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天明,李仁義與張松才雙雙歸來,兩人面色通紅,神情尴尬,昨晚定是在妓館留宿了。
趙劉毅一覺醒來,除了後腦勺上莫名其妙多了一個腫包,醉酒之事一律不記得。
盧尚秋輕舒一口氣,好笑的搖搖頭,不禁為這些個瘋狂舉子嘆息。
不過,趙劉毅并沒有忘記醉酒前的事,他還欠了娼館一屁股的債。第二日,趙劉毅匆匆前去給娼館送了銀票去換了押,欲求見麗公子卻被看門人踢出來,“癞□□想吃天鵝肉”奚落嘲諷一番,十分狼狽不堪。
從此,趙公子書也不讀了,經常開着窗,盯着西面發呆出神。
春寒料峭,冷風陣陣,直把李仁義凍得大罵。
***
長壽元年春,大周女皇武則天親臨殿試現場,舉子百官山呼萬歲。
随行者,乃梁王武三思、定王武攸暨、定王妃太平公主、魏王武承嗣等一幹武家人等。其時睿宗李旦遭幽禁,中宗李顯被貶為廬陵王。宰相狄仁傑日前遭武承嗣與來俊臣誣陷謀反下獄。武家兄弟受到聖上寵信,大權在握,自是威風凜凜。
此次春闱共設四個考場,均位于大明宮前殿含元殿。每個考場納有百名舉子,烏壓壓竟将含元殿坐了個滿滿當當,甚為壯觀。各場主考官分別是:禦史大夫查紹俞,鳳閣舍人周孝武,禦史中丞來俊臣,左谏議大夫徐渭。副考官數名。趙劉毅和李仁義在第一考場,盧尚秋在第二考場,張松被分到第四考場。
殿試經史筆試第一題:“論科舉制度之利弊。”
很多考生事先準備了此題,自然個個胸有成竹,紛紛挽筆。只見有的舉子龍飛鳳舞,将腹中草稿,一氣呵成;有的舉子将腹稿以正楷細心寫就;個別舉子甚至偷偷揭開小抄,看一眼,寫幾筆。
盧尚秋自是那胸有成竹之人之一,只見他不慌不忙,模仿漢代王羲之的行書筆法,從容落筆。主考官周孝武巡場,見一書生用行書謄卷,不禁停住腳步多看了兩眼。只見此書生卷面工整,字裏行間如行雲流水,整篇文章立意清晰,行文有理有據,從容不迫,不禁啧啧稱贊。
各考場交了卷後中場休息,舞弊的考生被剔出考場。各考生松了一口氣,第一題不難,希望第二題也不要太難。
筆試第二題:“論太宗之功過。”
一見此題,許多考生傻了眼。一介鄉下讀書人,怎敢鬥膽評論先皇的功過,何況這前皇帝還是當今聖上的第一任老公,稍不留神寫壞了,那可是殺頭之罪。
Advertisement
滿場上下,舉子們有的搖頭晃腦,左顧右盼;有的抓耳撓腮,苦思冥想;有的提筆遲遲不落,手心滲出涔涔汗液;有的幹脆氣餒地交了白卷。
盧尚秋見了題目也是心下暗驚,一則驚訝女皇膽大,竟讓學子考生評論帝王朝政,二則太宗李世民貞觀之治,功績赫赫,功好評,過不好評。他憶起日前見查閣老與他說得話,決定另辟蹊徑,于是有了主意,思索一陣,便沉着提筆,一行清麗的小楷揮灑紙上。
“……太宗引隋朝為戒,廣開言路,知人善用;從谏如流,吏治清明;休養生息,完善科舉;平定四夷,國土太平。功大過微,故業不堕。可效仿之。……攘外必先安內,西疆胡人不足威脅,可派人和親,以固碩業;強征則勞軍費馬,國庫空虛。……東疆倭賊屢犯,應加強水師,給予威懾……”
貞觀時期是歷史上難得的開明盛世,太宗李世明是世間少有的英主。其在位時期,大唐國土遼闊,吸引東西方各國來朝。唯一不足便是太宗晚年漸惡直言,好征戰,數次西征未果,勞兵傷財。
周孝武經過,見此書生筆走龍蛇,論點清晰,将太宗功過娓娓道來,并加上對本朝的谏議,再次感嘆道:“此乃大周可造之才也。”
出了考場,四位舉子于大明宮丹鳳門碰頭。
“秋白兄,看你氣色不錯,定是胸有成竹。”李仁義道。
“仁義兄紅光滿面,想必也考得不錯。”盧尚秋拱手回道。
“哪裏哪裏,不過歌功頌德罷了。張老弟你答得如何?”李仁義轉向張松。
“別提了,太宗皇帝有什麽過失我哪裏知道,只好胡亂吹捧一番。”張松搖頭。
“子午兄,你呢?”李仁義又問那邊下了考場便一直悶悶不樂的趙劉毅。
“我……”趙劉毅支吾。
“快說呀,你寫了些什麽?”李仁義一拳捶在他肩上。
“我——交了白卷。”趙劉毅一副慷慨就義的表情。
“不會吧!”三人一同驚呼。
“千萬別告訴我爹。”趙劉毅一臉沮喪。
***
衆人在長安多住了些日子,等待發榜之日。
這日清晨,這城南客棧突然湧進一批身着官服之人,偏僻的客棧頓時熱鬧起來。
盧尚秋一行聽見熱鬧,正欲推了門問個究竟.
只聽一聲“給使到!”便見幾名身着朝廷官服者向書生們走來。
衆人認得是宮裏的宦官,紛紛跪下。
給使走上前來:“盧尚秋聽旨!”
“草民在。”
給使道:“并州進士盧尚秋,高中金榜五甲,宣你即刻進殿面聖。接旨——”
“謝主隆恩!”
盧尚秋一時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恭喜秋白兄!”
“恭喜盧進士金榜高中!”
盧尚秋接了旨,書生們和店裏客人便将他團團圍住。
科舉考試中,進士科最為難考取,有的書生每年進京趕考,直考到白發蒼蒼也未能進士及第。盧尚秋頭一回考進士,居然高中第五名,實屬意料之外。
這高中進士的喜訊砸得盧尚秋暈暈乎乎地,見人群紛紛圍過來道賀,竟失了話語,不知道如何作答。他此刻恨不得能插了翅膀飛回家中,将這喜訊彙報父親母親,給盧家光宗耀祖,又恨不得立即取來紙筆,将這喜訊傳給元弟,讓他明白他不辜負他的囑咐,終于能出人頭地。
給使在一旁催促:“盧進士動作快些,咱家還等着回去回複主上。”
盧尚秋連忙拱手道:“使者請息怒,鄙人速速收拾了便随卿去面聖。”
***
盧尚秋與其他幾位進士在紫宸殿外等候。不一會,給使出來,宣金科進士進殿。
“吾皇萬歲萬萬歲!”
待一番磕頭行禮,歌功頌德作罷,衆位進士擡頭,只見眼前好一端莊美婦:方頤廣額,神龍翹眉,丹鳳長眼,豐韻嬌麗。
武曌身着龍袍,端坐明堂。方才領幾位進士進殿的宦官持拂塵立于其左,一容貌清麗的年輕紅衣女官随侍其右。
幾位新科進士原以為當今天子乃一垂老婦人,見她面上無一皺紋,體态豐腴,眼神妩媚,絕美無雙,竟看得癡了。
宦官喝道:“大膽。”
武曌朝那宦官擺擺手,示意他退下。她一向對他人欣賞、甚至癡迷于自己的外貌甚為得意。
此時宦官唱喏:“查大夫到,周舍人到,來中丞到,徐大夫到——”
只見各場主考官魚貫而入,拜見天子後,在衆新科進士面前站定。
“查公,”武曌朱唇輕啓,“朕聽說你手下正好有一缺,朕将今朝狀元袁恕己交與查公,還請查公為我大周培養可造之材。”
查紹俞尊旨,示意狀元袁恕己過來站到自己身邊。
武曌又如此吩咐一番,不一時,鳳閣周舍人身邊站了榜眼劉仕進,尚書省徐大夫身邊站了探花彭綏,進士郭震。
這時大殿正中只剩下新科進士盧尚秋。
大周武皇望向盧尚秋,只望得他兩股戰戰,頭皮發麻。
“進士盧尚秋。”女皇緩緩開口。“你可知你為什麽站在這裏?”
盧尚秋愣了一愣,茫然地望向武曌,回到:“為奴不知。”
“你好大的膽子!”女皇怒道,“從來沒有人敢在朕面前批評先皇的過錯。”
盧尚秋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只覺得耳朵裏“嗡嗡”作響。他先前便對自己所答不甚放心,此時料定自己那答卷拂了聖意,捅了大簍子,這回一定完蛋,搞不好腦袋要搬家。
“為奴少不更事,狂言妄語,請聖上恕罪!”
女皇不說話,由着那進士盧尚秋在面前跪着,徑自擺弄指甲。
大殿裏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可以聽見。
聖上是出了名的喜怒無常,将新科進士以大不敬之罪拖出去斬了也不是不可能。一衆大臣都為盧尚秋狂捏一把汗。
半晌,武曌離了龍座,由那紅衣女官扶着,引致新科進士面前。
“擡起頭來。”
盧尚秋仰起頭,兩眼盯着地面,雙手打顫,不敢看她。
“看着朕。”武曌不滿,命令道。
他只覺得後脖頸子不聽使喚,使了好一番力氣,方擡起頭來,只見女皇滿面怒容,直吓得又将頭埋下。
武曌望着盧尚秋,就好像大貓玩弄一只小老鼠。直到快要把這白嫩的新科進士吓哭,女皇才玩夠了,滿意的收了威風。
“不過,”她回到座位上坐定,方徐徐道:“朕覺着,你的那些建議,倒是深得朕心。”
“籲——”保薦他的查紹俞長長松了一口氣。
盧尚秋覺得仿佛肩上千斤的擔子一瞬間被卸下來。
他終于得了些許氣力,連忙謝主隆恩。
只見那紅衣女官在武曌背後向他眨眨眼睛,吐吐舌頭,婉轉一笑,十分俏皮。
武曌轉向禦史中丞來俊臣:“來賢卿,聽說你那裏缺補錄之人?這人便給你做手下罷。”
“為臣遵命。”來中丞領旨。
***
長壽元年,武曌欽點殿試狀元為滄州袁恕己。其次為榜眼廣西劉仕進,探花湖南彭綏,四甲魏州郭震,五甲并州盧尚秋。
其中五甲進士盧尚秋受封為禦史臺察院給事郎,正八品,上任地點為宣政殿外的禦史臺館,負責錄奏兩府長吏政俗、闾閻疾病、水旱災傷,準許回鄉省親半月,三月便走馬上任。
李仁義中第六十八,封了府官,為太常寺贊引;張松明經科第一百三十三,封并州司馬,即刻上任;趙劉毅榜上無名。
一行人衣錦還鄉,唯獨趙劉毅垂頭喪氣。
唉,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作者有話要說:
第一卷 完
注:兩府指京城長安府、東都洛陽府
卷二 初入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