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87
自古以來, 得勢便猖狂的人其實并不可怕, 因為這樣的人長久不了, 那種懂得收斂,得勢之後反而更加謙虛, 不強勢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這樣的人會走得更遠。
人如此,家族其實也是如此, 甄家以前便是屬于那種得勢便猖狂,半點不饒人的,要不然就算是有甄少華那麽個敗類玩意,甄家也不至于整個家族的名聲都這麽差。
而且不只是在民間, 在那些豪門世家之中的名聲也極其不好。
但現在經歷過這一場風波之後, 甄家上下明顯的有了一場蛻變,這場蛻變對于甄家,對于六皇子和甄貴妃都是一件好事,可對于林如海,還有那些已經與甄家結仇的人, 那就不一樣了。
不過就算是林如海再怎麽擔心, 現階段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甄家即便是報複, 那也是以後的事情了。
現在他需要考慮的, 是怎麽向他選中的那位皇子,隐晦的表達自己的善意,而且不顯得那麽主動。
有句話說得好, 上趕着的不是買賣,雖然他現在的處境,是需要投靠一位皇子,來幫他對付甄家對付六皇子的,但是自己送上門去的沒有人會珍惜的。
林如海想得是讓自己看中的那位皇子,主動過來招攬他,這個主動,不是指讓對方親自登門,而是讓對方先透露這個意思,許下好處等等。
不過揚州知府雖然是正三品,也算是一方封疆大吏,但怎麽說呢,這個位置還沒有他之前所任職的巡鹽禦史重要,畢竟鹽道的利益要大得多。
都說臣擇君,其實君亦擇臣,當你沒有太大價值的時候,是很難被人放在眼裏的。
林如海這個揚州知府,雖然在普通人眼裏看來,是很大很大的官了,但對于那些致力于争奪皇位的皇子們來說,其實意義并不大。
這倒不是說他官小,而是這個官既得不來銀子,也不在京城,不可能給那些皇子們太多的助力,所以顯得便有些雞肋。
對此,林如海也有自己的打算,他現在雖然才任職揚州知府一年的時間,但在當初接任的時候,他就已經考慮好了自己的将來。
官員是每三年一個任期,等揚州知府的任期結束之後,他便可以運作調往京城了,而雖然他很不喜歡大理寺這個地方,也不喜歡在任職那種刑獄機構的部門。
但是怎麽說呢,以他的年紀資歷,想要成為一把手,也就只有大理寺了,六部尚書的職位,他的資歷那顯然是還有些不夠的。
其實按照正常情況,大理寺的一把手他也不是那麽夠資格,但是一來,甄家這件事他處理的無比果斷,不畏強權,這在皇上和文武百官面前便是露了一次臉。
二來他曾經在大理寺做過少卿,三年的時間,對于大理寺的事務他都是極為熟悉的,而且在那裏,他還有着很多同僚舊部。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現任的大理寺卿,現在已經年紀很大了,基本上再過兩年就到了告老還鄉的時候,這個缺是能夠給他空出來的。
不像是其他六部那樣,即便是他資歷什麽的都夠了,但是那位置被人占着,如果人家不是犯了什麽大錯,那短期內都是不可能空出來的。
而大理寺雖然不如其他六部那麽重要,也不如六部尚書的地位高,但也是正二品大員,再有只要調回了京城,那想要往上爬自然還是有着辦法的。
到時候他坐到了大理寺卿,正二品大員的位置,那就不是他選擇皇子去投靠,而是幾位皇子都會争先的拉攏他。
至于這兩年他該怎麽應付甄家的反撲,前半年是不用擔心的,甄家謹小慎微,做縮頭烏龜還來不及,不會主動的去惹事。
後一年半,那若是連抵擋住甄家和六皇子的針對都做不到,他還想什麽入閣拜相,也不用再想着入京,直接洗洗睡了,幹脆在揚州養老得了。
林如海這邊做好了自己的人生規劃,原本被甄家搞得有些躁動的心,算是徹底的平靜了下來,可賈敏這邊,卻是被突然帶來的一封信給驚到了。
此時距離賈母派人送信過來,已經有一個月的時間了,即便是水路船行的再慢,這個時候也到了揚州。
對于自己的母親,再收到信後給自己回信的事情,賈敏是早有預料的,她現在也需要人給自己出出主意,又或者是可以安安自己的心。
但她怎麽都沒有想到,自己母親竟然會把身邊的嬷嬷給她派過來。
畢竟自從上次林子軒出天花那件事後,林如海就把賈家大多數下人都趕了回去,已經明确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按理來說,要點面皮懂點事的人,就不會再派人過來了,尤其眼前這位老嬷嬷,一看就不是什麽善茬,雖然長得并不兇惡,但只沖着對方站在大廳裏的氣勢,就不是一般人。
要說賈敏或許有的時候,情商不太夠,想事情想得會有些偏頗,但她的智商和眼力卻是極為好使的,賈母派過來的這位老嬷嬷,還真就不是一般人。
這位是曾經貴太妃身邊的老嬷嬷,因為貴太妃去世了,才從宮裏面放出來的,雖說貴太妃自從先皇去世後,就已經失勢了,但畢竟是曾經寵冠後宮的存在。
她身邊的宮女和嬷嬷,那都是極為搶手的,當年的賈家也不像是現在這個樣子,那個時候的榮國公府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
而賈家也有心想要更近一步,為了培養自己的孫女元春,這位老嬷嬷是賈代善特意請到自己家裏來的,就是為了從小培養自己的孫女。
只不過随着賈代善這一死,很多事情都沒有向着原來想象中的發展,元春的身份突然間的變化,不提還需要守孝的時間,即便是孝期過後,也不可能參加秀女的大選了。
就算是賈家依舊有心,想要把自己家的女兒送進宮裏,那也只能參加宮女的小選,期望着皇上或者是某位皇子,能夠看上自家的女兒了。
原本若是大選,秀女入宮是可以帶着兩個宮女伺候的,這個宮女倒是不分多大年紀,若是有那種經驗豐富的老嬷嬷,只要你想,也是可以帶入宮的。
而這位老嬷嬷,說是老嬷嬷,其實年紀也并沒有大太多,如今也不過就是四十幾歲,若是按照計劃中的那樣,能夠帶進宮的,無疑是能夠幫上不少忙的。
可現在賈代善一死,賈元春的身份瞬間就是一落千丈,就算是小選選上了,那也不可能帶着下人進宮,所以這位嬷嬷也就沒有了用處。
當然,也不能這麽說,畢竟是曾經貴太妃身邊的人,真說完全沒有用處,那也是不可能的,只是相對而言,用處就沒有那麽大了。
畢竟賈家之中,賈母完全是一家獨大,不需要跟這個鬥又或者是跟那個鬥的,而賈家的權力,也早就已經被那些老嬷嬷還有大丫鬟們分得幹淨了,也沒有容納這位嬷嬷的位置。
本來這位嬷嬷在賈家,就是教教賈元春,她的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想借着這個機會,再次進入宮內,那個無比繁華的紫禁城。
雖說有很多人都覺得皇宮很恐怖,甚至有一入宮門深似海的說法,但就算是如此,皇宮也是無數人渴望的地方。
尤其是在裏面待過,享受過那樣富貴的人,更是難以舍棄,這位常嬷嬷雖然不是嫔妃,但是作為昔年寵妃的貼身婢女,她的生活水平也遠遠不是外邊能夠比拟的。
可惜因為太妃的死,她被趕出了皇宮,這自然是讓她無法甘心的,本來她會答應賈家的邀請,除了因為賈家的勢力之後,也是因為她比較看好賈元春這個孩子。
但哪裏想到,還沒等賈元春長成,現在就變成了這個樣子,這讓她一時不禁有些頹廢,不過好在現在并不是她剛出宮的時候了。
現在的她已經出宮好些年了,慢慢的也已經習慣了宮外的生活,倒是沒有像當初那麽沮喪,頹廢了一段時間後,她也就恢複了過來。
而聽說,賈母想要讓她幫忙教養自己的外孫女,她想了想,也就同意了,跟着船隊就來了揚州。
這換個地方不僅可以換個心情,也是能避免她現在在賈家中的關鍵地位,畢竟賈元春已經教養的差不多了,她又不能跟着入宮,賈家其實已經不需要她了。
至于說迎春探春她們,不是常嬷嬷看不起她們是庶出的身份又或者是怎麽地,而是賈母壓根就沒有培養她們的想法,從來都沒提過這茬。
就算是常嬷嬷自己有心,那她一個嬷嬷也不能主動的與主家說啊,更何況,老實講,那幾個孩子礙于出身,還有生活的環境,其實也都不是什麽值得培養的。
倒是也不怪賈母從來都不提這茬,畢竟培養一個孩子,那需要花費的東西也是相當多的,并不是說只要一個嬷嬷那就夠的。
而顯然兩個庶女并不值得那麽好的培養,因為以她們的身份,以賈家現在的情況,她們是注定了不可能進入高門大戶作為主母的。
至于說妾室,除了皇家的妾室,以賈家曾經的地位身份,也不可能做出這麽丢臉的事情,所以即便是幾位姑娘的年紀還不大,但前程卻是已經可以斷定了。
坐在大廳的主位上,賈敏仔細的看着手中的書信,齊嬷嬷和侍書的目光,卻一直打量着站在大廳之中的這位常嬷嬷,神情中帶着探究。
賈敏出嫁已經十幾年了,而賈家請到這位嬷嬷教養賈元春的時候,卻不過是幾年之前,是以賈敏只是聽母親信裏提過這麽一句。
而且那個時候,她正憂心着林家子嗣的問題,也沒有那個心思去過多的關注自己的娘家,所以也就是看過就罷了,并沒有放在心上。
卻沒想到,現在這位嬷嬷竟然被母親送到了自己這邊,不管是賈敏也好,還是侍書和齊嬷嬷也好,都是有些意外的。
常嬷嬷畢竟是以前在宮裏面生活過的,就連皇上都見過不只一面兩面了,這樣的目光打量自然是不會怯場,很是鎮定自若的站在那裏,面帶微笑,骨子裏卻是有一種傲氣。
畢竟是從宮裏出來的,而且還是寵妃身邊的,要是放到以前,最輝煌的時候,那像是賈敏這樣的命婦,很多時候都還得看她們的臉色。
雖然現在不行了,但是當年培養出來的眼界和傲氣,卻不會随着這些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