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古代雜志‘要聞月刊’
早上醒來的時候,總算是沒有之前那麽的迷茫。
人的适應性這種東西實在是奇妙。
既來之則安之,也算是對未來生活的一種把握。
早餐前先出去到處走走活動身體,那個叫肖衍的少年已經換過了下人的藍色服飾,雖然臉色不好看依然留有病态,但是精神卻好了不少。
看着沈白出去在院子到處逛,他拿着掃帚在院子裏慢慢的打掃。
因為昨天沈白起得較早,今天沈府的下人還有廚子們都将時間提前,他在院子裏到處走時,府裏的各個院子都有人在忙碌,經過了一場清洗,沈府人員少了點,但是卻更加的洗練。
早上吃了白粥和胡麻餅,裏面夾肉和胡椒的胡麻餅烤得香酥脆爽,上面撒了細細的白芝麻,香氣四溢。
“玲珑,你們早上吃什麽?”玲珑收碗筷的時候有點好奇的問。
“啊?”玲珑愣了下:“窩頭,鹹菜還有小米粥啊。”
“和忠伯說句,以後府裏下人的早餐和我的一樣,做的時候多做點就是。”
月梅和趙管家剛好走進來,在門口聽到後都趕忙勸說到:“那怎麽行,府裏的下人哪能和主子吃一樣的呢?”
“像這樣的胡麻餅單給我烤,不是一樣浪費功夫嗎?一個也是做,兩個也是做,十幾二十個也是做。”沈白看看放在青瓷高腳荷葉盤子裏的胡麻餅說。
“少爺仁善,但是的确沒有下人與主子的吃食一樣。”趙管家勸道。
“那你做個折中。”沈白對他看看,今天趙普換了一身黑色衣服,顯得幹勁十足。
“那這樣,以後像這樣的餅食,可以多做的就給大家一起做,像今天這樣就讓大家小米粥配胡麻餅,既能吃好也能吃飽,也不出格。”
“好,這樣安排很好,我不知道沈福平日對下人夥食是如何,你從新做下安排,夥食上可以好點。”沈府剛剛換元氣,下人們的忠心可以從各個方面提升起來,也是對他未來發展的一種鋪墊。
Advertisement
“知道了,少爺。”趙普應下。
“不知道書齋可有我大宋的地圖賣?”想到發展田莊的事情,倒是對地圖有了一點興趣,畢竟現在的不是城市的名字與現代完全不一致。
“詳細地圖是官家管控的,倒是簡易的能夠得到。”趙普不知道沈白的用意,想了想謹慎的回答。
“那你去尋張來,一定要有河道的分布。”
“好!”
府裏沒有什麽事情,沈白準備去街上逛逛。
早就聞聽古代時汴京的風采,人口規模世界之最,也是繁華富庶,街上自然不錯。
叫上順子,看到肖衍也看了一眼,也就叫上了他,讓順子帶上錢袋,帶了五十兩出門。
由沈府走到最近的東市需要半個小時,三個人就着上午的太陽步行。
一走出沈府附近這條街,人流就多了起來,一輛輛馬車運着蔬菜貨物的走着道路兩旁,還有送柴火的,出來采買的,以及內宅女眷的小轎和騾車來來往往的好不熱鬧。
只是因為還沒有走到繁華地段,附近又都是大宅,沒有半點的叫賣聲,倒是多少顯得安靜。
走到東市口的時候,差不多還是早上八點半的樣子,但是東市口已經是人山人海,紛紛擠擠的人流擁擠在青石板鋪就的道路上,獨輪車、馬車還有騾子車穿行其間,不少挑着東西進城的農民不急不慌的跟着人流裏,不時進入兩旁的店鋪送貨。
汴京的東市就類似于是一個天天都有的批發市集,各類的商品都在這裏快速的流通,南北貨物貿易,甚至不少黨項、契丹和回鹘人都在這裏交易羊毛、香料珠寶等北地商品。
東市和南市交界的位置劃分了一條牌坊。
東市的牌坊下面很大,可以自由的通行馬車,但是南市卻不一樣,修有石墩擋住道路,南市就相當于是步行街一樣。
轎子卻可以進去。
南市全部都是中高檔商品的店鋪,書店,銀樓,還有不是高檔的茶樓酒肆穿插在其間,來往的游人,不少是拿着扇子的公子哥,也有帶着丫鬟或是閨蜜的富家小姐的轎子。
“同源書店”,看到一家大的書店,沈白停下腳步,剛好想自己也尋摸看看這裏有什麽樣的書籍出售。
兩間門臉的書店很大,但是裏面人卻不多。
不少書架上全部堆滿了各式的藍皮書籍,書櫃上貼着“五折銷售”的紙條已經發黃,一個二十七八歲的年輕掌櫃坐在櫃臺低着頭打算盤,絲毫沒有在意進店的人,小夥計在店門口拿着雞毛撣子懶懶的看着街上。
書店的書籍雖然堆積如山,但是分類卻并不缭亂,《四書》《春秋》《列國》《左傳》《淮南子》《孟子》番號的書籍堆滿書櫃。
在靠外的暢銷書籍前,沈白悉心的查看,一堆《要聞月刊》放在最顯眼的位置,上面的時間就是行宗九年六月,就是現在的時間。
打開看看,發現裏面全是朝廷發布的政令,還有各地的要聞,災害,等等的彙總,就類似于月報一樣。
“江南東路農田審核結束,拟全國推行。”沈白翻看其中一個标題看,裏面有詳細的內容。
‘這難倒是準備攤丁入畝的前兆?’他心裏想想,翻看書堆的下面,準備把之前年月的全部找出來。
“掌櫃的,這個月刊全部的月份的還有嗎?”發現下面只有十幾個月前的,忍不住問那年輕掌櫃。
年輕掌櫃擡起頭:“客官,我這裏也是批來賣的,您要是想買齊全部的就要去南市中段的乾元書局,那裏是代朝廷發行這些書籍的。”
“這書是朝廷發的?”沈白好奇的問,引來肖衍和掌櫃的詫異眼神。
“公子您是哪裏人,怎麽連這個都不知道,聖上神初元年開始發行《要聞月刊》以推行新政,并将國內大事刊載在內,是轟動天下的大事情。”
沈白被問得笑笑,解釋道:“一直不問天下事,實在是慚愧。”
這樣的大戶人家公子一心只好吃喝玩樂的不在少數,掌櫃的見怪不怪,也不在意。
“您的書店位置不錯,怎麽生意看似不行呢?”沈白與掌櫃的說了幾句話,又因掌櫃推薦去乾元書局買書,覺得他應該人品不錯,就與之交談起來。
被問的掌櫃換做一臉的尴尬色:“位置是不錯,店鋪也是祖産,家裏還有一批老的雕版工人,祖上就是做書的買賣,我這同源書店也是汴京的六十年老字號了。”
“那為何門庭冷落呢?”
“說來無奈,自從朝廷要聞月刊出來後,應試的殿試聖上多是問施政而非簡單的策論,我的書局書籍大多是舊書老版,而《要聞月刊》我賣不過官家合作的書局,所以生意慢慢就冷了下來,這不是在準備盤了店鋪回老家去嗎!”
“您要盤店?”沈白忍不住打量這個有兩層的書店,“能帶我前後看看嗎?”
“行啊,既然公子您感興趣,那就随我到後面看看雕版印書的作坊。”說完他和小二吩咐一聲,帶着沈白三人到後面院子。
店鋪後面是一個小院,兩旁是瓦房作坊,濃重的油墨香氣飄蕩在空氣裏。
左手邊上是雕版的房間,五六個老師傅帶着幾個小徒弟在雕版,聽到來人也都沒擡頭,而是專心致志的雕版。
這種板是整個的一頁紙的版,而不是活字印刷。
“難道是時空問題,畢昇這樣的人沒有出現嗎?”看到這裏不由覺得奇怪,沈白心裏暗自猜想。
右手邊的是印刷的房間,兩個工人在快速的上墨,印刷,另一個單獨的工人則是晾紙,把竹篾上的紙張放在屋內的一個書櫃似得高櫃上,養蠶籠似得抽屜上小心将竹篾放好,等紙張陰幹。
參觀了書店後面,掌櫃的請沈白到二樓喝茶。
兩人分賓主落座,一個小童送來茶盞。
“掌櫃的這個店鋪的師傅有多少人?”白瓷茶盞裏的茶葉透發出青澀味,但是卻沒有沈府貢茶的蘭花香。
“有十三個人,都是精通的老人,雕版和印刷都行,我轉讓店鋪,就是為了他們發愁。”
“我要店鋪無用,還得要師傅。”把心裏的想法說出來,換來掌櫃的安心一笑。
“不知道珍版的古書如果再印出來會怎麽樣?”想到沈府的古籍,沈白問到。
“您有古籍?那可是正經的好東西,有些書有價無市,不過這要看是哪些書,小可雖說不才,經營無方,但是畢竟做了這麽多年書籍生意。公子若是不介意的話,最好讓我看看公子的藏書。”
“好,那就這麽說。”沈白有其他用意,立即同意下來。
“小生秦玉,未請教公子大名。”
“沈白,您今天傍晚收了店鋪來外城天府道沈府找我。”
“天府道沈府,您是沈學士的公子,當今沈貴妃的胞弟?”秦玉不愧是在汴京呆久的人,立即想的沈白的身份。
“正是。”
“沈學士的藏書,那必然是絕版的孤本,小生晚上就去找饒公子,也開開眼界。”秦玉搓搓手,一副書癡的樣子。
“那我就恭候秦掌櫃大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