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二十五
林秋回到家後接到媽媽電話。媽媽說,你多在家做飯,別老和大建在外面吃飯,做人媳婦要勤快,家裏衛生要勤打掃,別老欺負大建。林秋沒精打采地答應着,心想都說丈母娘疼女婿真是說得沒錯,就從來沒見婆婆讓大建多做家務好好照顧她。林秋媽媽又說,前幾天張愛霞阿姨來家裏坐,還問起林秋現狀。張阿姨說她上個月去深圳兒子家住了一陣子,發現兒子和媳婦感情不好,媳婦忙工作經常不在家,兒子在外忙活一天回家連口熱飯都吃不上。
張阿姨兒子叫茍志超,和林秋是小學、初中同學。大家住同一棟樓,上同一個學校,所謂青梅竹馬,就是這個意思了。高考時茍志超超常發揮,考上清華;林秋發揮失常,上了一所省內大學。大一時兩人還有書信來往,後來漸漸疏遠。林秋媽媽其實很鼓勵林秋跟志超來往,林秋告訴她,他們已經不在一個世界,雖然都上大學,但他們看到的、聽到的、甚至同學、朋友都已經很不同。
2006年他們大學畢業,林秋試用期工資1000元,茍志超試用期工資3500元。2013年,林秋一月工資3500元,志超月薪已接近2萬。這就是差距。
林秋放下電話,看着淩亂的家苦笑了下。自己的确不是一個好太太,真是難為大建了。還好她嫁的是大建,如果是茍志超,真是不可想象。茍志超愛幹淨,卻不愛打掃,腦子太好,所以性格上不肯遷就人。志超的優點是大建的缺點,但志超的缺點恰好是大建的優點,大建喜歡下廚,待人真誠又寬容。林秋想着想着就笑了起來,開始收拾屋子、擦桌子掃地。體力活能安撫身心。到擦地的時候,林秋開始哼起歌。
一心懷孕後整個人都散發着母性的光輝。張博士很喜歡這個階段的一心。一直以來,他認為一心美麗、單純,可是不會持家、旺夫。但現在将要做媽媽的一心凡事親力親為,開始做家務,說話聲音也變得溫柔,流浪多年的張博士終于又找到了家的感覺。
他們決定等一心的月份穩一穩,就舉行婚禮。
林秋和姜月很替一心高興。姜月很喜歡小朋友,她畢生的目标就是做一個賢妻良母。好姐妹先懷孕了,她覺得很神秘,也很幸福,有時間就跑過來看一心和林秋。
“你真是偏心,要做阿姨真的讓你這麽興奮?”林秋比劃着姜月為寶寶買的小衣服說。
“不是興奮是幸福。你不知道嬰兒的小手小腳多麽可愛。林秋啊,你們結婚已經一年了,也抓緊時間要一個吧,你和大建年齡也不小了。”姜月說。
“你最近去過我婆婆家嗎?”林秋問。
“沒有啊。”姜月不明白。
“要不你們怎麽會說同樣的話。”林秋說。
“那是因為我們同樣愛你。”姜月說。
話雖肉麻,感情卻是真的。林秋也愛姜月。
“大暖幹什麽了,住同一棟樓還成天不見影?”一心問。她懷孕後,姜月和林秋對她的關懷程度升級,只有大暖一直沒有特別問候。“沒有結婚的人,不知道懷孕的人的辛苦。”林秋安慰一心。“除了自己,她會關心誰?”一心嘴裏哼哼着。其實林秋很想跟一心說說和大暖吵架的事,可是一心太重義氣,習慣直來直去,而且她本來就跟大暖不和,萬一生起氣來動了胎氣就不好了。
Advertisement
“聽說她談戀愛了。”姜月說。
“你聽誰說的?準嗎?”一心來了興趣。
“單位去電視臺錄帶子的人回來說的,說她男朋友又有錢又帥,開了個奧迪A4。”姜月說。
“我打電話給她,讓她帶過來給我們見見。”一心說着就要打電話給大暖。
“不要,不要,”林秋趕緊攔住。
“為什麽?”一心問,“你知道那男的是誰?”一心有身孕也無損智商。
“別亂猜了。別妨礙她談戀愛。”林秋酸酸地說。
“快看,講生産的,有臀位、頭位、橫位,一心你寶寶是什麽位?”姜月看到電視上講胎兒位置的,問一心。
“我沒注意啊。”一心說,電視上正在模拟生産的過程,血淋淋的場面看得三個女人心驚膽顫。
杜梅的誠懇留言沒有被林秋理睬,有點惱羞成怒。
“我真不理解她。她向李站長告我狀,我大度不計較,還誠懇地跟她談話,怕她當面不好意思,所以在QQ上留言,她竟然不理不睬,太沒禮貌。”杜梅跟鄭琳說。
“她這叫做不識擡舉。不過她的脾氣你也是知道的,這個人沒什麽壞心眼,喜怒都在臉上,我看李站長也不喜歡她。你不用擔心。”鄭琳說。
“不過我總覺得林秋不會打小報告。她跟李站長的關系還不到那一步。你确定是她?”鄭琳問。
“新聞部有李站長聯系方式的只有你我她三個人,不是她難道是你?”杜梅說。
“難道只有新聞部的人才去彙報新聞的事?”鄭琳說。
杜梅若有所思。
因為政治原因,臨江的五星級酒店梅麗莎要易主。黃海網積極争取新東家的合作權。李修竹為了這件事風塵仆仆地趕回臨江約新東家的華東大區負責人見面。新聞部針對這件事已經開始醞釀報道。
“這些公關稿件不接地氣,最好不要發。”林秋告訴杜梅,梅麗莎的公關稿件都是廣告公司合作的廣告軟文,通篇假大空,不切合臨江的情況,平面媒體發發尚可,大家都知道是軟性廣告,假如在網站新聞發這個,不是很合适。
“那你覺得我們應該怎麽做?”杜梅問。
“如果他們願意的話,我們可以做個采訪,也展示一下我們在新聞方面的實力。”林秋說。
在臨江站,重要采訪一向都是林秋跟進。但是這次梅麗莎的采訪,杜梅親自跟着李修竹去了。林秋有點詫異,但也沒放心上。
杜梅的采訪成稿發給林秋,要林秋修改,林秋看了眼,覺得采訪不紮實。她沒有跟着采訪,不知道梅麗莎那邊到底是怎麽說的,但是鑒于杜梅的身份,又沒辦法補充采訪,這樣的一個稿件再修改也只能改變修辭,不能改變角度和深度,除非二次采訪。可是內容總監親自采寫的稿件,副主任做二次采訪,這應該是種羞辱。“我覺得挺好的。”最後,林秋跟杜梅說。
杜梅覺得不夠好,向圈裏幾個資深記者請教了意見,有的提了幾句,有的直接說“很好”。可是私下臨江站采編一把手不會寫稿子,讓別的媒體幫忙改稿子的段子已經在媒體圈流傳。“真是太丢臉了。”大卓和幾個記者聽了也覺得臉上無光。
“要是林秋肯幫忙的話,就不會這樣!”杜梅把這筆帳又默默記在了林秋頭上。
李修竹這次回臨江辦了一件事。大麥正式入職,沒有試用期,起薪3000元,隸屬運營部,待遇走新聞部,負責互動評論。杜梅恍然大悟,原來大麥才是那個跟領導溝通頻繁的人。
大麥的入職讓林秋很吃驚。大麥一直是跟着林秋的,林秋很清楚她的能力。沒錯,大麥是很優秀,是個很好的助手,但也僅限于助手,她還不具備獨立工作的能力,更何況做部門主管。而且,她的起薪太高。要知道網站裏很多員工工資才2600元上下。像大卓鄭琳這樣的資深員工才月薪3000元左右。
“真是受夠了。”林秋給大建電話。林秋說,她知道李修竹精于管理,善于用人。但是在林秋看來,這種違背基本公平法則的管理方式,實在讓她很難接受。因為不合适的任命只會導致一種結果——同事間腥風血雨的鬥争。
“我真想辭職不幹。”林秋在電話裏跟大建說。
“別傻了。你前腳邁出黃海網,後腳位置立馬就有人做。有多少人巴不得你走呢,而且你走了後,有多少人會認為你是因為理念不合而辭職的,這讓那些當官的多沒面子!他們肯定會對外說,你林秋能力差,不服從管理,是他們想開除你,而不是你主動辭職。”大建說。
大建說,他朋友小青就是個例子。公司連續4個月不發工資,小青陪公司扛了3個月,第4個月因為糊口問題,無奈提出辭職,當時老板還拍着他肩膀說表示理解。結果有人問起小青辭職原因,公司老板為隐瞞公司財務情況,反而說小青業務能力差,工作态度不端正,是被他開除的。老板社交面廣,朋友多,又占據了話語權,雖然他說的不是事實,可是場面上的朋友,對這種事根本不會懷疑。“可憐小青還為了這個老板硬撐了四個月,結果竟然換來這樣的評價。”大建忠告林秋,“你還在網站裏,他們已經有那麽多小動作針對你,一旦辭職,那些背後耍陰謀的人就會跳出來正大光明地黑你。你說你是辭職的,人家就說你被逼辭職的,你還能跳出來解釋不成?”
大建的話總是一針見血。林秋很郁悶。她知道大建是對的,這幾年從黃海網辭職的幾個人,出走後哪個不是被網站黑出翔。無他,領導總要安撫留下的人,走的人必然是錯的,留下的必然是好的。老馬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最近李修竹對林秋特別好,例會上點名表揚。李修竹對林秋越好,杜梅表現得就越恭順,也不像平常那樣吩咐林秋幹些粗重活。“難道大麥在李修竹面前說了我很多好話?”林秋想。
“林秋,晚上有安排嗎,如果沒有安排,陪我出席一下梅麗莎的飯局。”QQ上,李修竹的對話框彈出來。
“還有別的同事嗎?”林秋問。
“還有杜梅。”李修竹回答。
“聽從領導安排。”林秋說。一聽還有別人作陪,林秋放了心,心裏還有些小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