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章節
是我們娘娘命奴婢送來給柔妃娘娘的織銀回回錦。娘娘說雖比不得咱們大晏的絲綢,不過是瞧着新鮮,請娘娘笑納。”
“奴婢這裏,是我們昭儀命奴婢送來給柔妃娘娘的一寸玉。昭儀說這一寸玉光清不浮,熠熠如目,乃是上品。”
看着面前兩個雲盤,柔妃黛眉輕蹙,許久沒有說話。兩個托盤的宮女半跪在地,心內惶恐,身子開始微微的顫抖——柔妃娘娘性情暴虐,老天保佑,她千萬別拿我發作。
“娘娘。”見柔妃不說話,阿桂輕輕的叫了一聲。
柔妃輕輕一笑:“收下吧,替本宮謝謝你們家主子。”
兩個宮女如蒙大赦,慌忙叩頭離去,唯恐走得慢了平生波折,受了帶累。
“什麽回回錦,什麽一寸玉,奴婢聽也不曾聽過。”雨荷講兩份禮物送至柔妃面前請她過目。
柔妃伸手講回回錦略翻了翻,不以為意道:“雲家幾代經營西北,這回回錦想來是西域所産。至于這一寸玉麽……倒是個稀罕物,若是落入方家之手,定是愛若珍寶,到了本宮這裏便焚琴煮鶴了。”
“回回錦倒平常,織銀的卻少見。只是合共才這麽半匹,裙子也做不成一條。”阿桂也看了看,覺得有些遺憾。又看着一寸玉,嘆道:“昭儀倒舍得,竟将這樣有錢沒處買的東西送與娘娘。”
柔妃微微一哼,笑容有些冷:“她哪裏有這樣的好心,不過是盼着本宮用了這墨叫陛下看出來,再一問,不就問到她身上去了麽。”
阿桂笑道:“娘娘倒想得通透。娘娘這麽一說,我倒是想起宮裏一樁舊事。話說幾十年前,永樂年間,有一位失寵的妃子,重金買通了另一位娘娘身邊的司衣女官,将得寵娘娘打扮得同失寵娘娘從前一模一樣。聖人見了,自然就想起了那位失寵的娘娘……”
阿桂說起掌故秘辛,不但小宮女小太監愛聽,便是陳祿、雨荷等人也愛聽。說完一個,又撺掇着阿桂繼續說。
阿桂瞧了瞧柔妃,似乎不太在意,便又說道:“從前有一位小姐,乃是侯門千金,因她母親早亡,外祖家又将小姐亡母的庶妹嫁給了小姐的父親做續弦。小姐深閨弱質,原以為姨母是個倚靠,不料她姨母卻是個面慈心苦的,只一味的溺愛嬌縱,半點溫柔小心也不曾教給她。小姐嫁了人,夫君也是公府之家的公子,沒過上兩三年,日子便過不下去啦。”
雨燕聽了,不住的搖頭,對陳祿道:“天下哪裏有真心疼繼女的呢。”
陳祿額首表示同意:“內宅裏的陰私若見了光,只怕吓死人。”
衆人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柔妃卻拿起書,自顧自的看去了。這動作落在阿桂的眼裏,她近身笑道:“都是老奴的不是,胡亂說些事,攪了娘娘的清靜。”
柔妃不能不給阿桂面子,只得放下書道:“嬷嬷多慮了,就這樣熱鬧才好呢,你們繼續說吧。”
阿桂應了,又對柔妃道:“娘娘這《四海輿志》看了有些日子了。老奴曾有幸随先帝與元後北狩,漠北風光,天蒼地廣,恢宏雄壯,至今難忘。”
柔妃有些驚喜,忙問:“是什麽時候的事?”
阿桂心頭默算:“祥正十年,算來已經二十三年了。”
柔妃正了正身子,命阿桂在腳蹬上坐了,又問:“走得哪條路?都去了哪兒?”
“出了京畿,只有一條官道好走,這一路過去,就瞧見道邊景色變幻,越往北,氣候越幹,長得都是耐旱耐寒的草木。到了草原,那可是大不一樣。”阿桂說起往事,流露出平日裏難見的喜悅光彩。
柔妃是很愛聽這些的,一邊聽着,一邊想着日後自己也要親身去瞧一瞧。阿桂見柔妃愛聽,大生知己之感,興致更高,将自己所知所見,一一道來。陳祿見柔妃喜歡聽,也将自己家鄉的景色風俗說了兩句,見柔妃追問,便搜腸刮肚的說個沒完。衆人見此情形,莫不奉承,将那天南海北有的沒的,都拿出來講。又說起霍城等人出使的事,一時之間淩绮殿裏熱鬧極了。
柔妃一邊聽着,一邊含笑點評,一錯眼,卻見陳祿出去了。不一會,陳祿回來禀報:“周婕妤來給娘娘請安。”
“周婕妤?”柔妃皺眉,想了片刻才恍悟:“雨燕?”
陳祿回道:“正是。可要宣婕妤進來?”
柔妃不太想見,邊上桂嬷嬷揣度她的心意,勸道:“方才雲妃、陳昭儀的宮人前來,娘娘尚且傳召,若是婕妤親來娘娘卻不見,說出去只當是娘娘有心作踐她。畢竟婕妤是娘娘身邊兒出來的人……”
柔妃微微額首:“讓她進來吧。”
雨燕飛上枝頭,穿衣打扮與從前大不相同,但是在柔妃面前,卻依舊小心順從,侍奉柔妃一如往日。
“你是陛下新封的婕妤,不必這樣。”柔妃待她行禮後說道。
雨燕道:“雨燕有今日,全憑娘娘提攜,雨燕片刻不敢忘娘娘的大恩,只盼着能回報娘娘萬一。”
柔妃聽了這話,不過略笑了笑,又勉勵了幾句,便讓雨燕去了。
“婕妤心裏倒還有娘娘。”看着雨燕的影子自門邊消失,阿桂低聲對柔妃這樣說道。
柔妃卻不以為意:“随她去吧。”
阿桂又道:“娘娘捧她出去,她自該投桃報李。”
柔妃打了個哈欠:“本宮懶待為這些個事兒費神。方才說到哪兒了?”
第 39 章
雲妃、陳昭儀都向柔妃示好,再加上有了雨燕的先例,柔妃娘娘在後宮的聲望又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那雨燕是個什麽東西,不過是沈家一個家生奴才,傍着柔妃,就能做婕妤。看看雨燕,再比比自己的才貌,哪裏不必雨燕強,她既做得婕妤,我哪裏就做不得?抱着這樣的想法,越來越多的宮中女子前來想柔妃獻上忠心——娘娘肯提攜人呢,若是也照顧照顧我,何愁不能承寵?
對于這樣的情況,柔妃樂見其成。只要順着她的,她便制造機會讓她們得見天顏。後來皇帝還果真臨幸了一兩人,引得衆多後宮子女将柔妃視為馬首。不過柔妃行事與從前大不相同,雖人人都來捧,卻謹慎低調了許多。甚至是給老太妃請安,也不曾躲懶遲到。
“娘娘,今兒就是寒露了,禦膳房又派人送來藥膳單子,請娘娘的示下。”天還蒙蒙亮,陳祿一手拎着琉璃燈,一手扶着柔妃,走在去安慶宮的路上。在他們前面,是一對提着燈籠的小太監,身後則跟着一位嬷嬷,四個宮女。
柔妃不喜藥膳的味道,前兩回禦膳房送單子都沒理睬,沒想到竟又來問,心下便有些不耐煩:“你去同他們說,本宮不愛吃那些個藥膳,若他們真有心孝敬,将上回本宮要的牛羊肉再撿上好的送到淩绮殿。”
陳祿聞言,不敢再提藥膳的事,只連聲應了。未走多遠,便瞧見遠處傳來亮光,走近了一看,是遇上了梅妃。兩人寒暄了兩句,一起往安慶宮去了。
後宮規矩,九嫔以上的妃子是要給皇太後、皇後晨昏定省的。大興宮裏如今沒有皇後,死了太後,只剩下個莫老太妃暫領後宮,為了表示對太妃的尊重,逢五、十之數衆嫔妃前往安慶宮頤年殿向老太妃請安。
“妹妹宮裏今年走幾個人?新的可選好了?”梅妃極親熱的上來挽住柔妃,含笑問道。按照宮中舊例,未被皇帝臨幸或賞賜的宮人年滿二十五歲後,可令歸家。
柔妃道:“這些都是嬷嬷們打點,我卻是不知道的。”
梅妃呵呵一笑:“淩绮殿裏有桂嬷嬷、枝嬷嬷兩位慈賢太後身邊的老人,自然是妥當的。只是過會子老太妃若是問起,妹妹說不出來,豈非不美?”
柔妃本不曾想到這些細微之處,見梅妃好心提醒,也不好駁,便叫過一個宮女吩咐:“你回去問問桂嬷嬷,咱們淩绮殿今年走幾個人,來幾個人,可都選好了。問清楚了,再來回我。”
那宮女急急的去了,柔妃向梅妃道了謝。及至到了安慶宮,司儀女官将她二人引至頤年殿配殿,雲妃、陳昭儀、葉昭容等人已經在了。
“妹妹。”不待柔妃問候,雲妃便主動過來牽着柔妃的手,親熱的像是真姐妹。
柔妃滿腹狐疑,雲妃不正該禁足麽,怎麽跑出來了。
“妹妹的好處,姐姐都記在心裏,日後妹妹若有用得着姐姐的地方,只管開口便是。”雲妃捏了捏柔妃的柔荑,對她露出“你我心神領會就好”的笑容。柔妃不知她什麽意思,含糊的跟着點了點頭。
陳雲華似乎也想過來與柔妃說什麽,但是她幾番躊躇,卻沒能邁動步子,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