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二十八
然而那一日之後,太子卻沒有任何不同于以往的舉動。與之相應,皇帝仿佛也對太子和和順見面的事毫不知情,不置一詞。
一連數月,只聽說皇帝斥薛、朱禦前争執無禮,罰二人回家閉門讀書,又聽說陛下誇秦王紹徳差事辦得好,賞了一柄黃玉的如意。再不然就是聽說紹安做了好文章,陛下賞了一塊蘇轼用過的硯臺。又或者二皇子在兵部很好,群臣稱贊,陛下一高興賞了一柄鑲寶嵌珠無比花哨的寶劍給他。
然而衆多消息中,唯獨沒有和太子有關的——沒有賞沒有罰,壽康唯一聽說的和太子有關的事就是皇帝和太子一起用了兩次午膳。
壽康笑笑,對抱月道:“太子還是太子。薛、朱也還是薛、朱。”抱月很想說,薛、朱被斥,如何能算是‘還是’呢?倒是太子,巋然不動,穩如泰山。如果長此以往,那長公主今後的日子可怎麽過呢?覆水難收,做過的那些事兒,難道還能指望太子看不明白麽?
然而未等她問,外頭便來報,說安王爺來了。壽康笑着說快請進來,然後又對抱月道:“去給安王泡咱們的花茶來,讓他嘗個新鮮。”
“姐姐的新鮮東西都留給我了,總害得我一出昌恩宮就去禦書房挨罵。所以我求姐姐,不如就拿點兒去年的陳茶對付我罷。”梓敬笑着從外頭進來,“興許啊,等我哪天在姐姐這昌恩宮裏只配喝陳茶了,皇兄就肯沖我笑笑了。”
壽康卻讓他說得笑了,“這麽大年紀了,還是這樣胡說八道。你啊,哪天要是知道輕重了,你皇兄也就肯沖你笑了,何必非得喝什麽陳茶呢?”她讓梓敬坐下,“你今兒怎麽想起來來我這兒了?別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罷?”
說話間,抱月已經端了茶上來,梓敬笑着接過來聞了一下,“聞着就香。姐姐說這話難不成是怪我不常來往麽?姐姐如果是住在恩晖園,那我三五不時的就可以去一趟,可惜……這內宮裏我總是不方便出入的。”他喝了一口,“姐姐的茶感覺都比別人的好。”
壽康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要是就是為了一盞茶,那你就端着它回去罷,也省得我還要聽你跟我抱怨什麽你皇兄又罵你之類的事兒。我聽着都鬧心的慌。”
梓敬笑笑,放下了那琉璃茶盞,“我這次來呢,其實的确是有兩件事兒想跟姐姐說說。這第一嘛,就是跟陛下有關。”他看壽康皺眉,便道:“姐姐別擔心,陛下龍體康健,沒事兒。”他故意裝作不知道壽康的意思,只是給了她的行為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是這麽回事兒。陛下呢,說永寧要帶着其女來京,據說,永寧這回回來是想将女兒留在皇姐身邊兒,想着等這孩子過幾年再大一點兒由皇姐親自在中原為她擇一良配。”
壽康想了想,“那孩子叫什麽來着?安玉罷?是王太子的親妹妹,對麽?那她才多大?滿打滿算也就十歲罷?永寧急什麽呢?多留在身邊兒兩年不好麽?”
梓敬笑道:“不是王太子了,是王。緬甸老王去年病死了,王太子繼位,永寧如今可是王太後了。”壽康驚訝了一下,這種事兒她平日裏想不到,不去刻意探聽,自然也沒人沒事兒閑的跑到她跟前兒來嚼這個千裏之外的人事的舌頭,“那更該讓孩子給父親守着,怎麽還出來呢?”
“倒也不是別的,只是聽說人家緬甸似乎不大講究這個。不過……甭管怎麽着罷,總之就是出來了。永寧的意思是,想請皇姐教養這孩子,日後也好在她下嫁的時候添些份量。但求能嫁個好人家。”
壽康笑了笑,添什麽份量?這要是送到皇後跟前兒,那叫添份量,自己一個寡婦……想想都覺得不吉利。但既然永寧有這個意思,且看起來是已經決定了,那壽康自覺也沒什麽可說的,“京城裏最不缺好人家了。”她笑了一句,“倒不怕找不到合适的。”
“自然,再說,緬甸王女……哦,現在是王妹了,皇兄肯定是不會在這上頭不給面子的。”梓敬又喝了口茶,忍不住又贊道:“我覺得啊,還是姐姐這兒的丫頭靈巧,會泡茶,不像我家那個泡茶的丫頭,一雙手笨得跟蹄子一樣,茶葉不是放多了,就是放少了,再不然就是什麽綠茶的茶葉泡了一遍就給我送上來了,或者花茶泡了兩次才端過來。一開始我還念叨她兩句,後來我也懶得理她了。”
壽康瞧了他一會兒,終于還是沒忍住,笑了,“哦?那咱們安王爺怎麽沒打發她出去?居然只是懶得理她?怎麽?安王府缺這麽一個泡茶的丫鬟麽?”
“哎……姐姐別笑話我了。這丫頭啊……真不是我看上她了,我要真看上她了,我能還讓她端茶送水麽?這丫頭是妃母看着可憐,從外頭帶回來的,非得塞到我這兒伺候茶水,說什麽這活兒輕省,誰都幹得來……我這不也是為了孝道麽?妃母給的,我實在不好意思不接着啊。”
壽康笑笑,“我何曾說你是看上人家了呢?你這樣解釋着,可不是欲蓋彌彰麽?”梓敬心道,若不是這麽想的,幹嘛笑啊……但他也不好意思多說,便只是道:“哎,總之一口茶罷了,我也就不跟她計較了。我都跟王妃說好了,等回頭她身邊的大丫鬟出嫁的時候,就拿這個丫頭去補缺兒就行了。這樣,我也好跟妃母有個交代。”
“要我說呢,也不必非得到那個時候。你不是覺得我這兒的人泡的茶好嗎?那你就帶走,讓她們教那個丫頭,這不就得了?”
梓敬一愣,看了一眼已經面色蒼白的抱月,“姐姐這話說的,我豈能要姐姐的人呢?再說了,她們都跟了姐姐十幾二十年了,如果跟我走了,那姐姐這兒一時三刻又如何找得出她們這樣的人呢?”
壽康笑了一下,拿起茶盞低頭喝了口茶,“我這兒啊,只嫌人多,不怕人少。你就帶走罷。我這兒這五個跟着我多年的,你是挑一兩個帶走也好,全帶走也好。反正,我也和陛下說過了要放她們出宮。之前一直沒讓她們走,是怕她們回家之後,這樣的年紀了,跟着兄嫂又或者弟弟弟媳住,要看人臉色。你如果肯帶她們去你那兒,好歹也算她們有個可依靠之人。”
梓敬不傻,當然聽得出壽康這話裏并不是真的只是擔心她們家裏。他想了想,又看看抱月,“姐姐疼我,我自然要都帶走。不過她們是伺候了姐姐這麽多年的人,從京城到松江府又回到京城,一路走來不容易。我也不真讓她們還去給我為奴為婢,端茶送水。姐姐放心,到時候我同妃母說,請妃母受她們一拜,認這個幹閨女。然後只讓她們在我府上教教規矩,或者去我的莊子上做個管事兒,如果想要回家那我也不留着,都由着她們去。姐姐看,可好麽?”
“若慶太妃肯賞她們這份兒體面,那自然是太妃的恩德。我也會代她們記着。”壽康默然許久,才答了一句,然後又轉臉對抱月道:“去叫鴻雁她們幾個過來,給安王爺磕個頭,謝謝王爺恩典。”
抱月聞言便紅了眼睛跪下,“長公主,奴婢不知道其他幾位姐妹怎麽想,但奴婢自己……奴婢知道您是為奴婢們好,但奴婢今兒要不知好歹一次。奴婢不願意走,奴婢只想留下來伺候您。”壽康垂着眼看了看她,過了半晌才道:“你原來也知道這是不識好歹。你去問問這滿屋子的人,還有沒有第二個敢這麽不識好歹的?而且,你跟了我這麽多年了,難道還不知道麽?我這個人沒別的,最恨的偏偏就是不識好歹的人。所以,我益發不能留你了。你去,把她們叫來,給安王爺磕頭,然後就去收拾收拾,到時候跟着安王爺出宮。”
梓敬看着抱月這樣心裏多少也有些不忍,嘆了口氣勸她道:“你也知道長公主是為你們好,那就該成全她對你們的這份兒苦心。回頭出宮之後好好過日子,別辜負她。去罷,不過不必帶她們過來了,直接收拾東西,待會兒跟着本王走。”
壽康看了看梓敬,也知道他是怕那幾個丫頭也要這樣,便同意了,“聽安王爺的。”
抱月卻不起來,但也不說話,只是一直給壽康磕頭,直磕得額頭都紅了,壽康看着也難過,便撇過頭去,對一個小宮女道:“扶你抱月姑姑起來,帶她下去。”
“長公主,奴婢幾個早就發了誓,這輩子就只跟您一位主子,您今天若是非要趕奴婢走,那奴婢也只好以死……”
“你怎樣?”壽康忽然回過頭厲聲呵斥道,“你若是敢做出什麽事兒來,我便去禀告陛下,到時候你家裏父兄的頂戴還要不要了?你一家子男丁的前途還要不要了?你滿門的性命還要不要了?你不怕死,你全家上下幾十口子人,甚至鴻雁她們幾個滿門上百人,難道都不怕死嗎?為你一個人拖累數十人,甚至幾百人,到了九泉之下,你不怕十殿閻羅不肯放過你麽?”
抱月臉上煞白,梓敬嘆道:“你若真要做忠仆,便更該成全你家長公主這個義主。去罷,收拾好東西罷。”
鴻雁等四人聽說壽康要讓她們走之後,自然都是萬般不肯,她們雖是奴婢但也不是就真的不明白壽康這是為什麽。然而真到了跟前兒,壽康卻道:“我一生罪孽太多,若到如今還留着你們,委實……便是該做萬劫不複了。你們只當是在救我呢。”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有大結局一的預警番外
第一人稱+叛逆女+暗示梗+涉及部分劇透+根據不同體質可能會出現[我去,這只東主寫得好蘇]或者[我去,這只東主用第一人稱都不會蘇]這兩種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