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章節
謝太後了。”
柔妃嬌憨一笑:“太後說了,只要臣妾伺候好陛下便是有功于社稷,只要陛下喜悅,臣妾就是功臣。因陛下封了臣妾做妃,太後娘娘還升了臣妾父親的官兒呢。”
皇帝道:“那愛妃對太後豈不是感激不盡?”
柔妃雙臂挂着皇帝的脖子,貼近了他面頰,低聲道:“臣妾只感激陛下。”
皇帝趁勢吻住柔妃的櫻桃小口,品嘗夠了方笑道:“過幾日就是你的芳誕,朕為你廣邀賓客,定然熱鬧,你可喜歡?”
柔妃抿嘴笑道:“喜歡。”
皇帝捏起柔妃的下巴細細端詳,贊道:“好一個如花似玉的美人兒。”見柔妃一雙秋水瞳子閃亮亮的看着自己,不知怎地又加了一句:“再過些日子,朕就能多陪愛妃了。”
柔妃聞言,喜不自勝,千回百轉的“嗯”一身,将身子卷縮在皇帝懷裏。手指在他胸膛上畫着圈兒,咬着耳朵說道:“陛下,咱們去裏邊吧。”
第 15 章
到了六月最後的幾天,淩绮殿便忙碌起來。新制的衣裳、首飾、胭脂水粉,不住的往柔妃處送。未央宮裏提前數日便準備好了美酒,佳肴的單子比尚書大人的奏章還要長。京中數得着的人家,都收到了帖子,知道皇帝要替妃子過生日了。
這樣大的陣勢自然引起了轟動,便是坊間百姓也風聞議論。說得不過是奸妃引得皇帝荒廢朝政,虧得有太後娘娘把持,不然可就慘了的老生常談。言官們上疏痛陳柔妃誤國,鋪張奢靡,可皇帝卻理也不理。又有人跑去太後處陳情,太後只好數落了皇帝,又責罰了柔妃。可最終也沒有攔住皇帝,這慶生的宴席照辦不誤。太後生了氣,說自己絕不去赴宴。
七月朔的一大早柔妃就起來裝扮了。皇帝送來的兩個嬷嬷監督着宮女為柔妃上裝、穿衣、梳頭,時刻瞧着殿裏的自鳴鐘。雖說起得早,可這一套大妝下來,也折騰到了辰末。
巳時,自鳴鐘一響,就有太監來傳話,皇帝的禦攆已經出發,讓柔妃在宮門口等着一起去未央宮。兩個嬷嬷立馬将柔妃請出,淩绮殿外步辇已經備好,柔妃便在門口站着等。約莫過了一刻鐘,皇帝的禦攆來了。柔妃也上了步辇,由太監擡着,一起往未央宮去了。一路上又先後與梅妃、雲貴妃、周充媛、陳充華等回合,隊伍便越拉越長了。只有柔妃是皇帝親自接的,旁人都是在路上等着。
柔妃在皇帝的扈從裏瞧見了傅玄,他亦步亦趨的跟在皇帝的禦攆後面,身邊還有幾個青年人,身量同傅玄一樣的挺拔英氣。柔妃又瞧了瞧旁人,妃嫔們對她如往常一樣,忌憚又憎恨;宮女和太監們也同往常一樣,對她畏懼又巴結。這些人态度如常,讓柔妃感到安心。
到了未央宮,裏面已經高朋滿座。柔妃看了下去,來的人挺多,不過多是些無官職的貴胄子弟,權柄在握的大臣們幾乎都沒有來。肖天思跟着她母親坐在一處,眼睛直直的盯着皇帝看。從前同柔妃交好的閨中姐妹,具不曾見。不過這也在情理之中,朱門對朱門,竹門對竹門,那些姐妹都是普通官宦人家的女兒,來不了未央宮赴宴。柔妃心裏有些遺憾,但也覺得慶幸,自己如今做了奸妃,見了往日的姐妹也臉上無光。
司禮太監為柔妃唱了生辰的頌表,柔妃向皇帝謝恩,嫔妃們向柔妃祝壽,柔妃還禮,賓客向柔妃祝壽,柔妃做了答謝。這一套禮儀做下來,無人多說一句,多看一眼,人人神情肅穆,說如喪考妣或許有些過頭,如臨大敵又似乎不太對,只有一句“不屑與之為伍”形容得恰當些。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這樣的良辰吉日,朕邀了衆位同樂,還請衆卿不要拘束。”皇帝笑着說道。
衆人齊聲頌道:“遵旨。”然後便靜靜的坐着。
柔妃看得出來,許多人都不服氣。一個奸妃而已,也配讓這許多人賀壽麽?不過是以色侍君之人罷了。
“柳探花,你文采風流,比如作詩一首,以記今日盛況?”皇帝點了柳探花的名。
那姓柳的探花做出強忍不忿的模樣,甕聲甕氣的回道:“陛下恕罪,臣這些日子以來俗物纏身,文思枯竭,做不出詩章。”
皇帝無奈,又看了看別人,衆人具是低頭不言。“李季,你素來敏捷,不如你來?”
那叫李季的站起來随口念了四句,具是粗陋不堪,勉強壓了個韻腳而已。皇帝見此情形,面上有些挂不住了。
柔妃瞧出尴尬,強笑道:“狀元都考完了,還寫什麽詩啊,不如瞧瞧歌舞吧。”
皇帝尚未說話,席間有一人起身禀告:“臣啓陛下,聽聞柔妃娘娘乃是掃眉才子,今日又是娘娘的芳誕,若是娘娘不先做一首,臣等又怎敢獻醜呢。”
柔妃臉上有些變色,掃眉才子?誰封的!這是誠心要她出醜呢!柔妃為難的神色叫下面的人看了去,有些人臉上便露出譏笑之意,更有膽大的附和起來,一定要柔妃作詩,不停的拿話擠兌。
“還請娘娘莫要推辭。”肖天思站起來,直視着柔妃,一臉的倨傲。
皇帝未曾想到這些人這樣大膽,心中也極氣憤。當衆這樣逼迫柔妃,其實就是不把他這樣皇帝看在眼裏!他沒有說肖天思,卻對着方才說話的人道:“張三郎……”
柔妃被人欺到頭上,忙抓住皇帝的胳膊,攔住話頭,站起來笑道:“妾雖不敏,敢不從命,只抛磚引玉罷。”
皇帝是知道柔妃沒有墨水的,見她出頭,有些擔心。柔妃側身,低聲道:“陛下放心。”說着,她提起裙子下了玉階,走到那張三郎面前,笑吟吟道:“深宮婦人,不識公子高名,還請賜教。”
那公子沒想到柔妃下來與他面對面,有些心虛,便做出更加倨傲的樣子,驕傲的說出了自己的名字:“臣乃是鎮南伯爵、光祿大夫,禮部郎中令張大人之子,家父諱光耀,先帝贈字美顯……”
“慢慢慢……”柔妃一手撫額,滿臉的不解為難,一手對着張三郎不住的擺:“我問的是你,不是你的家父啊。令尊是鎮南伯爵、光祿大夫、禮部郎中令,那公子您呢?是何官職?”
那張三被這樣一問,霎時紅了臉,道:“臣張勉,供職龍禁尉。”說道龍禁尉幾個字時,小聲極了。
柔妃一聽,似笑非笑的瞧了瞧張勉,轉頭過去,不再理他,對着衆人道:“本宮在淩绮殿裏,整日間聽陛下念叨,今日便用陛下常說的話瞎湊幾句罷。”
衆人猜柔妃是想拿皇帝壓人,便是做了個打油詩,衆人知道是皇帝說的,也不敢恥笑于她,那些個放肆膽大的,便笑出了聲。
柔妃不理衆人,回首望向皇帝,朗聲念到:“九州生氣恃風雷。”
此句一出,頓時席上再無人交頭接耳,原先漫不經心的,也都微微側耳。
“萬馬齊喑究可哀。”柔妃環視衆人,又念道。
衆人皆露出驚訝神色,傅玄也忍不住狐疑的看着柔妃。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念道這裏,柔妃聲音放開,雖是朱唇皓齒,卻也有幾分擲地有聲。
柔妃話音已落,席上陷入了更深的沉默,更有人垂首藏起了神色。柔妃徑直走向皇帝,道:“陛下,臣妾掠美了。”
皇帝驚訝中帶着幾分喜悅,撫掌嘆道:“愛妃竟有如此大才,叫朕喜出望外。”又高聲吩咐:“筆墨伺候。”
太監早有準備,當下備好文房四寶,皇帝大筆一揮,将方才柔妃所做之詩臨出。
“将此詩裱好,挂于金水橋上,又令中書省傳書四海,均懸于城樓之上,以昭朕求賢若渴之心!”皇帝的話音裏透出一種向上的力量,飽滿的情緒。
“愛妃,朕掠美了。”皇帝對柔妃說道。又對衆人笑道:“衆卿以為如何?”
那柳探花猶自吟哦,衆人不語,只他說話,便都望向了他。柳探花驚覺,也是羞臊萬分,畢恭畢敬的對柔妃道:“自愧弗如。”
有了這一出,便有幾個青年也站出來吟詩。有人是自家父母長輩帶出來的,雖躍躍欲試,卻被攔住了。
“陛下,時辰差不多了,可要傳歌舞?”趙俅趁着作詩的間隙,悄悄對皇帝道。
皇帝點頭,教坊便奏起來,十幾個舞女袅袅婷婷的邁着舞步魚貫而入。聲色娛人,漸漸的殿內也就熱鬧了。
皇帝對柔妃道:“朕去更衣,這裏便交給愛妃了。”又叫過雲貴妃:“你也一起照看着。”
皇帝一走,傅玄并幾個青年侍衛也走了。柔妃心裏隐隐有些不安,心思便放不到歌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