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章
這是自那日在兩人一番談話後,俞钰晚便沒再見過這人,因白日皇後的話,俞钰晚不自禁的擡頭去看了看他額頭。
見那兒除了隐隐的一個疤痕,便無其他。俞钰晚不由生出幾絲遺憾。
裴瑾渝只一邊淨手,一邊問道:“怎麽,我額頭上長了怪物?”
那眼神中帶有微微的笑意。
仿佛那晚兩人的猙獰并不存在一般。
俞钰晚收回目光,道:“世子說的哪裏話。”
她轉過頭,便開始布菜。
她并不急。和離書既然已經拿到手,她并不介意多點時間浪費。
只盼兄長還能活着。
兩人的用餐很是安靜。
裴瑾渝的飯量不小,俞钰晚只用了一小碗,就放下了筷子,然而裴瑾渝卻幾乎把桌上的菜掃了個遍。
這真是世家子?
俞钰晚都有微微的懷疑。
書玉端來一道小糕點,俞钰晚拿了起來才咬了一口。
這邊放下碗筷的裴瑾渝卻開了口:“今日你見着三殿下了?”
俞钰晚的手微微一頓,想來宮門前發生的事,早有人報給了裴瑾渝。
Advertisement
她知道裴瑾渝必然會知曉今日發生的事,但也未曾想到如此之快。慢慢吞下了口中之物,俞钰晚才道:“是,見着了。三殿下還賜了一只大公主打獵得來的白狐。殿下說那白狐倒是很适合我,只是可惜,那白狐死了。若是不然養起來倒是有兩份好玩。”
裴瑾渝接過丫鬟端來的茶水,只慢慢喝了一口,才漫不經心的道:“他既然送了禮,裴家哪有不回禮的可能。”
俞钰晚并不說話。她一直不知道裴瑾渝對三殿下的态度,可是從皇後的話,再加上今日之事,如今她仿佛能把到一點脈了。所以她并不介意原封不動的将三殿下的話說一遍。
裴瑾渝想來已經在站隊雖看似中立,但是也無形中也站了皇後的隊伍,這一點,以皇後的聰明想來是清楚的,所以她需要俞钰晚和裴瑾渝修好關系。而同時的,裴瑾渝中立,或者說拒絕了大公主,就意味他成了三殿下的對手。
也許還未到敵人的地步,但是俞钰晚想,最好兩敗俱傷才好。今日雖是第一次看到那個三皇子,但是俞钰晚對他的印象實在不能太壞。
俞钰晚将一塊點心遞到裴瑾渝手邊。“這是棗子山藥糕,很是和脾胃,世子試試。”
裴瑾渝看她一眼,緩緩接了過來,:“我聽說岳母的墳茔最近正往西山遷,這是何故,好好的,怎說遷便遷?”
西山,是鄭家的領地。俞钰晚将手中的糕點輕輕放了下來。自俞孟和與鄭家談完條件後,鄭家已經着手開始遷墳了。如今已是八月,想來這工程也要結束了。
“我也是前些日子才聽說。父親身體不太好。想要回祖家滄州去。母親自然也要同去的,可請來的先生看了,說母親的墳三年內只能動一次。而滄州那邊出了點小事故,墳墓并未建好,然而這邊卻已經開土了。父親沒法,只能先遷到外祖家暫時安葬。待三年後,再把母親接回滄州。”俞钰晚回道。
她的臉色并未有甚變化。
裴瑾渝微微一笑,“這樣大的事,竟出了這樣的纰漏?”
俞钰晚知他實在試探。也不惱,只道:“誰說不是呢。我們俞家在滄州也不過是小戶人家,族中只有幾個老人守着,遷墳的事去年就已做準備了,可是滄州那邊的老人上月病逝,這事兒就耽擱下來。滄州離此千裏,這消息送到時,京城這邊已經動土了。”
俞钰晚也不怕他查。自她和鄭家達成一致後,俞孟和與俞三叔回滄州的事,自然早就提上了日程。
裴瑾渝不再追問,用完手中的糕點,才道:“母親不在家,墨蘭閣中正在返修書屋,你若有空閑,不妨查看一二。”
俞钰晚似笑非笑:“世子身邊的能人一堆,就說吳非,一直在為世子打理身邊之事,想來對世子的喜好也是知道的。”
裴瑾渝一笑,并不理會俞钰晚口中的拒絕之意,只道:“他自然會幫你。”
說罷,站了起來,轉身便離了去。
俞钰晚皺眉,這人打的什麽主意?
只是還未等俞钰晚想好再如何拒絕時,第二日,裴瑾渝口中那個會幫她的吳非将她請到了墨蘭閣。
一堆堆的賬本,好幾間正在返修的書屋,一排排曬在院子中的書,還有一堆擺設的字畫,花瓶,屏風,高矮桌椅等等。雖然看似雜亂,但好在風格比較統一,都是暗沉,就連那很多書皮都如此。
“這幾間書屋,世子很少過來。年代長久了,有了些味道。”吳非一邊向俞钰晚介紹,一邊指揮人小心曬書。
俞钰晚看了看跟在身邊的幾人手上報的賬本,“既然是返修這件房子,這些賬本又是何意?”
吳非撓撓頭,笑道:“返修書屋需要多少銀兩,世子說讓少夫人看着辦。這些賬本是這幾年的,少夫人看一看,心中有數也是好的。”
俞钰晚看他,似笑非笑:“不過是返修罷了,為何要看這些賬本?”
“過去如何花的,何處采買更好一些,這些不過是賬本記錄的一些經驗而已。少夫人看看想來也不會有壞處的。”吳非笑道。
“我看不看,都要你命令?”俞钰晚卻并非那麽好忽悠的人,這些賬本若是重要,還能看看,但是以裴瑾渝身邊的人對她的感官,你不問,人家肯定不說。更何況主動将賬本這樣重要的東西給你?
吳非年輕,至今未婚配,見俞钰晚一雙大眼盯着自己,雖不覺什麽,但不知為何,還是生出了幾分尴尬,只得道:“少夫人多了解一二,對裝修也也沒壞處不是?”
“既然如此,你就把你家世子的全部賬本,這墨蘭閣的全部支出都給我拿來。我多了解一些,且不是更好?”俞钰晚笑道。
吳非心中微微一楞,這國公府,人人都對世子身邊的人害怕。他們說出去的話,其他人大多不會拒絕。
而很顯然,俞钰晚不是這些人。
“少夫人,這?”吳非有些為難了。
俞钰晚溫聲:“不過是幾家擺放書的屋子罷了。想來賬本也不過是些采購書,采購桌椅,字畫的費用。不看也罷。”
吳非低頭,他今日搬來的賬本确實只有這些。之所以要搬來這些賬本,也不過是給俞钰晚一點下馬威。畢竟這麽多年,世子如何,他陪在身邊看了,也頗有幾分難受。
花了那麽多心思娶進來的世子夫人,對世子卻不聞不問。他是有幾分不平的,尋常人家娶的媳婦都不會如此呢。當然,如果讓他知道其實現在他家世子和世子夫人早已不是夫妻,估計得更郁悶。
俞钰晚并不理他,看了看那一排排陳舊的書,搖了搖頭:“這些書擺在此處也是浪費了。”
“世子大部分都看過。”吳非皺眉,什麽叫浪費啊,世子也會看的,好吧?
這些書,少說也有三四千本,一個人将大部分看完,确實不易。自己無論如何是做不到的。俞钰晚心中倒是收起了先前的幾分不屑。
“除了這幾間,世子還有其他書屋嗎,需要一并翻修嗎?我進去看看吧。”俞钰晚随口問道。
吳非一愣,才緩緩回答:“熙晚閣。”
俞钰晚微微點頭,看向吳非。
吳非并未挪動腳步。俞钰晚自然明白了他的意思。也不再多言,只自顧看了看那一排排的書,如果這些書拿到外面去,想來應會有很多讀者。
晉國的讀書人很多,而能買得起這麽多書的人畢竟還是少數。如果開一間書屋,想來會有很多人來借閱,每借閱一次,收取點費用,想來讀書人也不會在意。
這樣既不浪費這些書,也會有更多人讀到這些書,雖說賺不了幾個錢,但總比這些書都埋沒在灰層中等待裴瑾渝來翻要好一些吧!
不過此事恐還得裴瑾渝同意。俞钰晚微微有些遺憾。
俞钰晚一笑,“既然如此,你就把這些賬本收起來,告訴世子,我要支一萬兩。”
一萬兩實在不是個小數目。這幾間書屋且不說目前應有全有,不過就是陳舊了一些。即便全部家具擺設全部換新,也用不了這麽多。
跟在俞钰晚身後的書桂和吳嬷嬷都不由微微咂舌。
然而吳非的眉頭都未皺一下,“好的。一會兒我會着人将銀子送到世子夫人處。少夫人是否需要我這邊派人幫忙采買?”
一個婦人,想來也不過是買點東西罷了。既然世子吩咐了,銀子随便少夫人折騰,吳非自然也不會多言。
俞钰晚笑:“這些家具顏色太過陳舊。你讓人賣了。”
仰頭看了看天色,碧空萬裏,倒是個好天氣。
說罷,也不管吳非如何,帶着人回了自己院子。
吳非皺眉。這樣就完了?
不過吳非很快就将銀子送到了俞钰晚面前。
俞钰晚轉首将銀子送到了自家鋪子的林掌櫃那兒。對此,吳非自然是知曉的,不過世子既然都沒說話,他也不好說什麽。
作者有話要說:
☆、議親
“我看這姓吳的就是在怕我們亂花銀子呢。天天着人向我打探消息。”書彩郁悶。
俞钰晚笑道:“錢是他主子的,他當然在乎了。”
“什麽銀子呢?說來我也聽聽。”這日是大舅母黃氏的生辰,俞钰晚早早就來了鄭家。只是才下了車,被人引了進來還未見到舅母,鄭五郎就竄了出來。
俞钰晚笑道:“你耳朵倒是很尖呀。”
鄭旭郁悶:“我耳朵再尖,都被你們賣了才知道呢。”
皇後有意讓三公主嫁五郎,而再俞钰晚給鄭老太公婉轉表達後,鎮老太公轉首就替五郎求娶三公主。這婚事,聖上也是應了的。
“你若是不願意,外祖父想必…….”俞钰晚看向這個俊逸的表弟,說到底這還是一門政治婚姻。
鄭旭哈哈一笑:“我騙姐姐的呢。再說,反正都是娶,娶公主和娶別人家的女子,都是一樣的過日子。”
他少年失父,在祖父的教導下,早早就明白了自己的路。所幸他并無喜歡的女子,所以娶誰,都只是過日子。并無再多區別。
俞钰晚微微有些酸,不由道:“我見過三公主幾面。聰明而又懂禮。你敬她,想必她也會敬你。”
和公主過日子,其實還是有壓力的。俞钰晚雖然知道這個弟弟的婚姻已經無可更改,但是還是希望他和三公主能和睦。
鄭旭嘻嘻一笑:“公主長得如何?”
他可沒見過公主,只聽聞大公主之美。但是對三公主卻了解不多了。不過他也不希望娶一個不合眼緣的。
俞钰晚忍不住笑道:“反正我很喜歡。”
說起美貌,三公主比不上大公主。但是三公主也不差,她身上的那種青春之美,總是散發出一種很溫暖的色調。
鄭旭長長呼了一口氣,到底是少年人,他還是很在乎未來妻子的外貌的。
“對了,姐姐前幾日送來的消息,祖父已經着人前去洛城了。祖父的意思,可能需要姐姐穩一穩。”鄭旭想到今日俞钰晚來的目的,又輕聲道。
俞钰晚點頭:“如此最好。”
“只要大表兄還活着,無論裴瑾渝是何種打算,我們是不會怕的。”鄭旭又安慰道。
俞钰晚微微垂下目光。
裴瑾渝說俞梓淵還活着,但是能不能活着回到京城卻是未知數。
和離書裴瑾渝已經簽了。可是她卻不知道裴瑾渝為何要讓她留在裴家一段日子,如果是以俞梓淵的命來要挾她,或者說他不想放俞钰晚走,那麽他大可不必簽那和離書。且他讓她做的事,只是娶得皇後的信任,可是這事,看起來對她和鄭家都是有益的。更何況,他明知俞钰晚不會老實呆着。
所以俞钰晚想了百餘次,都無法了解裴瑾渝的打算。
鄭旭鄭家五郎被選為三公主驸馬的事,很快就定了下來。
這日俞钰晚方打發人送了禮到鄭家。裴家小姑媽便到了京城。
裴家小姑媽裴夢寧吳氏的到來很是讓裴老太太欣喜。吳氏雖不是老太太親生,但是老太太對她也不差,雖比不上嫡女,可畢竟是老國公的女兒。老太太為她找了戶好人家,雖不是什麽公侯之家,可是這麽多年,過得并不差,夫家對她甚好。
俞钰晚并沒有見過吳氏,乍然一見,發現這小姑媽和老太太居然有幾分相似。真是奇怪。
“這便是大郎媳婦了?”吳氏見到俞钰晚,笑了起來,她笑起來眉間舒朗,頗為喜人。即便是在老太太和幾位嫂子面前,也絲毫不見怯。
俞钰晚笑着福了福禮,“姑媽遠道而來,路上可還順利?”
吳氏笑了起來:“順利。就是這一路颠簸的呀,我呀一把老骨頭了,差點被颠傻了。”
她的話音一落,坐在身邊的一堆人都笑了起來。
老太太搖了搖手,“你要是老了,我這且不是要去墳裏了。唉,也對,如今,只怕有人都盼着呢。”
吳氏走到她身邊,笑道:“母親說的哪裏話,如今兄嫂們都和睦友愛,你看幾個丫頭都還沒嫁人呢,你的福都還沒享完,你呀即便是想走,我們都得把你拉回來呢。”
她雖不是老太太所出,但向來和嫡母親近,是以話說起來,并不忌諱。
果然,老太太拍了拍她手,“這麽多年,你也很少來京城,這次,可要陪我這老人家多一些。”
“那是當然了。只怕到時母親想攆我走呢。”吳氏笑道。
老太太一招手,對吳氏身邊的姑娘笑道:“來,上來,玉姐兒,讓祖母好好看看你。都這麽高了!”
那位叫吳玉的小姑娘便走了上前,規規矩矩地給老太太磕頭,“玉兒給外祖母請安。”
老太太見她長得秀麗可愛,便笑道:“好孩子,這是給你的,拿去玩吧。”
說罷,便将身上的玉佩解了下來,遞給吳玉。
那玉佩,價值不菲。
“母親,這如此貴重,她一個小姑娘家,怎使得?”一旁的吳氏趕緊推辭。
老太太笑道:“在貴重,又怎比得上我們的丫頭。”
吳氏無法。只得應了。
“妹妹別管了。玉姐兒,過來,舅母給你介紹。”一旁的王氏拉着吳玉,對裴家的幾位姑娘道,“這是你們的表妹,小時候你們也見過。以後你們可要好好相處。”
六姑娘幾位自然一一應下。
“你呀,過兩日也帶上玉姐兒去給五丫頭燒柱香。”待姑娘們都離了去,自去玩耍後。老太太才對吳氏道。
吳氏點頭,“五丫頭也是個命苦的。”
王氏輕聲,“誰說不是呢。五丫頭性格向來溫婉,可是自小這身體就比別人差一些。我原想,待她身體好一些,就找人說婆家,也不要什麽大富大貴的,只要能讓她安安穩穩過完這一生便是。”
老太太罷了罷手,“好了,不要說了。她是個沒福氣的孩子。”
五丫頭畢竟只是二房的一個庶女,平日裏也不見得多得人喜歡,對五姑娘,衆人的傷心也是有限的。
所以衆人也就随口感嘆了兩句,并未真有人要掃了老太太的興致。
“我看玉姐兒也大了,姐姐可有看好的人家?”四房的楊氏問道。
一句話正勾動了衆人的心事。如今府裏的姑娘,六七□□十幾位姑娘都還未說人家,雖說國公府的姑娘不愁嫁,可是他們家姑娘的婚事要考量的因素卻很多。
吳氏搖頭:“平城畢竟是小地方,我們老爺也看了,但總不大中意。丫頭的事,我還要勞煩老太太幫我參謀一二呢。”
老太太點頭:“玉姐兒是國公府的外孫女,平城那地方,委屈她了。我看還是京城好。”
聽了老太太這麽一說,吳氏的一顆心便稍微定了下來。
“誰說不是呢。嫁到京城,離府裏也近,也有個照應,我看這極好。”三房的周氏笑道。
王氏看了周氏一樣,打趣道:“三弟妹最近頻繁的看人,不知九姑娘,可有人選了?”
周氏笑道:“我不過是看看罷了。還要老太太做主呢。”
“我倒是有個人選,清河崔家的小子就不錯。”老太太笑道。
清河崔家?
吳氏心裏一跳,三房是庶出,雖說九姑娘是三房嫡出姑娘,可是三房并未有任何出色之處,能嫁到崔家,九姑娘的婚事自然是很不錯的。
周氏一笑:“老太太說的是崔禦史?“
老太太笑道:“正是,我看他品貌都是一流,崔家又是大族,應是錯不了。“
唯一的問題就是,崔湛在禦史臺為官,名聲并不大好。可以說幾乎整個晉國上下就沒有他沒罵過的人,惹的禍也多。崔家幾位主母對他也頗有微詞。且崔湛早就随父親搬出了崔家主族,這幾年過得也一般。
崔湛多年來,一直未娶上妻子,與此自然有比較大的關系。
“崔禦史雖說這幾年有些名聲不太好聽,可是,他年紀輕,再歷練幾年,想來也是極有前途的。再說,難道崔家還不管他不成?”一旁的王氏道。
崔湛固然不是嫁女兒的人家的人選。可是畢竟有功名在身,又是背靠崔家。王氏的話還是說得比較客觀。
“老太太看中的人自然錯不了,可是他年紀和陽丫頭實在不太相配。陽丫頭才十六歲,可崔禦史如今恐都有了二十七了,和世子一般大啊。”周氏心中對王氏微微生出幾分不滿,若是真好,你何不将八姑娘嫁過去?
二十七歲還未娶妻,周氏覺着恐怕僅非名聲太壞所致。若是這人有隐疾也未可知。再說,我如花似玉的姑娘要去配個老男人。周氏心裏真是生出幾分不甘。
“我知道三嫂的顧慮。過些日子,便是我們老爺的生辰,不如以我們老爺的名義去邀崔家公子來府裏。三嫂看一看也是好心裏有個數?”楊氏抿嘴笑道。
老太太點頭笑道:“我看極好。我和崔家老太太也是有些淵源的。老四媳婦,你就以我的名義給崔家老太太下帖子。過幾日邀崔家女眷來府裏賞桂,透露些意思也是好的。老三媳婦,你到時候就看一看崔家人的行事。”
周氏無法,只得應了。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