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那天夜裏走得急,天色又暗,看不真切,今日回了府宣和才知道他這王府成了什麽樣子。
郡王府的布局簡單來說就是東西中三路五進院子,其中西邊北邊連着不小的花園,花園裏頭還帶着人工湖。
宣和沒有家室,東路便住着侍衛門客之流,小白大人就住在裏頭,西路因臨着花園,便有些改動,宣和夏日裏最愛的水簾洞便是這第四進屋子改的。
但如今東路院牆毀壞嚴重,宅邸內不少地方被焚毀,沒有被火燒的地方也有有不少被煙熏得黑乎乎。
怎麽看都需要好好休整一番。
倒不如幹脆趁着這個機會好好改建,宣和徒步繞着王府慢悠悠地,思忖着該如何改建。
轉到西邊人工湖旁的時候便有人來禀宋掌櫃與鮑掌櫃求見。
宣和挑眉,他倆竟一起來了。
不過也是,在一起開書樓呢。
即便是合作了許久,宋、鮑二人還是不很和睦,但眼下比起這些許小矛盾,還是東家的事比較重要。
二人見了宣和都是一樣的反應,仔仔細細打量了他一番,他們算是王府的人,又是長袖善舞的生意人,便有些消息渠道,雖不在皇城內卻也大概知道前夜發生了什麽事。
如今見了東家大好才安下心來。
“我正要找你們。”
京中許多地方建築都有損毀,接下來石材木材怕是要漲價,想像他一樣重新裝修的估計也不在少數,有開源雜貨在,南北貨物流通,消息傳遞快,正好打個時間差從各地采集木材石料。
做生意就是那麽回事,二人都是生意場上的老手,不需要多說,宣和透露出那麽點消息他們便心中有數。
宣和關心了幾句書樓的事,鮑康看看宋錢,主動說:“藏書樓如今建成的有九所,在建的有十三所。”
Advertisement
鮑康難得帶着些不自在,大約是對這個進度并不滿意,宣和其實極少交代他們什麽事,這事顯然是極為重要的,他卻沒有辦好。
宋錢倒沒這樣的心理,到底是他同宣和走得更近些,解釋道:“此事幹系不小,除了當地的士子紳豪,還需要同上衙門走動一二。”
宣和并不急,皇帝在位一日,他便無憂一日,做這些也不過是為了确保将來朝中有人,也不必為他說話,對他有些善意他的目的就算是達到了。
去翰林院找不到合心意的人,便從同這些未來的翰林學士們搞好關系。
“無妨,我既托了你二人,你們放手去做便是。”
得了他的話,鮑康似是松了口氣,又看了宋錢幾眼,不是說那事他來說的嗎,怎麽還不說?
他正想着,宋錢便開口了:“王爺,這些學子,似乎是有意成立學社。”
“學社?”
這很可能就是将來朝中某一個黨派的雛形,這些學社的初衷莫不是為了天下大義,但走到最後不散,且一直記着這初衷的卻寥寥無幾。
宣和不甚在意,反正多半是長久不了的,別的不說,他的藏書樓分布在各地,山遙水遠,這些人基本是沒有辦法聯系上的,各地有各地的學社,他們進京趕考之後發現這藏書樓不止當地有,不知回事什麽表情。
“不必過多幹預。”
說完了正事,兩位高管還要關心老板的住宅問題。
宋錢說:“我在皇城內又一處宅子,東家若有需要……”
他話還沒說完便被鮑康打斷,他們的和諧只停留在剛才的工作時間。
他語帶嘲諷:“老宋,不是我說你,就你那小院子能做什麽,東家去了如何住得慣?”擠兌完同僚他話鋒一轉開始向宣和推薦自家宅子:“我在東街有一處院子,雖也只有三進,卻夠寬敞,東家住着也自在。”
宋錢面無表情地奚落他:“地價便宜,自然寬敞。”
東街地價自然不低,整個京城的繁華地段地價都不低,最貴的自然就是在皇城內,多少官員都買不起一處宅子呢。
宣和哭笑不得,他再怎麽也不至于要上別人家住着去。
“行了,我這王府大得很,如今收拾起幾間屋子住着也不妨礙什麽。”
他這樣說了他們便也不争了,只是一個說着要為東家尋些上好的木料,假山,一個說同上京來的蘇州園林大師有些交情,要去請人來給王爺設計花園。
這事沒什麽好客氣的,宣和應得很快:“那就有勞二位了。”
這宅邸到底是王府,只有一個園林設計師是不夠的,他得去工部尋人。
如今工部正式忙亂的時候,城樓河道,最重要的事乾清宮都在等着修繕,連老六都被使喚上了。
宣和來時已經過午許久,他才剛用午膳。
如今老二老三都在宮裏住着,老六倒是隔天就來了工部,還真是一點參與的意思也沒有。
若說從前他是被大公主約束着,如今遠離紛争就是他自己的主意了。
“我那王府叫人一把火燒了,六哥收容我幾日?”
宣和只是開個玩笑,卻把謝淇吓出個好歹,一臉驚恐地瞧着他,宣和不樂意了,皮笑肉不笑:“看來六哥不歡迎我啊。”
謝淇調整了一下表情,然後說:“我是覺得你要住也該卻謝淳那。”
宣和懷疑他是不是知道了什麽,但是他的表情看着又不像,他懶得琢磨,索性換了話題:“水泥制成了沒?”
“水泥?你說砂漿?”
“嗯。”
謝淇又低聲念了兩遍,而後道:“你取的?這名字倒也形象,就是不大雅致。”
宣和稀奇地看他:“你還知道雅致了?”
謝淇那未過門的妻子最是推崇這位貌美又高才的表哥,将他那幾首随口吟的詩倒背如流,總說宣和是不世出的天才。
比起摘星樓這名字顯然太接地氣了。
不過他們都知道,叫什麽不重要,重要的是誰取名。
“如今都已經做好了,你去同父皇說?”
宣和随意道:“你帶人在工部試出來的,自然是從工部往上報。”
“若沒有你那方子,試多久也沒用。”
宣和不耐煩了:“哪那麽多廢話。”
謝淇知道他是要讓自己一份功了,別別扭扭道了聲謝,他迫于未婚妻的壓力要同大舅哥搞好關系,如今倒是有了幾分真心。
宣和很滿意,既然水泥已經調制好了,那正好拿來蓋房子。
不過最近的住處還真是個問題,在京城找房子容易,找個像他王府那麽舒适的就難了,他又不願意委屈自己。
向來想去,還是出了城區郊外莊子上住一段時間。
只是在外久住要進宮辭行。
二皇子三皇子都在宮中住着,一個被限制着行動,一個躺在床上養傷。
宮中的氣氛還有些緊張,再偏僻的角落都不見人交談,有着上萬人的皇宮偏偏,沒有人音。
貴妃宮中稍好些,但也沒好多久,宣和不過坐了片刻,就見太後宮中來了人,說太後請貴妃一同去為皇帝為大雍祈福。
說白了就是跪在那撿佛豆。
也不知這老太太哪裏學來的這不上檔次的蹉磨兒媳婦的法子。
宣和在這,她自然不會離開,貴妃看了青鸾一眼,她便去對那傳話的公公說:“勞煩公公走一趟了,只是娘娘今日身體不适,還請太後娘娘恕罪。”
這公公雖是奉了太後的命來,到底也不敢在貴妃跟前造次,又得了青鸾的好,便回去了。
貴妃神色自然,方才那一幕仿佛從未發生,宣和便也當作沒有發生,皇貴妃之所以是皇貴妃靠的課不單單是皇帝的寵愛。
“秋高氣爽,正适宜出去走走,你住在莊子上倒也便宜。”
宣和可沒說要出去走走,貴妃這樣說一定有她的意思在,宣和到臨出宮門才琢磨出味道來。
他若是出去活動了,便相當于是給了各家一個解禁的信號:瞧瞧,皇帝家的纨绔大少爺都出來玩了,還有人比他離天子更近的嗎?
寶郡王出行,所有事宜都有人安排,他只需要帶着自己,禮服這日便喊上了謝沣一道。
字京中打馬而過,皇城內的氛圍蔓延到皇城外,百姓不說閉門不出,也多少受了影響。
街上都沒往日熱鬧了。
路過那個馄饨鋪子時,宣和直接下了馬。
謝沣不知他想做什麽,便也跟着下了馬。
卻見宣和一撩衣擺便往那空蕩蕩的小攤子上一坐,甫一落座,便叫人懷疑這小攤子上的馄饨是什麽曠世難尋的美味。
宣和從筷籠中抽出筷子,拿出帕子擦了擦,笑呵呵地說:“老板,來碗馄饨,多加醋。”
宣和騎着馬停在這便有不少人将目光放在了他身上,卻見他今日沒有說要請馄饨,而是直接坐下吃了起來。
不但自己吃,還給謝沣也喊了一碗。
老板小心翼翼将馄饨端上來,就見這兩位王爺一撸袖子就開吃了。
入了秋,天氣一日涼過一日,他們揪着鮮湯吃着剛出鍋的馄饨,倒是出了一頭的汗。
街上其他人見了他二人吃得這麽香,也有些饞了,只是貴人在這,沒膽子過來。
宣和吃完馄饨還端起碗喝了口湯,然後發出滿足的喟嘆。倒不是這馄饨比他府上,比摘星樓的大廚做的還要好吃,只是吃慣了那等精致的東西,偶爾嘗嘗尋常滋味也也是一種享受。
見他面上帶笑,才有人大着膽子說:“郡王爺今日怎的不請客了?”
宣和點點頭:“你說的是,”他清清嗓子,吆喝了一聲:“今日的馄饨……”
“我請了。”
一旁謝沣放下筷子,極其自然地接上了他的話,宣和也不跟他掙,笑道:“我府上正遭了災,合該你來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