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碧玉簪·送鳳冠(5)
她唱了一大段,都是玉林向秀英賠罪的詞。唱完了,虞孟梅緩緩站起身。
“你不要多言多語多相勸,”虞孟梅唱道,“害得我是多思多想多心酸。怪爹娘錯選錯許錯配人,配了你這個負情負義負心漢。我也曾好聲好氣好言問,你卻是惡言惡語惡待看。你不該不聲不響不理睬,你為什麽要瞞書瞞信瞞玉簪?我主婢受苦受難受到今,害得我是哭爹哭娘哭傷肝。既然你是大富大貴的大狀元,你就該去娶一個美德美貌是美婵娟。”
她一邊唱,陳雲笙一邊配合地做出敲頭的動作,表現王玉林追悔之意。
一段唱畢,李秀英是不肯接鳳冠了。王玉林只好懇求岳父替他送。李廷甫到底是愛才,拿了鳳冠相勸女兒。不料秀英卻唱道:“那日庭前把婚退,氣得爹爹肝腸斷。此情此景在眼前,爹爹你還會替他來送鳳冠!”
李廷甫無法,将鳳冠遞回到王玉林手上。
玉林正在犯難,忽見岳父悄悄向岳母一指,登時大喜,跪在岳母李夫人面前求懇。
李夫人也終是心軟,替他送了一回。
秀英對母親說話,顧忌就少多了:“母親,娘啊。娘親何苦來相勸,啊娘啊娘,難道你前番之事都忘完?可記得,滿月之期回娘家,他逼我,随轎去是随轎轉。可記得,母親那日到王家,他竟敢岳母不叫伯母喚。可記得,擺在娘前将兒打,羞得女兒無地鑽。我受過玉林多少氣,娘啊娘,難道你一點不記怨?并非女兒心腸硬,此事不要你娘多管。他是個惡毒丈夫兒不願,管他狀元不狀元!”
李夫人也只得奉還鳳冠:“我去相勸也無用,鳳冠還你王狀元。”
岳父母求過無用,王玉林只好求自家父母。王父說,為父不管家中事,讓他去求母親陸氏相勸。
陸氏覺得這事是玉林理虧,何況秀英爹娘都勸不轉她,自己如何勸得動,初時不肯去勸。王玉林問:“當真不去?”
陸氏答:“勿去就是勿去。”
陳雲笙這時站起來,先說三聲“罷罷罷”,然後唱道:“母親不肯去相勸,我中狀元也枉然。孑然一身空嗟嘆,我只有昄依三寶了心願!”
陸氏聽兒子要出家,心裏慌了,忙說:“阿林啊,和尚做勿得格!”
陳雲笙口裏說着要做和尚,卻故意把衣袖往陸氏手裏送。陸氏慌神,她順勢把鳳冠往陸氏手裏一遞,然後向她做一個長揖。
這一段她刻意再加了一些孩子氣的動作,逗得臺下觀衆也笑了,對她這個王玉林的反感減弱不少。
陸氏拗不過,只好也來送鳳冠。
當初玉簪之事敗露,李廷甫原是大怒,要打殺女兒,全仗陸氏把秀英救下,最後才得以辯明冤屈。李秀英對有救命之恩的婆婆沒法硬起态度。陸氏勸過一番,她也只道:“婆婆啊,我不願與他夫妻和,我情願提茶擔湯來奉公婆。”
陸氏聽了,對這媳婦愈發喜歡,遂對玉林道:“阿林啊,侬若要夫妻和睦麽,除非侬狀元跪地去認錯。”
王玉林道:“哎呀,母親,孩兒乃是天子門生,禦筆親賜的新科狀元,怎能與娘子下跪?”
陸氏道:“啥格天子門生,新科狀元?老婆都要勿得哉。”
王玉林只得跪了。
別的人演王玉林下跪,都是膝蓋沾一沾地便起來。陳雲笙卻是結結實實雙膝跪地,向虞孟梅連連作揖賠罪。觀衆看了她這模樣,不由得都笑了。虞孟梅也配合地加了一個掩口而笑的動作,方才接過鳳冠唱:“這鳳冠霞帔兒暫且收,請公婆爹娘原諒我。”
戲一演完,觀衆都報以極熱烈的掌聲,說這對生旦反串得真是不錯,竟不像是串行的。
謝幕時,虞孟梅和陳雲笙都收到不少捧花。向觀衆鞠完躬,虞孟梅忽然輕聲對陳雲笙說了一句:“等會兒卸完妝後先別走。”
陳雲笙點點頭。
因為有虞孟梅這句交待,她刻意慢慢卸妝。等她換完衣服出來,後臺的人都走光了,只有虞孟梅還坐在廂位上。
“虞姐。”陳雲笙輕輕叫。
看見她來了,虞孟梅微笑着将面前一個錦盒推給她:“這是祝賀你升頭肩的禮物。原是為今天晚上準備的,誰想你竟演了王玉林。”
聽到她這句話,陳雲笙隐約猜到裏面是什麽了。她打開錦盒,果然是一套嶄新的私房頭面。拿在手上,便是滿眼的珠翠光華。
“太貴重了。”陳雲笙說。
“沒你想的那麽貴。”虞孟梅笑道。
“虞姐留着自己用吧。”陳雲笙想了一陣,還是決定推辭。
“我?”虞孟梅挑眉,“我以後又不唱花旦,拿這頭面有什麽用?”
陳雲笙想說她以後還可以反串。但是虞孟梅搖搖頭,對她說:“收下吧。當了頭肩,上臺的妝扮還是體面些好。”
“那……就謝謝虞姐了。”陳雲笙推辭不過,最後到底還是收了。
“不用客氣。”她微笑回答。
作者有話要說:
金采風電影《送鳳冠》片斷。電影的唱詞相比舞臺版本有不少删節。不過金采風那時的聲音确實是無可挑剔的好。
《碧玉簪》這戲,現在大家看可能會覺得很氣。不過這出戲最早演出是1918年。狀元跪地認錯的情節,還有李秀英說“他是個惡毒丈夫兒不願,管他狀元不狀元”的詞,在當時還是很有進步意義的。
以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家裏有明事理的長輩是多麽幸運的一件事。《碧玉簪》這個故事,若是沒有陸氏這麽通情達理的婆婆,李秀英肯定是不會原諒王玉林的。
以及下一個大章是笙妹和虞姐關系的轉折點,也幾乎沒有戲中戲了。
第六折 香妃·哭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