私的人,惟有懷有真本事的人,才能入得了房玄齡的眼。而能被他引為摯友且竭力稱贊的人,必定不會是凡夫俗子。
李世民禁不住問道:“玄齡所言,是何人物?”
房玄齡應道:“此人姓杜,名如晦。實不相瞞,我已經手書一封寄予此公,相信不日此公便會前來□□拜谒。”
“好!”李世民撫掌道:“天下良才,盡聚于我秦/王/府,何愁大業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