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李秋水得知李滄海居然在宋朝混到了一個郡主來當, 也不知是何滋味。一方面覺得她是鑽營拍馬了,一方面隐隐又覺得她不是那種人, 總之是五味陳雜。
偶爾李秋水也譏諷李滄海是官迷, 沒有江湖人的傲骨, 有違逍遙, 李滄海也只付之一笑。
但是李秋水這次既然随李滄海來京了,李滄海為她擔下盜劍譜的事, 她也不敢像在從前一樣過分了。
況且,長時間狠命地怼一個人,像是打在棉花上, 而那個人有自保能力, 自己的事業發展越來越好,且她風度天成, 反襯托得她自己像個跳梁小醜一般,那也沒有太多意思了。
李秋水嘴上是永遠不太敬服的,而李滄海面上永遠客氣得很。可奇怪的是,李滄海現在要她做什麽事, 她嘴上罵罵咧咧幾句,身體又很誠實都去做了,而且做得很漂亮。
七月份,李滄海就走馬上任, 常去“講武堂”指點大宋武官的功夫,又與範仲淹、楊文廣讨論過大宋禁軍操練之事。李滄海有些逆向思維、楊文廣出身将門世家,而範仲淹可是文武雙全的千年奇才, 倒不是說他會武功,而是知兵事。
三人倒是話到投機時相見恨晚,三方結合,倒有許多細節點子上碰出火花,将來可以考慮應用。
其時,還尚未經歷“慶歷新政”,但是朝政弊病也已顯現,其中重要一項就是財政上的困境,範仲淹憂國憂民,現在也有追求改革之心。
此乃朝廷大事,李滄海一介江湖人自然幫不上大忙,但是她想了一想,便把現代的財會統計之法,表格記賬法教授于他,還有工商業厘稅整了一份比較全面的清單給了他,範仲淹果然十分喜歡。他這個職務上的上司面聖時也都說她的好話,說她是忠義之士,心向大宋。
不過,李滄海也說,朝廷大事,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些東西拿在手上,也不能自作聰明,輕改法度,真要應用,也得細細籌謀,循序漸進。範仲淹也深以為然,但是他也打算培養一些賬房和明算人才出來。
很快到了八月上旬,八月十五就是約定上少林的日子。
李滄海和李秋水要離京前往少林。
無崖子想跟着李滄海去,如原著中到老時還不變的癡念哪有那麽容易克服?愛情這事,最是奇妙,自己愛誰別說別人控制不了,連自己也是無可奈何的。
李滄海想拒絕也找不出好的理由,她可以不愛無崖子,也可以悄悄搓合一下他和巫行雲,但是不能做明顯了,那就太侮辱他了。
無崖子并沒有義務要為了巫行雲的愛情而違逆自己的心,他在這方面也有選擇怎麽做,要不要愛的權利。
無崖子想去,巫行雲當然也要跟去了。
Advertisement
于是演變為四大高手帶着昊天、朱天兩部部衆和秋水山莊趕來的二十幾位武士齊上少林,加在一起有近百人,一路上浩浩蕩蕩。
靈鹫宮九天九部為:鈞天部、昊天部、陽天部、赤天部、朱天部、成天部、幽天部、玄天部、鸾天部。
這時不是天山童老時代,所以九天九部中男女外門弟子都有。這些部衆,有一部分是孤兒出身,有一部分是當年逍遙子的舊仆後裔,有一部分是當年修建靈鹫宮的建築師和工匠後裔,有一部分是當年逍遙子縱橫江湖時收攏的人的後裔。
其中只有鸾天部是全部的女子,靈鹫宮這麽大,總是需要婢女或廚娘工作的,有些事男人做不了,鸾天部就是培養女子的地方,這些女子除了出自上述來歷的家族的,就是靈鹫宮救下的孤苦女子。
此時,鈞天部、鸾天部在靈鹫宮看着原本部,直接聽令于巫行雲。
陽天部目前還正在恒山新址看守,曾經主要負責建設新址,現直接隸屬于無崖子。
赤天、成天、玄天部在各産業上做生意,往來三十六洞、七十二島,隸屬于“逍遙商社委員會”,三統領和副手是委員會的委員,但是四大高手擁有話語權。在重大事情上,掌門接納諸方意見後擁最終裁決權。
幽天部則改為情報部門,散在江湖各處,也經營一點自己的營生,現也是處于共管之中,本來李滄海是想分權給李秋水的,但李秋水之前都不在。
這昊天、朱天兩部就是貼身聽令于掌門的汴京的部衆了。
所以,這九天九部被李滄海用得像是清潮的八旗一樣,包括自己在內的四大高手就是四個旗主。除了共管的三部部衆,三大高手中巫行雲掌兩部,無崖子和李秋水各掌一部,李滄海作為掌門也獨掌兩部。
李秋水在汴京呆了兩個月才知這其中的機制建設規劃,明白自己放棄了什麽樣的權利才會失落,心底又對李滄海用人的胸懷有幾分佩服。
另一方面,她反思:如果是她當上掌門會怎麽樣。是看着他們三人虐戀三角戀,自己獨善其身,她當着掌門只怕也是擔個虛名而已,他們也未必有空聽命于她。
再退一步,就算他們全都聽命于她,她掌握着權利,又想要幹什麽事業呢?追求金錢?她已經在做了,做得還很不錯。除了打家劫舍賺錢靠的是商道,而不是武功,幾大高手也不會親自做打家劫舍的事。
李秋水忽想:是否像李滄海這樣立志平天下,匡扶社稷,才是真英雄,才能齊聚師姐師兄?唉,讨厭的李滄海!
……
隊伍浩浩蕩蕩,不日抵達少室山,到了少林寺的山亭之外。便有曾經與李滄海有一面之前的了塵、了緣大師相候,中間一個老和尚卻從未見過,但見他身披大紅袈裟,一把花白胡須,應該就是少林方丈了性大師。
天龍寺的曾經見過的無因、無相兩位和尚都是懼在,還有一個華服錦衣年約三十上下的俊美青年。
除了少林寺、大理國來人之外,一個衣服洗得發白的大漢帶着幾個下屬也站在一旁。
李滄海等人下了馬來,群豪見是四個集天地靈秀的俊男美女,也是吃了一驚。
今天,李滄海沒有穿藍衣了,和三大高手一樣穿了白衣。三女白衣相似,只有發型、配飾不同,氣質也有所不同;而無崖子是男子,當然是男式衣衫。
李滄海居前,三人尾随其後,了性先上前見禮。
“貴客遠來,老納有失遠迎,阿咪陀佛!”
李滄海擡手平揖,說:“各位好,今日我們借少寺寶地解決一樁紛争,也多謝方丈高義。”
了性道:“施主有禮了。”
這時無因、無相,還有那位俊美的公子前來見禮,李滄海識得無因、無相先見過了禮。
那俊美公子上前揖手道:“大理段思廉,見過大宋義貞郡主。得見郡主風采,幸何如之。”
李滄海聽他自稱是“段思廉”,不禁吃了一驚。
這位可是大理太祖——也就是天龍武俠世界中的“六脈神劍”的創始人段思平的嫡系後裔,他過幾年可是要被權臣高智升擁立當大理皇帝的。段延慶正是他的孫子。
段思平的玄孫前來讨還“六脈神劍”的劍譜,那也無可厚非。
李滄海也沒有過謙否認郡主身份,道:“段皇爺有禮。”
段思廉聽她稱呼他為“段皇爺”不禁黯然,道:“郡主切莫如此稱呼,我只不過是天龍寺的居士。”
原來其時大理國正值天明帝段素興在位,此人并非段思平的嫡系後裔,仍是段思平之弟段思良的後裔。大理國開國之初,也便如北宋早期一樣,弟弟一脈繼了皇位,便如南宋時大位還于太祖嫡支一樣,大理國皇位終要回歸段思平的嫡裔手中。
但是此時段思廉不過一個閑散的段氏子弟,在這武俠世界,他的一陽指功夫修習得頗為精深,還修得一路“六脈神劍”的劍法。
方才那大漢也上來見禮,道:“丐幫馬一平,見過諸位,近年江湖,貴派聲望甚隆,又聞李掌門神通,馬某不請自來見識見識。叨擾李掌門了,莫怪。”
馬一平是現任丐幫幫主,丐幫雖是天下第一大幫,但是此時名聲可沒有喬峰時代那麽大。
李滄海道:“要說叨擾也是叨擾少林,我等亦是客。”
李滄海又介紹巫、無、李三位給大家認識,大家一一見識。
留了昊天、朱天及秋水山莊的來客于山亭,只有李滄海、巫行雲、無崖子、李秋水被迎進了門去。
此時,少林也沒有說什麽女客不能入內,人家是掌門,還是朝廷的郡主,來意還是解決兩國武林紛争,其中還牽扯了朝廷關系。
但見千年古剎氣派宏偉,沉浴在溶溶朝陽光芒中,自有一股折人的莊嚴之氣。寺院的香火之味與草木之香萦繞鼻間,讓人感到心情沉靜,哪裏還有江湖殺機?
李滄海忽有頓悟:少林之所以為武林泰鬥,可能也不僅僅是看他們的武功高強,而是作為強者的這種平和大氣和一分心懷武林安危的心。佛家講究度人度己,而修道則是修己身,所以佛得天下之道。可惜到了宋之後,天下危時,總有道士下山,而天下安時,僧人大行其道,這一樁公案又是說不清了。
進了大雄寶殿之後的一座禪院,分賓主入座,李滄海本是主賓,又有郡主身份,坐了首座,下首坐着馬一平。三大高手反而坐在馬一平之下。
對面則是入座了了性、段思廉和無因、無相、了塵、了緣諸位。
了性道:“數月前,老納收到李掌門的親筆信,願與大理天龍寺在本寺化解這一段紛争。此時雙方到場,心平氣和,老納心下甚慰。此事為李掌門所請,不知李掌門又如何說?”
李滄海起身平揖道:“多謝大師苦心安排。”
了性念道:“阿咪陀佛。”
李滄海道:“本座在大理《六脈神劍劍譜》被盜時一直身在汴京,有諸多人證、物證在,想必大師對此也沒有異議吧?”
群豪都點了點頭,此事并不難查。
李滄海又道:“是以當日天龍寺兩位大師打上門來,衆目睽睽,口出惡言,本座只當他們是來砸場的,不禁也有幾分火氣。本座到底不如方丈大師四大皆空,涵養不夠,見笑,見笑。”
這話一出,他們沒有笑,反而無因、無相、了緣、了塵有幾分難堪,因為李滄海不是出家人,而他們卻是出家人,卻是不查清她的不在場的事情,火氣沖沖,口出惡言。
李秋水暗道:這家夥難得會發火與人紛争,卻專捅人軟刀子,別人找不到角度反抗,淡定腹黑帝本帝,沒錯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