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拉人入夥兒
文景輝的酒沒白拿出來,紀家舅舅雖然沉默寡言,但是喝了酒之後,倒是能多說些話了!
這個發現讓文景輝高興不已,看了好幾眼武大,心說等他想讓武大多說話的時候,就灌醉他!
這個決定在日後,讓文景輝沒少後悔。
吃飯的時候,紀家舅媽也上了桌子,因為都是一家人,就沒那麽多講究,女的才倆,一個紀家舅媽,人老珠黃;一個小進寶,剛會爬。
在酒桌上,文景輝知道了紀家舅舅的無奈,因為紀家是山東人,山東濟南府,下轄德州臨邑縣宿安村。
離這裏可真夠遠的了!
怪不得,武大是正月裏回來的,這都快半年了,紀家人才上門。古代交通太不便利了,而且這個時代,出門不帶戶籍路引,真的是很不好走,連城門都進不去!
這樣算起來,除去天冷路滑和鬧匪春耕耽誤的時間,紀家人肯定是一刻都不耽誤的來了這邊。
他們的馬車上,除了行李之外,還有幾件換洗衣服,和兩袋子的糙米,一袋子的燕麥面,一小袋子鹽巴,和一小袋子已經風幹了的鹹菜條子。
他們就是用這點兒東西,走了一路,吃了一路,文景輝當時看到這些東西的時候,心裏真的酸的不行。
要是他的話,這點兒東西,肯定堅持不到這裏,更何況,還得堅持回去!
當然,文景輝不會讓他們就這麽堅持回去的,要是他們就這麽回去了,他肯定會不安。
“家裏開荒了?”紀興言話少,雖然跟親外甥挨着坐,這樣就算是表現的親昵了,別的話,不用這個舅舅說出口,武大能體會他舅舅對他的關心。
“恩。”武大點頭,這就算是回答了。
文景輝看着他們倆,只替紀家舅媽憋屈,話這麽少,怪不得紀家舅媽這麽能說會道,還老是想着保媒拉纖,八成是憋屈壞了!
“好酒啊!”老範對酒的喜歡,超過了桌子上的肉菜。
小範也同樣嗜酒,只是小範就喝了一點兒,就不再碰了,文景輝以為他不好意思多喝,想着晚上再給小範一壇子吧。
紀綱對文景輝的酒不感興趣,倒是對一桌子的菜很是喜歡,吃得滿嘴流油。
兩個小孩子被小丁喂飽了後,一個在床裏亂爬,時不時的還“啊啊”兩聲,以表示她的存在,每到這個時候,文景輝就會給小進寶兩個“啊啊”,仿佛是跟她打招呼一樣,讓小小的進寶不至于顯得被人遺忘一樣。
小招財就坐在小丁的懷裏,小丁身邊坐着的就是文景輝,文景輝動不動就給小招財夾點兒肉末,弄點兒去了刺兒的魚肉。
“開了,開了不老少呢!”老範喝了酒,話匣子就打開了,武大不多話,不代表別人不多話啊!
将他們開了多少荒地,都跟紀家舅舅比劃了一下,小丁跟紀綱年紀相仿,紀綱活潑好動,小丁跟他一比,反而沉穩了許多。
“宿安村?”文景輝想了想:“是不是唐王堤那裏?”
“嗯?文先生知道我們那裏?”紀綱沒想到,他們那個小地方,文景輝竟然知道。
“當然!”文景輝一臉心思神往:“傳說唐太宗征遼的時候,路過當地,見天色已晚,又遇上風沙彌漫,即命兵甲築堤而宿。堤壩築好後,變的風平浪靜,安枕到天明。太宗一夜好眠,第二日天光大亮,發現當地山清水秀,恍若人間仙境。為不忘這個天賜的風水寶地,臨行時留下幾個随從和妃子,後成婚在此繁衍并依堤建莊,起名‘唐王堤’,據說那裏的人,都是當時幾個随從和唐太宗妃子的後代。”
文景輝心裏暗暗的想着,其實宿安那塊風水寶地,不止是這些,宿安一共接待過三位帝王。
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
也因此,宿安一舉成名。
“才不是呢!”紀綱反駁,“只有幾個大地主家,才自稱是唐人後裔,其餘的人都不承認!”
“怎麽會呢?”文景輝逗弄着紀綱。
“随從和妃子,想也不可能啊!妃子敢給唐太宗戴綠帽子嗎?随從敢跟唐太宗争女人?找死呢麽!”紀綱一撇嘴:“連我都知道不可能,文先生還真信吶!”
文景輝:“……!”
嗎淡淡的,被個中二少年給鄙視了!
雖然這個中二少年日後權傾朝野,不可一世,但是現在,他依然是個中二少年!
一頓飯吃的時間挺長,但是誰都沒有催促,彼此都很珍惜相處的時間,因為舅舅一家來一次是真不容易。
“舅舅,你們那邊收成如何?”文景輝心裏有個想法兒,只是不知道,紀家人怎麽想。
“暫時餓不死。”紀興言一聽文景輝這麽問,臉一下就恢複了面癱狀。
“爹!”紀綱輕輕地喊了一聲紀興言。
紀家舅媽一看紀興言不說,她就代他說好了:“去年鬧了旱災,今年差一點兒就下不了田,春雨少得很,就這樣,稅也沒減一分,幸好我們家三個兒子,都能出份力氣。大妞和二妞也能幫忙洗衣做飯打草喂豬了。”
“跟孩子說這些幹什麽?”紀興言不想讓外甥擔心他們家,怎麽說他們家有他跟三個兒子,只要下大力氣幹活兒,肯定餓不死。
文景輝轉悠了一下手裏頭的細瓷酒杯,看了看武大,武大正好也看向他!
文景輝眨巴了一下眼睛,武大心裏一動。
“舅舅,舅媽,我們的事情,你們也都知道,說實話,我以後不會再去科舉了,因為就算考上了,也是無用的。”文景輝組織着語言:“我現在已經是秀才了,腳下的這座崗子山,還有旁邊的九雲嶺,都是我買下來的,按朝廷規矩,崗子山是我這個秀才的,可以免稅。旁邊的九雲嶺,作為家族墓地使用,是不需要交稅的地方。”
別的紀家人不心動,但是“免稅”二字,他們是真心動的!
明朝的稅收執行的很徹底,從來只有多交的份兒,一分一毫都不能少交!
“您也看到了,這裏就我們幾個人,說實話,這個崗子村,四戶人家,七口人,說出去都讓人以為我過家家呢!”
說到這裏的時候,武大明白了文景輝的打算,眼睛定定的看着文景輝和紀興言。
“七口人的村子啊!好小。”紀綱小聲嘀嘀咕咕,被老娘拍了一巴掌在腦袋上,消停了下來。
文景輝抽了抽嘴角兒,紀家舅媽毀了他對這個時代女子“三從四德”的溫柔印象。
“而您也肯定不放心武大,武大若是跟你們過去,也只是勉強能混個溫飽,不如你們搬過來吧,跟武大一個村子住着,日後若是武佟氏再敢過來,也有舅媽您可以護着武大不是?”文景輝積極的給崗子村拉人入夥兒,他這個裏長當的太失敗了。
一共才七個村民,倆孩子太小,平日裏他連一句重話都舍不得說,更別提管他們倆了,不要太嬌慣就不錯了。
老範小範和小丁,根本不用他說什麽的!
武大就更走了,幾乎他說一,武大不說二,或者說,武大他從來就沒跟文景輝紅過臉兒!
文景輝猜測,他就是想上房揭瓦,武大八成也得幫忙給他擡梯子!
這太沒成就感了!
而且武大舍不得舅舅,舅舅一家也舍不得武大這個親外甥,何必兩地惦記着呢?幹脆搬一起住得了。
日後永樂大帝起兵靖難,紀綱也不用“君前攔馬”那麽冒險,直接跟武大他們一起去投效朱棣,一開始就跟着起兵的人,和半路加入的二道販子,以及最後投降了的家夥,從起步開始,就比別人在朱棣那裏多了三分臉面。
紀綱這少年雖然中二了一些,可本質上看來還是好的,能拉他一把就拉一把好了,說實話,紀綱的結局并不好,文景輝也不想他日後大腦進水小腦養魚的作死。
文景輝更不想讓武大因為紀綱的原因,傷心失望,或者再受到什麽牽扯。
“搬過來?”紀興言心動了。
“對,搬過來,搬過來後,雖然這裏沒上等良田,也沒水田之類的上好田産,但是這裏免稅,我還會種些藥材,家裏有藥房,看病吃藥都方便。小招財也三四歲了,如今正跟着我認字,将來村子裏的孩子,四歲上就要開始學習,七歲起開始背書,哪怕日後不能當什麽大官兒,起碼不會兩眼一抹黑,鬥大的字都不認識。”
文景輝描述的未來太美好,紀興言一家三口都有些不敢相信,免稅還不算,還有藥鋪可以看病,還能讓孩子們讀書識字!
“就算不科舉,也可以去城裏當今賬房先生,或者是掌櫃,總比土裏刨食兒要強許多。”老範坐在那裏給文景輝敲邊鼓。
武大激動的連喘息都變得粗重了許多,緊緊地看着紀興言這個親舅舅。
以前是沒有能力,也沒人幫襯,現在有了文景輝的話,武大真的很希望舅舅他們能過來,跟他生活在一起。
起碼,有個什麽事情,不再兩地擔憂。
就說這次熱疫,武大要不是離舅舅家太遠了,他早就跑過去看一眼他們家是否平安了。
“只要舅舅家搬過來,房子我包了!”文景輝看出紀興言心動了,于是開始加價碼:“這房子怎麽樣?将來舅舅家的房子,照着我這個來蓋,保證你們過來,有房住有地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