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章節
敢和朕做朋友,若一定要說……應該是方貞吧。也不知他如今怎麽樣了。”
“方貞是誰?”柔妃忙問,這名字,她從不曾聽過。
皇帝陷入回憶,悠悠的說道:“他是朕在麓山書院的同學,彼時朕白龍魚服,混跡于學子之間,逍遙自在。方貞乃是衆學子中的首領人物,每每與朕把酒論道,多有狂放無忌之言。及至後來,他學有所成,卻不願科舉仕途,終有一日,他決定雲游四方,與朕作別時才說,他早已知道了朕的身份。”皇帝說着,久久嘆息,吻了吻柔妃的額頭,對她說道:“所以,杜嘉有許多的朋友,皇帝沒有朋友,而朕的朋友唯有方貞一個。”
皇帝說完往事,叫柔妃也沉默起來。自古以來,人人都向往着攀登頂峰,以為風光獨占,至高無上,卻不知那頂峰只是一塊僅能立足的狹地。
“好了,該朕問了。”皇帝笑道:“告訴朕,阿柔為何與朱小姐更投契呢?”
柔妃輕笑:“這哪裏有道理可講,投契就是投契啦。臣妾問陛下,陛下最佩服的人是誰?”
皇帝想也不想,答道:“本朝太祖皇帝,該朕了,阿柔存了多少私房?”
“這……”柔妃掩嘴:“哎呀,陛下怎麽連這也問啊。秘密呢……”
皇帝捏着她的臉頰,笑道:“說吧說吧。”
柔妃算了算:“并沒有多少,不過是每月的俸祿勉強度日罷了。陛下倒是賞了許多,不過都是珠寶古玩,有價無市。”說着,她貼上皇帝,往他身後一指,悄悄說道:“桂嬷嬷替我收在紗隔下面的矮櫃裏。”
皇帝瞥了一眼,認準了方向:“阿柔露了白了。
柔妃帶着幾分小傲嬌道:“不怕陛下知道。輪到妾了。”她偏着頭,狠想了一會,問道:“陛下覺得,做一個好皇帝最大的困難是什麽?”
這個問題,引發了皇帝的思索。他望着床頂,深深的皺起了挺拔的劍眉。為君不易,最大的難題是什麽呢?是權臣奸佞?是敵國外患?還是天災民變?這些都是難題,但算不得最大的難題。“是懶惰。”終于,皇帝說道,“懶惰才是明君最大的敵人。”
柔妃聞言,幾乎就要為皇帝鼓掌了。獨裁的皇帝,他個人的操守能力決定了政治是否清明,決策是否正确,他被賦予了全天下最大的權利,同時也背負這最大的責任。人都有惰性,人的一生就是和自己的惰性鬥争的一生。業精于勤荒于嬉,皇帝的懶惰,既是國家的災難。
“制定國策,處理政事。”皇帝摟了摟柔妃,使她柔軟的身子緊貼着自己:“很累啊……”
柔妃的臉頰,熨貼着皇帝的肌膚,她不由自主的想要去靠近年輕的帝王。“早朝不如酣睡,議事不如看戲,決策不如蹴鞠……貪玩好耍,嬉戲游玩,誰不會呢?可若是陛下懈怠了,只顧自己縱情享受,以舉國之力盡一人之歡,那就成了昏君了。”
皇帝長嘆:“方貞曾說将萬民福祉系于帝王一身,是非常危險的事。天生萬物,以人為尊,而人本身,并無高低貴賤之分。王侯将相無種,便是帝王,亦可易姓。世間事便應世間人說了算。”他低了頭,吻在阿柔頭上:“若真如此,朕可省事兒了。”
“如何才叫‘世間人’說了算?”柔妃挑眉,嘴角勾出一抹笑,十分之不以為然。
皇帝不以為意,說道:“他說應該收集事物有關之人的意見,誰的意見占多數,就誰說了算。”
柔妃不屑道:“倒也不是全無道理,可是比着當今天下,不過是空中樓閣罷了。豈不聞‘手有十指,各有長短’。勤勞者豈能與懶惰者同;善謀者豈能與短智者同;德高者豈能與小人同!赤子降世,自然無高低貴賤之分,及至長成,卻有賢愚善惡之別,豈能一視同仁?世間之人,各有所需,利益不同,若人人做主,意見相左,應當依誰?若政見不同,人多的就一定對麽?天下百姓,為果腹避寒而碌碌,他們又如何施政決事?若有一事,迫在眉睫,難道也一個個的去問?”
“阿柔開始還說得有理,後面就胡攪蠻纏了。”皇帝對着柔妃笑:“世間人說了算,也一樣可以選賢與能,依着聖人教條,朝廷律法,沐化萬民。”
“那不就得了。”柔妃爽快的說道:“天下人管好自己的事,将家國大事托付給國家裏最聰明的幾個人,咱們想的一樣。只是,選賢與能,如何選?誰來選?若不是百姓來選,那就不算是世間人說了算了喲。”
皇帝來了興趣,坐起來又問:“這個問題朕也問過,他說可以‘選舉’,每個人選出自己認為合适的人來充當‘公仆’,行使管理國家和朝廷的權利。”
柔妃也坐了起來,癟着嘴搖頭道:“空中樓閣。法子是好法子,事也是好事,但是不行。”柔妃豎起一指:“第一、黎民百姓多不識字,不曾教化,沒有鑒別賢愚的能力。第二、人多只認親疏,不論對錯,宗族門閥勢力強大,不能做公正無私的選擇。第三……”
“阿柔的意思是行不通咯?可是你說是好法子,又怎麽會行不通?”皇帝正色道。
柔妃見他嚴肅的模樣,立馬就後悔了,只圖一時口舌之快,叫皇帝不快,這是何必呢。“倒不是行不通,只是要走的路太長,太久,也太坎坷。”柔妃心虛的垂下了眼,全無方才滔滔不絕的飛揚。
“朕并無氣惱與怪罪阿柔的意思。”皇帝誠懇的說道:“阿柔覺得,要怎樣才能做到百姓自己選賢與能呢?”
皇帝的目光裏含着期待,叫柔妃不好拿瞎話糊弄,她細思之後說道:“依臣妾之愚見,若要百姓自己選賢與能,第一前提國富民富,只有社會財富積累到足夠的程度才能實行。第二是開啓民智,每一個人都接受教育,充分保障權利,也認真履行自己的義務。過了幾千年,也許就行了。至于別的,臣妾也不知道了。”柔妃恐自己的奇談怪論引得皇帝起疑,便不肯再往下細說。
皇帝似乎在消化柔妃方才說的幾個名詞,對于她言論的虎頭蛇尾并未追究,沉思片刻,他又問:“朕的國庫經過幾代積累,已經遠超前朝,還是不夠麽?”
柔妃看了看他充滿期待的臉,低聲道:“許多百姓苦苦求生,三餐難繼……”
這下皇帝真的懊惱了:“空中樓閣,果然是空中樓閣。”
柔妃想了想說道:”臣妾從前與市井中遇到過一個傻子,這傻子最是貪吃,偏生家貧,總也吃不飽。一日,他将做工所得之錢,全數買了饅頭。他吃啊吃,吃了一個吃第二個,又吃第三個第四個,直到吃到第十個饅頭,他才摸着肚子說道‘飽了飽了’,可一看饅頭都沒了,他又生了氣‘早知道我就直接吃第十個饅頭好了’。”柔妃說完,笑眯眯的看着皇帝:“陛下覺得他傻不傻?”
“你連朕也敢取笑。”皇帝失笑,一把将柔妃摟入懷中,嘆道:“罷罷罷,空想無益,不如憐取眼前人。朕問你,阿柔生平什麽時候最快活,最幸福?”
柔妃愣住了,她沒有想到皇帝會問出這樣的問題,她牽了牽嘴角,做出笑模樣,說道:“臣妾自小幸福無憂,要說什麽時候最快活最幸福,實在是不好說。若真要理論,當然是和陛下兩情相悅的時候。”
謊話說多了,自己也會信。說道後來,柔妃語氣益發的真誠,簡直連她自己都要信了。皇帝一雙眼睛看着她,沒有審視、沒有探究,只一派的認真,他靜靜聽着,摸了摸她的頭發,笑了。
第 38 章
重陽登高,取得了政治上的極大成功。不但朝廷裏頗為的君臣相合,臣工同心,便是後宮也一派升平景象。這主要歸功于皇帝的勤奮耕耘,原來自西山回來,皇帝自柔妃始,将後宮裏數得着名字的妃嫔都臨幸了個遍。這等雨露均沾的佳話,叫大興宮裏呈現出一片和諧景象。甚至被禁足的雲妃,皇帝也去她那裏歇了幾次。只是,這和諧是表象,內裏相鬥的情形從柔妃獨寵,變成了三足鼎立。各宮娘娘貴人,見着面都說着過年話,笑臉相迎,将較勁的力氣都憋在肚子裏,只等着看柔妃、雲妃、陳昭儀相鬥的好戲。
柔妃把皇帝的把戲給看透了。他對雲妃先抑後揚,為的是讓雲家主動示弱,贏得主動權;寵陳雲華,行的卻是将欲取之必先與之的毒計,引陳、肖兩家相争,緩解來自權臣的壓力。至于葉昭容……不過是叫葉家人留個念想,不要魚死網破罷了。
“奴婢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