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解鈴之人(一)
爺爺拉得一手好琴,每日黃昏吃過晚飯,我們三個便在院子裏咿咿呀呀地拉開了陣勢。玉娘最喜歡唱那段《玉春堂》。
那玉春堂好比花中蕊,
王公子好比采花蜂。
想當初花開多茂盛,
他好比那蜜蜂兒飛來飛去采花心。
如今不見公子的面,
我的三郎!
一陣西皮搖板的聲音,只把那戲中蘇三怨郎念郎的心境烘托的恰到好處。玉娘擺好造型,眼眸一閃,一個亮相,整個院子就開始鮮亮起來。
“唱得好,唱得好!”在一邊鼓掌的我嚷嚷起來:“玉娘,你也教教我!”
“好,桃夭你聽好了,我再唱一邊。”
随着爺爺又一次拉弓上弦,玉娘拉住我的手,一字一句地教着。“那玉堂春好比花中蕊……”
……
我學起來也沒費啥神,沒幾天也能跟在玉娘後面一板一眼地唱幾句。
到底唱得好不好?是驢子是馬總要拿出來遛遛。爺爺決定過了立春就是端午,那時街上趕集的人最多,到時候咱們去街頭擺個攤子,一定能賺不少碎銀子。
爺爺打算到時能夠換點細糧,給我們做一頓好吃的,也算是過了節。玉娘打算再換上一匹好一點的衣料子回家,我們兩各做一件繡花長褂。我打算趕緊把那《玉春堂》的詞給記清楚了,到時不要唱砸了,給爺爺和玉娘惹麻煩。
這一天,天還沒亮透,我們仨就起程了。畢竟是鄉下的一個小村落,走了好幾十裏路才進入城裏,人流開始多了,摩肩擦踵的。爺爺選了個好地界,坐下來調了琴。玉娘也不閑着,四下裏一陣吆喝,行話叫撚場子:“我們爺孫仨,初來乍到,借貴方這塊寶地,各位姑奶奶,老少爺們兒,承蒙諸位捧場,我們這裏獻醜了……”
于是爺爺拉開了琴弦,咿咿呀呀,一會兒工夫這裏便聚了一大群人。看熱鬧的看熱鬧,走過路過的都在這裏歇個腳。一場大戲就在街頭唱開了。我一看這架勢,我們這一場戲唱下來少說也能湊上二三十個銅板。心裏一高興跟着玉娘扯着嗓子唱開了:“那玉春堂好比花中蕊,
王公子好比采花蜂……”
“好啊,唱得好……”
下面一陣叫好喝彩聲,我和玉娘對望一眼,她演王孫,我演蘇三。兩人配合默契,一唱一和,惹了圍觀之人裏外三層,還不斷有人往這裏擠。
一處戲唱完,正待往場地上扔碎銀。卻聽人群裏一陣騷動。
一看,人群裏走出來兩個官府裏的衙役,兩人手裏拿着官府公文,大概是告示一樣的東西,往哪牆頭上一貼,原來圍城一圈的人,更是聚了起來,探頭探腦地往那公文上看。
原來是一張征兵的檄文,是號召天下黎民,如今我們齊國要為維護天下蒼生,制止那些為非作歹的行為,鼓勵大家都要行動起來,為天下正義而參軍。
接下來又說,我齊國乃泱泱大國,要保護周圍的小國,不使禍亂,要制止那種以大欺小的行為,制止那些趁勢作亂國家胡作非為。
這說的不就是衛國欺淩陳國,鄭國黃雀在後,以圖衛國之事。
玉娘一心在地上撿那碎銀子,爺爺收了琴,也沒顧上地上的碎銀子,倒是認認真真看起那牆上的告示。捋了捋花白胡子說:“齊人之醒悟在于解鈴人還需系鈴人,齊國霸業不久矣!”
爺爺說這話令人費解,他說齊國人現在終于醒悟了,這是因為鈴兒還是需要系鈴人去解開,那麽齊國的霸業不久就要到來。