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沈綏銀面下的雙眸盯着李瑾月, 并不退縮, 目光之中亦沒有刺怒之意, 卻有一種平靜審視的态度。她在等待李瑾月的決斷, 她要看看,她所看中的人, 是否有她應當具備的氣度,而不是像個小孩子一般, 只知道霸占自己喜歡的東西, 旁人動也不能動。
李季蘭笑臉相迎, 話說得漂亮,已經給了暴怒的李瑾月臺階下。若李瑾月能應承下來, 場面也不至于太過劍拔弩張, 當能緩和許多。《秦王破陣樂》乃是大唐的軍歌,踏歌起來氣勢磅礴,多多少少能喚醒晉國公主這麽多年峥嵘歲月的記憶, 讓她的頭腦冷靜一下,暫時忘卻心底的兒女情長。李季蘭能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 提出一個如此巧妙解圍的建議, 真是有一顆七巧玲珑心。
作為一個眼光極其毒辣, 消息又異常靈通的長安城紅人,李季蘭已經猜出了那位金面女郎的身份。怕不是早幾年曾經與李瑾月一道站在風口浪尖的那位張家三娘罷,早就聽聞她的美名,今日終于得見風采了。真是翩翩佳人,遺世獨立, 這世間恐怕都再找不出第二人能與她相比。怪不得就連晉國公主此等人物,也會被她迷得神魂颠倒,不顧性別與身份,癡癡相求。
李瑾月微薄的紅唇抿成一條剛毅的直線,明亮杏眸中騰起的怒火被她一點一點地壓下。半晌,她揚起了莫名的笑容,道:
“李道長此議甚妙,瑾月軍中待的年歲長了,有些習慣真是與軍外民間格格不入了。”說着,收了劍,向沈綏抱劍一揖,告罪道:
“沈司直恕瑾月唐突無禮,瑾月說話粗,沈司直別往心裏去。”
沈綏回禮,溫文爾雅:“不敢當,公主性格豪邁,綏甚為傾慕。”
眼瞧着公主答應了,李季蘭微微一笑,便開始張羅着樂手們準備演奏《秦王破陣樂》。完整的《秦王破陣樂》乃是宮廷雅樂,需要有雅樂八音共同演奏完成,此八音分別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注】雖然現場缺了不少的樂器,但是好歹八音已經全了五音,《小破陣樂》已經能演奏了。鷺臺邊緣有一架編鐘,李季蘭親自執錘起音。很快,管弦絲竹鼓罄缶全部加入,小破陣樂乃當今聖人親自改編,加入了琵琶的元素,舍棄了一些沉重繁瑣的篇章樂器,顯得更為歡快,也更為奔放矯健。
場中已經讓出一塊空地,四周再度圍滿了看熱鬧的長安百姓。不知是哪個好事人,将公主與沈綏鬥舞的消息傳了出去,不遠處朱雀門踏歌的很多人,都聞訊趕了過來,整個鷺臺已然擁擠不堪。人人抻着脖子往人群中央探看,也就只能看到紫色或者天青色的袍角翩然翻過而已。
曲調剛剛開始,沈綏與李瑾月兩兩相對,各自舉起刀劍,敬軍禮。随即幾乎同步一般,伏低身子,腳下踏着舞步,壓着鼓點,彼此相對,旋轉起來。伴随着鼓點越來越快,她們的舞步也越來越快,上身的肢體動作也開始多了起來。刀劍不出鞘,連鞘而舞,此舞動作大多脫自大唐軍中的橫刀刀法,不過,也因人而異,并非一成不變。比如沈綏的舞蹈動作就更為潇灑狂放,那是她将自己的刀法功夫自然而然地展現了出來。而李瑾月幹脆化刀法為她的長劍劍法,步步鋒銳峥嵘,威武自生,帶着天然的王者霸氣。
伴随着曲調漸入佳境,有铿锵的歌聲從二人口中唱将出來:
“受律辭元首,相将讨叛臣。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
李瑾月歌聲音色清亮高亢,分外響耳,引得人精神一振;沈綏歌聲沙啞低沉,如影随形伴着李瑾月的歌聲,既不會被她的歌聲淹沒,也不會太過出挑,反倒起了相當美妙的襯托。
圍觀衆人,也跟随着一起唱和,聲音震天:
“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唱完此句,雪刀紫劍相擊,象征着将士互相慶賀。“铛”的一聲,刀與劍雖都未出鞘,但是這無疑是二人第一次的碰撞較量。李瑾月內裏壓抑着一腔憤怒,這一擊出了九成力,幾乎沒有留手。但是讓她意外的是,沈綏的力道不差她分毫,且控制得極為精确,猶有餘力,不見她接此大力撞擊後,身形有任何的不穩。李瑾月眸子一沉,本來那股怒火反倒熄滅了,她望向那一雙藏在銀面之下的漆黑雙眸,深淵暗沉,看不出絲毫的蛛絲馬跡。但是卻莫名的熟悉,讓她心底不由泛起疑惑之情。這不是她第一次覺得沈綏很熟悉了,似乎很久很久以前,她們曾經見過。
Advertisement
鼓點有力地敲響,李季蘭的編鐘聲應和着鼓聲,透出滄茫雄壯的氣魄。沈綏豎刀擊地,同時雙腳連連重重踏地,打着旋,圍繞着李瑾月轉。李瑾月傲然站在原地,長劍立在身前,也跟着節奏敲擊地面。下一句唱和随即而來:
“主聖開昌歷,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
“主聖開昌歷,臣忠奉大猷。”四周的百姓被這雄渾磅礴的氣度帶動,周身熱血沸騰,也跟着強悍的節奏踏地擊掌,“咚咚咚”,整個鷺臺都在震蕩。“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此句唱和之後,只留編鐘渺遠回蕩。
“哈哈哈,好!”李瑾月哈哈大笑,四周圍觀衆人也覺得極為開懷。大唐人人都是一腔豪情壯志,最是受不得這種舞樂引動,一旦燃起心頭壯志,各個都是赴死壯士。
沈綏跳得氣喘籲籲,這一番歌舞,看似輕松,實則她真可謂是如履薄冰。她必須掌控好與公主鬥舞的度,這個度不能多,亦不能少。她不能表現得軟弱不堪,亦不能表現得鋒芒畢露。刀劍相擊時,她後背的衣物瞬間汗濕了,那力道的控制幾乎不給她任何思考的時間,李瑾月蠻牛一般的力氣,要不動聲色地卸下去,真的費了她畢生的功夫。最後那個“繞主獻禮”的動作,亦是她的原創,但願她的意思能傳達給李瑾月。即便李瑾月不能理解,也算是示好的一種暗示了。
舞畢,李瑾月向沈綏深深一揖,誠懇道:“沈司直……瑾月今日得罪了,是我太沖動。瑾月相信,沈司直并非那等輕薄之人,今日之事當事出有因。瑾月修身不足,天生脾性暴躁,來日若有所惑,還望沈司直教我。”
沈綏連忙回禮道:“公主言重了,綏不過一閑散小官。但為皇室盡心竭力,鞠躬盡瘁。公主有什麽能用到沈綏的地方,盡管吩咐。”
雙方擡起身來,皆看到對方眼中的試探。李瑾月灑然一笑,道:
“瑾月尚有事務需處理,逗留多時,這便告辭了。”
“綏送公主。”
二人準備下樓之時,皆不約而同地望向之前張若菡所站的地方,然而那裏卻換了他人,鷺臺攘攘,佳人蹤跡已難尋。
李瑾月悵惘,沈綏卻暗松一口氣。蓮婢姐姐果然心思細膩,應當是為了避免再于人前和李瑾月糾纏不清,才會率先避走。
“沈司直留步,瑾月這便走了。”
“公主慢走。”
沈綏站在鷺臺邊,看着李瑾月領着侍衛隊伍大步離去,眼底的光芒愈發暗沉。
不知何時,李季蘭來到了沈綏的身旁,向沈綏打個稽首,李季蘭笑道:
“托沈大郎的福,今日季蘭玩得很開心。”
沈綏笑道:“多謝李道長相助。”
沈綏真心實意感激,沒想到李季蘭卻态度一轉:“既然如此,沈大郎可否答應季蘭一個小小的要求。”
“道長請說。”沈綏大概已經知道李季蘭要做什麽了。
“請大郎揭下面具,讓季蘭一睹真容。”李季蘭笑得好似一只狐貍。
沈綏呵呵一笑,擡手揭下面具,道:“皮囊不過身外物,綏亦不過中人之姿,李道長何苦挂念。”
李季蘭一雙美眸瞧着她,笑道:“大郎若是中人之姿,這世上大部分人就該是歪瓜裂棗了。”随即她靠近沈綏,踮起腳尖在她耳畔悄聲道:
“大郎放心,季蘭口風很嚴。”
退後一步,她沖沈綏眨了眨眼,然後款款走下了鷺臺。
沈綏面上不動聲色,心下卻哭笑不得。不知這位女冠,到底看出了些什麽,但願不會惹來麻煩。
上元節,一番吵嚷喧鬧,算是告一段落。歸家時,沈綏與沈缙共乘馬車。沈缙問姐姐:
【阿姊,今日之事可會對大事有影響?】
沈綏道:“我懂瑾月,她是性情中人,易怒,但是怒氣來得快去得也快。她心胸曠達,不是那等斤斤計較的人,今日事她已表态,想來以後只要我不踩她的底線,我們的計劃當能繼續實施。”
【不踩底線,阿姊,那你和蓮婢姐姐豈不是……】沈缙憂心忡忡。
沈綏苦笑:“本就尚未到與蓮婢相認時,只不過因着計劃趕不上變化,才讓蓮婢對我起了疑心。我當初想把與蓮婢相認這件事放在與瑾月達成共識之後,就是考慮到這其中有一些複雜的情感在攪局。如今,真是怕什麽來什麽。沒有辦法,以後只能避而遠之了。”
【真是讓人着急,阿姊與蓮婢姐姐分離已有十六年,如今好不容易相見,卻不能相認。】沈缙顯得很是惆悵。
沈綏笑着安慰她:“傻丫頭,十六年都等得,這幾個月又怎麽等不得了?你放心,等事态發展到比較穩固的時候,我會和瑾月、蓮婢承認身份的。”說到這,沈綏不由咬牙切齒道:
“讨厭的李卯卯,叫她卯卯,她還真就和兔子一般傻了!以後定要她供我好吃好喝,吃光她的腰包。我還要揪着她的兔子耳朵對我賠禮道歉,像從前一樣喚我叫老大!”
這回輪到沈缙哭笑不得了,不由暗道:阿姊,這世上再無你這般綠林氣概十足的謀臣了。
***
上元節過後,年關就算差不多過去了。新的一年徹底來臨,士農工商,各個階級、各種身份的人,都得繼續奮鬥,或為了實現抱負、或為了養家糊口,忙忙碌碌。沈綏也開始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起來,每日悶頭處理手中的案子,好似真就打算為了大唐的司法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她本就聰慧,再加上勤懇踏實,本來積累得如山一般高的案卷,已經處理了九成九。如今案頭上還擺着兩份案卷,這兩件案子都是疑難案件,若不去當地體察,只是隔空判斷,實難有個清晰的把握。此兩案分別是山南東道江陵府的案子、江南東道餘杭的案子,都是相當險惡的兇殺案。
特別江陵那起案子,兇手将一家八口、仆十三人通通殘殺,包括一個五歲孩童都不放過,且砍頭斷肢,破腹流腸,扒皮抽筋,血肉被啃食,極度殘忍。這個案子發生在一年前,至今,江陵府也沒有抓到罪魁兇徒。最讓江陵府刺史頭疼的是,被害人一家居然還是荊州大都督朱元茂的表親,雖然血緣不近,但是畢竟是大都督的親屬。朱元茂每次問起他這案子查得如何了,江陵刺史都只能以案情複雜為由推延搪塞。如此往複,朱元茂已經相當不滿了,越過了江陵刺史,自己派人查案。江陵刺史愁白了頭發,他這三年任期的考績,怕是都要敗在這起案子上了。因而上呈給大理寺的案情陳疏之中,言辭懇切,希望朝廷趕緊派遣能人盡快來江陵查明此案。
相比之下,發生在餘杭的那起富商連環毒殺案,就沒有這個案子影響這般惡劣了。事分輕重緩急,沈綏分.身乏術,還是決定先處理江陵府的這個案子。富商毒殺案,她早年間有所耳聞,只是當時這事兒與她無關,沒有觸及千羽門和長鳳堂的利益,她就沒管。寫一封書信給身在餘杭的千羽門屬下,讓他們先查着,并不耽誤工夫。
就在沈綏思考着自己是不是該第一次申請外出巡按之時,一則消息傳入朝中,徹底決定了她不久之後的江陵之行。
開元十七年正月二十二日,荊南節度使傳來加急奏疏,江陵大都督朱元茂,上元節游江途中無故失蹤,消息傳到長安時,已有七日未有音訊,或已落水身亡。究竟是意外還是謀殺,荊南節度使也說不清,只說現在活下來的可能性不大了。
地方二品大員突然無故失蹤,生死不明,聖人吃了一驚,立刻命禦史臺、大理寺、刑部三司派人聯合前往江陵徹查此案。江陵府是沈綏的轄地,她走這一趟避無可避。
而就在同一天,一直在長安周邊及至洛陽附近暗中察訪善因身世背景的從雲、從雨、玄微子、呼延卓馬四人一并歸來了,帶給沈綏一個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消息。
作者有話要說: 注解:
【金】
鐘:形狀扁圓而中空,起源于商朝,多為青銅制,又叫“編鐘”。
镈bó:镈是一種形制接近于鐘的中國樂器。盛行于東周時代。不像鐘口呈弧狀,為平口。
铙náo:铙又稱钲,執鐘。中國古代使用的青銅打擊樂器之一。
【石】
磬:磬是一種中國古代石制打擊樂器和禮器。
【絲】
琴:琴,又稱瑤琴、玉琴,俗稱古琴,一種七弦無品的古老的撥弦樂器。
瑟:漢族撥弦樂器。形狀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細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聲音階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稱“五十弦”。瑟的體量比琴要大很多。“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竹】
簫:分為洞簫和琴簫,皆為單管、豎吹,是一種非常古老的中國古代吹奏樂器。
箎chí:古代一種管樂器,也就是所謂的竹埙,是一種低音吹奏樂器。據《周禮·鄭玄注》:“篪,如管,六孔”
【匏】páo
笙:源自中國的簧管樂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
竽yú:古簧管樂器,形似笙而較大,管數亦較多。
【土】
埙:埙是開口吹奏樂器,音色樸拙抱素獨為天籁,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早期雛形是狩獵用的石頭。有的石頭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當先民們用這樣的石頭投擊獵物時,石上空腔由于氣流的作用而産生哨音。
缶fǒu:缶亦作缻,按《說文解字》解釋:“缶,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鼔之以節歌。
【革】
鼗táo:長柄,鼓身兩旁綴靈活小耳,執柄搖動時,兩耳雙面擊鼓作響。俗稱“撥浪鼓”。
雷鼓:一般指大鼓,聲如雷。亦可指八面鼓,最早用于祭祀。
【木】
柷zhù:柷是中國古代打擊樂器,方形,形似鬥。以木棒擊奏,用于宮廷雅樂,表示樂曲開始。
敔yǔ:敔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常在樂隊中使用。形如伏虎,以竹條刮奏,用于歷代宮廷雅樂,表示樂曲的終結。
此外,雅樂還有一些比較出名的樂器,最著名的比如箜篌(東方豎琴)。
第一卷 開始收尾了。按照全文的篇幅來說,第一卷算是比較短小的一卷,卷中大案比較簡單,主要起到開篇鋪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