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遷都
宣侯三年春, 宣侯姬伯服娶鄧君之女。
成婚之後,姬伯服就是個大人了——雖然宣國的國土在宗周南陲, 但是去往王都鎬京要跨過宗周大半的國土,所以姬伯服名義上需要每年一朝,實際操作起來,也可以換成是三年一朝。
為了多見兒子幾面,姬宮湦居然想到了要遷都。
其實遷都也是有好處的,畢竟在沒有諸侯兵力的幫助下,衰退的宗周指不定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被戎族攻入王都之中。
戎族可不知道什麽叫做道義禮法,歷史上幽王與諸多朝臣身死, 鎬京與豐京被洗劫一空就是很好的證明。
除了豐、鎬二京之外, 大周另有一個都城,是為成周,也叫洛邑, 這塊地方後世名之為洛陽。
武王之時曾經短暫地以此為都, 但是之後又遷回了鎬京。
成周離宣國就近得多了,不僅離宣國近, 離晉、衛等諸侯國也近。
因為分封諸侯數的增加,以及歷代諸侯孜孜不倦地外擴,宗周的地理位置現在并不能被稱為“中國”,反而顯得有些偏遠了。
後世受封西周原本的土地的秦國, 被其他諸侯國鄙夷為蠻夷,即使到戰國時代,跻身戰國七雄之一, 還是被關中諸侯們鄙夷着,只因為秦國是少數幾個沒有地處“中原”的諸侯國。
在宗周時代擔負着抗擊西戎的重任的秦國,他們的領土範圍雖然擴張了,但是拿着地圖對比一下就能發現,他們的領土是和西周的宗周重地重合率最高的。
西周時代的宗周的領土範圍,在戰國時代主要被秦、韓、魏這三國都占據,而宗周的重地當然是豐、鎬二京及周邊所在,這在戰國時代都屬于秦國。
秦國的被排斥,和西周末年宗周略微尴尬的處境還是有些相似之處的。
對于這個時代的王室來說,諸侯們心都大了,不好管了,遷到隐隐地處天下“中原”的成周,也是向諸侯們宣布大周的中心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姬宮湦選擇遷都,在王都任職的諸侯們思索了一下,都發現了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鼎力支持。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成周在周公旦時代的定位就是震懾天下諸侯之所,曾經這裏也是大周的都城,遷都的話,從禮法上講是有可行性的。
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姬宮湦他是個執拗的主兒,只要他下定了決心,其他人就不可能輕易讓他改變主意。
為了照顧宮中剛出生不久的小嬰兒——褒姒在姬伯服成婚之前的兩個月,生下了他的弟弟王子易——同時在遷都之前對成周做好修繕工作,遷都的時間定于周王二十年,也就是三年後。
有了小兒子,姬宮湦好歹在想姬伯服的時候有個寄托對象,而且在這三年間,姬伯服起碼還能上鎬京一到兩回,已經夠了。
這其中,姬伯服和姬宮湦相互通信的家書功不可沒。
對于自家老爹的惹事能力,姬伯服也真的是服了。
他的弟弟原本不叫姬易,而是叫姬元或者姬一的。
姬伯服名字裏帶一個象征着子嗣排行中首位的“伯”字就已經很招人恨了,想不到,姬宮湦給小兒子取的名字更離譜。
正所謂“一元複始,萬象更新”,“一”和“元”,這兩個代表着初始的字的被當成人名來用,這效果和姬伯服名字裏的“伯”差不多,套用後世順治帝的名言【并不是!】就是“此朕之第一子也”!
姬伯服好說歹說,最後好歹給弟弟争取了一個相對正常的名字,他相信以後姬易會感謝他的。
致力于建設宣國的姬伯服其實沒有那麽多的精力去管宗周的王都裏發生的事情,最多在家書裏多勸老爹不要太作。
因為距離産生美,姬宮湦對姬伯服的寵愛不僅沒少,還日益增多,而且姬伯服說話也比較有技巧,他的嘴一向很甜,還沒就國的時候人稱“王城第一小甜嘴”【大霧】,所以姬宮湦多多少少還是能聽進去他的話的。
而宣國,姬伯服主要管的還是不那麽要緊的那幾個方面,畢竟要慢慢來,步子邁得太大會扯到蛋的。
姬伯服在開邑設置了供人交易的集市,天色将晚的時候收攤,沒有夜市,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是夠了。
這個設想最初來源于姬伯服為了收集他大婚時需要的油脂。
其實有專門豢養這些“雞豚狗彘”的機構,但是姬伯服覺得這樣不僅浪費錢,還浪費了一次帶領黎庶賺錢的機會。
農民們在農閑時節,可能會化身獵人,去山中狩獵,或者幹脆某些人一直是以獵人之業為生的。
在許多史料中,記載周幽王因褒姒而亡國之事的時候,總要扯到褒姒“神奇”的來歷,什麽宮女因夏朝遺留下來的龍涎有孕,生下女嬰啦,被老夫婦收養什麽的,而這個,就要追溯到周宣王時期。
宣王之時,有童謠,檿弧箕服,實亡周國。
檿,即為檿桑,是一種桑樹,木材堅韌,可作弓。
用白話文解釋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販賣用桑木做的弓箭的人,就是日後滅亡周國的人。
宣王因此在全國——也就是宗周境內——大肆搜捕販賣桑木所制弓箭之人,一對來自褒國的老夫婦也以此為生,在逃亡回褒國的路上撿到了被丢棄的女嬰,那就是日後的褒姒。
先不管這個故事的主體情節是多麽的玄幻,讓人忍不住高呼“這一點都不科學,不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只看故事裏頭,有那麽在宗周販賣弓箭的人,就知道,這時候,狩獵并不是什麽高端技能,只要在路邊買上一把弓,就能“自主創業”了。
姬伯服設置集市,然後讓人在市集上購買獵人們獵到的獵物——一部分可以用來提煉油脂,另一部分可以直接作為宴飲上的食材的原料進行烹饪——不僅在宮城和庶民之間進行了流通,還長久地給獵人們獵到的獵物提供了一個交易的渠道。
而集市的功能就是交易,所交易的可并不僅僅是野味這一種。
時間已經到了西周後期,各個諸侯國所用的錢幣和宗周也是有區別的。
對于錢幣,姬伯服只對戰國後期的幾個國家的錢幣有印象,譬如刀幣之類的,五铢錢是漢朝時代的産物,還是經過了長時期的調整才慢慢穩定下來。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也統一了貨幣,因為戰國時代的貨幣和後世比起來分量都比較重——姬伯服真的是到第二世了還記得他當時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先秦錢幣的樣子,比起天圓地方、小巧輕便的孔方兄,刀幣、半兩錢之類的錢幣真的是重得不得了。
姬伯服慎重地思考了一下,要是他現在就把五铢錢推出來,其他的諸侯國會有什麽樣的動作。
根據各國鑄造的錢幣的不同,相互之間流通的價格也不一樣,可能晉幣一錢,就需要宣幣三錢乃至于五錢,而其他的諸侯國的錢幣都比較“厚重”,就姬伯服這麽特立獨行,似乎也不是很好。
當然,最後想了想,姬伯服想出了個折中的方法。
推行兩種額度的宣幣,一種是十二株錢,另一種是六株錢。
宣侯五年,子後生子,姬伯服為長子取名為啓,象征着一個新的開始。
原本他是想給兒子取名為世世代代的世的,按照這個時代的習慣,可以在後面加一個父,是為世父,但是不幸的是,要是姬伯服這樣給兒子取名,就會跟他的大侄子撞名。
姬宜臼給自己的長子取名為洩父,姬伯服再弄一個高仿版的名字,真的是渾身長滿嘴都說不清了。
周王二十年,宣侯六年,周王姬宮湦正式遷都洛邑。
周王遷都,宗周中心的更易是一件大事,再加上遷都之後諸侯國與周都之間的距離的改變,因此幾乎所有的諸侯都要上洛,進行朝觐。
因為遷都的日期是早就定好了的,所以距離遠一點的諸侯早早的就開始啓程了,近一點的諸侯可以慢慢來,反正到達的時間也不會差太多。
姬伯服上洛邑的時間比其他諸侯要早一點,他弟弟已經啓蒙了,和他相比,是個純正的原裝古人的姬易當然沒有那麽“妖孽”,學什麽都會,但是也是個聰明的寶寶。
而且,在小兒子身上,姬宮湦享受到了另外一種教導兒子的成就感。
啊,被寶貝兒子用“父王好棒棒”的眼神看着的感覺真好!感覺自己又找回了年輕時候的感覺呢!
姬·小時候只是實在受不了姬宮湦渴望的眼神才偶爾給父王順順毛的·伯服:MDZZ。
姬宜臼因為洩父這個兒子的存在,所以在父親的面前的地位有所提高,畢竟萌萌噠的可愛小孫砸和面癱臉的忤逆子當然是有區別的。
姬宮湦現在的興趣愛好其實簡單粗暴地歸納一下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興趣簡單粗暴,唯一的願望就能活久一點,看着小兒子也受封就國。
姬伯服:老爹你終于長進了啊!
總的來說,姬宮湦還是一個愛浪的人,也就是說,他并不是特別的忠實于自己的本職工作——周王。
這其實是一件好事,因為愛浪又不損害身體過度的人,總能活得久一點的。
宗周歷史上,以喜愛巡游天下、連西王母都見過的穆王,不就是享國時間最久的一位嗎?
作者有話要說: 檿弧箕服,實亡周國,是西周末年的谶語,當然也有可能是後世刻意附會的Orz
檿yǎn :〔檿桑〕,一種桑樹。落葉喬木,葉互生,內皮可做紙,木材堅韌,可做弓、車轅。
弧hú :此處指木弓
箕服:亦作“箕箙”。 箕木做成的箭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