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小雨紛紛,山路濕滑,劉汐披着蓑衣拄着木杖艱難地走着,肩膀上的舊傷因雨天隐隐作痛,不知為何,自打來到岐國,曾經右肩的刀傷每逢陰雨天氣便會疼痛發作,就連師傅都無法将其治愈。
過了前面的小山坡就到了魏家村村口了,上次來的時候給村裏一戶氣虛體弱的孩子看過病,不知這孩子如今調養的如何了。
突然隐約聽到什麽聲響,劉汐停下腳步,混着雨滴輕拍鬥笠的聲音,劉汐不得不仔細辨認。相同的聲音再次傳來,似痛苦□□,氣息微弱,時有時無,好像是從旁側窪地的樹叢中傳來,難道有野獸負傷被困?
劉汐決定前去探個究竟。把背簍放在路邊,脫下蓑衣蓋在簍上,自己小心地下到窪地去,果然在棘草上看到一抹淡淡的紅色,應是被雨水沖刷後的殘留血跡。沿着血跡往前撥開雜亂及腰的藤草樹枝,一個渾身沾滿淤泥癱倒在地的男子出現在眼前。
劉汐趕忙上前查看,男子臉色發青,已近昏迷,捂着腹部發出輕微卻痛苦地□□,因衣色深且被雨打濕,已看不出血跡,身上明顯可見幾處外露的刀傷。
然而四下無人,劉汐自己根本無法将此人搬離窪地,沒辦法,劉汐爬回窪地邊緣伸手将蓑衣拽過來,将其與鬥笠一起蓋在男子身上遮雨,自己則盡快往魏家村趕去尋人來幫忙。
……
翌日晌午
“…你…是?我這是在哪裏?”男子微微睜開眼虛弱地問道。
“在魏家村。”一旁煽火熬藥的劉汐不緊不慢地回答。
男子微微環顧四周,泥牆土炕木頭窗,窗子邊框已歪斜,無法完全密封,時有涼風順縫隙吹入,自己躺在棉褥上,棉褥之下卻是草席和木板,又摸了摸自己身上纏的布條和敷在腹部的藥,“是兄臺救了我?”
“只是順路經過而已。”劉汐打開藥壺的蓋子看了看又重新蓋好繼續煽火。
“劉公子,我來送些熱水。”屋外響起一位老婦人的聲音。
劉汐趕緊起身開門,“多謝大嬸。”
“公子客氣了,需要什麽只管開口,鄉下人家條件簡陋,招待不周的地方,公子別見怪。”老婦人恭敬地說道。
“您太客氣了,我這裏什麽都不缺。”
Advertisement
“那就好。一會兒飯就做好了,公子若忙完就過來吃飯吧。”
“好,有勞大嬸了。”
劉汐将裝着熱水的陶壺提進屋,對男子說道,“你應好生感謝這家人,是這家兒子冒雨把你從山那頭背回來的,還有這屋子,你身上的褥子都是這家人的。”
“日後我自當重謝。”男子感恩地說道,“你呢,不是這家的人?”
“我只是路過這村子的郎中。”劉汐倒了碗熱水走近男子,“你是邊關将士?” 劉汐在給這人脫下衣物時發現了一塊軍中令牌,且從他污損的衣袍也可看出是戎服制式。
“是。”男子輕聲答道。
劉汐慢慢将男子扶起,使其倚靠在牆上,“為何會受傷,還昏倒在山野?莫非你是逃兵?”
男子慢慢喝了幾口水,“當然不是。敢問兄臺這魏家村地處哪裏?”
“岐國國都東北方向。”
“我竟到了岐國……兄臺可知戎狄犯境之事?”
“犯境?未曾聽說岐國邊關有戰事啊。”若有,廣平昨日應會與自己提及才對。
“戎狄偷襲的是主朝北境,尚未波及岐國。戎狄半月前突襲岷南、故城、牢安三關,并成合圍之勢,三關鎮守遣出五隊人馬分別回朝報信求援。我這一隊弟兄在半路遭遇敵軍埋伏,故而受傷。後來我在山林裏迷了路,沒想到竟到了岐國。”
“可你現在根本無法走動,無法回朝報信豈不是要誤了軍情?”
“無妨,我隊其他弟兄早已擺脫敵軍,不出意外現應已到京城。”
戰事一起,不僅将士蒙難,百姓也必遭殃,劉汐一想到屍骨遍野,總覺心口堵得慌,起身去将煎好的藥倒出,再端給男子,“此次可會波及岐國?”
“牢安關本為同守我朝與岐國而設,若被破關,岐國被卷進戰事應在所難免。”男子接過藥,剛喝了一口就皺起眉頭,“這藥怎如此苦。”
“刀刺腹中之苦都忍得,這點苦卻受不了?!”劉汐瞪着男子,督促他快喝。
“呃……”男子總算一口氣悶下全部的藥,禁着鼻子長吸一口氣,“在下徐業,還未請教兄臺名諱。”
這個名字好似在哪裏聽過,劉汐努力回憶了一下但無果,心想可能是記錯了吧。“我姓劉,喚我劉兄好了。”廣平曾告誡過劉汐不可随意将姓名告訴他人,因此劉汐在行醫時都只說自己的姓,不曾說全名。
男子将藥碗還給劉汐,瞥見劉汐腰帶處露出的小半塊玉佩,“嗯……劉兄腰間之玉品質上乘,雕工精湛,只是這蟠龍圖式非尋常百姓可用吧?……”
劉汐趕緊将玉佩塞回腰帶裏,“徐兄剛服下藥,還是再睡一會兒吧,我去吃飯了。”
……
接下來的兩三日,劉汐白日在村裏為村民診治,晚上回到大嬸家為徐業換藥。徐業畢竟是将士出神,身體底子好,休養了些日子便已能下床走動,只是劉汐怕他亂動不利傷口愈合,又強制他躺了兩日。
但徐業終究有軍令在身,來不及等到徹底痊愈便需回邊關複命,劉汐剛允許他下床,他便向劉汐及大嬸一家人提出告辭。
劉汐知其難處故不強留,親自送他去往村口。
“劉兄的恩情徐某此生斷不敢忘,日後必來相報。”徐業向劉汐拱手抱拳。
劉汐還禮,“徐兄無需挂心,我本郎中,沒有見死不救的道理。徐兄此去狼煙之地,萬事難測,需多多保重!”
徐業心領劉汐好意,卻無奈笑道,“邊關藥石匮乏,醫者難求,将士和百姓向來只能聽天由命。”
徐業的無心之言讓劉汐驚詫,邊關條件如此簡陋,而時下戰事乍起,必有很多将士和百姓需要醫治,劉汐的腦海中冒出了個大膽又自私的想法:他要去邊關。
大膽是因為他從未去過戰場,也不清楚自己将會面臨什麽境況,僅是覺得自己義不容辭,僅憑着自己醫治傷患的一腔熱情就做出如此決定。
自私是因為他此次怕是一時半會兒回不了醫館了,廣平定會十分擔心,青兒的屁股又要遭罪了。他實不想因自己的事連累青兒,但是情勢緊急,沒辦法,只能對不住青兒了。
“徐兄,稍等我片刻。”尚未等徐業回話,劉汐已往回跑遠。
過了半響,坐在石墩上等候的徐業遠遠望見劉汐背着竹簍手拿鬥笠疾步走來,起身大聲問道,“劉兄你這是?”
劉汐也大聲回道,“随徐兄一同去邊關。”
作者有話要說:
主朝并非王朝名字,而是相對于岐國作為屬國的稱呼。
哎,至于這個王朝叫什麽名字,我一直想不好,幹脆不提了······略略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