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二
車隊快要行到應天府城內了,蘇嬷嬷忙拿出一套綢緞衣裳給徐琳琅換上,又将徐琳琅方才穿的絹布衣衫随手卷了卷,吩咐丫鬟扔了。
這一路,徐琳琅穿的都是她在濠州時候的衣服,蘇嬷嬷從未拿出好衣裳給她穿過。
徐琳琅知道,蘇嬷嬷從魏國公府出發到濠州的時候,徐老夫人是帶了好多華貴的綢緞衣裳給徐琳琅的,不過都被蘇嬷嬷貪下給她的小女兒喬莺兒留着了。
一路蘇嬷嬷都沒有給徐琳琅換好衣裳。這眼見就進了應天府城內要到魏國公府,蘇嬷嬷也不敢打馬虎了,這才拿出一身名貴衣裳給徐琳琅換上。
穿好了衣裳,蘇嬷嬷要給徐琳琅梳頭。
徐琳琅再了解不過蘇嬷嬷了,蘇嬷嬷定然要像前世一般,給她梳那種又難看又呆笨的發式。
徐琳琅對蘇嬷嬷甜甜一笑:“嬷嬷,我想讓以雪姐姐給我梳,我瞧以雪姐姐梳的頭很漂亮呢。”
以雪是蘇嬷嬷最得力的手下,上一世回到國公府以後,以雪做了徐琳琅的貼身丫鬟,将徐琳琅的事情都事無巨細的告訴了蘇嬷嬷。
魏國公府內。
用過早膳,徐家的一衆子孫親眷都聚在了正堂內。
坐在堂前滿臉皺紋的徐老夫人,身着一身石青四喜團雲紋錦緞衣裙,滿頭銀發上簪一只金爵釵,此刻正滿心焦急的等待着馬上要進府的徐琳琅。
徐老夫人是徐琳琅的祖母,縱是一身華服,徐老夫人卻缺了幾分貴婦人的雍容氣度。
魏國公徐達出身在濠州一個貧苦的農家,與張氏成婚之後,徐達投奔了一位同鄉好友參加了起義軍。
六年前,徐達當初投奔的同鄉朱元璋推翻舊朝,登了大寶。作為新皇打天下時首當其沖的功臣,徐達封官拜相,官至中書右丞,功成名就的徐達将這才将鄉下的母親接到魏國公府。
徐老夫人原本生于鄉下,長在鄉下,老來沾了兒子的福氣,成了尊貴的國公府老夫人,然而多年卑微的烙印已深深刻在徐老夫人的眼神裏、形影動作裏,難以更改。
“趁着琳琅還沒到,我有話要和母親說。” 頗有顯貴風範的謝氏走到徐老夫人近旁,笑盈盈地開口說道。
Advertisement
謝氏便是徐達的正室夫人,魏國公府的當家主母了。如今,在名義上,謝氏便是徐琳琅的母親了。
謝氏體态豐腴,上着雲錦镂金掐花蜀錦對襟外裳,下穿五色錦繡金裙,通身穿戴富貴逼人。
一張臉算不得美貌,不過勝在一雙丹鳳眼生的好,加之珠翠環繞,華服加身,便也有幾分看頭了。
當年,徐達離開原配張氏,外出征戰,還娶了一名夫人,便是這位謝夫人了。
徐達另娶,并非寡情薄幸,謝夫人之父為前朝重臣,為了拉攏謝再興,朱元璋便讓徐達娶了謝再興的次女小謝氏。就在張氏生下徐琳琅的第二年,謝氏也生下一女,喚名錦芙。
徐達封官拜将之後,按常理來說,張氏為正妻是名正言順的事情,可天下初定,聖上需借助前朝舊貴的勢力,既需壓制,又要安撫,在錯綜複雜的緣由下,徐達只能立謝氏為正。
原本是原配的張氏便成了妾,正經場合上,也只能被喚做一聲張娘子了。張氏與謝氏的正側難定,子女的名分卻好做主。徐達将張氏之女徐琳琅記在謝氏名下,給了徐琳琅嫡長女名分。
徐達與張氏說了自己的不得已。張氏能體諒徐達,卻不願與人共侍一夫,便托說自己在濠州鄉下住的習慣自在,只想呆在濠州。
徐達勸了十餘天都未曾動搖張氏,便只的接了父母親眷回應天,給張氏置了宅子家仆,留了徐琳琅與張氏在濠州。
由此,謝氏便是魏國公府的當家主母了。
謝氏看了看四周,開口道:
“這些年母親也聽從濠州鄉下來的親戚和下人說了,琳琅那丫頭不喜歡學習規矩禮儀和詩詞學問,只一天到晚和那些鄉下丫頭小子厮混,且張姐姐也不規勸。”
“等琳琅那丫頭來了,若是禮數不周全,老夫人千萬別往心裏去,我日後細心□□徐琳琅便好,想必過上一些時日,也能有個體統。”
謝氏的語氣霎是誠懇。
不過,謝氏這話,倒是更像是在說給徐家的親眷們聽。
這話戳到了徐老夫人心上,徐老夫人早已聽說,這些年張氏絲毫不用心教養琳琅,硬是将堂堂的國公府大小姐養成了一個鄉下丫頭。
天下初定,禮教凋敝,今聖上登基伊始便分外注重規矩禮數。
故而,皇家貴族,公候大臣都行規矩步,依禮而行,生怕在禮數上行差踏錯,惹了聖上不悅
徐老夫人之前就聽人來報說徐琳琅不願意學習詩書規矩,不喜學才藝女紅不思進取,偷閑躲懶,絲毫不像大家閨秀。
徐老夫人固然失望,可依然疼這個孫女。
想着徐琳琅要來,徐老夫人開心的幾天晚上都沒睡着覺。
謝氏說這番話,當然不是為了維護徐琳琅,不過是先在大家心裏留下徐琳琅的偎庸堕懶的印象。
有了這樣的印象,縱然徐琳琅再是嫡長女,日後也難以在府裏有威望了。
再着,謝氏說了這番話以後,等徐琳琅來了,禮數上有了差池,便可以順理成章的去教導徐琳琅,這樣便可以牢牢把徐琳琅捏在手裏了。
謝氏環顧了一圈堂前的衆親眷,面色威嚴地叮囑了眼前的幾個孩子:“琳琅雖然是府裏的大小姐,可是她畢竟是在濠州鄉下長大,比不得你們懂得規矩,等會兒琳琅有不周全的地方,你們可不許笑,要是有哪個說錯了話笑出了聲,我可不饒你們。”
一衆孩子腦海裏,頓時浮現出一個土裏土氣、呆頭呆腦的鄉下丫頭模樣。
謝氏這幾句話說道巧妙,看着是維護,實則是貶低。
此時,衆人都覺着徐琳琅是一個不知禮數的鄉下丫頭罷了。
縱然再有嫡長女這個身份,大家也難以對徐琳琅生出敬重了。
“大小姐到了”。傳話婆子的通傳聲一落,徐老夫人便顫顫巍巍的從坐上站了起來。
“母親,您且坐下吧,還沒有長輩站起來迎小輩的禮數呢。”謝氏在旁邊勸道。
徐老夫人原本也是個鄉下婆子,托了兒子的福成了貴人,知當今聖上重視禮儀,自己也不想丢了兒子的體面,故而分外注重,聽謝氏這麽說,徐老夫人便又坐了回去。
謝氏說話間,一群婆子丫鬟簇擁着一個粉雕玉琢的小姑娘走進了廳堂。
堂內一衆親眷頗有些意外,不是一個鄉下丫頭嗎,眼前進來的姑娘,明明通身的大家派頭。
十二歲的徐琳琅上着妝花緞織百花飛蝶錦褂,下穿撒花煙羅裙,梳着雙螺髻,小臉粉嫩生白,睫毛纖長,眸子幽黑,此刻款步而入,宛若天人。
滿屋子的人都愕然,不曾想徐琳琅如今竟生的這般标致。
徐琳琅的兩個伯母在徐達立府前也曾與徐琳琅在濠州鄉下生活過幾年,可那時候徐琳琅不過是個黃毛丫頭假小子,日日穿着些粗布衣衫,和一群鄉下孩子跑來跑去。
見過徐琳琅小時候模樣的人都萬萬沒想到這孩子竟出落成這般模樣。
徐琳琅的那幾個堂哥堂姐都不敢認徐琳琅了。
徐琳琅的那幾個堂兄堂姐,幼時都是和徐琳琅一同在濠州鄉下的,後來徐達立了府,将親眷們都接到了應天府。這些孩子便也和徐琳琅分開了。
六年時間,這幾個堂兄堂姐已經待徐琳琅生分了。早在徐琳琅來之前,他們就被自己的母親安頓了,不要和徐琳琅走的太近,免得惹的謝氏不悅。
謝氏現在是魏國公府的當家主母,徐家的親眷要想沾魏國公府的光,可不是得巴結好謝氏。
站在謝氏身旁的徐錦芙,看到一身華服,眉目嬌妍的長姐,嫉恨溢于面上。
謝氏自嫁與徐達之後,育有兩女,大的是徐錦芙,只比徐琳琅小一歲,小的是徐錦薇,尚在襁褓。
除了這兩女,謝氏還将自己通房丫鬟孫氏生下的兒子徐輝祖記在了自己名下,當做嫡長子養着,徐輝祖現年六歲。
徐錦芙梳着同徐琳琅一樣的雙螺髻,發間別着白玉孔雀簪,着一身煙霞錦绶藕絲衣裙,五官俱頗為精致,可湊在一張臉上,卻失了美感,相貌只算平平,且徐錦芙的眼睛小,便愈發的其貌不揚。
可徐錦芙偏偏對自己的樣貌頗為自負,應天府一衆的夫人,這個誇她眼睛漂亮,那個誇她鼻子挺翹。
大家都這樣誇她,她怎麽可能不好看。
徐錦芙倒是忽略掉了,夫人們只單誇過她的五官,可從來沒人直接誇她漂亮,在徐錦芙心裏,誇自己五官好看可不就是誇她好看嗎。
徐錦芙又瞥了徐琳琅一眼。
人靠衣裳馬靠鞍,這個鄉下丫頭今日這般好看,定是因為她穿了母親給她帶過去的錦緞華服,任是哪個鄉下丫頭穿上這麽名貴的衣裳,寒酸破落勁兒也要被遮上幾分。
要是自己穿上這身衣裳,不知道要比她好看多少倍。
等下她行禮拜見時候,便要露出那不上臺面的土氣了。母親告訴過她,路上蘇嬷嬷會給她這位長姐教了一些錯的禮數。徐錦芙這些日子,就等着徐琳琅來了後看笑話了。
思及此處,徐錦芙便又打起了精神等着看戲。
作者有話要說: 歡迎小天使們收藏文、收藏作者、灌溉我并花式誇我,麽麽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