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五十三
詩會的正前方,放了一張巨大屏風。
屏風旁邊放一張黃花梨木雕花小幾,上置筆墨紙硯文房四寶。
這屏風也筆墨紙硯是備來讓賓客題詩用的
應天府各名門貴府,甚至宮中,向來有辦詩會的習俗。
此習俗頗受才子才女的青睐,這可是大顯身手的好機會。
韓國公的嫡長子、李瓊玉之兄李祺,就因在太後娘娘壽宴上題詩一首而深得聖上青睐,自此才名大揚。
打那之後,每當有詩會,必然要請李祺上去題詩。
李祺也不是每次都能當場作詩,不作詩的時候,李祺便評評論別人的詩句以增宴會趣味。
李祺語言诙諧,總是讓賓客盡歡。
今日李祺被公事纏身,不得脫身,還沒能過來參加詩會,平日裏和李祺一同作詩評詩的公子哥們都有些意興闌珊。
題詩的屏風前頗為熱鬧,聚集了一衆文人墨客。
偶有閨中少女上前寫些詩句,算不得出彩,但是在人前能大大方方的題上一二句,已是大方之舉了。
“有沒有姐妹上前一同題詩。”徐錦芙突然提議道。
徐錦芙這話雖是對衆少女說的,目光卻看向看向李瓊玉。
“李姐姐,你學問最好,不若上去題上兩句,”徐錦芙邀請了李瓊玉
李瓊玉并未推脫,大大方方起身,和徐錦芙相随走至屏風前。
屏風前聚集的題詩的,賞詩的人見兩位最為尊貴的國公府小姐攜手過來,紛紛退後,給二人讓出一方寬廣地方。
李瓊玉和徐錦芙二人皆款款從容的挑選了一支狼毫捏在指間,一旁伺候的丫頭忙在名貴的墨玉硯臺上澆上清冽的泉水,為二人磨墨。
衆人望着二人,早就聽說,韓國公府的大小姐李瓊玉在棠梨書院的學問頗為出挑,今日能見她題詩,也是尋常之事。
而這魏國公府的二小姐徐錦芙,并未聽說她在詩詞學問上的有何過人之處,且這次棠梨書院的考試,她還考了末名。
現下,徐錦芙也走至屏風前拿起了筆,定然是也要題上兩句。
也不知道徐錦芙會做出一首什麽樣的詞作。
“錦芙小姐,瓊玉小姐”,磨墨丫頭磨好了墨,提示二人
“李姐姐先請。”徐錦芙攘袖讓道
李瓊玉也不扭捏,狼毫輕揮,在屏風上題下一首。
“好詩好詩,李大小姐不愧為京中才女”,剛題完詩,馬上有人喝彩道。
“是啊,李大小姐這詩句頗為不錯”,有人附和。
“李相素來被稱為百代文宗,他的女兒果然是得了他真傳,真乃才女,”有人借着誇李瓊玉拍奉承左丞相李擅長。
“李大小姐真乃才女。”衆人都頗為捧場得出一致結論。
徐錦芙看聽着衆人對李瓊玉的誇贊,心內一笑。
就實而論,李瓊玉提的這幾句詩句,只能算得上中上水平。
這麽些人都這般誇贊李瓊,是有着捧場的成分在。
而自己的詩句若是一出,不知道要受多少贊譽。
“有李姐姐珠玉在前,我竟有幾分膽怯了。”徐錦芙笑着對李瓊玉說道。
李瓊玉笑道:“徐妹妹太過自謙了。”
話雖如此說道,李瓊玉心內卻覺徐錦芙還算為有幾分自知之明。”
李瓊玉素來知道,徐錦芙的才學連平常水平都達不到,遠遠及不上自己,有了徐錦芙的陪襯,那自己的詩句,更能出彩幾分,何樂而不為?
平日裏在棠梨書院裏,徐錦芙和李瓊玉的學問,完全沒得比。
既然沒得比,徐錦芙也變從來沒伸出要比的心思,老老實實地仰望着李瓊玉。
可是今日,自己有此佳句,何愁不能蓋過李瓊玉的風頭。
李瓊玉被稱為這應天府內數一數二的才女,而自己卻才學平平。
有誰甘願一直做綠葉襯托別人,今天,也讓李瓊玉感受感受當綠葉的感覺。說來也怪,是徐錦芙主動親近李瓊玉,主動為李瓊玉做綠葉的,可是此刻徐錦芙的心裏竟對李瓊玉生起了埋怨,仿佛是李瓊玉主動讓自己做了綠葉一般。
今日自己的詩句遠遠的超過了李瓊玉,終是能在詩會上博些才名了。
在徐錦芙心裏,今日,李瓊玉是她的陪襯。
魏國公府內的謝氏萬萬沒有想到徐錦芙會主動上前題詩。
謝氏早就同身邊的周嬷嬷、蘇嬷嬷和徐錦芙一同讨論過,女兒家要有個長處,要有個好聲名,但是若想着給徐錦芙傳什麽才名是萬萬不行的。
說學問好,徐錦芙每次考試名次都排在中間,衆人有目共睹
說曲彈的好,徐錦芙天分不足,在人前一演奏便露了餡兒
說舞跳的好,徐錦芙哪裏願意花功夫練習,若在宴會上被叫上去跳一曲,便是自己打自己的臉了
說詩作的好,更是不行。
倒是也能找些有才學的人提前寫上幾句給徐錦芙用,可是應天府的貴人聚會,總是時不時的便要當場即興作詩。
若是提前知道要作詩,徐錦芙還能應付一二,若是當場發揮,徐錦芙做的詩便贻笑大方了,且衆人皆會發現她有備作詩和臨場作詩水平差距太大,便會産生懷疑,這便更加得不償失了。
應天府內,還沒有誰敢随便僞造詩詞才名的,這可是一件是騾子是馬經常被拉出去溜溜的事情。
商量來商量去,也只有刺繡行的通了,刺繡是個花功夫的活計,可不需要當場演示給人看。
謝氏從未起過讓徐錦芙在詩詞上有什麽才名的念頭。
今日,徐錦芙竟然上去題詩。
“錦芙也要題詩了,平日裏倒不見錦芙丫頭題詩,今日竟然也要題幾句。”曹國公世子李景隆說道。
常茂也頗為意外的瞧着站在屏風前的徐錦芙。
徐錦芙學問不好,常茂是知道的。
衆人皆有些驚異,徐錦芙在人前題詩,還是頭一遭。
平日裏,自己在詩詞終究是矮了別的閨秀一頭,今日,便是自己揚名之時。
誰說一個詩詞平平的人就不能偶得靈感出佳句了。
有很多詩人一生無甚佳作,卻有一二首出彩,千古流芳。
徐錦芙提筆轉身,在屏風上揮動狼毫。
記曹園宴
曹園宴,菊花酒
銀筝女銀臺前倚銀筝笑倚銀屏
金釵客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樽
東城花,九月柳
……
……
詩成驚四座。
滿座皆被徐錦芙的文采所驚。
往日裏,各家舉辦詩會,但是佳句難得,很少有詩能大放光彩,作詩作詞并非難事,可是若是想做出李杜那般千古傳頌的佳句,便是難事了。
今日徐錦芙所做詞句造詣之高,甚至可以比肩南宋大才女李清照
一時滿堂嘩彩。
站在徐錦芙身旁的李瓊玉暗了臉色,怪不得今日徐錦芙竟然邀請自己一同題詩,竟然是有備而來,生生的壓了自己的風頭。
不過李瓊玉面上功夫了得,側身向徐錦芙贊道:“妹妹所做之詞今日最佳,姐姐望塵莫及。”
徐錦芙一笑:“今日詩會,我也是福至心靈,才寫出了這幾句。”
平日裏,都是徐錦芙跟在李瓊玉身後贊嘆,今日,成了李瓊玉贊嘆了自己,徐錦芙心內好不暢快。
“魏國公府雖是将門,錦芙卻有如此文才,實是讓人敬佩,”南雄候府的大小姐奉承起了徐錦芙
徐錦芙心內欣喜,今日自己所做詩句,比起那些名句絲毫不差,想必是要在應天府,不,應該是整個大明傳頌了。
“素日只聞錦芙在刺繡上頗有造詣,今日才知,原來詩詞也是一絕。”又有姑娘贊嘆道。
“是啊,已經好久沒見有姑娘寫出這麽好的詩句了。”
“我朝剛剛開國,還沒出個女才子呢,原是出在魏國公府了。”
在座的貴女們或真心或假意的贊嘆道。
盡管有好幾位心裏泛酸,面上卻依然裝出十足真誠的樣子贊嘆道。
“徐二小姐這首徐園宴實在是高妙,在下已經背下來了。” 坐在公子哥一桌的宋江夏候府嫡長子馮誠站起身,遠遠朝徐錦芙作了一揖。
“徐妹妹文才斐然,我等應為徐妹妹佳作共飲一杯。”鄭國公常茂端着酒杯,起身提議道。
滿座賓客皆應了常茂的回應,一同舉杯。
徐錦芙洋洋得意的看着在座的賓客,衆人都在交頭接耳贊嘆着自己。
除了因為刺繡,徐錦芙很少這樣被人贊譽過。
前些日徐老夫人壽宴上,她又在刺繡上丢了人,徐錦芙為此郁郁良久。
而今日的贊譽,又遠遠超過了以往衆人因刺繡贊嘆她的程度。
徐錦芙很是享受這個過程。
“才女”的稱號讓那個徐錦芙通身暢快,沉浸在衆人贊嘆目光中的徐錦芙,似乎忘了這些詩句,本來不是自己所寫。
忘乎所以的徐錦芙全然沒有注意到,詩會上,有幾分平日裏頗為活絡的公子都一言不發,并不出言贊嘆徐錦芙的詩句。
徐錦芙環顧宴會,掃到了徐琳琅的身上。
徐琳琅竟然若無其事般坐在那裏,絲毫沒有詩句被別人用了的不平和惱怒。
徐錦芙一笑,她就料定徐琳琅不敢鬧,自己先聲奪人、快他一步的将這詩句題在了屏風上,她已經徹底失去了先機。
縱然她站出來說這詩句是她所做,那也無憑無據
思及此處,徐錦芙看向徐琳琅的目光又傲慢了幾分,縱然是嫡長女又如何,只不過是個名頭罷了,事實上照樣得被自己踩在腳下。
徐琳琅感受到了徐錦芙帶着幾分傲慢和輕蔑的目光,付諸燦然一笑,似乎徐錦芙盜用了徐琳琅詩句的事情從未發生。
徐琳琅早已習慣了這樣的事情,上一世,徐錦芙便用了徐琳琅好多詩詞歌賦和文章。
上一世,徐琳琅沒将莊子鋪子握在手裏,日子過得捉衿見肘,常常因錢財而窘迫,而姑娘家面皮薄,又覺徐達和徐老夫人并不親近,便不好意思說與徐達和徐老夫人,只得暗自承受。
因為自己被蘇嬷嬷教的确實畏畏縮縮,無需謝氏和徐錦芙出手。
謝氏和徐錦芙偶爾也會莊裝親熱的樣子,而自己就真以為二人待自己也有幾分真心。
所以,當徐錦芙送給自己幾個算不上多名貴徐琳琅卻沒有的首飾的時候,徐琳琅頗為感動,心底也對這個妹妹生出姐妹之情來。
徐錦芙乘熱打鐵,向徐琳琅訴說自己文章寫不好的苦惱,徐琳琅因着感激,便将自己寫好的《秋賦》給了徐錦芙,并幫徐錦芙向外人隐瞞。徐錦芙因為《秋賦》在應天府內名聲大動。
往後的日子裏,徐錦芙虛情假意的又送給了徐琳琅許多首飾,且徐錦芙又為她的表格謝長嶺和徐琳琅牽橋搭線,徐琳琅便真心實意的為徐錦芙代筆,寫了好多名作。
上一世的徐琳琅和徐錦芙,也有過一段“姐妹情深”的時光。
然而,徐琳琅和謝長淩私奔一事一出,徐琳琅名聲盡毀,徐錦芙便露出了真面目,極盡嘲諷徐琳琅的愚蠢,并洋洋自得的告訴徐琳琅,自己不過是随手送她些自己不稀罕的首飾,她便奉為珍寶,心甘情願的為自己代筆,真是眼皮子淺。
上一世,徐錦芙做了幾乎無本萬利的買賣,用一堆不值錢的首飾,換取了才名,為自己嫁給皇子增添了有力的砝碼。
這一世,不知道徐錦芙的才名能不能傳出去了。
徐琳琅向徐錦芙含笑點頭示意,和在座的賓客一般,似是真心贊譽。
徐錦芙心內更是得意,這鄉下丫頭這是在讨好自己呢。
徐錦芙仗着身份,欺淩過些別的家世不如自己的姑娘,那些姑娘都敢怒不敢言,甚至于之後還會更加讨好徐錦芙。
徐錦芙也把徐琳琅歸到了讨好自己的那一類人裏。
有些人,就是賤骨頭,你越待她不好,她越巴巴像狗一樣過來讨好。
徐錦芙看着徐琳琅的目光又輕蔑了幾分
“徐妹妹這詩做的實在是好,只是可惜今日李祺兄還沒過來,我等都是俗人,只能誇句好,若是李祺兄來了,才能好好的說一番徐妹妹此詩的高妙之處。”有人說道。
李祺今日是沒有過來,原本徐錦芙并不在意,此刻卻有些遺憾,這麽重要的時候,李祺怎麽能不來呢,有了他的誇贊和評論,這首詞才能更加的名聲大動。
徐錦芙都恨不得派人去把李祺請過來了
“可惜了李祺兄不在了。”座上又有人遺憾道。
“無妨,李祺兄本要和我一同前來,臨行時被公務牽絆住了,不過只是些許小事,李祺兄不一會兒便能趕來。”原本和李祺要一道前來的 說道
“就是,徐老夫人壽宴這般重要的事情,李祺兄必然會到,我們邊喝酒吃菜邊等上一陣,待到李祺兄一來,讓他把屏上的詩詞都評上一評,也是一樁美事。”有人說道。
大家都紛紛附和應是。
“我有一個提議,李祺兄平日裏總是看了文章詩詞,通過文風,便能瞧出是誰所做,不如趁着李祺兄還沒來,我們将屏風上的詩詞下面的名字用絹布覆蓋,讓李祺兄猜一猜這些詩詞分別是何人所作,也是一番樂事。”平日總和李祺在一起的 提議道。
今日詩會上的賓客,都是平日裏常聚的,李祺也确是都了解總寫詩詞那幾位賓客的文風。
“這是個好主意。”
“這樣便更熱鬧了。”
這猜作詞之人的提議讓宴會的氛圍更為高漲。
今日的詩會,果真是熱鬧。
徐錦芙回到了李瓊玉鄧琬幾個貴女那一桌。心不在焉的用了幾口菜肴。
“錦芙,你做的這首《記曹園宴》确是文采出衆,等會兒李祺哥哥要是來了,不知道要怎樣誇你這首詞呢。”鄧琬誇贊道。
衆少女也紛紛應是,心內卻都頗有不甘,平日裏,徐錦芙做的詩詞還不如自己呢,怎地今日突然就做出了這般才華卓絕的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